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自动化论文>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六十四

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六十四

时间:2023-02-21 00:18:43 自动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六十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方面。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形成。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与企业协同等方面。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基础上,通过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全面、合理、系统地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和人员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集成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技术结合的杰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RP和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等先进技术,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1 ERP的发展过程
  1.1 ERP发展阶段
  ERP管理思想与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革,从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到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再进一步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ERP,逐渐成熟。ERP技术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b.20世纪70年代,MRP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MRP以物料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模式体现了为顾客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计划统一且可行,并且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c.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物料需求计划MRP经过发展和扩充逐步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的生产管理方式。在MRP 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MRP 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 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一定意义上讲,MRP 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 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d.20世纪90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MRPⅡ相比,ERP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综合的集成经营系统。ERP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更加先进,形成了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1.2 ERP管理思想
  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Inc.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ERP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了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思想,还吸纳了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精良生产、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ERP既继承了MRPⅡ管理模式的精华,又在许多方面对MRPⅡ进行了扩充:
  a.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ERP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b.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主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JIT等生产方式,并由单一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
  c.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供应链上中供、产、需各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并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等。
  d.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ERP通过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可将设计、制造、 销售、运输等集成起来,并行处理各种相关作业,为企业提供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e.在财务管理方面:ERP系统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f.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ERP 还可以满足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1.3 ERP技术特点
  ERP也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技术水平。ERP技术及系统特点包括:
  (1)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它将供应链管理功能包含了进来,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的新的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
  (2)ERP更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
  (3)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
  (4)ERP较多地考虑人因素作为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的培训成本等。
  (5)在生产制造计划中,ERP支持MRP II 与JIT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
式。
  (6)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浏览/服务器结构

、面向对象技术、软构件技术、多数据库集成、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等等,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还能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操作。
  此外,还有的ERP系统包括了金融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法规与标准、过程控制等补充功能。这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更加有机地集成。它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集成;并将给企业带来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当说,ERP是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的、以ERP管理软件与相关人机系统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
