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文学评论论文>浅议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

浅议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

时间:2022-08-17 14:04:02 文学评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

  浅议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
  
  张春梅(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摘 要:狄更斯以熟稔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丰满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生机勃勃、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鲜活地留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通过对狄更斯的前后期两部作品《奥立佛·退斯特》和《大卫·科波菲尔》的比较,对其笔下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出“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色彩和深刻寓意。
  
  关键词:狄更斯;小人物;个性;仁爱;感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53-02
  
  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以熟稔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丰满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生机勃勃、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鲜活地留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同时也凭借这些不朽的艺术作品为他在英国文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
  
  狄更斯特殊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素材,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部的一个小职员,由于家庭负担沉重,因而债台高筑,导致全家人被关进监狱。作为家中的长子,狄更斯11岁就不得不到一个鞋油作坊当学徒,也正是童年凄苦的生活,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千辛万苦,这段令人屈辱不堪的生活在他心头也留下了永久的创伤,他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就是从童年时代开始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及生命体验,对其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有很多作品就是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来展现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残酷。
  
  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不同于其他作家所描绘的“小人物”那样一成不变,他笔下的“小人物”,随着他本人创作风格的日渐成熟,在他犀利的笔锋下,这些人物也日渐成长和鲜活起来。
  
  一、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有共性相通之处,同时也各自富有不同的人生色彩
  
  我们仅以狄更斯非常著名的两部作品来进行比较,创作于早期的《奥立佛·退斯特》又名《雾都孤儿》与创作后期的《大卫·科波菲尔》来进行比对不难发现其中的这一显著特征。
  
  他们大多出身不幸,身份特殊,是私生子或遗腹子,童年时候就成了孤儿。他们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狄更斯在他们身上注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怜爱。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需要社会给予救济,但却得不到救济,相反他们遭受着百般虐待。
  
  无论是奥立佛·退斯特还是大卫·科波菲尔,他们都是在孤独中成长,在悲凉中生活,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各种各样的折磨。
  
  《奥立佛·退斯特》中的主人公奥立佛出生在贫民习艺所,出生后就成了孤儿,在贫民习艺所生活艰难,后来又被转卖到一家棺材铺,在这里他又受尽了主人的百般欺凌;《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在童年就成了孤儿,还遭到继父的虐待,腐败的教育制度的摧残、被迫做童工的屈辱,但最为可贵的一点是他们都没有泯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没有向命运低头与屈服,他们通过自己不屈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同处悲惨境遇中的奥立佛与大卫又不尽相同,奥立佛更多是对命运的悲叹和隐忍,而大卫就多了抗争与奋斗,同样是底层的“小人物”,奥立佛多半表现的是羸弱和怯懦,而大卫则是坚定与果敢,奥立佛为了摆脱悲惨危险的境地多半想到的是逃跑,而大卫则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之后,才做出最后的决定。(文学评论论文 www.fwsir.com)他去投靠贝西姨婆是经过思索的,他中学毕业后职业的选择也是深思熟虑的,他在逆境中仍然努力抗争,并保持着真诚、热情和善良,他不向恶人屈服,当然也没有攀附之心,他是独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典型。
  
  狄更斯通过奥立佛·退斯特这一人物更多的是对英国当时的新济贫法的批判,而借助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对英国社会问题进行了普遍的关注,作者的目光投射得更加广阔、同时也更加深远。
  
  二、狄更斯笔下“小人物”命运的改变,都没有离开周围那些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满怀仁爱情怀的热心人
  
  狄更斯在塑造这些人时,贯穿始终的是“人性”二字,无论多么悲惨的社会境遇,多么坎坷的生活道路,但是总能让人在凄惨悲凉中看到人性的光辉,在这些让人怜惜的“小人物”漫漫的求生道路上,狄更斯总会为我们适时地塑造一些善良的、正直的、乐于助人的人,让我们在几乎被淹没在这些悲惨的“小人物”的厄运中,无法呼吸,不能释怀的时候,感受到一丝温暖的慰藉。狄更斯的塑造“小人物”的作品中所刻画的这些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都非常典型,仿佛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
  
