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新探

时间:2007-5-25栏目:计算机信息技术

、摄影等艺术作品;

手稿类:本人重要著述手稿、笔记等:

生平传记类:自传、日记、书信、回忆录、工作和生活照片、音像带等;

学术评介类:评介、研究名人及其学术的书刊资料,个人著述目录等;

藏品类:有收藏价值的名人藏书、字画等。

在以上五类文献中,第一、二类为地方人士本人撰著、创作成果或亲笔文字。第三类中的书信、日记、自传等亦为本人文字。第四、五类属地方人士研究资料和藏品,不是本人亲笔所为,非本人创作成果。

以上五类文献是全部采集还是选择采集,如选择采集又以哪几类为采集范围,这不由我们主观臆断,而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地方人士著述”这一为人们接受和普遍采用的提法,已将采集的内容限定在“著述”这一范围里。按照“著述”的含义,指地方人士的创作性文字,即根据本人的见解撰写的著作。从著述方式说。主要为地方人士“撰”、“述”、“写”文字。由于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文献的著录,根据地方人士著述的实际,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其思想和水平的译、编注作等也当属地方人士著述的范围。

第二,由文献在地方人物研究中所起作用决定。地方人士的著述是他们思想、观点和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和直接体现,是人物研究的可靠材料,特别是其中的书信、日记和著述手稿等名人手迹,是更为珍贵的原始资料,其作用是其他非本人文字所能替代的。

从以上分析,把采集范用确定在第一至三类文献中更为合理和恰当。据此,凡本人撰著成果不论文献类型是著作、论文还是字、画艺术作品,是否出版或发表,载体如何,都应尽全采集。

这里是从理论上应该明确的采集范围,各馆实际工作中,根据各自的采集目的,适当放宽采集范围也是可以的。

2.3选择适合地方人士著述实际情况的采集方式

选择什么方式采集地方人士著述,与采集对象及其著述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在地方人士著述的采集实践中,多数图书馆是以本地名人为采集对象。地方名人的著述具有自身的特点:①文献类型多样,有著作、论文、字画、手稿等;②出版发表地点分散,有本省出版发表、省外和国外出版发表;③出版时间长,有当代出版物,也有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出版物;④发行途径不同,有新华书店、邮局发行,也有内部发行和非卖品。地方名人著述的特点表明,全面采集地方名人著述难度大,需有名人的参与和配合;

地方名人著述类型复杂,品种多,出版发行分散,有名人提供信息,能帮助采集者全面掌握其著述情况;

地方名人的日记、书信和著述手稿等珍贵资料多为非卖品,需由名人或其亲属提供,才能获得;

地方名人早期著述,已成过期出版物,市场脱销;国外出版物,不明发行渠道,采集困难。但这两类出版物,名人或其亲属大多收藏完整,通过向他们征集,可以获得。

近期出版物虽能从书店或邮局订购到,但无名人签名、题词、收藏价值受到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征集和接受捐赠方式更符合地方名人著述采集的实际情况,采用这一方式能比较完整地获取地方名人的著述,提高地方名人著述的采集质量。

2.4重视地方人士著述采集质量的控制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是以特定范围的个人为采集对象进行的,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集对象的情况,而不在所收书刊本身。因此,做好采集对象的规划,减少采集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加强采集的事前控制,是优化地方人士著述采集质量的重要环节。当然,对已经采集的地方人士著述采用筛选,调整等办法进行事后控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补救措施。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规划,就整体而言,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根据已掌握的人物线索,对分布有地方名人的学科、地区,做好采集计划,做到采集不出现畸偏、畸缺现象。

其二,对本地区重点名人著述的计划采集。其中特别是要注意影响大,知名度高且年事已高名人的著述采集。

其三,注意地方名人群体著述的采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各自的人才群体,产生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的著述作品。重视本地区名人群体著述的采集,就能建立独具本地特色的地方人士藏书。名人群体可以按地区名人的学科、地区、职衔、文献类型等进行区分,分别情况集中采集,以建立各种专藏。

以上是就采集对象的整体规划而言,其目的在于加强采集对象的全面性,突出重点和增强特色。

采集对象的个体规划是对地方名人个人采集的计划性而言,目的是为保证地方名人个人著述采集质量,使其更为完整、系统。个人采集规划以加强地方人士著述信息调研为基础,做好不同类型著述(著作、论文、字画、手稿等),不同著述方式(或体裁)作品,不同载体著述作品的全面、完整采集。其中应注意其代表性著作、获奖作品、最新著述和重要手稿、论文的采集。

3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理论意义

开展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在充实馆藏,增强馆藏特色方面的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它对丰富、深化图书采访理论的意义还不为人们所认识。这里仅就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对非购入采集方式所作贡献作一叙述。

3.1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给传统征集方式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征集对象上,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突破了传统征集方式长期以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厂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等单位、机构为征集对象的局限,把征集对象扩展到广大著作者个人和名家、学者,从而扩大了征集对象的范围,开辟了更广阔的书刊来源。

在征集内容上,传统征集方式以非正式出版单位为征集对象,征集的内容限于内部书刊资料和非正式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的开展,将征集范围扩大到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书刊资料,使征集内容丰富多彩。

3.2地方人士著述采集使图书馆掌握了接受馈赠的主动权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把传统征集与接受馈赠两种采集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以征集方式为开始,以获得地方人士和著作者免费赠送的个人著述为结果,改变了图书馆接受馈赠的被动状况,由被动等待接受馈赠到主动索取馈赠,从而掌握了接受赠送的主动权。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已成为图书馆文献采集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随着地方人士著述采集实践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将会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彭斐章等.目录学概论. 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沈继武.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沈继武,萧希明. 文献资源建设.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4.吴慰慈,刘慈恒. 图书馆藏书.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5.顾敏. 图书采访学. 台湾学生书局,1983

6.高炳礼.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 杜定友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7.刘雪莱. 加强馆藏建设的有效举措——湖南名人文库工作初探. 图书馆,1995(3)

8.刘雪莱. 论地方名人著述征集工作的几个关系. 高校图书馆工作,1997(3)

9.沈丽霞。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述略. 图书馆论坛,1996(2)

〔出处〕 图书馆 2000(3)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