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活着读后感2000字

活着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2-02-17 13:03: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2000字(通用21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2000字(通用2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2000字(通用21篇)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高中时期就看过《活着》这本书,但那时从未体会到生命逝去的我,很难理解“活着”的真正用意。只是对富贵的悲苦感到同情,对命运的作弄感到不平。现在,三年后,有了不同经历,再去回顾这本书时,所能理解的活着已经大为不同——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起初我并不赞同,觉得人是为了比“活着”更高的理想目标而活着。而这样单纯的为“活”而活则会使生命显得空洞乏味。让我联想到那些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那些起早贪黑养家糊口的人们,那些像富贵一样贫苦而命运坎坷的人们。他们是为了活着而活,吃饱肚子,有衣服穿,有间屋子可以住。像曾经有个记者采访的放牛娃一样,放牛为了赚钱,赚钱盖房子,盖房子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娃,生娃了,再放牛···

  这样的活着我不理解,虽然不能否认,但是却无法容忍在命运枷锁下为农奴的活着。没有精神追求的活着,就像是从来未曾璀璨的星空,只是周而复始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得打转。

  可是,其实,是我自己对“活着”的理解抬狭隘了。所有在为活着努力的人,都是可敬的人,都是勇敢坚强的。“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最好阐释,是生命完整的鲜活体现,不是单单的物质的活着,这才是富贵的活着。

  富贵的命运多舛让每个人揪心,读他的故事,会心痛,会悲伤,会温暖,会坚强,会愤怒,也会安宁。

  身为富家子弟,有着“富贵”的响亮名字,却因嗜赌成性,倾其家荡其产,老父亲因此成了第一个离开富贵的亲人。沦落为农民的富贵也顿悟了,决心踏实做人,改头换面。于是离家的妻子带着新生的小儿子回家和他团了圆。日子苦、穷,可富贵的母亲说,只要大家在一起就好。残破的家开始有了生气,踏踏实实过着日子。但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里容得下安定的生活——富贵被抓去充了军。一去就是两年,家人对他音讯全无。而战场上死人堆里存活下来的富贵,带着能活着就是万幸的乐观终于回到了家。团聚的喜悦难以言喻,母亲的离开却又让富贵无比心痛。“但活着比什么都好,能活着就行。”朴实无华的一家四口人开始了新时代的生活。日子依然贫苦,但因大家的相互扶持而简单满足。然而厄运再一次降临在这一家人身上——儿子有庆因不负责的护士抽血过多而忘。这次,幼小的生命离开了富贵。一家人心痛着,悲伤着,可时代依旧在头也不回得前进,日子也一如既往的继续走,幸好还有凤霞在。可凤霞呢,在家珍富贵为凤霞怀孕生子而沉浸在新生的喜悦中时,命运却又给了富贵一个晴天霹雳,带走了他唯一的女儿。凤霞走了,女婿二喜也在几年后工伤致死。自始至终陪伴富贵的家珍也带着病离开了世界。只剩下凤霞的儿子苦根。日子还是艰苦,但爷孙俩的相依为命,让富贵还有个依托。最残忍的是苦根居然最后也离开了富贵。

  所有的亲人接连离开了富贵,可富贵还活着,一头老水牛陪着他,一起活着。很难想象富贵是如何一次次的苦难中走出来并坚强的。《活着》也许只写了一个命运悲苦的故事,一个人苦难的一生。但却格外有力量。因为活着远不止这些。

  富贵是坚强的。一个单纯的好好活着的心,是他这一生最好的陪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又代表了什么。关于生命的所有词语中,活着这个词,或许就是本身最好的解释。富贵的活着是生命最有力的证明,即使最后他孑身一人,孤苦伶仃,他也依旧在努力“活着”。

  活着就有希望。希望是富贵像“活着”一样从未放弃的东西。无论是在最接近死亡的战场上面对死亡的威胁,还是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儿女活生生的笑容化为永久僵硬的活着的留恋,富贵都未曾放弃活着。是怎样一种巨大的力量才足够支撑着他继续生活。

  父母离开了,还有家珍和孩子,他们需要富贵;有庆和凤霞走了,还有家珍和苦根,他们需要富贵;家珍和苦根也走了,富贵还有什么,还有谁需要他?只剩下和他不离不弃的命运了,让他又爱又恨,鼓励他却也夺走了他的幸福的命运。就像作者说的,这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亲人在的时候,富贵活着,为了给需要他的家人带来希望,所有人离开后,活着,为了给死去的人带去慰藉。这也是《活着》最感人的地方。死亡永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份亲情,将会比死亡更加永恒。

  有的人,会在失去后沉浸在悲痛中不可自拔,停滞不前;有的人,会把失去化作生命的另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勇往直前。富贵就是勇敢的人。那些曾经陪伴着富贵一同分享喜悦和悲伤的亲人,那些在最绝望时的相互扶持和鼓励,那些承受着苦难却依旧选择坚强的心,都化为一股坚韧的信仰,让富贵能在命运中坦然直面人生,好好活着。活着的美好就是,只要富贵在,所有人就都活在他心中,从来不曾远去。

  活着,为了希望,为了坚强,为了命运的抗争,为了对生命的执着,为了对至亲不离弃的爱,为了活着。这是我们活着的力量,承受生命的重量,所有的苦难与辉煌,对生命的乐观。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2

  午后躺在长椅上,随手摊开了《活着》。刚开始看到这本书名,心里一股好奇的热流就涌上心头了,思索着为何以此为题,猜测着内容应是人生的感触吧!

