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地方文献的新发展——市地情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的新发展——市地情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3-02-22 16:00:13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文献的新发展——市地情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市地情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其类型和特征所具有的新内涵和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市级党校在市地情资料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广东省一共有21个地级市(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是全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党校(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党校),各个地级市党校开发与利用好本市所拥有的市情文献资源,不但能为各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市的经济建设服务,而且在总体上能促进各市其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我省增创发展新优势提供重要条件。

l 市地情资料的类型和特征

市地情资料是反映与揭示市地情内容的文献资料集合,它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是指记载一个市(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文献,着重于现实和动态。市地情资料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市地情资料和社会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该市自然状况(包括地理位
置、气候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该市社会状况(包括人口、民族、行
政区域、政策体制、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等内容)的文献资料。

(2)按时间发展阶段可分为历史市地情资料和现实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该市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社会沿革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现阶段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科文体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文献资料。

(3)按其范畴可分为宏观市地情资料和微观市地情资料。前者指反映全市各社会基本要素的总的情况和特点及该市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相互关系的文献资料。后者是反映该市(县)、某系统(单位)或某方面问题的具体情况与特点的文献资料。

(4)按其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出版的市地情资料和非公开的市地情报资料(即内部资料)。前者包括公开出版的书刊报及声像资料。后者包括各种内部出版、编印的刊物,快报,调查材料。文件汇编等。

(5)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市地情报资料和非印刷型市地资料。前者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后者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光盘等类型资料。

2 市地情资料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1)地方性。市地情资料反映的范围,以一个市地域内的各方面基本情况和特点为主,兼顾反映与本市相关联的有关内容,体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2)原始性。市地情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包括各种快报、手册、资料汇编、档案、手稿、拓片、图片等第一手材料),体现原始性特征。

(3)连续性。市地情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记录和反映市地情发展变化的文献资料也必然连续不断地充实发展着,体现出市地情资料内容上的连续性与动态性。

(4)广泛性。市地情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层次复杂载体多样,体现出资料收集的广泛性与多渠道性特征。

(5)无序性。市地情资料内容广泛,类型各异、载体繁多,来源分散,呈现出不易管理的无序性与不规范性。2开发利用市地情资料要解决五个问题

2.1 解决目标定位问题

目标定位是关系到市地情资料建设格局和服务方向问题。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既是一个为党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提供本地的有关资料,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问题,又是一个如何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问题。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战线上,党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形势对党校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有利于党校系统的科研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发挥优势,党校图书馆既要为干部教育服务,又要为领导决策服务。市地情资料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定位在建设一个市地情资料的利用中心和研究基地这一格局上。

2.2 要重视对市地情资料工作的领导

由于市地情资料工作是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首先要重视对市地情资料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投入,首先要对市地情资料中心加大投入量;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运用到市地情资料管理上来,这是一件有远见卓识的新举措。要有计划性,有战略眼光,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专门进行此项工作。当前,这项工作还没有起步的党校,应先把市地情资料阅览室建立起未,先给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阅览市地情资料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的图书馆,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和特点,多在“开发”二字上下功夫。

2.3 要解决市地情资料的来源问题

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或利用中心,关键是要解决市地情资料的来源问题。因此,首先应搞好市地情资源调查,掌握反映本地区情况的有哪些载体,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以征集为主,多管齐下。在征集途径上,要争取各区县及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以保障市地情资料的广泛性和连续性。目前,以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征集市地情资料,己成为征集资料的主要形式。但如果仅局限于发文是远远不够的,应做到征集与征订、征集与交换、征集与索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以征集为主,多管齐下的格局。

2.4 在市地情资料的具体采集工作中,要尽力做到“广”、“全”、“专”、“精”

具体说来,一是采集的范围要广。凡涉及市情、区(县)情的,不论是反映自然状况的还是反映社会状况的资料;不论是古代的文献还是近,现代的文献;不论是公开出版物还是内部出版物,不论是文字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均在采集之列。二是反映的内容要全。市地情资料的内容只有全才有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缺我全。这样日积月累,馆藏丰富,才能具有权威性,因此,凡有关市地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教文体,史地、旅游、金融、外贸、司法、治安、民族人口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均应作为市地情资料阅览收藏的内容。三是文献的整理要专,采集文献是基础性工作,将采集的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是深层次的基础工作,也是为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所作的准备,因此,加工整理要列出若干专题,要有专人负责,形成专题数据库,以便形成网络和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方便读者查寻和使用。四是文献的典藏要精。有关市地情的文献资料,采集之初可能力数不多,但年复一年,集沙成塔,数量会大大增加。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对采集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内部文件和非正式出版物,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筛选,选出精华来。可分出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有短期保留价值的,没有保留价值的几种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少而精地典藏那些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经常剔除过时的、多余的副本及无保留意义的资料。


2.5 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保障市地情资料的交流使用

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开发应用,知识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图书馆的现代化与多功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说旧有馆藏方面马上使用微机管理还受到种种技术上、操作上的障碍的话,那么新的市地情资料,从一开始便纳入现代化管理之中则是不可少的,也是可行的。市地情资料的采集,除传统的印刷型资料外,还要大量采集视听型资料和机读资料。日新月异的电子出版物将大大丰富市地情资料,而市地情文献的采编。开发、利用和传递,必须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大力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的图书馆,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硬件的配备。必须配备586以上电脑,同时开发和购置相应的实用软件,在各个关键环节上使人工操作微机化。二是重视人员的配备。调配或培训专门微机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以保障文献信息的著录、贮存、检索、查阅。利用的自动化和为读者服务的高效率。三是要有网络化计划。从一开始便要考虑到今后实现全省党校系统或与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文献资料的采集要立足本地,信息的利用力图资源共享,既要有短期的目标,又要有战略的考虑。条件许可的党校,可先在校内联网,设立网络系统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进一步发展下去,可在全市、全省党校间联机,协同开发,实现网络化电子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快捷地,高质量地发挥其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杜安. 党校图书馆建立省情研究室探讨[J].图书馆论坛, 1997(5)

2 芮新文. 浙江省党校市地情资料开发利用研讨会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 1997(5)

3 何桦. 浅谈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 甘肃理论学刊, 1997(4)

4 李绍斌. 党校图书馆应开发省情文献资源. 唯实,1997 (11)

〔出处〕 图书馆论坛 2000(2)



【地方文献的新发展——市地情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文章:

浅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08-09

试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08-09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09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思考08-09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08-09

浅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08-09

略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08-09

谈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08-09

云南地方农业文献的开发与利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