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的格式

学位论文的格式

时间:2022-07-20 04:25:13 学术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位论文的格式

  说说学位论文的格式问题

学位论文的格式

  作者:薛斌

  来源:科学网

  又是毕业季,本科毕业论文(工科叫毕业设计),硕士毕业论文,接二连三,“狂轰滥炸”,让人头晕目眩,先不说这科学性和创新性,单单看格式,就足以 让人大动肝火!几乎没有一本论文在格式上堪称完美的,偶尔有一本稍微像样的,真好比是“在工科学校发现了个美女一样,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此语发到朋友 圈里,立马一片点赞和留言。呵呵,同行看了苦笑,学生看了讪笑。这到底是怎么了?是怎么了?是怎么了?格式问题真的是势比登天还难?!真像我们的学生所 言,“改格式到吐!此生再也不想看自己的论文了!”?如果真是如此,那科学性和创新性岂不是更难到火星去了?

  好啦!吐槽了一阵子,言归正传,心平气和说说学位论文的格式问题。

  老 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现在的老师想当年也都写过学位论文,想必也被自己的老师吐槽过。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学位论文,虽然改了又改,还是不免有点遗憾。 其实当年我们对格式问题也是不以为然的,大家甚至开玩笑说,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看不大懂内容,所以特别在意格式。现在自己做了老师,特别是在从事科学研究的 过程中经历投稿-被拒-再投-再被拒这样的“噩梦”之后,越来越发现,科学论文的格式是多么地重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科学论文来 说,格式都不过关,何谈科学价值!

  说到投稿,想必投过Elsevier系统期刊的人都知道有一个 “Technical Check ”的环节。曾经有传言,这个就是专门为中国作者设置的,原因是我们英语水平差。依我看,除了语言问题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中国作者(特别是新 手)的稿件在格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太多,往往多到让人无法忍受,我在做审稿人的时候感触颇深。其实,任何一个正规的国际学术期刊,无不在格式方面有着严格的 要求。这也是为了方便同行学术交流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严谨性的体现。而我们对格式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我曾经关注过 一些网上的学位论文,包括现在手头的一些,论文后边的文章列表相当漂亮,但是看看格式吧,也是惨不忍睹或者差强人意,只能说没当回事,“已经发了高档次文 章,何必在意这些细节,外审也不可能不过”,大概是这么想的吧。

  说点具体的吧。常见的学位论文的格式问题有哪些呢?

  1. 数据和单位之间应有空格。

  2. 缩写词首次出现的时候应该标明全称。

  3. 物理量的符号要用斜体。

  4. 正文的中英文的字体字号应该统一。

  5. 排版中不要留大片空白。

  6. 断开的图表应标明“续表(图)”。

  7. 参考文献的风格保持一致。按照统一的模版来编辑,既不能简单从文献里复制,也不能单纯依赖Endnote,要逐条仔细检查。

  8. 化学式注意上下角标。

  9. 注意统一符号的全角和半角形式,比如中英文状态下的百分号、摄氏度、比号就是不同的。

  10. 统一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撰写。我曾经审过同一学校的几本论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乎每一本都是各自为政,格式五花八门。

  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很多细节不一而足。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对付学位论文格式这个“刺儿头”呢?有个很简单的办法能够帮我们提高格式的规范,那就是平时在阅读文献和书籍的时候多加留意格式问题,正规的学术出版物的格式都是很规范的。遇到拿不准的时候,翻翻看,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格式高手”了。

  很多时候,在电脑上编辑,检查起来效率不高,最好打印出来,逐字逐句检查,再找别人挑挑毛病。

  其实,严重一点说,格式问题就是学风问题,只要有“精品”意识和文责自负的态度,学位论文的格式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那么是不是只有到了这个毕业的季节才有必要提格式问题呢?

  显然不是!功夫要下在平时。比如组会汇报的ppt里,平时提交的电脑编辑的作业和文档里,投出的稿件里,处处要体现“严谨”二字。请注意!这不是“强迫症”,不能“无所谓”。

  谁让我们是科学工作者呢?

  作者:薛斌

  硕士学位论文常见问题

  作者丨魏明霞  河南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共性,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结果可靠性问题,论文语言表达问题。

  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有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

  一、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

  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有些研究生在开题中就存在选题、方法等问题,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就会使开题中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存在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粗看起来范式合理、头头是道,但潜伏着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1.研究问题中的问题

  研究问题的提出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某些硕士生来说,常有下列不足:

  (1)缺少问题性。缺少问题性是指有的选题并未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真正质疑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如“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其缘由是“提高同伴合作能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宜的合作策略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显而易见,这些正确的话语构不成研究需要,难以产生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中的“无病呻吟”并不少见,其内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没有形成个人化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因而也会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问题性的问题使研究更具意义和需要,是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

  (2)问题笼统模糊。问题明确具体,应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当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头脑里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但接下来就要逐渐产生并聚焦问题,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及主题之下的待研究子问题。也可以说,子问题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具体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指导研究进程的功能和作用。

  (3)缺少视角和深度。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研究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如某研究生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频率、候答时间,但问他为什么记录这些,他则说不清楚。此类情况显示这些研究或行动缺少灵魂和统率,缺少视角和深度。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形成,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

