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时间:2007-8-16栏目:

伪。而冯友兰的“释古”虽然讲“折衷”,讲“合”,但他还是不敢基本承认“历史旧说”,只是说“‘事出有因’,亦不可一概抹煞”而已。换言之,“历史旧说”的大部分,是可以“抹煞”的。王国维也说“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但他指的是? 熬渌巧瞎胖拢袢账溆形吹枚刂っ髡摺薄5椒胗牙迹韵笤虮涑闪苏龅摹袄肪伤怠薄K裕绻邢盖值幕埃颐腔岱⑾郑靶殴拧焙汀耙晒拧绷剿凳俏侍獾淖笥伊郊靶殴拧彼凳怯壹耙晒拧彼凳亲蠹M豕摹岸刂ぞ莘ā笔且曰境腥稀袄肪伤怠蔽疤岬模蛴摇7胗牙嫉摹笆凸拧彼等衔袄肪伤怠薄安豢梢桓拍ㄉ贰保抵适瞧蜃螅颉耙晒拧保庖唤崧酆蜕衔乃赋龅姆胗牙肌笆凸拧笔导奈侍馐且恢碌摹?/P>

从对待“历史旧说”的态度看,有“信古”,有“疑古”,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则可称为“证古”。冯友兰的“释古”[39]貌似中庸,但实质是倾向疑古的。所以我们不能视冯友兰为王国维一流,以“释古”为“证古”的理论发展。至于清华学派,问题就更复杂了。当年的清华研究院,陈寅恪虽不治上古史,但认同“历史旧说”的态度较王国维有过之而无不及;吴宓恐怕与陈寅恪不相上下。梁启超近于疑古。李济致力于考古,以重建上古史。赵元任基本无古史无涉。除梁启超的老子晚出论外,在对待“历史旧说”的问题上,冯友兰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谈不上学派问题。所以,以冯友兰的“释古”作为清华学派治学的传统和特色,拔高了冯友兰的“释古”说的意义,是有欠妥当的。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冯友兰的“释古”与“信古”、“疑古”并非同类的问题,不能将冯友兰的“释古”与“信古”、“疑古”相提并论;从实践看,冯友兰的“释古”较胡适的“疑古”疑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现行的中国哲学史排队的错误,主要是由冯友兰系统完成的;从实质看,冯友兰的“释古”与王国维的“证古”对待“历史旧说”的态度基本不同,王国维的“证古”是在基本肯定“历史旧说”的前提下,以“地下之新材料”对“纸上之材料”记载的“历史旧说”进行补充和修正,而冯友兰虽然承认“历史旧说”“‘事出有因’,亦不可一概抹煞”,但基本倾向还是疑古,所以,不能说冯友兰的“释古”是王国维“证古”说的发展,以冯友兰的“释古”作为清华学派治学的传统和特色,拔高了冯友兰的“释古”说的意义,是有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1935年5月14日《世界日报》。

2.       冯友兰:《近年史学界对于中国古史之看法》,《骨骾》62期,1935年5月。

3.       冯友兰:《〈中国经济史〉序》,1936年12月4日《北京晨报·思辨》第64期。

4.       冯友兰:《冯序》,《古史辨》第六册,上海:开明书店,1938。

5.       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学林》第4期,1942年2月。

6.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自序》,《古史辨》第七册上,上海:开明书店,1941。

7.       李学勤:《谈“信古、疑古、释古”》,《原道》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       李学勤:《《谈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纪念王国维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7。

9.       徐葆耕:《释古与清华学派》,《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10.    徐葆耕:《冯友兰与清华学派》,《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1.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2.    葛兆光:《古代中国还有多少奥秘》,《读书》1995年11期。

13.    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 见冯友兰:《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1935年5月14日《世界日报》;冯友兰:《近年史学界对于中国古史之看法》,《骨骾》62期,1935年5月;冯友兰:《〈中国经济史〉序》,1936年12月4日《北京晨报·思辨》第64期;冯友兰:《冯序》,《古史辨》第六册,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9月。

[2] 冯友兰:《近年史学界对于中国古史之看法》。

[3] 冯友兰:《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

[4] 冯友兰:《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

[5] 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学林》第4期,1942年2月;本文所引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6]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自序》,《古史辨》第七册上,开明书店,1941年6月;本文所引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7] 如李学勤:《谈“信古、疑古、释古”》,《原道》第1辑303~3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走出疑古时代·自序》第3~4页、《导论》第19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谈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纪念王国维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7。徐葆耕:《释古与清华学派》,《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1~10页;《冯友兰与清华学派》,《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274~28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陈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贡献》,《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14~15页。王鉴平:《冯友兰哲学史方法评析》,《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76~177页;亦载《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2期。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120~12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8] 冯友兰:《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

      [5]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