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互文性

时间:2007-1-31栏目:

设、修辞预设、语用预设。
  逻辑预设(logical  presupposition)是对一个句子的预设。比如:约翰娶了保罗的妹妹。这个陈述句预设保罗有个妹妹。预设能把一个句子与另一组句子关联起来。其重要性在于:一个句子的全部预设,就是能从句子中推导出来的全部命题,它也是这个句子所暗示的全部意识形态主张。在文学中,一个句子有无逻辑预设,对于读者和分析者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作品在表层结构上直接提出的命题,迥然有别于通过预设而在互文空间中提出的命题。前一种是直截陈述,是无需逻辑推断的直接交流。后一种则是含蓄的,它暗示互文本的存在,暗示某一诗歌传统的存在,因而也暗示某一话语环境的存在。这样,语言学上的逻辑预设就成了文学中的互文运作。
  修辞或文学性预设(rhetorical  or  literary  presupposition)是文学阅读的关键。卡勒举出两个例句,以示逻辑预设和文学性预设之间的鲜明对比。(1)那孩子站在怪东西跟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2)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个女儿。第一句暗示许多先在的句子,即前文本的存在。譬如那男孩是谁?那个怪东西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句几乎没有逻辑预设,但却有丰富的文学预设。它从语用角度把将要讲的与一系列其它故事联系起来,与一种文类的写作手法联系起来,因此也要求读者对它采取某种态度(期待或理解)。这样,无逻辑预设的句子便成为一个有力的互文运作,而它打开的互文空间,也不同于逻辑预设打开的互文空间。
  与修辞预设相关的是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后者分析的不是句子间的关系,而是言谈与语境的关系。即是说,一个句子的说出,假定它必须适于特殊的语境。从语用学角度说,“打开门”这句话必须假定说话场合有一扇关闭的门,有一个能听懂这句话的人,而他和说话者正处于某种关系中,依据这种关系,他才可能把这句话理解为请求或命令。在类比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一种文学表达,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并使它脱离特定语境,进入一个特定文类的话语环境。譬如悲剧中的句子只适用于悲剧表达方式,而有别于喜剧表达方式。这样,读者便可以根据表达手法,把一部作品与运用相同手法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不是将它作为影响渊源,而是作为一个文类的组成部分。同样的分析也可用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综合、以及象征性凝缩与位移的生产和阐释。
  如卡勒所说,不管从哪种预设入手,对文学的解读终将是一种互文性解读,而对互文性的阐释,终将有利于一种阅读诗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Louis  A.Renza,"Influence,"in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Frank  Lentricchia,& 
 Thomas  McLaughlim,eds.(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2.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London:Holt,Rinehart  &  Winston,1988).
  3.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
  4.R.Barthes,"Theory  of  the  Text,"in  Image  Music  Text,trans.Stephen  Heath(London:Fontana,1977).——S/Z,trans,Richard  Miller(New  York:Hill  &  Wang,1974).
  5.Harold  Bloom,The  Anxiety  of  Influence:A &n

bsp;Theory  of  Poet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6.Jacques  Derrida,Writing  and  Difference,trans.Alan  Bass(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8).
  7.Julia  Kristeva,"The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in  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86).


     [4]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