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创新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创新

时间:2023-02-20 08:34:20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创新

[内容摘要]本文以网络经济为补充背景、企业的战略为研究对象,讨论企业战略层次对创新、研究的影响,指出战略在网络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由配置资源的行动模式升到企业的一种系统能力。这种能力相比于传统经济下企业的战略地位,有着非线性的创新优势。在这种非线性的企业战略创新中,企业的经营模式本身而不是以往的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利用和借用核心竞争能力,创造以间断性为特征的不断变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即非线性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的非线性创新有助于我国企业尝试改变现有的竞争方式。

  从根本上说,企业生存是通过企业战略实现的。战略的直观含义是企业与其环境的对话,而企业创新作为“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也是企业对变化的经营环境的有效反应,企业的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创新机制在战略层次上的体现。2001年2月,全球三大手机生产厂商之一的瑞典爱立信公司启动了“恢复利润计划”的手机外包战略,停止除中国以外的爱立信手机生产业务,公司只就爱立信手机的核心业务实施战略管理。爱立信公司的此项战略,标志着这家跨国公司对网络经济现象的适时应对战略。伴随着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CIT),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不仅进入一种全球化的状态,而且由于生产要素在上述技术进步支撑下,正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呈现于世。人们一般将这种把信息或知识的运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称为新经济。在新经济中,又反映这种以CIT及其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称为网络经济,因这类技术体现出经济主体对风格前所未有的依赖和相互依存,它使得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的经济主体行为趋于无形而非有形的统一。企业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形态并进行相应的战略创新,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对照为基础,认识相对应的企业战略内涵,讨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战略创新作为创造企业新价值的基本表现。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

  网络经济是相对于物质型的传统经济而言的。概括地说,物质型经济的基础是从资源的占有出发,以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目标。

  由于物质资源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原子(atom),因此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是一种有着物质损耗的生产要素,经济活动的产出效率随之呈现报酬递减的规律,即产出量的增加随着投入要素的增量而下降。报酬递减的经济规律直接影响着作为产业组织的企业决策行为。不难看出,物质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约束型经济形态。如何消除这种资源的瓶颈效应,成为企业的战略出发点。从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对自然资源型生产要素的直接拥有而在企业经营的终端产品市场上显现出来。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信息及其信息技术网络的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由于信息本质上与知识存在的因果关系,网络经济同时也是一种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活动以“开放”信息,使经济主体获得信息提供的关于市场环境的风险概率来实现价值,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活动如果不能有效使供给的信息或可编码的知识得到顾客的认同,那么这样的经济活动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换句话说,这样的信息“开放度”越高,则信息支撑的经济活动的价值越大。对市场组织而言,任何形式的直接沟通都将成为可能。

  由于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比卜,因此网络经济的要素投入产出结果并不符合传统经济中要素投入存在的损耗属性,这导致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若主要在信息及其网络的推动下进行,那么,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推导的报酬递增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因此,它与传统经济的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因特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复苏,证明了这一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结果。计算机软件企业、因特网网络供应商以及基干大规模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网络的电信企业,是典型的实现着报酬递增产出的市场组织。

  因此,网络经济的本质是向经济主体提供基于相互依存的制度供给。“牵一发而动全体”是网络化市场的特有现象,如何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信息网络是企业的战略出发点。

  二、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形成资产性的能力的行动方案。它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长期、未来的战略选择权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保持延续的核心基础。从价值创造的机制看,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制度安排的结果,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产物,同时还是内外技术的影响和决策认知的相关后果。制度、组织、技术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构成企业战略创造价值的基本框架。

  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的价值创造典型地反映在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波特的学术思想中,企业战略的应用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思想实际上是产业组织学范式SCP(结构——行为——绩效)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中,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效率的讨论是从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维度进行的。波特把这些维度应用到了企业经济活动价值的生成过程。首先,他指出,企业进入市场是以对相应的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为基础的。为此,他提出了所谓的“五力”模式。通过对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环境的模型剖析,找出产业的吸引力所在。确定产业吸引力后,企业管理层再用价值链的图形工具分析所开展的经济活动的价值生成环节,找出企业这类经济活动的竞争优势可能的存在之处。在此基础上,波特认为,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两种,一是低成本战略,二是差别化战略。并将其成为通用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以这两种竞争战略的职能化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一般出现在公司经营层次,而不是公司层次。

