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国家理论之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

时间:2007-1-30栏目:

代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贯注到政治学、行政学的传统领域之中,不管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学派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这一努力在客观上使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生机和活力,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失去其伟大的意义;不仅如此,在实践上,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对国家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对处于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在某些方面不乏借鉴意义: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怎样认识和界定政府的职能?政府怎样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学派的解答或许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思考![43]

 

注释:

[1] 《报刊文摘》,1999年10月11日。

[2] 对于新制度学派在政治学、行政学领域的交叉运用,在国内有很多例子。就笔者所收集的资料看,有几篇文章是介绍了这种交叉的趋势,如杨龙:“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意义”,《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 期;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选自《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吴毅 吴淼:“制度与国家: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透视”,《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3 期。至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或是农村的制度创新等更是不胜枚举。新制度经济学的活力可见一斑。

[3] 诺思的三大理论支柱是: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68页。

[4] [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7页。

[5] 实际上诺思的新制度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的理论是诺思的新制度主义理论的源泉。 诺思自己对马克思的有关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参见[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68页。

[6] 《列宁选集》第4 卷,第42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338 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9~30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252 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66 页。

[11] [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12]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第64页。

[13] [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06 页。

[14] [ 美] 道格拉斯·C ·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4页。

[15] [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

本,第25页。

[16] “白搭车”与“搭便车”是同一意思,只是翻译在不同版本中的不同表述。

[17]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第62页。

[18] [美]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中译本,第128 页。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38 页。

[20] 《列宁全集》第4 卷,第191 ~192 页。

[21]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32页。

[22]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33页。

[23] 意识形态是诺思关于制度(Institutions)分类中的非正式约束(Informal Constraints )。“意识形态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心的主题。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具体地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引自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诺思将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看作是他的制度理论的三大基石。其中其意识形态的理论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克服搭便车的问题,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59页。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有关阶级觉悟等的论述,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克服个人的斤斤计较,从而推进整个阶级的集体行动。

[24]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02 页。

[26]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2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66 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519 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81 页。

[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67 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19 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65页。

[33]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24页。

[34] [美] 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

     [4]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