  2 ERP发展趋势 
  2.1 ERP发展方向
  由于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ERP的需求日益增加,进一步促进了ERP技术向新一代ERP或后ERP的发展。
  推动ERP发展有多种因素: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与多企业合作经营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ERP将支持异地企业运营、异种语言操作和异种货币交易;企业过程重组及协作方式的变化使得ERP支持基于全球范围的可重构过程的供应链及供应网络结构;制造商需要应对新生产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使得ERP也越来越灵活的适应多种生产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流程工业企业应用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ERP的发展。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为ERP提供越来越灵活与强功能的软硬件平台,多层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中间件技术与Internet的发展会使ERP的功能与性能迅速提高。ERP市场的巨大需求大大刺激ERP软件业的快速发展。
  未来ERP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
  a.ERP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进一步整合:ERP将更加面向市场和面向顾客,通过基于知识的市场预测、订单处理与生产调度、基于约束调度功能等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强的优化能力;并进一步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结合,实现市场、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使CRM的前台客户服务与ERP后台处理过程集成,提供客户个性化服务,使企业具有更好的顾客满意度。
  b.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ERP将面向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支持企业与贸易共同体的业务伙伴、客户之间的协作,支持数字化的业务交互过程;ERP供应链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并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企业供需协作,如汽车行业要求 ERP的销售和采购模块支持用电子商务或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ERP将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化市场环境,建立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基于价值链共享的新伙伴关系,并使企业在协同商务中做到过程优化、计划准确、管理协调。
  c.ERP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整合:产品数据管理 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统一的环境中。近年来ERP软件商纷纷在ERP系统中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或实现与PDM系统的集成,增加了对设计数据、过程、文档的应用和管理,减少了 ERP庞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工作量,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系统与CAD、CAM系统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系统集成度和整体效率。 
  d.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的整合:为了加强ERP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ERP将与制造执行系统MES、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SFC更紧密的结合,形成实时化的ERP/MES/SFC系统。该趋势在流程工业企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e.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能够自动地在正确时间传送到指定的地点。ERP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并能支持企业经营过程的重组,也使 ERP的功能可以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
  f.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为了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与决策,ERP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功能集成进来,为用户提供企业级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集。
  g .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为了适应企业的过程重组和业务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ERP软件系统的动态可重构性。为此,ERP系统动态建模工具、系统快速配置工具、系统界面封装技术、软构件技术等均被采用。ERP系统也引入了新的模块化软件、业务应用程序接口、逐个更新模块增强系统等概念,ERP的功能组件被分割成更细的构件以便进行系统动态重构。
  h.ERP软件系统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ERP将以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多数据库集成与数据仓库、XML、面向对象方法和Internet/Extranet、软构件与中间件技术等为软件实现核心技术,并采用EAI应用服务器、XML等作为ERP系统的集成平台与技术。
ERP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将促进基于Internet/Extranet的支持全球化企业合作与敏捷虚拟企业运营的集成化经营管理系统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2.2 新一代ERP主要特点
  目前,关于未来ERP的说法甚多,如e-ERP、后ERP、iERP、ERPII等等。Gartner Inc.公司给ERP II下的定义为:ERP II是通过支持和优化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协作运作和财务过程,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ERP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的描述。
  本文以"新一代ERP"来表述未来ERP的形态,并提出有关观点。根据ERP管理思想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新一代ERP应当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a.管理思想先进性与适应性:新一代ERP应当在继承当前ERP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最新的先进管理思想或模式,如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精良生产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协同管理模式、跨企业的协同项目管理模式等等;并将其管理思想与ERP业务处理模型结合。此外,新一代ERP应具有针对不同国情的管理模式适应性,例如针对象中国这样的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型ERP管理模式,如基于主动动态成本控制的ERP模式、基于时间-成本双主线的新型ERP模式、基于资金流模型的ERP模式等等。
  b.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性: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跨企业的生产体系间的竞争