  打开第一页便是作者的自序,草草的看了下来,很是不能理解那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例如“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想不到的是,花了两三个小时,我竟把整本书给看完了,平时很少看课外书,更何况是完完整整看完一本书了,但知道了历经风雨的福贵一家的结局后,心情很是压抑,乱糟糟的。还在问同学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不幸的人吗?难以置信。

  如今富二代在我们身边不计其数,除了平时生活比常人高档点,他们还有许多供课外娱乐的活动。而福贵就与富二代一样,也许是无需顾虑的琐屑事情,就会去寻找快乐的法子。在解放初期,农村人喜欢往城市里跑,城市里稀奇古怪的东西较多,因为从国外源源不断的送来“工业革命”的产果。福贵也就跟着一起跑到城里玩,却陷入了嫖赌的玩趣之中,不顾家人的劝解,还是继续我行我素,背后有家产靠着,是家里的独苗顶着。这样就一步步把自己推向败家之路了。

  在赌桌上有赢有输,福贵赢了心里乐滋滋的,这下他可有希望把父亲败的一百亩田地给赢回来了,想到这赌瘾就来了。继而输了也觉得自己还能再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了龙二的圈套,先赊着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输了多少。福贵赢少输多,最后在妻子的劝阻不了之下,把所有的家产全部败光了。这下他可愣住了,恍恍然然不知所措了,站在大街上,这下可完全清醒了,一下意识到自己错了——打从开始就不能淌上这浑水,不听家人的劝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清醒。不懂要如何面对亲人,近邻,甚至是这个世界了。脑子一片空白,身子轻飘飘的。可见人不能固执己见,也要听听长辈的良言。

  谁听了自己一下从高处摔下来都会承受不了,何况是年长的徐家老爷,感叹自己不能教导好儿子跟年轻时自己一样,成了个败家子,内心十分自责。最后在老地方村口的粪坑上摔下来去世了。这对福贵是敲了一个警钟,深深的愧疚。连着几天来都提不起神了,媳妇被丈人带回去,他才有点觉醒,“鸡养大了就变成鹅,鹅再变成羊,羊再变成牛的,就这样徐家才有今天的”想到父亲讲的这句话,于是就决定白手起家,跟龙二租了五亩田,每天起早贪黑,总得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就这样开始新的征程。后来媳妇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家,这才醒悟,媳妇是个贤惠善良的好女人,他从来都没责怪福贵的无能,还是一样照顾好这个家。后来母亲病了,他拿着媳妇给的两个银元,到镇上去,碰上点麻烦事,被国民军拉去当状丁了,几次都没能成功逃出。直到被抓去当浮傉,才能回到家,这个辛酸啊,隐约都可以感受得到。

  这样又开始了小家生活,不幸的是,母亲在他离家的两个月后也走了。这又是一次撞击,于是紧靠五亩地,养活四口人。有庆和凤霞是乖孩子,凤霞生了场大病成了聋哑人,帮着家里干农活,为了让有庆上学,凤霞还被送人了。而如今的我们都可以上得起学,比起他们我们可以说是幸运的。有庆早晨五点多就去割草,回来给两只羊吃,然后又要跑着去学校,就这样日复一日,连学校第一次运动会中学与小学的男生集体跑步,他拿了第一名,但福贵经常责骂他,可能担心儿子会跟自己一样吧。有庆的乖也是当父亲看在眼里的,福贵也渐渐更加疼爱他了。镇上响应毛主席的口号,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有东西都交到公社里,连有庆的两头羊一样,最后被宰了。但不幸的是又一次发生了,有庆被抽血抽过多而死了,盐巴再一次撒在未愈合的伤口上。紧接着媳妇患上软骨病,只能呆在家,干点琐屑的活,福贵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他那个伤心——这么好的媳妇跟着自己没能过上好日子过,现在还得乐这么个不能治的病。整夜间头发都白了不少。

  然而他们却替凤霞找了个好宿,女婿很孝顺,也很疼爱凤霞,但凤霞却在难产中死了,母亲伤心得在不久后也去世了,这对于福贵又是一次沉重的撞击,但他还是树立好了坚强活下去的信念,可是二喜却在工地上死了,这一次福贵算是领悟了不少,他独自带着苦根回乡下生活,苦根很懂事,小小年纪会帮外公干农活。看到这里我原以为这一老一少,可以相伴走下去,因为福贵经历了这么多常人所难以承受的亲人一一离去的痛苦。没想到苦根也死了,现在陪伴在福贵旁边就是这头老牛也叫福贵。

  人总有一死,死亡是多么的可怕,但对于福贵来说死亡或许是对他的一种解脱。活着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他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去,他总是以白发人送黑发人。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福贵一直活着,他与死神总是擦肩而过,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这个下午我呆呆坐在长椅上,想了好多,这本《活着》为我梳理了这些年来我活着的历经风风雨雨。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3

  《活着》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悲惨,阅读的时候犹如从山峰跌入无底深渊,心不由得跟随着主人公富贵从奢靡到绝望,再从绝望的泥潭中艰难爬出,望着一生狼狈的自己,却觉着似乎明白了什么。

