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试论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制度需求

试论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制度需求

时间:2023-02-20 08:33:28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制度需求

一、网络产品的供求分析

试论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制度需求

  1.网络产品的供给分析

  网络产品以知识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其高技术性使它的科研成本很高,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多位技术人员的合作。网络产品从最初一个想法成为现实产品需要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而且这种科研成本是“沉没成本”(Sunk-cost),即如果停止生产就无法挽回的成本。与此同时,一旦网络产品研制成功,它的边际生产成本很低。软件的生产只要复制就行,所需的只是载体的成本。网景(Netscape)公司生产第一套Navigator化了3000万美元,而以后的边际生产成本是1美元。同样,在服务器的承受范围内,网站每增加一个服务对象(譬如多一个访问者)所需的边际成本也很低。这样,随着产量的增加,网络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它的产品平均成本曲线一直呈递减之势,不存在最低的平均成本点。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成本结构使网络产品追求高产量,产品的产量越多,它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2.网络产品的需求分析

  网络产品带有满足人们沟通、交流愿望的特点,它的边际消费效用是递增的。比如当第一个人拥有电子邮件程序时,既无人寄电子邮件给他,他寄的电子邮件也无人收到,他的效用为零。当出现第二个消费者时,第二个消费者就可以通过该程序与第一个消费者联络。假设他的消费效用为1,那么第三个消费者的效用就是2,因为他可以与两个用户联络,这样第四个消费者的效用就是3,依此类推。这种现象可以描述为:最后消费该产品的消费者获得曲效用比以前消费该产品的任一消费者获得的效用都高,同时,每一个新消费者的加入都会增加原来的消费者的效用。也就是说,消费网络产品的消费者越多,这种产品的价值就越大,这也就是网络经济的基本定律之一的梅格卡尔夫定律(Metcalfe Law):网络的价值是参与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的平方。网络产品同样符合这个规律。梅格卡尔夫定律与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的本质是一样的。这样,一旦一种网络产品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规模,消费者就会自我发展,产品本身会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随着成员的增加,产品价值迅速膨胀,而价值的膨胀又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产生正反馈效应。而消费者少的网络产品,由于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小,它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小。网络经济表现出了强烈的正反馈效应。

  二、网络经济的运行特点

  1.市场规模决定网络产品的成败

  在传统经济中,产品的价格总是和产品的质量结合在一起的。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是产品的价格、质量等综合因素。但在网络经济下,产品价值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也就是说产品的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而价格却随着产品价值的提高不断下降,所以产品的市场规模是最关键的,而不是质量。微软的视窗(Windows)系列产品就是例证:它不是最好的,但它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它控制了桌面电脑的操作系统,所以它是最成功的。别的小市场规模的产品(例如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质量可能不比微软的产品差,甚至优于微软的产品,但因为市场规模小,消费者不能享受市场规模带来的收益,购买的人就少。这在网站经营中的表现也非常明显。比如两个同做纺织贸易的BtoB网站,一个的注册会员为10000家,另一个为100家,那么后来加入的企业就会选择前者,因为在这里他能获得较多的商业机会。因此,对于一种网络产品的经营,关键是要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小的网络产品格无生存之地。

  2.“赢家通吃”

  “赢家通吃”是指赢家获取一切,败者一无所获。这里,其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1)由于网络产品和服务本身对市场规模的要求,某产品市场份额越大,价值就越高,消费者越愿意消费该产品,因此,到竞争的最后,正反馈会使消费者选择消费同一种产品,而由于网络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一家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产品。这样,最后成功的企业只有一家。这家企业赢得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统治者。