。企业正在把基于内部功能最优化的垂直一体化组织转变为更灵活的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体组织,并努力使企业在供应链和价值网络中找到最佳定位。这种定位的不仅相关于所从事B2B和B2C电子商务,还参于协同商务过程。新一代ERP应当支持这种扩展型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经营与运作。
  c.面向企业商务过程的功能可扩展性:新一代ERP将越来越面向企业的商务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过程与资源的管理,其业务领域与功能不断扩充。新一代ERP除了具有传统的制造、财务、分销等功能外,还将不断吸纳新的功能,如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制造执行系统MES、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OLAP、办公自动化OA等等,从而构成了功能强大的集成化企业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因此,新一代ERP应当具有很好的功能可扩展性。
  d.基于工作流的管理过程性:随着ERP业务领域与功能的不断扩充,ERP系统将十分庞大和繁杂,加强业务处理过程的管理非常必要。新一代ERP将以工作流引擎作为业务处理的核心机制,使其成为集成的、基于规则的、自动和连贯的ERP工作管理程序,保证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责任流的有机集成。与此同时,采用工作流模型及其管理引擎也有利于新一代ERP系统的可定义、可配置与可重构性的实现。
  e.基于知识的管理智能性:随着ERP系统从管理执行层向管理决策层的渗透,新一代ERP将通过集成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商务智能、决策支持等加强其对企业知识的管理功能,把企业高层领导从规模庞大、 "事无巨细" 的数据中解脱出来,构成集综合查询、报表和 OLAP为一体的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家进行宏观决策和经营策略。
  f.经营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及时性:为了改进MRPII/ERP的"重计划,轻控制"的弱点,新一代ERP将进一步加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quot;的集成功能,加强ERP/MES/SFC或ERP/MES/PCS(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的实时化集成,并实现经营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ERP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g.基于软构件的系统动态可变性:与ERP功能的不断扩展的趋势相对照,ERP软件的发展趋势则是在新的模块化概念下变得越来越规模可变(Scalable),并能够做到"可剪裁、可配置、可重构",为用户企业"量身定制"。 新一代ERP软件系统应当具备上述特点,通过采用软构件技术实现系统可剪裁与可重构,并形成针对各类典型行业的专业化系统。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组织或过程重组和业务处理调整的需求,新一代ERP系统应当做到动态可重构,迅速适应企业的变化,采用软构件系统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h.基于快速实施工具的系统可实施性:ERP的实施周期对于ERP系统应用成功率影响甚大;支持ERP应用的快速实施应是新一代ERP系统的重要特征。新一代ERP系统需要集成一系列ERP实施辅助工具,其中包括企业诊断方法及工具、企业建模方法及建模工具、基于企业建模的ERP快速实施与数据分析辅助工具、ERP系统快速配置及动态重构辅助工具、各类企业参考模型、ERP报表自动生成器、ERP系统界面、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系统定制工具等,为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ERP快速应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i.基于最新软件架构的系统可集成性:新一代ERP系统应当基于最新的软件架构、平台、接口等实现系统集成,其中包括企业应用集成EAI服务器、基于中间件的软件体系结构、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体系结构、J2EE架构、基于XML的系统接口、基于Web的ERP应用套件等等。新一代ERP系统还应当跨越异构计算机系统平台实现系统集成。
  由上可以看出,ERP的管理领域早已超出了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与管理的范畴,已经步入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协同管理的阶段,并将最终导致面向全球化生产体系的新一代ERP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 我国ERP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3.1 我国ERP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阶段
  我国开展MRPⅡ/ERP的研究与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经历了由初步应用到推广应用、由MRPⅡ到ERP、由ERP技术研究到ERP产品开发进而发展成ERP产业的不同阶段。
  a.MRPⅡ初步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MRPⅡ系统,如沈阳第一机床厂率先实施了以MRP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我国的有些高校和研究所也开始了关于MRPⅡ的技术研究工作。早期的MRP应用系统比较强调物料库存管理与生产计划,且多采用的是主机/终端式计算机系统。早期的MRPⅡ应用企业取得了较明显的效益,并为我国制造企业展示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b.ERP推广应用及ERP产业初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以来,开始有较多企业应用ERP系统。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应用MRPⅡ/ERP系统的进程,有覆盖十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在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其中,许多企业采用了MRPⅡ、ERP系统。这使得MRPⅡ/ERP系统在CIMS环境下更上了一个台阶,并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实施CIMS与ERP应用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效果,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该企业还培育出了国产化的ERP软件产品。"九五"期间,863计划还支持了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我国ERP产业早期的发展。
  c.ERP深入应用与ERP产业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 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Ⅱ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之多。"十五"863计划也在大力支持和推动ERP管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支持了10个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对ERP应用实施和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ERP系统应用实施的热潮正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3.2 国家863计划对于ERP研发与应用的支持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对于我国ERP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应用实施给予了长期支持。
  "七五"、"八五"期间(20世纪80年代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863计划CIMS主题主要支持了对于MRPⅡ/ERP管理模式