  波特的战略思想是传统经济理论在企业层次上的代表性应用。通用竞争战略的中心思想,是从企业可获得的资源禀赋量入手,探讨用什么样的方式,创造出比竞争对手向市场客户能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战略的目标是资源的使用价值,竞争优势是价值的函数关系。为此,通用竞争战略的核心,是企业设法通过各种内外资源的应用,形成各种各样的企业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获取资源的路径。换句话说,企业竞争战略的最高目标,是让企业形成物质资源存量的落差。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基于人为壁垒的物质资源价值。

  除此之外,彼特通用战略思想另一个体现物质经济的地方,是这种竞争战略基础上的企业竞争观。波特始终认为,企业在市场中的本质表现是残酷的竞争事实。竞争就是市场参与者想方设法获取资源,形成资源的进入壁垒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壁垒推动的结果,而且还是以其他同类企业在产业市场中的亏损为条件的。经济博弈论的思想指出,博弈一方的这种获利建立在其他参与人的亏损基础上的现象,称为非合作零和博弈。显然,波特的这种竞争观实际是产业组织理论的直接应用。事实上,波特在深入研究企业层次的竞争战略时,就认为企业的其他组织形式和战略实际上都是临时性或权宜之计。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研究之后,公司层次上的战略研究逐渐开始在认识企业广义的资源基础上展开。在这一层次上,人们发现,企业战略的职能类型和公司类型是有差别的。其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技术功能的收敛性,企

业靠一体化的竞争战略获取自然资源并不能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长期延续,企业不得不在信息及其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思考基于资源互补的合作战略。

  所以,传统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是报酬递减为动力的物质成本型战略,是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产物。其中,一体化战略是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偏好,它包括内部一体化(自主开发)战略和外部一体化战略,含基于并购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也就是说,报酬递减律支配下的企业战略通常追求规模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以“占有”物质资源的丰度来形成。例如,传统的书店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发行(行销)渠道和仓储面积上,相应的书店零售业的竞争方式是“谁拥有尽可能多”这些渠道和实在的物质空间。但当零售书店的发行渠道和仓储存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时,如在线网络售书,那么“占有”性竞争优势的是否长期延续就值得重新考虑。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

  相比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条件和形式,企业在网络经济下的战略是开放性和报酬递增推动下的网络化战略。

  所谓网络化战略,其实就是把培值和应用网络作为企业资源的主要手段,对企业实施网络化经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战略竞争力。网络化战略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网络的认识超越网络的一般范畴。网络化战略中的网络是一个集合名词而不是技术的专有名词,它既包括企业对信息技术及其网络的应用,也包括企业组织形式的混合运作。其次,企业的网络战略是指企业在内部和外部进行网络建设的综合。在内部,企业倾向于减少或者消除中间层级结构而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态势,资源组合的方式倾向于外部“顾客”个性化或规模定制需求主导的团队形式;在外部,开展产权交易经济活动的同时,同样关注创新价值的组织关系,并将利用这些组织关系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出发点。实际上,网络化战略是企业合作战略的深化。这种网络化战略使得企业改变市场竞争的基本观念,将本和非合作博弈向非零和合作博弈靠近,实践中的外包、合资(作)、特许和研发财团等群体或联盟行为是这种战略的应用形式。在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由传统的加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向基于合作或伙伴关系的产权合作方向移动。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这方面富有成效。丰田公司将多层次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汇集于“共存共荣”的群体哲学中,形成以丰田公司为战略中心的生产和供应商网络,这种网络保证着丰田公司行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传统经济时代,合作战略也是存在的。产业组织研究表明,企业在市场中的合作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市场经济的现实是除完全竞争以外的企业完全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竞争的组织行为。只是在SCP的分析范式中,企业在这些组织形式中的最终绩效有违资本主义的若干市场准则,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管制。