  (2)熟悉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要放弃原先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等,为此要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等成本。这一类成本就是“转移成本(Switching cost)”,即消费者使用另一种产品时必须付出的设备更新、学习等成本。当转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这在软件产品上表现尤其明显,当人们最初选择了某种软件产品,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实践,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此时即使他面对一个可能更好的软件,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而是继续使用他所熟悉的原先那个软件,这就是所谓的“锁定(Lock in)”效应。网络企业销售网络产品的过程也是网络企业试图“锁定”消费者的过程;消费者被“锁定”后,他是否转而使用另一种同类产品的决策取决于“转移成本”和“转移收益”(如果我们把消费者使用另一种产品所产生的效用称为“转移收益”的话)。“转移收益”的大小毫无疑问又与该产品的市场规模有关,市场规模大的产品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引发正反馈,最终达到“赢家通吃”。

  3.不得不实施“主流化”营销战略

  “主流化”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先低价销售或免费赠送产品,取得最大化市场份额,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从而实现“锁定”用户群;再通过产品升级、相关服务收费或会员费来取得利润的营销战略。梅格卡尔夫定律、正反馈性质和“赢家通吃”现象都使网络企业不得不实施“主流化”营销战略。而网络产品的成本结构又位“主流化”战略成为可能。

  网络产品的销售竞争会把产品价格降为零。因为网络产品一旦已经被生产出来,它的成本绝大部分为“沉没成本”,既然“沉没成本”已无法挽回,产品的价格就直奔边际成本而去,而且边际成本又极低,那么,免费赠送产品也就在所难免了。“主流化”的目的是锁定用户群,使一大批用户不愿意学习使用另外的产品或者因为要保持前后一致性而根本无法使用另外的产品,从而使产品有了固定用户群,这样,网络企业就可以对产品收费。当然,即使锁定用户后产品的售价也不能过高,因为一旦消费者认为产品价格高于他的“转移成本”,他就会选择另一种同类的产品。产品“主流化”后,网络企业还可以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造成用户重复购买来获得收益,正如微软每隔六个月就要升级其操作系统一样。另外还可以根据“剃须刀与刀片”原理,通过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等方法而获利。这样就说明网络企业的获利只能是在产品占据主流地位后。这种“主流化”战略是不得不实施的。因为如果一家企业不实行“主流化”战略而别的企业实施了,那么它的产品就毫无竞争力,就不能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淘汰。“主流化”营销战略意味着网络经济有独特的赢利模式:先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再获得收益。

  4.独特的赢利模式

  网络经济的赢利模式与传统经济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赢利滞后。

如前所述,网络企业在取得最大的市场规模以前,是很难赢利的。网络企业一开始关注的焦点是市场规模,而不是利润。网络企业只有在取得足够的市场地位后才有可能赢利。二是“赢家通吃”。简单地讲,网络企业要么获得整个蛋糕,要么一无所获。市场统治者获得了该产品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而淘汰者由于其产品还没有达到主流地位,没能锁定消费者,所以不能获得足够的收益来弥补投入。而在传统经济下,一个企业即使没能做到最好,没能垄断市场,但也能在产品的整个市场收益中分到一块,可能实现获利。

  5.更加激烈的竞争

  网络产品以知识为主要的投入要素,所需的物质资源相对较少。因此,网络企业开办的物质障碍相对较少。例如建一个网站需要的只是服务器之类的少量设备。而在传统经济下,企业进入时用到的物质资源比较多,比如说大规模的机器、厂房等等。建一个汽车制造厂需要巨额资金,这只是极少数人能办到的。而建一个网站是许多人能办到的。网络企业进入障碍相对较少,谁都能玩一把,也更能实现白手起家者的创业梦想,参与竞争的企业往往比传统经济下多。这也是目前国内网络企业CEO(首席执行官)满天飞的一个原因。另外,在传统经济下企业竞争的差距从企业进入时就会体现,各个企业的起点由于一开始拥有的物质资源不同而不一致。而网络经济下更注重的是创意的竞争,如果经营同类产品,各个网络企业在初创时往往没有很大的差距,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6.创业者多为技术人员