与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少量的CIMS应用工程探索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途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九五"期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863计划CIMS主题在继续支持ERP管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了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及ERP应用。一方面,重点支持了5个国产化ERP产品的研发,包括利玛CAPMS、开思CASE、金思维JS-ERP、经纬JW-ERP、并捷EMIS等等。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实施200多家CIMS应用示范企业推动MRPⅡ/ERP系统应用的深入;还特别设立了国产化软件应用工程项目,专门支持包括国产化ERP在内的CIMS应用软件的实施。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为我国ERP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十五"期间(2001年以来)后,863计划CIMS主题进一步明确把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及应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于2001、2002年先后重点了10个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详见附录)。其目标是:围绕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需求,对中国先进管理模式与ERP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研究,重点开发若干基于中国先进管理模式的ERP管理软件系统,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RP软件产品;结合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和典型行业区域CIMS应用工程进行广泛的应用,在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改革与信息化的同时,带动和促进我国ERP产业的发展,并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RP软件产品在ERP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
  3.3 我国深入开展ERP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正值我国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和ERP研发应用的高潮期,人们对于ERP的认识与期望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就我国深入开展ERP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几个问题阐述一些观点:
  3.3.1 ERP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问题 
  ERP的国情化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人们观点也不尽一致。由于ERP是在西方制造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提出的,比较适合按照西方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制造业。而像我国这样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的制造业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会存在着国情差别、地区差别和企业差别。研究应用ERP技术就必须处理好国情化、本地化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模式国情化、业务过程国情化、数据表单厂情化、操作方式用户化等等。这里主要谈ERP管理模式国情化问题。
  现有ERP管理模式基于工业化环境下的产品过程组织生产,比较强调交货期和时间进度计划,强化了多阶计划体系的管理和以时间进度管理为中心的资源全面管理,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将正确的物料/信息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相对而言,在成本计划与控制、现场管理与控制、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相对薄弱。而对于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国家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时间进度管理和人员激励管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模式,如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创造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斯达造纸公司提出了"基于动态成本控制和数据管理的两级控制与两级制约"的斯达模式;海尔集团提出了基于"目标体系、日清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海尔OEC管理模式等,都证实了这一点。近期学术界在总结上述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动成本控制的ERP管理模式"、"基于时间-成本双主线的ERP管理模式"等都是ERP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有意义的探索。
  3.3.2 ERP应用实施的关键因素
  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ERP工程实施是ERP应用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然而,要使ERP系统真正运行在企业中,而不仅仅运行在计算机上,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工程实施方法。与ERP应用实施联系密切的关键因素包括:观念、管理、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方面。其中,正确认识ERP的作用十分重要;既不能对ERP寄过高的期望,也不能认为ERP应用实施只是信息系统工作和交钥匙工程。ERP应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的重组优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笔者曾经组织过一次有关我国MRPⅡ/ERP应用实践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和借鉴他人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在中国应用ERP的主要经验:
  a.企业领导重视和支持:在所有ERP实施效果好的企业,其主要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都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ERP工程的实施,并有具体的举措。
  b.结合厂情,明确目标,正确策略,合理计划:实施ERP工程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明确目标与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少走弯路。企业诊断和需求分析十分重要,要做到对症下药。 
  c.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按照ERP的现代管理思想调整企业结构、改革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更新企业文化。应当充分认识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与艰难性。
  d.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队伍稳定:采用多级项目组织结构,实施组的专业人员配套,班子过硬;要通过有针对性政策保证实施人员的稳定,使技术队伍有保证。
  e.明确各方面人员的职责与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参与和合作:通过建立职责和考核制度,将引导与强制相结合,使企业各层管理与业务部门人员积极参与ERP实施工作。坚持定期例会制度是一种有效方
式。
  f.数据准备与编码标准化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ERP最重要的技术因素之一,编码标准化也是ERP系统的基础。
  g.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宣传ERP管理模式: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贯穿ERP工程工作的始终,使ERP管理思想能为企业人员所接受。
  h.选准软件和厂商,消化吸收,二次开发:根据企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ERP软件,充分利用软件厂商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但最重要的是企业人员要消化吸收之,并负责或参与ERP软件的二次开发,使软件能本地化或企业化。 
  i.资金落实:资金是工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必须按照实施计划及时到位,否则将引起工程拖期或停顿。
  3.3.3 我国ERP软件产品主要特点与问题
  我国的ERP软件产业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兴旺发展却只是近两年的事。根据CCID2000年的报告,中国有约40家国外厂商与20家国内厂商在角逐国内ERP市场。他们彼此因为所处的背景、全球战略、市场层次、应用领域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市场策略。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需求驱动下,经过近几年的应用实践和不断改进,我国自主开发的ERP软件产品在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通过2002年科技部组织的国产化ERP软件评测情况,可以看出: 
  a.国产化ERP功能比较齐全,可满足大部分企业管理的需要。通过科技部2002年国产化ERP软件评测的12家公司ERP软件产品均具备了ERP的基本功能,包括生产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生产任务管理、库存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生产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供应链管理、经营决策管理等。有的ERP软件还增添了扩展功能。 
  b.由于大多数国产化ERP软件产品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其开发工具比较先进、实用,与国外软件差