  富贵本就腰缠万贯,却因嗜赌,最后捞得家徒四壁,他似乎不仅仅跟人在做赌注,还跟老天和自己在做赌,赌掉一屋钱财,赌掉百亩良田,甚至赌掉一家的性命,妻子,女儿,儿子,孙子一个接一个离开人世,看上去与富贵没有直接关系,但好像是老天真的在一步步收回与富贵下注时所赢得的战利品,也正是富贵在为自己的命运一步步付出代价,而诸多赌注中,富贵唯一赢得一次,也是在最后一次,他救下了一头老牛。

  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富贵在田野中望着眼前的老牛并轻喊着。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这牛有多少名字。“

  “这牛叫富贵,就一个名字。“

  有的人说富贵疯了,但这不正是我们该去思考的吗,富贵在历经命运与生活的双重打击后,仍选择保留一颗善良的心,坚强地活下去,作者这样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所活着,富贵喜欢回想过去,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我也一样,喜欢回忆往事,尽管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地枯燥,无味,但就如同富贵一样,每一次回忆就可以“重活“一次。高中毕业后,一次在坐公交回家的路上,脑子空荡荡的,眼中也是失了神,望着车窗外的如梭的车流与行人,每一个他或者她似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未续写完的故事,而我,显得一无所有。从那时也想着去写自传,写一些回忆录,我曾对一位看完我第一篇自传的他自嘲:”可能这就是我来这世上的唯一证据吧,你看完了,就要帮我证明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这世界存在着一根羁绊,是记忆与感情让我们本就索然无味的生活富有灵魂,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又或者为我们早已编下一个合适的理由,一个简简单单活下去的理由,而最后斩断这根羁绊的刀刃,是自己。

  第一次翻完《活着》这本书时,实话实说,只是看了一篇故事而已,可能是“活着“的意蕴太深奥,包括后来师长的讲解,我却始终无法正真解读作者的心境;又或者我没有相同经历,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生与死,就无法感同身受。在前段时间,一次深夜与姐姐看电影回到小区时,公交站旁冷冰冰地躺着一躯尸体,血泊即使早已变黑,但在嗖嗖的冷风和冰冷的月光下格外醒目。

  “十六楼的陶婆婆因为长期煎熬于癌症,但不想连累家人,昨晚就跳了。”

  “啊,这样的吗,哎……”

  其实她不是第一个从这跳下去的老人,但也许更不是最后一个。我的奶奶,就在前段时间收到病危通知,当在我与我母亲通话时,一顿沉默后,电话这头是阵阵抽泣。

  “你周末有时间就回来一趟吧,也许,是最后一面了。”

  记得那天老家下着细雨,整座城市被压抑得灰色笼罩着,显得格外死寂,下火车后几乎是冲向了医院,那一刻,我是那样畏惧时间,是的,我怕。那一刻,我是那样畏惧死亡,是的,我怕。来到床前,奶奶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般蜷缩着身躯,我用冰冷的手像儿时她用那双糙手摸着我一样轻抚着她的额头,凌乱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一定很痛吧。

  “一定很痛吧,但只要你认真学,我就天天接你。“

  我永远记得儿时学跆拳道,下课时已是黄昏,那条回家的的马路正对着太阳下落的方向,我永远记得,她牵着我的手,一次次带我向着夕阳的方向走去。但如今她走不动了。我母亲总说,她最敬佩的就是奶奶,苦了一辈子,到老时还要受尽疾病的折磨,但每一次都是那样坚强,从没有选择过放弃,我也看过很多次她从血液透析仪艰难地爬下来地场景,一定很痛吧。奶奶成功度过危险期,我再一次去看她时,已经能坐起来,她看我一脸严肃,突然笑着说:“你看你爸,把我两颗牙齿弄断了,真是害人。““我帮你说他,叫他赔你两颗,金的!”我爸在一旁偷着笑,我也笑了。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陶婆婆,奶奶,不同的选择下是不同的命运,也许都坚持了很久很久,以笑得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写到这句话时对生的意义的肯定,但从来没有否认死亡的错误,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今年年初,我接连收到三位好友丧父或丧母的悲闻,其中一位是我的发小,母亲身为医生因为常年劳累,突发脑溢血去世。一次聚餐时,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怕吗。”“我怕,但我依然要活下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的脊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波浪。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4

  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我不禁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又是为什么活着?“活着”这两个字眼也许对常人来说平凡得很,可当我看了《活着》这本书,才明白《活着》实际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虽为活着,但却让我不断地看着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看着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却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着这个故事。

  年少的福贵是富家大少,有着刘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宠。可他却整天在烟花柳巷里,而里面像无形的磁场,使福贵一步步陷进其中,当他让青楼女子背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时,他不顾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亲。他也许从未想到此刻的逍遥只是昙花一现。。。。。。。。

  烟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赌场才是他挥手洒金的地方。福贵比钟爱他的妻子还要钟爱于赌场,可不知赌场上的输赢就像梦一般若真若幻,当妻子苦苦哀求福贵跟她回家不要再赌了。可最终他还是输掉自己的人生。福贵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奇幻。

