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工作体会>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时间:2023-02-25 23:16:00 工作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事业;教育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命运的最有效途径;老师 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主宰一个民族兴衰的基石。百年大计,系于 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最近,我到中小学和高校就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作了点调 查研究,深刻认识到:要振兴教育必须有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范 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不断拓展和更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的世 纪。诚然,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加快师范教育的改革。
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始于自上而下的体制调整。本世纪初,中等师范基本上从教师教育体 系中淡出,除少数升格为师专外,大量中等师范学校改办高中、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实 验学校,其中不乏转制为“公办民助”。需要反思的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综合素质的培 养、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人文艺术的熏陶、服务少儿启蒙的专业思想的养成等中等师范传统 特色,是否迁移到“大专”、“本科”的初等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之中?至于师院升格 师大,师大追求“综合化”,无论自身条件如何,举“教师教育”之名,却又不得不行“综 合大学”之实,其中“招生驱动”、“排行引领”、“生存需要”种种非教师教育因素,似 乎不依意志为转移,从而导致以下师范教育培养的种种弊端。
一是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总体上偏低,尤其是农村中 小学严重偏低,再加上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愿报师范,不 敢报师范。师范院校也追求综合性,致使师范生培养陷入了非良性循环境地,整个师范教育 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是师范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陈旧单一。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都是老一套,缺 乏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据基层反馈,近几年的师范毕业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 展情况非常陌生,对新课程不了解;师范技能的训练普遍有所放松,现代化教育技术、“三 字一话”等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学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教育实习环节和教学 实践环节没有完全到位,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验学习场地的建设和师资的配备,没有跟上扩 招的速度,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盲目扩招导致师范专业的培养规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失衡 ,初中毕业五年制专科师范生质量已近失控。其次非师范教师资格认定仅是“纸上谈兵”, 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纸空白。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源头上直接导致教师素质的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呢?关键要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工作。
一、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要确定师范教育的战略地位
我国有近500所师范院校,近200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师范教育专业,近千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 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1.加强师范教育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 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要靠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族素质 的提高。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掌握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系于师范。在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现代社 会中,教师不仅在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 且他们本身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加强师范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应当具有这 样的民族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2、加强师范教育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战略基石
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 局性作用。”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就把教育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向了新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但归根结底是培养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的创 新人才。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 师成长的先天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 的辛勤工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未来的教师作为新世纪教育创新 的主体,如果自身不具备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就根本不会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创新。因此,加 强师范教育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迫切 要求。
3、加强师范教育是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战略核心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这是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谛。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折射出了人 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试 验与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 的历史性转变,核心问题是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转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 即教师要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艰难转化历程。诚然,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中最重要、最关 键是让教师接受新的理念,变接受为认同,变认同为教师拥有的素质,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 养和培训工作,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课程是建立一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的关键。 要让未来的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实验的改革进程,深刻理解、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意义 、内涵、特征和一些课改实验操作方案,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加强其教学实践活动能力,使 他们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践中、探索中感受新课程理念的魅力,沐浴新课程案例的光辉,品尝 新课程体会的甘甜。
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前沿阵地,要改革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我国师范教育的固有缺陷使得我 国教师队伍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1.要改革师范教育的招生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源一直不理想。由于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优秀的高中毕业 生一般不愿进师范院校。有的考生刚进师范院校的大门就不想当老师,只不过是把进师范院 校当作权宜之计;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也没有当教师的意向。虽然,全国各地采 取了一些措施,如单独考试、录取或提前单独录取、招收保送生、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免 收师范生培养费、增发生活补贴、试办高师预备班等,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好转。
现在的招生制度是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吸引、激励优秀的人才从事教 育工作,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或措施:(1)实行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的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吸引部分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教师职业的学习和培训,毕业 后原则上享受国家这项优惠政策的毕业生必须到农村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教;并辅 以实行服务期制度,凡是享受国家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政策的学生,必须事先与政府签订 合同规定服务期限。(2)实行本硕连读学制。在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优秀本科 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接受教师职业的培养;本硕连读可实行七年学制, 前四年是学科专业学习,后三年中应安排一至二年的时间带着课题到中小学去实践、取得第 一线的教育经验,然后继续完成教育硕士学业,这样可以吸收一些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3)实行教师培养提前单独招生办法。要改变以往一流生源进综合性大学或名牌大学、二 三流生源才进师范院校的现状,应像军事院校或艺术类院校一样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让教师 教育优先选择优秀生源,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教育生源的质量。(4)调整教育硕士招生考 试制度。要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良好发展的条件,教育硕士招生应对一线优秀 的教师采取特殊的政策,不囿于考试尤其是外语考试,要破格接受他们继续深造,并通过教 育硕士制度使他们成长起来,从中产生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真正的教育家。
2.要改革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
