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地方文献与西部开发

地方文献与西部开发

时间:2022-08-09 07:15:43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文献与西部开发


所谓“地方文献”,从图书馆学的角度讲,其涵盖面广泛,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宗教等等。换言之,所谓“地方文献”,其实也就是一个地域概念上的“大文化”。本文只从狭义的角度,谈谈对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浅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西部社会带来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东部发达地区乃至国外的现代文明逐步步入西部社会,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不同文化冲撞和融合。现代文明取代传统文明几乎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文化的消逝似乎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些本土文化人不无心存忧虑,意识到现代文明不可阻挡地淹没传统的、民族的文化,这些地区地域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将面I临着灭顶之灾。这不是多虑,更不是杞人忧天。现代文明取代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不能也不可能为保持地域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现代文明。如同人们不可能不接受明亮、便捷。价廉的电灯而坚持用昏暗如豆的小油灯照明。但小油灯作为数千年的照明设备,这历史需要记载,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灯具都要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展示给后代。这就是历史的、延续的人类文明史。


从这种文化的角度看西部,它有如下特点。


原始性。西部大部分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有很多地方甚至还与世隔绝,这种状况可以说从远古一直保持至今,在这种封闭状态下,这些地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具有显明的独特性,即使世居在这些地方的汉族,与中原汉族相比有显明的区别。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所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保持了诸多原始风貌,可以称得上是“活化石”,甚至在交流的语言中还保留了许多中原及东部发达地区早已“死去”的古老词汇,节庆礼仪中更是古风遗存。


民族性。广大西部是多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信仰,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与单一民族聚居的中东部汉族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每个民族不论其人口多少,经济状况优劣,都是平等的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同等的价值。这一“多样性”不仅表现出这些地区文化的异彩纷呈,同时也为文化的建设、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带来难度。对待各个民族的文化,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南辕北辙。


濒危性。西部许多地区由于遥远偏僻,数千年来的中原王朝“鞭长莫及”,处在天高皇帝远、“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状态下。历史上的这些地方的教育普及可以说是空白。所以用文字记载的文化少之又少。即便是国家的“正史”的记载也是点点滴滴,一带而过。这些地域的传统文化都积淀在民间,靠的仅是口头传承,很容易“失传”。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青海省的土族、撒拉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各自深厚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全靠口头流传, 一旦忽略,就有流失的危险。所以说这些地区的传统文化生态犹如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样脆弱。


当前在经济建设中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建设。在建设现代文明的同时要继承传统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有效保护地域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做好这项工作,除了文化行政部门重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西部很多省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中需要承担抢救、储存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职责。这无形中增加了地方文献工作的任务和难度。首先,图书馆要对地方文献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加大投入和选派热爱地方文献工作、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的员工从事这项工作,转变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其次,配合文化行政部门,把“触角”伸向每个基层,与州、地、(市)、县图书馆共同形成“信息网”,把那些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及时征集到手。目前在图书市场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图书的情况下, “捡到篮里的未必都是菜”,有价值的文献需要及时筛选到手,否则就会在“泥沙俱下”中被淹没。第三,跟民间文化人、作者中的骨干分子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络关系。图书馆靠他们掌握信息、征集到地方文献的文本;而这些民间文化人也认识到图书馆才是他们成果的最终归宿。

〔出处〕 中国民族 2005年第6期



【地方文献与西部开发】相关文章:

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08-16

“西部大开发”的代价08-17

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综述08-18

语文 -走进西部大开发08-15

借西部开发东风 求自身快速发展08-15

西部大开发 畜牧大发展08-12

国外地方课程开发透视08-17

学习西部大开发的心得体会03-02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实习报告08-15

西部的杨树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