  2.冗余的概念圈

  核心概念是否明确、恰当、合理,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现在研究生的问题是绕圈子,概念显得纷繁冗余。如某研究生探究的是“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性语言研究”,其中“控制”自然是核心概念。该生首先从辞源学意义上指出,控制有“驾驭和支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控制论中界定,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如控制与管理、控制与限制、控制与指导,“控制”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等繁杂辨析,到头来什么是“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则没有说明白,甚至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这种写作是当今文风的一种不良习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名词概念愈多越有学术气氛。然而,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复杂问题简约化。

  3.文献综述中的资料堆积

  文献综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开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间。在阅读学位论文中发现,有些综述内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与研究多少沾点边但又无直接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名人观点堆积,而不是当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研究综述。另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材料罗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难看出研究者个人对已有研究的认识、评价和个人的观点倾向。

  4.理论基础的多元庞杂

  当今的硕士生学位论文中都有一个篇幅巨大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问:“这些理论如何成为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了呢?”可能不少同学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自信的回答。分析诸多论文中理论基础与其研究的联系,发现有下列问题:①所罗列的理论是与许多研究都有点关系的一般理论,缺乏的是与该研究有关系的相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②堆积庞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www.fwsir.com)如皮亚杰建构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文中对某些相互冲突的理论缺少分析和评价。③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对于他人的理论似乎是借来装裱门面,没有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也没有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夹生状态是研究和讨论、解释难以深刻的重要原因。

  5.选题意义的概念化

  有的选题在阐述研究意义时,总是泛泛而论,所谈及的研究意义是教科书里所说的一般意义,而不是研究生的那个具体问题研究的意义,这时作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压根就没有搞明白关于此问题的意义。这也和问题的提出有关,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自己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真问题,研究的特殊意义就会应运而生。

  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1.行为观察缺乏操作性定义

  有的学生用量化方法研究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文中对批评的定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个定义中的“否定性”很难说清,而且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可以说,观察的前提就不符合要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式中都可以运用。但通常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和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记录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某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主观臆断便会大量产生,在此基础上任何“量”的描述和统计都不可信。这类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属于低级错误,是学术研究所不能允许的。

  2.实验的低可信度与过分推论

  实验研究的特点在于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如有位研究生所做的研究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对教师进行阅读有关活动手册和讨论的培训。4个月后,该研究生发现:High/Scope课程与我国农村现行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粗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符合实验法形式上的逻辑,但种种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自变量污染。即便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精神,但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这是很难使人信服的。儿童发展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对不同幼儿园课程或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和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多采用相关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难以控制,因而常使研究者难以分辨研究结果与各种变量和条件之间的真正联系。”当我们去研究某一课程模式优于或劣于另外的课程模式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注意技术,而忽略其合理性,不能只见方法,不见思想。“研究设计”、“结论”固然重要,但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更为重要。

  3.浅表性访谈

  近些年来质的研究兴盛起来,访谈成为常用的方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访谈表面化,如有的同学觉得举个例子并加以解释就成了案例分析,甚至认为是在进行质的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如一位研究生研究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

  研究者:你很会荡秋千吗?

  幼儿(男):是的,我荡的可高啦。

  研究者:那你在高处时害怕吗?

  幼儿(男):不害怕,妈妈说我是男孩子,要勇敢。

  研究者据此认为:“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社会上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即进行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根据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并不能够得出幼儿已经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的结论。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主要发展价值在于,在研究过程中经受科研训练。可以说过程重于结果,结论可重可轻,创意可大可小,但必须坚守的是科研规范与科学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意识和自觉。而关注方法的合理与结果的可靠正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

  三、语言表达问题

  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具有平实、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但从审阅的论文中可发现某些硕士学位论文有下列语言表达问题。

  1.逻辑性较差

  逻辑性差是一种总体感觉,可能表现在整体结构、推理、关系等各个层面,也会表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概念上。有的论文标题混乱,层次不合理,有的内容表达缺少限定或不准确,对出现的抽象名词不予解释,这些都属于逻辑性差的表现。

  2.模糊引用

  研究生一进校,指导教师一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规范,特别是提醒他们在论文写作中引文要有出处。但在审阅论文中仍不断发现,研究中的许多说法有失规范,如“心理学认为”,“众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指出”,这些看似有所说明,但模糊笼统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学习者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的同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自然链接他人的观点,虽然加上了引号、注释,其实是变相抄袭,也是论文之大忌。

  3.雾里看花

  现在读某些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有时会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不明不白。常见很多抽象词汇的链接和堆积,很难唤起常人经验的支持,不能理解。另外,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千人一面,空、泛、虚,缺少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语言。我们从小没有养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乃至终生写东西都离不开“参考文献”,这种情况是要改一改了。

  4.轻言“研究”

  研究生如何定位、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及其意义,是涉及研究生自我意识及研究者涵养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看过类似这样口吻的表达:“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我的研究……”,“众所周知”,“我认为……”等等话语,当这些话语缺乏内容支持时,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如有同学指出自己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内容,为……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更适应我国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如此话语,如此轻松,如此超载,大抵是研究生初写论文必经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变得“不敢随便开口”,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学术的矜持也是一种进步。

  ◆END◆

  作者

  简介

  魏明霞老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本文为魏老师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3期)上的文章,本文为节选。向魏老师致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位论文的格式】相关文章:

学位论文写法08-06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01-03

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词08-18

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程序08-18

有关论文前言格式06-08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07-28

论文标准格式模板07-14

论文格式模板07-20

教育论文格式11-03

论文格式模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