  因此,网络化战略的本质是要求企业的战略制订者重新思考战略的新经济含义。由于新经济下企业在生产投入上的效率机制从报酬递减向报酬递增移动,这直接导致创造价值的战略机理不同。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不仅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又一种基本形态,而且也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企业的战略随之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中发生变化。网络化对于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竞争是同样影响的,所以,战略在此就不是以往企业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而是企业能力和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面向未来的想象力的层级;企业竞争由终端市场产品的竞争转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竞争,进而是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关于网络之间的竞争,从知识密集性的高科技企业在产品标准的制订方面展开的竞争事例表明,企业间的产权合作非常普及,企业之间,无论竞争对手与否,都结成错综复杂的联盟群体,以一种相互依存的商业生态系统保持企业发展的基地,这称为联盟竞争或“共同进化”。这种情况使得战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由行动框架问一种资产性的能力角色转换,从而出现战略创新的情况。鉴于网络空间中信息传递的无限性及其基础上“开放性”原则对组织边界的有效冲击,企业战略创新的条件使其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相应的价值创造机制是由过去的经验支撑的连续性变为基干网络的想象力为支撑的间断性。换句话说,网络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成为一种非线性竞争,企业战略实施供给的价值由线性竞争优势不得不向非线性竞争优势转化。因此,企业的战略创新就是网络经济下企业战略以一种非线性创新的系统能力进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而不是一般的行动框架。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企业战略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价值创造机制是不同的。传统经济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无论在经济实践还是经济理论上,都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网络经济这样一种新经济形式体现出来的。传统经济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战略本质上受制于报酬递减掉的约束,因而,企业战略倾向于低成本或差别化导向的竞争战略,追求零和博弈的竞争结果,市场表现主要为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范围优势。作为一种新经济形式的网络经济。本质上是体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速增律,这一条件下的企业战略呈现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推动下的“竞合”性网络化战略,即通过合作竞争制胜,追求非零和合作博弈的竞争结果,以一种非线性的创新方式成为企业的一种系统能力。

  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企业经营活动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将促使企业经营观念和模式,而不仅仅是产品的转型和创新。

  网络经济的存在说明,企业以往的竞争观念不得不考虑改变,从单一的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方向,树立基于合作的竞争制胜理念。这种观念的形成来自信息及其网络对物质性资源的封锁,从而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打破传统的各种竞争壁垒。这既是企业的机遇,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通过网络的应用,我们的国企可以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成本,同样,通过广泛的合作形式,国企还能够以一种企业的网络形式存在于国内外的市场中,在各个层次的市场中展开竞争。不过,同样因为网络经济所附属的全天候经济和全球化特性,说明我国国企容易受到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夹击,灵活性是企业适应网络经济的先决条件。人们常常认为,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由于规模宏大难以及时调整经营机制,引言中瑞典爱立信公司果断将手机生产外包的战略转型,是爱立信公司采用灵活性和适用网络经济的佳例,值得国企借鉴。有的国有手机厂商对爱立信的这一举措想当然认为是国产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良好时机,将爱立信“退出手机生产”等同于它“退出手机市场”的信号。但实际上,不仅爱立信,还有摩托罗拉这样的手机寡头厂商,已经开始进入手机市场进化的新阶段,它们在已有的全球可观市场份额的支撑下,巧妙适时地将手机利润最薄的生产环节交由社会供应商去做,而将手机行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加以严格控制,用全球供应商的网络去实现手机生产的优化和企业的战略升级。据称,爱立信单就手机生产外包这一战略的应用,公司可望每年节约20亿美元的开支。

  对比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爱立信这样的战略导向的生产转型,我国的彩电厂商在2000年可谓是遭遇“滑铁卢”那样的败局,首次出现彩电全行业的亏损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单就彩电企业的战略来说,缺乏创新的战略观念或

许是彩电企业利润大滑坡的症结。我国彩电企业领头学长虹、康佳、TCL企业惯用在终端顾客市场降价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延续和参考以往降价获利机制,在企业战略中没有过多去思考如何改变竞争方式的;同题,这就是企业战略的线性创新价值,当战略的应用趋同时,根据一般的产业组织学原理,不难知道,这是竞争的强度将加强,利润空间向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方向移动。因此,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于能否不断回避竞争强度,以变求胜。彩电行业一度走过合作的路子,但那是公开的厂商横向联合,依然是终端产品市场层次的竞争机制,没有触及到企业赖以为生的竞争基础。机会主义行为和外部的政府管制使得我国彩电企业的合作产物“彩电企业价格联盟”在2000年的中期昙花一现。而在2001年到来之际,洋彩电却凭借彩电生产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悄然扩大了中国国内的彩电市场份额。洋彩电这类核心优势,实际上是它们核心竞争能力的扩展,而不是象我国彩电企业那般过分注重产品终端市场上的价格竞争。

  因此,从企业战略的非线性创新观念出发,可以充分看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不是产品本身支撑着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持续,这是我们认识上述手机行业和彩电行业的体会,同时也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战略创新产物。网络经济的出现。正在改变我们所处的传统经济的结构、生产组织。经营方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微观主体,需要的是不断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应用非线性的创新,不断主动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靠“共同进化”的战略机制,确保企业竞争力的真实存在。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创新】相关文章:

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创新08-05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创新08-05

网络经济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08-05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08-05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对策08-07

网络经济与企业营销08-05

21世纪的中小企业在网络经济下的战略对策08-05

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的嫁接08-05

论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特征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