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试论馆藏族谱的开发与利用

试论馆藏族谱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2-08-09 07:14:14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馆藏族谱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本文从和平统一祖国,促进民族大团结,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及图书馆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事例,阐述了图书馆开发利用馆藏族谱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步骤,并说明要注意的问题。

族谱做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的过程,记录了家族的名人佚事。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现今各地图书馆,尤其是省市级公共馆和高校馆都收藏有数量不等的族谱。如福建省图书馆就收藏有数百种。就全国而言,若加上民间收藏的族谱,数量不可计数。这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宝库,今天我们开采它不仅对于了解民族文化有意义,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有助于反对“两国论”,促进和平统一祖国。以海峡两岸为例,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沿海居民纷纷冲破海禁,外出经商或捕鱼,大陆居民迁台逐渐形成高潮。当时的荷兰人占据了台湾,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发展殖民经济,就从大陆招揽大量移民迁台,从事农作物和糖业加工。到了清兵南下,大陆又有大批的难民渡台湾。历史上大陆迁台的移民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尤以福建、广东居多。然而到了解放前夕,国民党退守台湾,又带去大量的官兵和家眷,他们来自大陆各地。这些史实在族谱中均见记载。如地处厦门海湾兑山的李氏,因人多地少,于清康熙末年开始向台移民开垦,这段历史在清光绪间编修的《兑山李氏烟墩兜房族谱》中得以记载:“公腾,公鸣,渡台居嘉义白沙墩”。除内陆迁台外,还有大量的百姓因各种原因,迁居港澳地区和海外,这在族谱里亦得以表述,如《半山陈氏族谱》中有记:清乾隆22年陈臣留住马六甲谋生,因以中国青草药治好苏丹妻子之病,苏丹就划出大量的山地供陈开垦,陈先后引带其族亲友数百人前往垦荒,至今二百余年,后裔已发展到数千人。像这样记有人口迁徙史实的族谱比比皆是,它为我们开发和利用族谱提供了先决条件。

我们知道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与祖国大陆人民都是炎黄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祖国大陆,因此,他们之间的文化是相通的。以台湾为例,现台通行的语言主要源于福建,尤以闽南为最,台的风俗民情与福建极为相似,就连信仰也是从大陆引进的,这些都加深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台湾民众的思乡情绪日益高涨,其间一些人宗亲观念很强,尤其年长者,他们乐于寻根觅祖。1997年7月泉州陈村的两位青年来访林氏宗亲会,他们受台湾林庆同先生之托,请人帮其寻根。据说这位台胞为了搞清祖源,已多次托人,但历时三年均无结果。后在宗亲的帮助下,分工翻阅了十四本宗谱,终于如愿以偿。翌年7月,林庆同带夫人来石壁寻根谒祖。他对短时间内能寻到祖根感到高兴,并到处宣传大陆同胞的骨肉情。再如女真后裔的台湾粘尚等人于清中叶从福建晋江迁往台湾彰化县福兴乡顶夏粘村,传到第五世已有数千人,却因无族谱而遗憾。1923年粘芳模回到晋江衙口抄族谱,编写《浔江粘氏郭业公派下宗谱》。1982年台湾粘氏宗词落成,欲修《粘氏源流台开基族谱》,后在大陆几经周折,方得到旧谱的影印,终使谱成。粘会长在谱序中言,修谱的目的是便于以后太平时间回大陆福建祖地接根。由此可见他们的思乡寻根欲望是何等的迫切。通过姓氏文化交流及亲族联谊活动,增进了大陆与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消除了许多的误解,使他们的心与祖国大陆靠得更近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姓氏文化热悄然掀起,他们纷纷回到大陆寻根观光。以泉州地区董杨福利基金会为例,该会成立五年间,台、菲、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董杨宗亲就先后十五次返乡访问(共八百多人次),并通过后狮宗亲的穿针引线,往访内地许多省份,先后为福建,上海、山东、北京、江苏、湖南等地引进了二十多亿资金、并无偿捐赠一亿元人民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再如通过姓氏文化组织的牵线搭桥,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的林、郑、郭、游、朱等宗亲,分别向河南、陕西、山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投入或捐赠大量的资金,用于经商办企业或支持兴办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上述事例无疑对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吸引外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述几点均从宏观上阐述姓氏文化交流的社会效益,倘若将它落实到图书馆就是要利用开发馆藏族谱,它对于图书馆来说可谓收益非浅。首先它能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一个图书馆如有丰富的族谱馆藏,无疑是多了个宝库,再藏有什么名人家谱,更是名声在外。象我馆就藏有海军宿将萨镇冰、国民党元老林森等名人族谱,参观借阅的人络绎不绝。从学术研究角度看,族谱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能开发利用好它需要功底较深,知识面较广的专业人员方能胜任,这无疑对图书馆有关人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从中能汲取许多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大有稗益。从图书馆自身的经济效益角度讲,只要搞好这项工作,也是有益的。当今社会上时兴修谱,以及台湾同胞、海外同胞的寻根热都为图书馆搞好族谱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书馆把族谱研究成果可以有偿地转让给读者,使读者省工、省时,双方互利,这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里也是合情合理的。

认识到开发利用族谱的益处,就应落实于行动。首先领导要支持、重视这项工作,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该项工作顺利地开展。第二,整理现有馆藏的族谱。对馆藏的族谱要进行全面的摸底,查找出记有台、港、澳及海外华侨中政界、经济界、文化界名人的族谱,做好记录,以备日后查阅。第三,写族谱提要。每部族谱都应列出谱名、卷数、修者、姓氏迁徙源流、始祖、名人等项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第四,广为征集。现有藏在图书馆的族谱数量有限,散在民间的族谱占有很大的比例。图书馆仅利用馆藏的族谱是不够的,要花大力气去民间收集。当然要把旧版原本的族谱收集到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可采取复印等方式,给谱主一定的优惠条件,实践证明这种形式还是行得通的。对于新修的谱,有可能接受赠与的最好,没条件的花些钱来充实馆藏未尝不可。第五,广为宣传。可利用报刊、电视等宣传媒体向海内外宣传馆藏族谱,也可采用请进来参观和拉出去展览的方式。如前年底我馆与台湾民间团体合作,在台北举办闽台关系族谱展,吸引了台湾各界人士,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第六,委派专业人员,研究族谱,精通族谱,根据研究出的成果。回答读者口头和书面的有关咨询,还能为民间新修族谱服务,这些都可采用有偿的服务方式。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应予以重视。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族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毕竟是私家所记,不受任何社会和公众的约束,主观随意性大,攀龙附凤,自相矛盾在所难免。再则一些旧谱由于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封建思想的残余。这些都要求我们应予以鉴别,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出处〕



【试论馆藏族谱的开发与利用】相关文章:

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31

浅淡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17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08-17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17

关于族谱的作文08-18

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08-17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08-17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08-17

地理教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08-17

关于体育教学资源的 开发、利用及优化的思考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