距不大。如上述参评的12家ERP软件产品多使用了支持开放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开发工具,并可以运行在多种系统平台上;多数软件提供与CAD、PDM系统和主要国产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部分软件提供了在Web环境下的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查询界面和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c.多数国产ERP软件产品都不同程度地考虑了国情化问题;有的ERP软件商在实施、操作、培训等方面工作做得很细,提高了ERP实施成功率。正是由于在适应国情上做了大量努力,近几年国产ERP软件实施成功率和销售套数增长显著。
  但国产化ERP软件产品在系统稳定性、软件可维护性与扩展性、软件模块设计的精细性、ERP系统可配置性与软件适应性等方面都与国外ERP软件产品差距较大。另外,在软件公司规模、软件产品成熟度、配套的咨询实施队伍方面差距更大。
  我国ERP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研发企业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MRP/ERP类软件公司,此类公司多数起步于研究开发MRPⅡ/ERP的高校、研究所和ERP应用企业;还有一类是由财务管理软件公司转型到ERP的软件公司。前一类在ERP研发和应用方面长期积累,经验较多,但公司规模往往不大;后一类公司由于做财务软件基础已有较大规模和较多用户数,但处于转型期,在ERP的研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待积累和发展。
  通过分析上述ERP软件产品的优劣,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ERP发展途径:应当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发展。基本指导思想应当是:
  a.找好定位,抓住国情,突出特色:每一种国产化ERP软件产品应当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技术定位,在适应国情上继续下功夫,突出产品特色与应用行业特色,成为锁定市场的首选ERP软件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b.重视研发,成熟产品,加强集成:积极培育壮大自己的产品研发队伍,使自己的ERP产品在技术上不落后;同时,通过应用实践不断促进产品成熟度;还应当改进ERP产品与其他平台、系统的集成性,形成系列配套软件的竞争优势;
  c.重视实施,历练队伍,发展代理:多在应用实施上下功夫,加强企业诊断,利用辅助软件工具支持需求调研分析;建立历练一支懂管理、熟悉ERP的应用实施队伍;同时,积极发展应用实施代理商,争取更多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与ERP软件公司协同作战,共同发展。
  d.密切用户,脚踏实地,稳步发展:利用国内ERP软件公司与企业用户的天然关系,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不断开拓市场;同时,不能浮躁,盲目追求订单,要做成功率,树立更多的成功案例,稳步发展,功到自然成。
  3.3.4 ERP产业发展环境
  我国ERP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多数ERP软件公司规模较小,难于形成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提高软件的成熟度。另外,目前国内ERP市场也不规范,竞争无序,价格混乱,产业环境有待于改善。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正值大力发展我国ERP软件产业的大好时机。在 央确定的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针指引下,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企业信息化"、"国家软件园"等重大专项的展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应用ERP,软件公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我国ERP产业的迅速良性发展,我们应当处理好以下问题:
  a.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呼吁政府在ERP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ERP软件公司快速成长的发展空间。
  b.企业应用环境:充分利用各省市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资金支持和组织体系,积极扩大ERP应用企业的发展环境,开拓ERP产业的市场空间;但应当注意找好各自的定位,进行有序竞争。
  c.规范市场与行业管理:目前,我国ERP市场比较混乱,国产ERP软件普遍价格偏低,软件实施服务费价格更低。长此以往,ERP软件公司利润很薄,难以迅速发展,影响服务质量和软件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国产ERP软件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强市场引导和行业管理,防止不正当竞争,使国产ERP软件及其各种服务能得到企业合理的报酬,使我国ERP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d.ERP技术服务体系:ERP软件产业不仅包含ERP软件产品,也包含ERP咨询服务产业。如果不建立强大的ERP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体系,我国ERP产业也很难快速发展。ERP软件商与服务商应当密切配合,互相扶持,共同发展。
  e.ERP产业技术联盟:目前,以863计划支持的ERP软件公司为核心的一批国产ERP软件商正在建立我国ERP产业技术联盟。该联盟将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在我国ERP技术交流、应用实施指导、产品标准制定、软件产品评估、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规范市场与行业引导、宣贯政府政策法规、反映行业愿望与要求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带动我国ERP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ERP的论文或综述文章已有许多,观点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ERP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状及趋势,并就新一代ERP技术特点和我国研究开发应用ERP技术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读者指正。


【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六十四】相关文章:

中小企业实施ERP之思考08-05

TPMS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08-06

ERP价格战背后的思考08-05

从ERP的困境看ERP的突围08-05

走近ERP08-05

ERP真相08-05

什么是ERP?08-05

中国企业ERP选型之痛08-05

对话ERP的未来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