  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家珍之父看到这样的女婿心痛不已,便罗鼓声张的接走了女儿,带着福贵未出生的孩子。福贵木讷了,哑然了,没有说一句话。男人一旦犯错就难以让人原谅,男人一旦倾家荡产就少了拥有时的霸气,福贵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种着租来的五亩地,他要养活一家人。

  从那以后,福贵学会了耕地,看着年迈的老母蹒跚在旁福贵心中也许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儿凤霞,福贵也许在狠狠地咒骂自己。我一直认为:亲情是人内心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福贵的人生轨迹从圆滑优美的弧线变的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时的福贵叫“富贵”,带有点讽刺性的悲凉,但此时的福贵很真实,很认真的在活着。

  当福贵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痛打痛骂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门前,带着那份执着的微笑,福贵终于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的浅薄。但人生总是悲喜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他们的母亲因劳累过度卧病在床,请医治疗是必须。福贵进城了,没请到医生却被拉去当壮丁,这就是人生必然中的偶然,福贵欲逃不能,看着离家越来越远,福贵越来越感伤,这也许是上帝故意搞的一处闹剧,活生生的让一个人经历些许的生离死别,尔后彻悟人生。

  在战火纷飞时,福贵更想活。之后遇到解放军,他幸免回家,看着那依旧的茅草屋,福贵也许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福贵也许才真正体会到活着有多么的重要。福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运似乎并不赞赏他的坚强和勇敢,无情的夺取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儿子,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磨的所剩无几了,他也许自责自己给儿子起的“有庆”这样带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贵还在活着,因为还有家人。可随后女儿、妻子、女婿、小外孙相继离去,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

  到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他的老牛,他们仍会继续活下去。家珍对他所说的:“一定要活着,活着。”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

  人生固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我们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总是一帆风顺,那这样的人生必然是无味的,人也会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难中,才会使人不断磨砺,不断进步。

  有时,失去一些东西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富贵正是因为失去了家产,才捡回一条命。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我们不必因为失去了什么东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为了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洋洋得意,得与失都应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活着,就应该不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满对生活的信心,脚踏实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余华书中语录:

  1、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2、“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所以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职责。

  3、人只要活得开心,穷也不怕。

  最后,我想告诉读者们自己的生活别人难以懂,别人的生活自己也不会刻意去懂,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无需惧怕死亡和时代的局限,只需真实的活在当下。唯有为自己而活,才能活出风采!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5

  我初中的时候就有幸在我哥的推荐下读过余华的书,其中就包括《活着》。这本书在当时读过一遍,后来便再未读过。这些年过去,书中的故事和人物经由时间的浪潮大浪淘沙,我已记不全,但我对这本书想表达什么的思考却潜于洪波之下,时时泛起。书中的情节常常在某个时间节点浮现,多年的咂摸和反刍让我对其主旨的理解常思常新。可以说,在我目前所读到过的各种书籍的人物里,我最喜欢的不是福贵,但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福贵。他和他的故事带给我的影响并不随着时间减弱,反而越发深刻。所以这是一篇搁置多年的读后感,是对我自少年至今对这本书的感受的一次总结。

  一、一场极致的人生实验。

  古今中外的书中,福贵可以算是最惨的主人公之一了。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有一个人名叫福贵。他年少富贵,吃喝玩乐,五毒俱全。在他的挥霍之下,祖业终落于他人之手。福贵一家成了贫农。这之后,父母先后亡故。妻子得了软骨病,郁郁而终。儿子被抽血抽死,女儿难产而亡,女婿在工地事故中惨死。唯独剩下的外孙,长到能帮自己忙的年纪,却因为吃豆子撑死。冥冥中,仿佛有一只大手把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个夺走,最终,福贵的亲人都死去了,偌大天地之间,只余他孑然一身。这样凄惨的命运,就像是被精心设计的一个局,一场实验。一场“生”之于“死”的实验,一场由一个人的人生所组成的实验。这场实验中,生与死密集出现,正面交锋。作者用这样一场极致的人生实验来观察极端境况下生命存在的反应。在这场实验中,福贵所遭遇的种种,都是对自身存在的反复确认,是直击生命本质的暴力叩问。

  二、对“存在意义”本身的反讽与消解。

  这更是一种追问,一种自古有之的追问,追问着生命存在的本质如何——生命本身是什么?为了什么而生存?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而书中福贵的命运呈现就是对这种叩问的回答。回答本身——福贵的存在就是对“存在意义”本身的解构和消解,对荒诞命运的讽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生存意义的反叛。在福贵人生满目荒诞的黑色和鲜血淋漓的红色中,生存意义的伪装被撕开,生命的真相被赤裸裸地袒露。而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便是不断否定的过程。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他好像一个“舍生取义”的侠客,一刀刀砍下了别人给出的一个个答案,从而突出答案本身。为财富而活着?他最终一贫如洗;为爱情而活着?他和妻子更多的是患难与共的亲情;为家人而活着?亲人们接连死去,他仍然生活;为理念而活?福贵历旧社会而入新社会,经历种种却没有信仰,只有活下去的念头(甚至不能说渴望)······。作者为我们抛出了一个个答案,紧接着又亲自否定了它们。

