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地方文献学论要

地方文献学论要

时间:2023-02-22 15:59:38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文献学论要


一、何谓“地方文献学”

要定义地方文献学,先从“文献”一字开始[1]。《图书馆学百科全书》解释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地方文献则指记录有关某地区的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对这一概念向来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铨释。广义的概念泛指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等。具体地分为史料、人物、出版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概念是指内容上具有地方特点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反映本地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等等情况,即使零张散页,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2]。在实际探讨过程中,后一说便于更好地进行典藏、加工和利用。 由以上阐述,可以给地方文献学定义如下:地方文献学是研究地方文献产生和发展、征集、整序和开发利用的一门科学。

地方文献学的英译名,根据地方文献学的内涵、词义,可将英译名定为:The science of LocaI Document。

二、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文献学的关系

地方文献工作是省级图书馆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其主要内容分为资料工作和书目工作。地方文献工作不只限于一次文献的借阅,而主要是二次文献并经过集中归类整理后的资料;地方文献工作需要通过书目索引集中揭示馆藏,向读者作宣传报导,以便读者利用。

地方文献工作的业务很杂,包括了采访、编目、藏书组织、流通阅览、书目咨询、情报资料服务等几乎图书馆全部业务工作。

地方文献学是适应地方文献工作而提出来的,是直接为着指导和决策地方文献工作的,是在地方文献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省馆重点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求助于专门的理论讨论的情况下产生的。

但应该明确把握的是,地方文献学和地方文献工作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前者重在对理论问题作宏观的粗线条的把握,后者重在对微观的具体工作的设计;是方向和行动的关系:前者须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大的方向进行研究,没有好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地方文献工作迫切需要在正确的学术路线指导下做切实的工作。全国地方文献工作的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归之于学术理论的不足。总之,地方文献学是“学”,地方文献工作是“术”,无“术”即无“学”,无“学”则“术”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地方文献学的学科属性

地方文献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虽然在其研究过程中,有时需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但其研究的是一种现象,是围绕着文献的地方性来开展研究的一种学科。那么,其上位类是什么呢?作者综合分析的结果,认为地方文献学的上位类学科是文献信息学。文献信息学是1983年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提出来的,至今已有15年历史,其分支学科包括诸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撰学、文献学、文书学(文秘学)、文献信息符号学、图书发行学、文献信息控制论、文献信息摄取学等。此处把地方文献学归之于文献信息学门下,是“以文献信息为核心,以文献信息的信源、信道、信宿为线索。就是说,文献信息从生产到输出摄取的全过程,有一系列密切相联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形成了一系列文献信息的社会活动和文献信息的流动。”[3] 按理,地方文献学应归之于文献学的门下,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文献学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文献及文献发展规律的研究上,且有时称之为图书学,而苏联有学者称为书志学;又因文献学更多的是一门传统的古老的科学,而地方文献学不仅是一门新型的更注重时代特色的科学,研究这门科学应该更注重现代文献、整序方法,更应该注重开发和利用,所以,我们觉得将其上位类确定为文献信息学比文献学更加合理。但是,这毫不意味着地方文献学可以离开文献学,并且应该更多地吸收借鉴文献学已经取得的成果。

四、地方文献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地方文献产生、发生及规律

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产生很早,《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最早而已失传的地方文献。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是地方性的资料,也是极早的地方文献。三国谯周的《蜀本纪》、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是记叙一地的地方文献著作。从《禹贡》、《山海经》、《越绝书》到《关东风俗传》、《太平寰宇记》、《大清一统志》都是地方文献。从发展的规律来看,首先是偏重于记载地方的地理、风俗、物产等自然现象为主,可称之为“记地派”;从宋以后则逐渐增加了记人的成分,经过元明清,特别是在地方志理论家倡导的方志为“一方之全史”的影响下,地方文献逐渐变成了记人为主,可称为记人派。根据本人的考察分析,认为清代的地方文献内容包罗万象,实则如今天的地方文献的概念。

到近现代则随着年鉴、百科全书的概念引进和实践,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地方志形式和内涵的著作,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更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不同所致。地方文献学应该通过研究、探索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从而指导地方文献工作的有效开展。

2、研究地方文献征集、保存和典藏

首先,必须明确地方文献存在和分散于整个社会,完整地、有效地征集到这些资料,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湖南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部十余年来,有专门的征集组负责征集工作,征集了数十万册地方文献资料,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馆藏。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多次发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的红头文件,说明了省党政机关的重视。从全国来看,各省级馆如甘肃、广东、北京、广西、河南等省市都在征集地方文献工作上取得了成效,市、县馆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从总体来看,由于图书馆的庙小,社会地位低,号召力小,单靠红头文件尚不能有效地保证把散布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地方文献资料收集齐全,应该呼吁政府成立地方文献委员会(湖南省在解放前夕成立过湖南文献委员会),要由省政府领导挂帅,有立法措施、经费保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再从保存方面来看,地方文献保存于省级公共图书馆本是省馆的天职。但由于社会机构的重复、交叉、因事而设、因人而设等等,图书馆的职能也逐渐地部分地被分离、削减,既有档案馆、博物馆、信息中心、音像馆分其职,现在又有方志馆的设立,更加具体明确和有效(级别高,又是政府机构)地分解省馆的地方文献收藏职能。这样,省馆要较全面地典藏本省地方文献,确实因此大受制约。

