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文学评论论文>走进古诗的情境

走进古诗的情境

时间:2022-08-16 16:43:18 文学评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古诗的情境

  走进古诗的情境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 欧阳玉莲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是指作者的情感倾向、欲望追求等; “景”,是指引发作者情感的自然景物、人文活动等。处理好情景关系是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在诗歌中自然地结合,从而创设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临”、“观”二字,写出了诗人临海远望的动作。其后六句实写曹操观海之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踌躇满志。见到波澜壮阔的沧海之景,激发了诗人心中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写四句,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做出的合理想象。虚实相应,虽为写景,但旨在抒发踌躇满志之情。
  
  国家衰亡的悲哀,对应山河的永恒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变。杜甫在《春望》中,将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对比,更强烈地感受到国破的巨恸,以至于眼前所见,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草木本无情,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笔下,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文学评论论文 www.fwsir.com)作者将满腔悲情倾注于眼见之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中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是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是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契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全诗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细细读来,就能体会到诗人在这良辰美景中的陶醉心态。在欣赏西湖醉人风光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打动了。
  
  《文心雕龙·物色》篇有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秋四季不断更代,寒冷的天气使人觉得沉闷,温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畅:四时景物的不断变化,人的心情也受到感染。又日:“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高山重叠,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心有所感。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飒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唤起作者写作的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而丰富的意境。四首诗歌虽然处理情景关系的方式不同,但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了情与景的关系,使景为情服务,情为景添色。走进中国古诗的情景,观景悟情,从而体会其独特曼妙之美。

【走进古诗的情境】相关文章:

让造句也走进情境08-17

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 以美激智初探08-17

让计算根植于情境之中08-16

情境数学小班教案08-16

营造情境,快乐识字08-16

创设情境感受美08-15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08-16

巧设情境 学好《道德与法治》05-28

创设情境 优化口语交际04-10

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探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