  由于网络产品的最大投入要素为知识,因此网络产品的研制成功多为技术人员所为,也就是说网络企业的最初创业者多为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在产品的研究上有优势,而在经营上却没有优势,往往是精通技术不善经营管理。因此,创业人员要在企业中担任管理人员的角色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最合适的位置就是所谓的CTO(首席技术长官)。一个企业要想成功除了产品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市场销售、企业管理、发展战略的制定等等。这就向网络企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技术人员在创业时,需要得到管理、销售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微软(Microsoft)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是技术人员出身,虽然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最近也辞去了CEO(首席执行长官)的职务,而专注于CTO的工作,这很能说明问题。反过来讲,许多网络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往往不是因为产品的技术不行,而是因为管理混乱、销售拓展不力等原因。这种企业如果由有丰富经营经验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来管理,可能就有机会成功。

  三、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需求

  1.网络经济要求金融支持系统能持续提供巨额资金

  从网络产品市场规模的重要性、“赢家通吃”、“主流化”策略和网络经济的赢利模式可以看出,从网络产品的研制成功到网络企业的赢利之间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企业只有投入而没有赢利。网络企业在产品实现“主流”地位以前是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的。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低价销售或免费赠送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烧钱运动”,谁的资金实力强,谁能够熬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然而,任何一家企业的资金实力终究是有限的,企业本身的投入显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网络经济的特点使企业不可能通过自身的积累来进行再投入。因此,融资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金融系统的支持,企业不大可能熬到最后。网络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发展成为企业融资能力的竞争,只有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才可能成功。网络企业能做的就是融资——投入——再融资——再投入,“烧钱”一直到其他竞争者全都倒下,自己获得最大市场份额为止。

  2.网络企业要求金融支持系统能承受巨大的风险

  网络经济下竞争者空前众多,而成功者注定只能有一个,而且是“赢家通吃”,先前被淘汰者一无所获。这种竞争模式使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大。比如有100家网站同做纺织品的电子商务,按照我们的逻辑,最后成功的只能有一家。也就是说100家企业直奔同一个蛋糕而去,而最后享用这蛋糕的只能是一家。这样,99家即99%的企业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100家企业的融资者就要有能够承受99%概率失败的能力。再比如由于亚马逊(Amazon)的示范效应,中国的网上书店最多时曾达到过160家,几乎家家都声称要做中国的“亚马逊”,但这些书店中的大部分由于无法得到后续资金的支持已经关闭,现在仅剩下40家,而这些剩下来的书店除极少数有希望上市或被收购兼并外,其余的只是勉强维持惨淡经营。关于50%网络企业要在1年内破产,85%网络企业要在3年内破产的预言不绝于耳。这对金融支持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为降低风险,金融支持系统应该把资金分散到多个企业,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只要有一个成功,得到整个蛋糕,投资者就可能获利。其次,可以扩大金融支持系统的基础,使其参与者众多,而每个参与者的投入又可以不多,也能使各个参与者可能遭受的损失减少。让1万个人共投资1万元显然要比让1个人投资1万元更加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另外,应该有畅通的退出机制。如果投资者发现被投资企业已经增值,自己已经获利,那么应该可以通过退出机制顺利地实现增值退出。

  3.网络经济要求金融支持系统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因为企业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是如此之大,技术发明者往往又缺乏市场经营和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技术发明者就希望能够得到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才的指导。另一方面,投资者为了对投入的资金负责,尽可能地降低风险,避免由于经营不善而埋没了好产品,产生了参与企业管理的需求。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技术发明者建立现代科学的企业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益,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正确性,还能使投资者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经营前景,有助于降低金融支持机构的风险。可以看出,最合适的组合就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专家。

  以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为核心的信用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整体,符合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满足网络经济的要求,是目前为止最能为网络经济提供支持的制度,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之一。正如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分期付款信贷制度一样,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系统的配合,这对发展网络经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试论网络经济对金融支持系统的制度需求】相关文章: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创新08-05

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创新08-05

试论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国内需求08-07

试论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国内需求08-07

试论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国内需求08-07

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08-16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调研报告08-21

试论纳税担保制度完善08-05

试论纳税担保制度完善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