  三、生命存在的不断遭遇。

  在否定了种种答案之后,答案本身并未凸显,反而由模糊变为一片虚无。作者仿佛忘了给出答案,但这种对生活图景的描写本身也许就是答案。福贵曾大富大贵,最终一贫如洗;曾被倒履相迎,前呼后拥,最终身边只剩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只有自己和自己为伴。在遭遇了亲人的逝去,人生的大起大落,在经历这常人难以遭受的厄运之后,他仍然像之前的福贵一样活着,外在的喜悲、贫富在变,但他的生命的内在本质、生活的事实并未改变,好似一颗锤不扁,砸不烂,炒不爆的‘铜豌豆’。他的经历仿佛在昭示着:生命存在本身就是在不断遭遇。将一切的“所谓意义”剥离之后,生命还是生命,活着就是活着。这是一种现象,如同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一样的现象。

  正因如此,我在取本篇读后感的题目时,一直在纠结“活着”要不要加书名号,但最终决定不加。因为在这里,“活着”不代表一个书名,而是一种事实,一种自然的、存在着的事实。小说的结尾,福贵仍然活着,他不害怕死亡,但也不迎接它。黄昏中,福贵和福贵一步步踱回家去,田野趋向宁静,光亮四散而去。第二天,太阳会照常升起,福贵和福贵也许会再次踏着晨曦而来,也许不会,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是“自然”的结局。生命的意义是主观的,常因人而异,但生命是自为的。活着本身就是不断遭遇,遭遇组成了内容。

  从这个角度讲,作者并未否定“爱情”、“信念”·······这些存在的意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中,并不只有福贵在活着;因为,这是支撑生存的一种理由;因为,无论一个人为了怎样的理由而活着,只要活着,这种理由就有意义。

  因为,活着就是活着,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6

  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海子

  坐在窗口,看着群鸟一起飞向树枝,又一起飞向蓝天……他们想去哪儿就飞向哪儿,活着是一种蓬勃的生机。这种感觉真美好。但是我们呢?福贵呢?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会被一次次撕扯得粉碎。温情末了只剩得老头与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慢慢回忆。但他还是活了下来。我不止一次无止境的探求思考着到底是什么才让能早该被折磨疯了的人活下去?无数次地翻阅福贵的故事久久才终于醒悟。

  我静静地聆听这个灵魂的述说,想帮他呐喊命运的不公,也想帮他对抗这不公的命运。但是,我不行,也不能。

  有种麻木的感觉,感觉自己好渺小,生活鞭挞我们。完全无法左右任何事,面对命运,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看着这一切摧毁着人们悲惨的人生。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的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最后在贫困中醒悟,但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福贵的“活着”,明白了为什么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因为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能活下来就很好了,福贵也说了他只想平淡的活着,其实我们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你去过黄土高原上极度贫困的地区,你会发现那里的生活无比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被寂静笼罩的夜晚狗吠鸡鸣都是固定的时间。人们的娱乐少得可怜,他们的语言却是夸张又大胆,“天烧开了个大洞”“地球被煮开了”这些是黄土高原上的魔幻主义。生存孕育出的魔幻主义,而非浪漫。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单纯地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活着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我为什么而活?既要面对死亡我又为什么还得痛苦地活着?但为什么还要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说法?等等的一切都是未知。

  未知苦处不信神佛,福贵的活着我们终不能理解。“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极端的感情纠葛下顾城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困顿的忧郁中海子卧了轨;“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在丧夫的悲痛里三毛自缢了。在那本该平凡的活着中,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选择永远离开?生命能否给我一个回应?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执着,为什么都越不过最后的那一道坎?生命是自然的赋予,却为什么要将他不情愿的画上句号?百般波折,春去秋来,绿叶哪怕是凋落的最后一刻还是用光合作用供给养料;蜡烛即使到了化成蜡油的前一秒也是发着燃着发着光。身边的风,花,云,雾哪个不是活着,他们活得平凡,他们也有尽头,他们生命却不曾被认可。

  是的活着是无形的,活着在我们中国道德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它本不应该作为任意一种词性存在,因为活着就只是生命韧性的体现罢了……

  21岁的霍金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生命的韧性支持他艰难的活着,最终他在天文与物理上的造就无人能及,这便是生命的韧性,这就是活着。我曾看着被踩踏的蝶艰难地爬起,挥动残缺的翅。不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活着。是的,不只是只有我们,想在这个世界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种韧性最终让福贵老时以一种超然的、怡然自得的、平静的态度面对生活,难道不是在告诉世人,如此凄惨的福贵,尚且能够平静地认真地活着,既然无法改变活着的事实,但可以改变活着的态度即生命的韧性,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无论好与坏,至少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奋斗过,始终坚持不气馁,不抱怨,坦然面对这一切。做到活得袒胸露背去迎万箭攒头,仍能举头对苍天一笑。

  活着只是活着,只是生命的韧性和世间的对抗。静静地活着,强烈而又无声,像泥泞里的玫瑰,悲惨而又高贵。世界有压迫,命运会捉弄我,可我要紧紧扼住他的咽喉。我们不都是这样吗?一次次失望一次次爬起一次次攀登一次次一次次……活着我从不后悔,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奋力舒展开一样,我的韧性不止于此。这种韧性与我个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活着,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身在泥潭里的人也会仰望星空,心系鲲鹏,则能见九万里天地。

