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祝贺浙江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

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祝贺浙江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

时间:2022-08-09 07:11:46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祝贺浙江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


浙江的图书馆事业已有长远的历史,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亨嘉创建浙江藏书楼算起,已经八十年了。浙江藏书楼建立的同一年,绍兴郡城也出现私人创办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会稽徐显民“举其累世之藏书,楼以庋之,公于一郡。凡其书若一郡人之书也。其事业集于庚子,告成于癸卯。凡庚古今及域外之书总七万余卷,图器悉具。”徐氏为了推广图书文化事业,“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 (张夸:《古越藏书楼记》)这些都足以说 明浙江从来就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地方公共图书馆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祝贺浙江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

浙江藏书楼建立没有几年,就同浙江官书局合并,扩大为浙江图书馆,从此以后,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一直延续到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说,浙江图书馆称得上是历史悠久,藏书丰富的著名地方图书馆,为传播科学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八十年来,浙江图书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是:

一、历任馆长大都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他们总是带头从事学术研究,从事古籍整理,使浙江图书馆事业生气勃勃,在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尽了自己的力量。最早制订的《浙江公立图书馆章程》(1917年)就明确规定,馆长必须由“硕学通儒”充任。这一条确实是做到的。远的姑且不谈,就看解放前的两任馆长:陈训慈先生手创《文澜学报》,闻名全国;又举办浙江文献展览会,对浙江地方文献作了一次总的清理。一九四二年我到浙江图书馆工作时,馆长是孙延钊先生。他对浙江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著有《温州经籍志校勘记》、《温州经籍后志》,又编纂了许景衡、孙希旦、孙衣言、黄体正、黄体立、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孙诒让等浙江名人年谱。因为他在整理浙江地方文献工作中成绩卓著,后来被聘为浙江通志馆总纂。他把家藏玉海楼图书,包括他先人和自己的未刊稿本,无私的分别献给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图书馆。解放初,张宗祥老先生任馆长。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学术工作。他早年为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尽了很大力量。他校注过浙江最早的地志《越绝书》,利用明刊各本,细心校勘,手写交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五六年问世,成为目前通行的一部最完善的本子。他又校点海宁谈迁的未刊著作《国榷》,根据三种钞本互校,于一九五八年出版。谈迁这部用了三十年精力写成的明代编年史,由于张老先生的辛勤整理,才得流传下来。以上几位馆长所做的学术工作,都是有益于浙江文献的极有价值的工作。

历史证明:八十年来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许多学者,对阐扬浙江文献,保存历史文化,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的。这是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好传统。

二、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做了大量工作。浙江图书馆从建馆以来,就十分重视珍贵古籍的收藏。一九一七年订立的《浙江公立图书馆章程》中,就特别提到要着重保存文澜阁本,宋、元、明刻本,海内孤本及精钞名校本;注意搜购“私人著述本未经刊行者”;并以摄影或借抄的办法,搜罗海内“珍藏孤本,或私家世守图书。” 在图书的庋藏方面,注意孤本、珍本、精刻本、精抄本、名校本,使中华民族文化不致于湮灭,这是浙江图书馆工作的一大特色。

既然具有这一特色,就要使这些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典藏是为了流通,为了传播文化。目前学术工作者最大的希望,就是各级图书馆要下决心为研究人员提供条件。国内有的图书馆,对比较重要的古籍采取保密或封锁的办法,把古籍当作古董,自己不去整理,也不愿让别人动手整理,这必然会影响到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显然是不利于学术繁荣的。