再看地方文献资料在省馆的专藏情况。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书库,进行集中保存和阅览服务,这种观点经过十余年的讨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但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单独设有地方文献部和有专门的地方文献书库的前提下,如何全面地集中本馆已有的地方文献资料,也是实践中碰到问题,有些馆并未在实际行动上很好地实施地方文献专门收藏的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如何确定、鉴别、筛选全部馆藏中的地方文献有具体的技术操作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图书馆理论研究者对此类藏书组织理论的研究极为薄弱。由于缺乏实用的、充分的藏书组织理论的指导,地方文献典藏工作中有些问题总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从社会的大角度、从省馆的角度、从地方文献部的角度来研究地方文献征集典藏的方法和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研究适应社会需要的地方文献整序的理论和方法

地方文献到馆,经过基本的藏书组织以后,还须进行认真的整序工作。整序工作如何开展,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方式。传统方式仍是封闭式、藏书楼式的,这种方式满足于图书馆的日常内务整理的工作需要,在内部看来是有序,而在外人、非专业人员,则并不知底蕴,不能很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学五大法则制定了七十年,但并没有得到普及,相反,封闭式的传统藏书楼的管理仍有遗迹。《永乐大典》是明朝开国不久干的一件盖世的文化工程,由于只是藏于内府,外人不得而阅,故最后损失得只有七十余册而空有嗟叹而已。此即传统藏书的弊端的集中表现。

现在的社会对地方文献需求方式是什么?这要立足信息社会这个角度来予以分析。随着信息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将成为世界市场第一大领域,国际互联网出现了,整个世界运用信息日益方便并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总有一天会实现“5W”,即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同任何人进行信息传递[4]。

一地的地方文献与一地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人们对它的需求方式自然不会有异于对别的事物的需求方式,这即是菜单式的、窗口式的、傻瓜式的服务成为读者的需要。

于是,除了编制出各地区的地方文献目录、揭示本地区的文献种类和特色之外,应该充分利用分析式目录、索引式目录的作用。按照地名、人员、书名、事件、专题、释志、掌故、土产等作为知识单元,按类揭示出来。对地方文献图书、报纸、期刊、非纸质型文献中的篇名、目录按类予以揭示,进行科学的分类、组织。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开发地方文献,使读者来到图书馆,能够通过电脑,以触摸式或以下拉式菜单式了解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从而有效地利用。

再者,要充分利用地方文献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集中人力,根据地方建设的急需,集中一定数量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归纳,进行综述式文献整序。这种整序情报密度高,信息量大,是开发地方文献的有效形式,能为当地党政领导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参谋、决策的作用。

4、研究地方文献与区域兴衰的相互关系

按照英国哲学家波普“世界3”的理论,“物质、意识和知识”同为世界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文献信息学的哲学基础和首要的依据。拿它来分析中外古今地方文献的兴衰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相互关系,其道理亦是显而易见的。

地方文献学不能研究地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具体知识,而只能着眼于文献来研究。研究发现,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决定于一地文献的聚集和散佚。人们为着要探求远古社会的某地政治、经济、文化,必须首先寻觅当时当地的文献情况,否则,文献不足,孔子也无可奈何。

以湖南来说。湖南本是南蛮之地,至唐始有破天荒考取进士之例。而湖南的开发,与客籍文化(从屈原、李白、苏轼、朱熹、柳宗元等的流放或讲学)的传人不无关系,这些迁客骚人留下的文献成了当地文化发源的星星之火。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终老衡阳石船山,死后两百年间了无声息,由于它留下了一部《船山遗书》,其后该书广为传播。民国时上海太平洋书局再加扩充,仍称《船山遗书》,风行海内。船山实学大倡,杨怀中等实为导师,何叔衡、毛泽东立船山学社卒成大功,而湖南自清末至解放后,人物极盛,光耀中华。这与本地文献的流布实有大的关系。阐明各地文化发展的情况,为思想史、文化史之事,而为着探讨区域的兴衰而着眼于探讨本地文献流布兴衰,实为地方文献学义不容辞之责。

又如,近年长沙发现东汉简犊及三国东吴简犊,是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这批地下文献(亦为地方文献)的出土,对于探讨当时此地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此也可见保存、收集地方文献的意义。

五、地方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研究地方文献学,应研究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包括与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关系。2、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关系。3、与目录学、书目控制论的关系。4、与历史学和方志学的关系。5、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地方文献学对上述学科或可吸收其已经取得的成绩,拓展本身的内容;或可吸收、利用其有用的理论和方法;或可借鉴其材料;或可以其为工具,使其日益完善,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系统,有用的科学。

注释:

[1] 作者在《津图学刊》1997年第3期对于文献、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学的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本文只作纲要式的引述。

[2] 邹华享:《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管见》湖南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暨新馆开放十周年论文集,l994年12月。

[3] 朱建亮《文献信息学引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7月。

[4] 闻熙,计算机化和信息化《当代思潮》1988年1 月。

〔出处〕 湖湘论坛 1998(5)



【地方文献学论要】相关文章:

文献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论考08-09

地方文献学研究的若干问题08-09

论地方文献08-09

论地方文献与地方经济08-09

论地方文献书目08-09

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08-09

地方文献信息论08-09

论地方文献与样本安全08-09

论地方人大与环保监督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