  我似乎真的明白到底什么是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这宽广又沉重的话题压抑得欲哭无泪。

  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宽广,凝聚了太多责任和使命。

  人总说,时间会掩盖一切…可那一切像是春风吹又生的枯草,总是在人们的心中放映着。“活着”,那个黑暗的时代亦像是逝去了又像是仍旧鲜活着;那儿悲惨的人们亦像是死去了又像是活着的。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7

  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题记

  没有人知道自己这一生会经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这一生会不会如自己所心仪的那般幸福,而它———《活着》,却让我们在别人完整的人生中找到了那份信念。

  前些天,我一时兴起就翻开了那本黑漆漆封面的书——《活着》。起初还有些没有头绪,书中一开始讲述的内容看得我晕乎乎的,毕竟,这个写作的方式与往常有些不大一样,似乎是倒叙,又似乎只是回忆式的。开始着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是抱着闲着也没事干的态度,只是看完整本书,我便有了大大的改观。

  我记得起初是这样的,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作,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真实且又感同身受的感觉,一开始便由“我”听偶然间遇见的那位名为“福贵”的老人叙述故事为起点,文章用贴切的事情以及那些故事将“活着”的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整本书中,其实我感慨颇深。看着福贵从家里放荡不羁的富二代,到由于赌博输掉家产一无所有,再到经历离别与永别后的亲人再相聚,再到儿子离世女儿幸福出嫁,再到妻儿子女相继离开后自己与老牛相依为命的生命历程,看似三言两语的概括却蕴含了太多的意味深长。

  看着福贵年轻时的放荡不羁,我总会想到现在的自己。年轻时的福贵没能光宗耀祖,染上了赌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连对妻子都谈不上有爱,只认为那本该是作为妻子理应尽的本分,到最后赔光了那仅有的“一百亩田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而现在的我,亦有年轻时候福贵的影子。

  我在本该认真且努力奋斗与学习的年纪,把大把大把如金钱般的时间花在手机上,沉迷于那种网络与童话般的生活,在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有些极为勤快,在学习,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目标;在生活上,懂得多为父母多付出一点。而我呢,看着父母两鬓渐白的头发和那日渐衰老的背影,哪怕知道去心疼,也不曾真真的付出过多少,父母那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在我的眼里竟是那样的轻快。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在这书中前后反差竟有些凄凉与可笑。

  中年后的福贵,家道中落,没有了一百亩的家产,没有了舒适的屋子,没有了可以挥霍的金钱,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他没有因此怨天尤人,因为父亲让他挑铜钱还债使他恍然大悟,从头再来并没有那么好运,只是说,多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与常人的幸福。当他褪去光环后,母亲与妻子的陪伴其实是他最大的幸福。当我读到“他的母亲生病了,他去城中请郎中,途中因帮助一调皮小孩敲门而被侮辱,最后与那家仆人争斗,最后被迫充军,无法为母亲请来医生,一别竟是好几年的光景。”内心竟有些难过。

  每个人都知道,是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谈不上报答与否,但至少能做得到“孝”,也知道“你养我长大,我伴你变老”。当自己母亲离世,自己竟毫不知情,多年后回来了,竟在妻子口中得知,母亲在临死前还在安慰妻子“相信福贵,他一定不是去赌博了”,说起来,母爱真的很可贵,纵然你有千般不对,她也不曾怨你分毫,哪怕在生命的最后,牵挂的还是她的子女。

  这让我想到我的母亲,我和母亲感情是极好的,但是生活中难免会有争吵,有时候我总会和母亲发脾气,却在离家时特别牵挂母亲。我仍记得我刚离开家,在学校住校的时候,那时候刚开始特别的不习惯,在陌生的地方总是有些害怕,而母亲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一天好几个电话,我心里只要不舒服就会打电话和母亲倾诉,那时候母亲总会担心得一夜难眠。当她生病了,她从来不会说告诉我什么,只是会说“我们都很好,你别想太多,认真学习就好。”在母亲的眼里,她的全世界便是我们,是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

  后来啊,福贵回到了家里,没见到等候他的母亲,但是妻子与儿女都在等候他,他们重聚了,可那个天真爱笑的女儿却再也听不见再也不能说话了,他们一家人努力的生活着,可生活没有一直眷顾他,十三岁的儿子因在献血丢掉生命,妻子换上软骨病,重担压在自己和女儿凤霞身上,而一个不过十六七的女孩子却要干那么重的活,看得我有些心疼那个女孩子,在那个家中,凤霞付出了很多,只是庆幸后来凤霞遇到了她的良人二喜,才有了些幸福的时光。

  再后来,女儿凤霞因难产去世,妻子也病逝了,就连那个善良的女婿二喜也在工作中丢掉性命,而唯一的孙子苦根到最后也去世了,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当我看到那一段的描绘“福贵筹钱买了一头只有三两年性命的老牛,与之相依为命并取名福贵,整天在田地里耕种,还在牛的身上叫着自己已逝的妻儿子孙的名字。”看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和老牛相伴的凄凉场景……其实正如贺拉斯所言: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记得: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8

  故事一开始,作者以一个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的旁观者的角度,聆听了福贵老人悲惨坎坷的一生。并坦言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他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从福贵父母的死,妻子家珍的死,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的死,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的死,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就可以改变一切。福贵说,像他那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上,他认识的人一个个死去,可他还活着。活着才知道能够活着的艰难,活着才知道只有活着才有意义,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因为赌博,败光了家产,从阔少爷到佃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生命中,几个名字撑起了他的一生。

  家珍,一个善良而坚韧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慵懒世俗,反而愈加衬托出她的高贵。富裕的时候她并不高傲,转折时她并不惊慌,怀着8个月的身孕在牌场上哀求福贵戒赌回家,从大小姐到一名困苦的农妇;失去有庆的悲痛,凤霞走时的镇静,加上那让她难堪的软骨病,对于她,活着是一种沉重!

