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时间:2007-5-25栏目:计算机信息技术

旧报刊书目数据库。

期刊辞典数据库贮存的广东旧期刊数据3500条(其中我馆提供有2000余条)。由于该库的数据标准化程度较高,著录内容详尽(有内容简介),有较高的标引深度,我们决定在该库的广东旧刊数据基础上建立较完整的独立的广东旧报刊数据库。为此我们进行了期刊数据的核实订正;增补该库所缺的广东期刊和报纸标准数据,以及馆藏广东缩微报刊数据;配置检索点,达到从题名、责任者、分类、主题、出版地、出版者、创刊出版时间、馆藏代号、索取号等途径查检报刊的目的,提高检索效率,便于读者使用。

第二部分: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把收藏地方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这是地方文献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化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各省市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需要和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馆藏,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本地读者需要的藏书体系,这是公共省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

杜定友先生1941年复馆之时,提出要设立广东文献特藏,要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省馆建立地方文献藏书的目标明确,尽管白手起家,战争环境恶劣,缺乏购书经费,但在杜先生的主持下,克服困难,竭力搜求。到1944年底,藏书达3万多册,其中广东文献有千余册。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多次政治风雨和人事变动,但始终没有改变我馆建立地方文献藏书的决心和目标。正是由于数代人坚持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地方特色的馆藏建设的重要目标,才能使地方文献资源通过不断的积累,规模不断扩大,其优势不断加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明显。此外,地方文献资源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壮大发展,促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前进。

我馆多年的地方文献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把地方文献作为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才能长期积累,逐渐形成有规模、实力雄厚、效益显著的藏书体系;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才能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藏书体系,真正满足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把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使地方文献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效益显著的体系。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专人专责,使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保存、开发、使用等业务工作实现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从创建起至今,一直保持由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有关业务工作,坚持实施各项业务工作的制度和标准。采访工作由地方文献征集小组负责,按照不同时期的收藏范围和原则征集文献;整理编目工作由地方文献专职编目人员负责,根据国家有关文献的分类、著录标准以及本馆地方文献编目工作细则操作;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和藏书保管工作都设有专职人员,并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通过专人专责和制度化管理,保证了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文献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打下基础,从而建立起一个各项业务功能发挥良好、符合地方文献读者使用的藏书系统。

2、根据图书馆方针、性质、任务、馆藏基础、本地区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本馆地方文献的藏书范围、藏书重点及藏书布局。

我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任务是为本地区社会建设和读者学习研究而服务,因此决定了本馆的藏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它包括符合本地区现实发展需要的有关学科专业文献资料,以及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两部分。而后者从广义上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和地方出版物,它们与本地区发展关系密切,只有全面性收藏才能显示其地方特色,适合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特定需要。

我馆从创建广东文献之始就依照杜定友先生所定的“史料、人物、出版”三方面确立地方的收藏范围。地方史料是地方特色藏书中的核心部分,它们集中反映了地方历史和现状,是读者利用率最高的藏书。地方人物著作和地方出版物是反映地方学术水平、地方文化积淀和地方文化、出版事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这三部分文献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研究的成果,又是推动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构成地方特色藏书系统的重要部分。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通过长期积累已经形成以地方志、族谱、孙中山文献为重点藏书的体系。地方文献在要求收藏齐备的基础上是否还需要建立重点藏书呢?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在地方文献中,凡是有代表性的、学术及史料价值高、有效信息量集中、为读者长期反复使用的资料可作为重点藏书。确定重点藏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提高地方文献整体藏书的质量,增强其特色优势,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作为地方文献的补充目标。具体地说,重点藏书有:地方志、地方谱牒、连续出版的史书(如文史、党史资料等)、年鉴、重要的报纸和期刊、重要人物资料等。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一直以来是以独立的藏书组织的形式进行集中管理。其优点是方便工作人员熟悉和研究藏书,提高工作质量;利于工作人员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效率使于读者利用资料,节省查检时间;并能保证藏书的系统完整,避免丢失和损坏。总的来说,集中管理地方文献藏书,使其可得到妥善的保存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事实上,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中的文献并不是地方文献的全部,除民国前的文献外,解放后的文献以收藏史料为主。那些不具有广东特点的广东出版物就分散在其它书库中。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由于购书经费、原有藏书布局、文献使用等问题的影响,广义范围内的地方文献难以全部集中收藏管理,只能集中其核心部分,即地方史料。即使这样,仍会存在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地方文献分置于不同书库的情况;存在同种文献需分多个书库的矛盾以及普通书库和专藏书库的资料相互重复的现象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协调解决。

3.地方文献采访

(1)贯彻目的性、系统性、主动性的采访工作原则。这是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和读者使用的需要而确定的,是做好藏书补充工作的前提。

a.目的性原则:

根据本馆确定的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内容、地区、形式、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搜集文献资源,这是目的性之一;由本地区历史和现实需要而形成的重点文献,是藏书补充的重点,是目的性之二;根据本地区的新变化(区域、形式、任务)的需要而相应调整藏书补充的目标,这是目的性之三。

目的性体现在既要全面收集目标范围之内的文献资源,又要突出重点补充;既要收集符合本地历史发展特点的文献,又要收集满足本地现实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文献。只有有目的积累文献,才能保证馆藏地方文献的质量,才能形成有特色、符合本地区读者使用需要,能充分为本地区建设服务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b.系统性原则

在确定收藏范围的前提下,保证收集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连续性,这是系统性原则。

首先,在文献内容方面,要求保持其历史延续性,对连续出版的重点文献,如地方志、年鉴、文史资料、丛书、会议文件、期刊、报纸等等,必须确保其收藏完整、系统。一旦发现缺藏,则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复制、交换、购买)补齐。另外,在收藏范围之内的各学科内容的地方文献,都需要收全。尤其注意收集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情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的特点的研究论著等,这对促进本地资源开发、经济实业建设、 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在文献载体类型方面,凡各种类型载体的地方文献都必须尽量收全,这是社定友先生的观点。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载体形式的文献不断涌现,如音像型、 机读型的地方文献就需要及时搜集,这是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中的一个空白。

第三,在文献品种方面,所有关于本地区的文献都必须尽量收全,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团体机构或私人出版发行的,都要尽全收集。

C.主动性原则

采访人员在熟悉地方文献馆藏情况和读者需要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征集文献的原则。

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文献信息激增;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也增大、要求增高; 地方出版物出版不规则,尤其是民间出版物迅速增多,而出版发行消息不通畅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给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这就要求采访人员本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文献的搜集工作。主动了解出版信息,主动上门征求,及时收集新文献,想方设法、

随时随地搜罗重点文献,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征求文献,以达尽全搜集目的。

(2)实行多渠道的采访方式:

我馆采取的是以呈缴本方式为主、其它方式结合进行补充藏书。我馆和其它馆的经验说明,在地方政府和出版部门的支持下,推行出版物呈缴本制度,是收集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仅靠呈缴本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地方文献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的复杂情况决定了要做好藏书补充,还必须不失时机运用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地方文献征购。

地方文献发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要采用多种方式征集。八十年代以来,出自民间社团和私人的非正式出版物剧增,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