三、十分重视浙江地方文献的征集。最早的《浙江公立图书馆章程》(1917年)中就规定:要重视访购“本省乡土艺文及名人手稿本”。在这方面,几十年来浙江图书馆是很有成绩的。例如一九一五年收藏了清嘉善叶濬发的未刊稿本《文献通考补增》及《文献通考参补》;一九一六年又发起向全省征集省内各府厅州县志以及全省各地的碑碣石刻拓本(详见《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第二期)。馆内还出版过清瑞安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木刻本)、清仁和谭献的《半厂丛书》(木刻本)、项元勋的《台州经籍志》(铅印本)等等。由于重视浙江地方文献的征集,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例如浙江地方志的收藏就比较齐全。我编著的《浙江地方志考录》(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就是在浙江图书馆任职期间,得到浏览方志的方便,逐步积累资料,后来再补充南方和北方各馆的藏书,才得完成。地方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典藏,这确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馆内设立印行所,出版各类图书,扩大古籍流传。 浙江图书馆很早就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印行所,长期以来编印一部分重要图籍,包括海内孤本和私家学术著作。如出版过《浙江图书馆丛书》等学术著作,得到国内学术界的称赞,浙江官书局的木刻书,后来也择要继续印刷发行,流通于国内外。这是一种很好的流传古籍、交流文化的办法。

图书馆自办出版社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针对馆藏的特点,出版发行各种国内急需的图书。国家对古籍整理已经作了规划,但是古籍的出版任务,仅靠中华书局等少数几家出版社是包办不了的。几家出版社的编辑力量总是有限的,整理古籍的专家、学者分散在各省,象浙江图书馆这样历史较久的图书馆,就有必要吸收浙江一批学者,共同对馆藏古籍,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地进行整理。馆内力量和馆外力量相结合,就能有效地把藏书的精华贡献给人民,目前只有北京图书馆有自己的出版机构——书目文献出版社,各省图书馆都还没有。浙江图书馆老早就创办过印行所,为什么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恢复并加以扩大,成立一个“文澜出版社”呢?有什么理由不能在过去附设印行所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呢?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对浙江图书馆的粗浅认识,当然是很不全面的。以上这些特色,是浙江图书馆发展的有利因素,确实是长处。既然有长处,就要“扬长”,就要研究这些特色如何在今后创造浙江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中,进一步得到发扬。 这些特色,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有计划地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开展起来。 浙江图书馆的工作必须兼顾普及和提高。普及是地方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提高是发扬自己的长处,为繁荣学术文化作出贡献,浙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完全有条件成为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图书馆工作者。只要长时期做一点学术研究工作,就会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在过去的年代里,浙江图书馆出了一批学者,山东大学历史系已故童书业教授,原先就是浙江图书馆附设印行所的工作人员。他的博学很大一部分得自浙江图书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整理浙江地方文献,要立足于本馆自身的力量,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要使后继有人,就要放手培养年青的馆员,让大家挑起重担。“响鼓还须用重锤”,这是成才的成功经验。

浙江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例如:①整理浙江学者的未刊稿本,特别是清代浙江学者的稿本,大部分没有整理过。这些著作和近代中国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经济、政治、军事等都有直接关系;②影印浙江学者名著;③标点、注释、校释、笺释辑佚汇编有关浙江文献古籍;④整理浙江地方志,编辑浙江方志专题文献资料;⑤编印浙江地方文献从刊;⑥编辑浙江文献专题索引和文献书目等等。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在《再论古籍和古籍整理》一文中就提到:“在整理古籍上,除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规划之外,还应发挥地方积极性。各省市自治区,现都有高等文科院校,都有一批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学者,都有图书馆并藏有地方文献。在历史上这些地方都出过一些著书立说的人才,特别是浙江、江苏、安徽,更为人文荟萃之区了。假如发挥地方力量,平均每省每年出五到十种,则每年的收获将会有整理过的古籍从一百到二百种,总的说来,也就不比北京加上海差了。”(1983年5月4日《解放日报》)这一段话表明浙江应当挑起重担,并且要走在各省的前面。浙江图书馆应当发扬八十年来的优良传统,在过去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工作开展起来。

从明末清初以来,浙江的学风一向是很好的,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工作务实而又严肃。今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只要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学风,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一定能超越前人,以适应我们这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发展!

〔出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3.(4)



【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献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祝贺浙江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相关文章:

浙江教育会与浙江教育近代化08-17

浙江之旅作文06-26

浙江精神作文02-27

浙江乌镇导游词3篇-浙江导游词07-12

浙江柯岩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07-12

浙江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因素与浙江近代教育的特点08-17

高考浙江语文作文05-25

浙江高考作文05-31

浙江中考作文11-09

浙江杭州中考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