要改革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我曾经在湖南师范大学说过,师范大 学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师范院校要重点投入师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要 “见利忘业”,要保证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实施,师范专业要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 足课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加强教 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校要建立与师范生培养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并安排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做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让每个师范毕业生都能成为未来合 格的教师。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无疑给教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然而非师范院校由于培养 目标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其教师教育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如江苏省教育厅对非师范院校举 办教师教育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有41.7%的师范生认为非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管理与其他 专业的学生管理相比,并无自己的特色。这充分说明非师范院校在举办教师教育时不仅削弱 了师范生的“师范性”,而且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特点。那么如何保证非师范院校教师 教育的质量呢?一是要明确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二是要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 三是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和文化环境;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评 估。学校领导应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方面重视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经费预算、科研立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划,在教师教育专业招生、就业、师范 生待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确保教师教育建设能与整个学校的发展协调一致。非师范院 校还应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委员会,对全校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促进校内非师范 专业与师范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培养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3.要改革师范生的分配制度
我国有一千多万教师,和世界发达国家比,我国教师队伍基数大、分布广、层面多,城乡之 间、教师个体间存在着诸多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不管从质量和数量都严重失调,农村 教师的兴衰就是中国教育的成败。所以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保 证有足够优秀合格的教师。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要采取每年由师范类学 校面向全省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农村特别是民族贫困县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 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的教师。要在省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培养对象适 当减免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由各县市区政府按需 向市州教育局申报,市州教育局汇总报省教育厅审定,省教育厅将计划定向安排到培养学校 和市州。由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组织本地区志愿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绩优 秀(以市州初中会考成绩为依据)、身心健康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名,培养学校与市州教育 局共同组织面试,确定预录名单。预录学生与培养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正式签订培养和服务 协议后,报省教育厅审批录取。学生毕业后,由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协议安排到乡镇以下小学 任教,享受资助的学生任教时间应在5年以上。
三、教书育人是培养教师的目标真缔,要拓展师范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书育人是每个未来教师的教学行为真缔所在,所以师范教育既要重视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和 职业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 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 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1.要弘扬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意义深远。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良好的师德不 仅对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建设高素质教 师队伍的前提和承载高质量教育的基石。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始终放在师范教育的首位。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 师德新要求,将师德建设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紧落实。要根据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新特点和新规律 ,在内容、形式、手段、制度、机制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把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 进一步健全教师资格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和定期表彰制度,将师德作 为考核教师资格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广大教师学习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和当代教育战线先进 典型胡昭程等,淡化“官”念,献身教育;要清心寡欲,立志做学问,杜绝一切浮躁的学术 风气,不能把各种不良习气带进课堂,影响学生。要把师德建设和未来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 ,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师范生认 识教育、了解教育、热爱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康的生活习惯、优良的团队精神和 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
2.要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适应未来教师的需要和发展。首先是在内容上理论多,枯燥 无味,与教学实际不太贴近;重学术、轻实用;国内各种新的教育流派的观点、特点介绍不 多。其次是示范性不强。再次是教学基本功训练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且形式主义严重。
要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训练。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新时期教 师职业技能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大力改革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传统师范课程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师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训练。在切实加强师范生“ 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设现代教 育技术课程,确保每一个师范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加强和改进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凡举办教师教育的学校,要建立与其培养规模和培养层 次相适应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并安排相应的教育实习经费,统一组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 习。要保证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教育见习和实习期间应安排高水平的教师进行现场 指导和管理,严格考核,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中小学校作为师范 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并给予适当投入。省、市州的示范性学校至少成为一所高校的教育实 习基地。被确定为教育实习基地的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 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积极配合师范院校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切实保证教育实习的 质量和效果。
3.要改革师范教育课程
尽快制定教师教育学科的课程标准。原有的教育学科课程早已陈旧,必须要适应国际教育教 学发展的新趋势,拓展课程内容,增加应用性的学科课程。要组织力量编写一部分新的适用 的教师教育学科课程,但重要的是应把课程的标准尽快制定出来,然后采取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方式,通过申请立项、专家审定后,最后由国家将课程法制化。此外,涉及到教师教育 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科教学法的改革严重滞后,这与整个学科教学法师资队 伍的基本素养较低和学科自身发展薄弱肤浅有很大关系;因此,学科课程的改革应把学科教 学法也纳入其中,并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加以重视。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形成了一些新的关注点,如课程的综合化 、活动化,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等。有鉴于此,在师范教育课程 改革中必须关注以下内容:
教育性课程。强调通过教育性课程使未来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稳定的职业意识和全面 的教育技能与方法,关注的重点不仅在于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更在于教育课 程体系的丰富程度。这体现了加强教育课程的职业性特征和其在师范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的考 虑。
综合性课程。强调师范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应该包括综合课程理论课和指向于基础教育综合课 程的内容、需要、特征的综合课程,以使学生既能理解综合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一般原理,又 能掌握综合的知识和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活动性课程。旨在增进师范生对活动课程的理论认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其有效组织实施活动 课程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自身的活动能力。其内容不但包括活动课程,还包括活动课程的理论 概述和开发、设计、实施活动课程的方式和方法等。
自助性课程。即由学校提供教育素材和条件,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开发、设计并付诸实验性 实施的课程。这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未来教师能力与素养的要求。
工具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应用,工具性课程 的设计即基于此考虑。其内容应包括: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的技术课程, 以常规性语言(汉语、英语)、计算机语言和符号语言(如绘画语言、音乐语言)为主的语 言课程,以及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为主的心理学课程。
4.要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 定条件和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作为规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培养学校和专业未经依法批准的;没有按规定的学制和课程计划组织教学的;没有达到教育实习规定要求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到指定的教师培训基地接受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教师 教育专业培训和教育实习,培训合格后方可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以确保教师资格的准入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 政部门,一定要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师范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开创我省教育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而努力奋斗!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关文章: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08-15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08-03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08-18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浅淡08-1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浅淡08-15

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08-13

切实加强质监系统行风建设08-12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08-12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