  有庆,一个可怜而乐观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亲带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暂的生命却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磨难。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对羊的喜爱,赤脚走几十里从来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这样上学、割草、喂羊从不怠慢,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个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却被一位想要讨好县长的狠心医生活活地抽血至死。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过残酷的世界。对于他,活着是一种折磨!

  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取了她的言语,却夺不去她那颗天使般的心。优越的童年的背后是无穷的灾难,而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支撑着一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心酸的是她为了一段地瓜和别人争夺,仅仅为了给家人一点干粮;最让我痛心的是由于不能说话而遭受的欺凌;最让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对于她,活着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二喜和苦根,一对在书中短暂走过的父子,却也只是在福贵悲惨的生活中增添几分苦涩,对于他们,活着是一种幸运。

  一个个走过的人,让经受了坎坷的福贵,最后近乎了麻木,对于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来,于是,那头夕阳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我想,对于福贵来说,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活着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坚忍地活着,顽强地活着,苟延残喘地活着。我也默默地忍受过孤独,我也一个人承受过失意,我也独自地等在黑暗中,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我也彷徨过,痛苦过,挣扎过,也感受过生活的无常。但是却不曾放弃,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我知道,人生下来便带有一种力量,不是与命运抗争,而是与命运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顽强的生物。如果我们不能将人生过得完美,我们可以将人生过得完整。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失意与痛苦,从来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们只是人生路上一块小小的石子,或许会硌脚,或许会绊倒,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们或许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丽,但是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则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大则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是平庸的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活着,生活中,太多人因为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一两次失败而灰心丧气,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皆因没有真正领悟活着的意义,就现代社会而言,活着虽没有福贵那样艰难,但是想要活的有意义却并不那么轻松。人生需要奋斗,需要不停的翻山越岭去寻找下一个出路,人生需要坚强,需要不停的自我疗伤去面对下一个荆图,人生需要坚持,需要在一次次的摧残后站起来继续前行。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有意义的活着。

  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时代以何种速度继续更替,生存对于人的价值却始终如一。我们生来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我坚信,只要不放弃,未来终可期。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9

  一群淳朴而纯实的人们,为了活着而在奔波,为了活着而在努力奋斗。在夹缝“炼狱”中生存,本道生活太过不易,经历太多生生死死,经历太多喜悦苦痛,大喜大悲之下,最终萦绕在心头的是看清一切的淡然。合上书,抚平自己心中微微泛起的叫做“苦郁不平”的涟漪,认真思考起来。“活着”这个词的本身其实就是对于《活着》这本书最好的诠释吧。

  活着,那到底什么才是活着呢?是一生璀璨辉煌,名利双收,就此走向人生巅峰?还是吃喝不愁,放飞自我,肆意挥霍?还是穷苦一生,茫然无助,默然忍受坎坷一生?不,都不是!活着,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以活着为基本目的而产生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要求。

  福贵想活着,于是他就去做了,努力的活着!翻看《活着》一书的评论,是微微有点诧异的。我并不喜欢去反驳别人的想法,但我真的不太认同“富贵的后半生是一种麻木的苟活”的这一类的想法。福贵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有着去补偿他过去所犯下的错误的权利,同样,他也可以有着过一个平凡的生活的权利。前半生,福贵欺民霸市,目无尊上;后半生,他戾气全无,只想为自己的后半生而打拼。福贵想活着,于是他在经历了一次次伤心苦痛后选择了坚强去忍受。曼德拉曾经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所以,像福贵这种有弹性的承受生活的所有苦难,能接受自己从高处跌落下来的落差,还不足以证明他的努力,他的奋起吗?难道就因为福贵在后半生并没有活出我们期待中的样子,就因为他的沉默忍受,而把他的行为看成是一种“麻木的苟活”吗?不,他能度过生命中的所有不幸,这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始终不会出现“绝望”的态度。曼德拉不就这么说的吗?“你若不屈服,这世界又能把你怎样”?

