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

时间:2012-8-1栏目:

艾米丽的生平娓娓道来:首先是艾米丽毫不客气地把镇上派去她家里收税的代表轰了出来。紧接着,叙述艾米丽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实际上是艾米丽的恋人伯隆的尸体散发出来的),引发了镇上人们的怨气,也因此,镇上的议员趁着夜幕降临的时候潜入艾米丽的家里撒了一些石灰粉。文中还提到了艾米丽父亲的死。到了下一段,描述艾米丽去买砒霜时与店员冷漠的对话,还有人们的猜测。接下来,作者阐述了当伯隆死了之后艾米丽的生活状况,直到最后才交代了艾米丽的生命终结。从过去到现在,时间经过了一个轮回。最为经典的一段在故事的结尾,人们在艾米丽的房间里发现了伯隆那被保留了近乎40年的干瘪尸体。所有的疑团和悬念在这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得以真相大白。读者到这时也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故事的整个前因后果。整个事件环环相扣,吸引读者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提高了整个文章的可读性。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丽生活并不自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她被动或主动地剥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在作者心目中,艾米丽是一个内战前南方文化价值体系具象化以后的“纪念碑”,她时而高傲、自信,时而冷漠、残忍、缺少人性,像天使与魔鬼的结合。通过这种倒叙式的叙事安排,作者深刻揭示了这样的主题: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由男性主导,女性深受压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让读者看到了男权主导社会中一个被压迫女性与社会抗争的悲剧形象。
  
  5.意识流写法
  
  作为一名意识流的大师,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多次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他紧紧扣住了艾米丽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她的心理异于常人,是不正常的;另一面,她和伯隆坠人爱河,她为居民讲授瓷器画,又表明她是正常的,和普通人一样。这种矛盾的冲击恰恰烘托出了艾米丽的悲剧形象。
  
  作品中处处可以窥见福克纳高超的写作技巧的影子,故事背景弥散了伤感和失落的基调,隐喻了南方种植经济制度下的旧文明走向逐步没落,取代它的新文明尚未成熟的现象。从小镇人对艾米丽爱恨交织的态度,可以看出造成故事的矛盾根源:一方面,人们想摆脱落后的旧文明,却又习惯了旧式思维;另一方面,人们对新的事物持保留态度。小说的行文方式如同街头巷尾的道听途说的拼凑,看似繁琐杂乱,实则匠心独运。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高度集中,不断积极地追随作家的思路去思考。
  
  三、结语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不仅体现了福克纳本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小说背景中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南方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以及人们的挣扎。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刻挖掘了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人物悲剧的深度原因。在作者笔下,对物品形象的描述和对人物心理精准的拿捏,加上出神入化般背景氛围的烘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引发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肖明翰,巴金与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6).
  
  [2]朱振武,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J].外国文学研究,2003(04).
  
  [3]陈华.福克纳的爱米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作者简介]
  
  陈小叶(1974-),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2]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