  在《奥立佛·退斯特》中,南希、罗斯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她们都出生于苦难之中,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在她们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并不能使她们堕落或彻底堕落,反而更显示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虽然南希最后遇难,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唤出来的惊天动地的社会正义力量,正是她冥冥中的在天之灵,注定了邪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团伙的灭顶之灾,因此在小说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勃朗罗先生,他作为一名贵族绅士,奥立佛几个孩子向他行窃,他没有丝毫的怨恨,而是以德报怨,要求法庭轻判奥立佛,并且能把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的奥立佛领回自己的家里,让管家给他做了鲜浓汤,让奥立佛在自己的家里养好了身体,让人感动的是,在奥立佛身体恢复之后,勃朗罗先生为奥立佛买来了新衣服和新帽子,奥立佛一出生他的母亲就与世长辞了,所以奥立佛·退斯特还未享受过母亲的温暖,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地狱一般的苦难生活就来临了,在遇到善良的勃朗罗之前奥立佛从未享受过任何的关爱,那稚小干枯的心灵在温情的勃朗罗的关爱下,一点点得以复苏。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就是这个貌似严肃却有菩萨般心肠的姨婆,拥有正义感与同情心,她无条件地收留了大卫,并且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她造就了一个善良的大卫,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也正是这种高尚的品格使大卫没有对灰暗的人生失去信心。大卫是幸运的,他后来又遇到了和蔼的威克菲尔先生,他允许大卫留宿在他家,享受与自己女儿艾妮斯同样舒适的条件。这是没有博大、仁爱情怀的人难以做到的,也正是他的善良与相助,帮助大卫度过了人生中一段艰难的岁月,也让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
  
  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人生。而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但那些丑恶的人性,则应被人禁锢,它不应被散播到社会上去,这不仅对我们的社会无任何意义,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狄更斯就是凭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为我们奉献了诸多好作品。
  
  三、狄更斯笔下的这些“小人物”都是富有爱心、懂得感恩的有情有义之人
  
  奥立佛在泥鳅和查理的陷害下被警察抓走了之后,得到了勃朗罗先生的救助,把他带到了家里,在这里奥立佛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也是奥立佛一生中短暂的幸福时光,勃朗罗先生的善举遭到了他朋友格林维格先生的质疑,他认为从贼窝中走出来的孩子怎能洁身自爱呢?所以当勃朗罗先生想找人送书款的时候,格林维格先生首先怀有深意地推荐了奥立佛。
  
  奥立佛在送书款的途中再次遭遇了不幸,又一次身陷贼窝,有一个情节十分打动人心,当奥立佛被带到费金面前时,费金和赛克斯看到奥立佛身上的那五英镑钞票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奥立佛声泪俱下,跪倒在费金面前,两手合在一起苦苦哀求道:“那是老先生的,我头疼发烧,差点死掉。是那位好心的老先生把我带到了他的家里,照看我,我才活了过来。哦,求求你们把书和钱都还给他。你们要我一辈子待在这里都可以,不然老先生一定以为我带着这些东西逃跑了,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奥立佛经历了千辛万苦从贼窝中逃离出来,这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愿望了,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懂得感恩的人,他宁愿一辈子待在贼窝,这一举动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呀!奥立佛虽然身处困境,他没有考虑自己将来所要遭受的厄运,他更多想到的是对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的一种回报和感恩,我想读到此处的人无一不为小奥立佛的义举而动容。
  
  我们从《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年轻人的形象,同时他又是那样的富有仁爱情怀,当大卫还只是一个见习生的时候,贝西姨婆告诉他,她已经破产了,大卫为了报答贝西姨婆的恩情,虽然能力有限,他仍然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以养活贝西姨婆。大卫在工作和生活上克服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刚刚涉足社会的实习生,在自己所从事的法律工作尚未熟悉的同时,还要为了生计兼职其他工作,这不是一般的年轻人能够做到的,但是懂得回报的大卫做到了。
  
  如果说大卫对贝西姨婆的赡养体现了传统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德理念,那么大卫对密考伯的相助,则更让广大读者看到了大卫那宽广的胸怀,大卫曾寄养在密考伯的家中,当年的密考伯并没有给予大卫以更多的温情与关爱,并且贝西姨婆的破产应该说密考伯也是“出了力”的,可是成年后的大卫得知了密考伯的境遇后,毫不犹豫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用法律武器,帮助密考伯摆脱了困境。大卫的胸怀与气度不是常人可以比肩的,按照常理帮助那些曾经帮助我们的人是一种回馈与情谊,可是大卫却又超越常人能够以德报怨,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人们景仰他,尊重他,除了他写作技艺精湛、手法高超外,更重要的是他常怀一颗悲悯之心,以人道主义者的情怀为我们塑造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关心这些“小人物”,给予他们无限的帮助与同情,帮助他们燃起实现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火。狄更斯的作品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塑造的“小人物”形象也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世界各国都有广大的读者,读者读到他笔下的“小人物”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同情和怜爱之情,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人性之美在今天也是一个不朽的话题。正如世上有一个谈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狄更斯也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王”,他著作颇丰,每一部都堪称精品,我们无法在有限的篇幅中一一说尽,但我们相信狄更斯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永存的。
  
  参考文献:
  
  [1]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5.
  
  [2]大卫·科波菲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史亮。新批评[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浅议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相关文章:

狄更斯名言08-23

拉斐尔笔下的母亲08-16

笔下邂逅浮生08-17

浅议听课08-17

狄更斯的语录集合40条09-02

狄更斯的语录集锦40条11-25

2023年狄更斯的语录39句10-19

2023年狄更斯的语录35条09-30

浅议绘画入门08-15

浅议解放语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