  《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而余华,就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残酷的本质从一层层的假象里剥离出来。记得余华在他《活着》一书中写到: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就是对感动深刻的理解。真正在苦难的拷打下刻画出的轮廓是坚硬与无奈的,更是无声的。因为习惯苦难,习惯到自己都不觉得它是苦难。福贵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习惯到最终把自己都当成了一位人生的看客。

  福贵生活的时代背景可能就带有点灰色低沉色彩。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虽小说有意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但是这样反而更容易让我们看清楚福贵想挣扎却愈发挣脱不开的无力,看清苦难下一种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也因此,让我们更近一层地去感受福贵的忍耐之路的心酸历程。也许,一个人前半生的罪过要拿他整个后半生来赎还,也许一个人不能选择生活的因,一个人生活的果却可以去选择。所以活着的人本身就是伟大的,他战胜了太多的存在和不存在、发生和没有发生的意外。

  活着又何必多言。余华在自序中说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当我们学着去忍受,当我们学着去用乐观承受生命之重,当我们把活着当成一种责任,那么苦难和悲痛也就不再有刚提起苦难和悲痛的那般苦涩,自然生活中也就不再存在绝望。“千钧一发”大概就是在说这样一种对苦难的巨大承受力吧。活着,责任,乐观,坚持,所有的词汇合起来让我有了一层新的领悟。

  淡然!是晚年福贵给我最大的感触。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一人一牛,乐的安然自在。

  整个故事已经读完,人物的结局也已经了解,心中的涩然久久未平,但晚年福贵心中的淡然也算是给我们读者的一丝丝欣慰了吧!

  说到这里,我开始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起福贵的不容易,我实在幸福太多。就让我载着乐观的心态,且歌且徐行,去寻找活着的意义吧!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0

  这部书描写了作者听到的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而讲述这个故事的正式这个老人。从地主家的阔少爷,到别人家的佃户,到被國民党抓了壮丁,再到解放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最后到一个孤零零的老人,福贵的一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几种身份的交织,注定他普通却不平凡的一辈子。从解放前到文革后,福贵的经历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底层人的身份,去过的最繁华的地方不过是县城,最高的身份,不过地主家的少爷,进城还需要把自己打扮办成有钱人的样子。青年时败光家产,父母先后去世,打仗时失去了战友,中年失去了儿子,文革时失去了兄弟,到老了又先后失去了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最后和一头买来的与他同样年迈的牛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经历了底层人几乎所有的苦难,与其说他是那一代人的象征,倒不如说他就是那个时代。

  同《许三观賣血记》一样,书中鲜有关于时间节点的描写,所有的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都是用主人公的经历表现出来的。解放战争时他进城请郎中被國民党抓了壮丁,被解放军俘虏后选择回家;回家后赶上了土改,原来的地主被枪毙,而他因为败光了家产免了一死;人民公社时,家里的地归了公社,大家一起到公社的食堂吃饭,家里的锅被砸了拿去炼钢,村里居然想用煮肉的方法来煮钢铁;公社食堂解散,村里开始记工分,三年自然灾害让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儿子也没了;文革开始,女儿出嫁,村长被拉进县城挨了三天打,女儿难产死了,妻子也跟着没了,外孙四岁的时候女婿也被水泥板夹死了;包产到户后,祖孙俩一起干活,外孙生病,福贵心疼煮了半锅豆子给他吃,没想到外孙被豆子活活撑死。就这样,经历了所有的重大变革后,家里只剩下了福贵一个人,反而到了此时,生活归于平静,用福贵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想起了也是跟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

  有人说时代让福贵最后变得麻木、苟且偷生,我倒是觉得时代让他活的更加明白。垂暮之年的福贵没有自暴自弃,混吃等死,而是存够钱买了一头老牛,继续在田里耕作,对于过往经历,福贵也从来没有逃避过,相反,他乐于向别人讲述并且是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在耕作的间隙对别人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可是回看他的一生,这四样他那样没有错过?到老却可以用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正如作者对他的描述同事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一辈子走过来,回头看时能把自己的脚步看的如此清晰,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这需要何等勇气。

  书名活着,作者没有用生活、生命、福贵的一生这类字眼,用的是最常见,最残酷的两个字。经历了各种苦难的福贵不止一次想死,输光了家产的时候想死,在軍队被包围没吃没喝的时候想死,可是正所谓临事方知一死难,每次都艰难的活了下来,他娘劝他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他的战友老全劝他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心里想着自己的妻子那儿女,福贵活了下来,可是他爹娘死了,劝他的老全也死了,他最牵挂的妻子和儿女都死了,可他还得活下去。读书之前,活着这个词太过于稀松平常,可读完之后再看封面上的这两个字,好像挣扎一般想从书上逃出来却无可奈何的被锁住。

  相比于故事本身,我同样也惊叹余华的语言,寥寥几句,可能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可能最后就是一个反转,可能把一两个人的神态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能发人深省。比如在写他原来的家境我爹和我,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我们走路时鞋子的声响,都像是铜钱碰来撞去的。我女人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她也是有钱人家出来的。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这样的声音我有四十年没有听到了。前面一大段说他们家如何有钱,他丈人家如何有钱,语言通俗的像一个没文化的暴发户,最后话锋一转,与其说在炫耀,倒更像是吹牛。福贵进城时候的打扮我穿着白色的丝绸衣衫,头发抹的光滑透亮,往镜子前一站,我看到自己满脑袋的黑油漆,一副有钱人的样子。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一副有钱人的样子,他本来就是个阔少爷,为何要还要打扮成有钱人的样子?恐怕对于城里人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乡下有点钱的土包子而已,上不得台面。这些精彩的,引人深思的描写书中比比皆是,每一个人物性格、特点都是如此清晰,了然于胸。

  当下我们常常会说被生活所累,每天努力工作为的是将来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福贵的一生却是被活着所累,每天晚上他想的是明天如何活下去,对于他、他的家人、同村的人来说,有块田种,有口饭吃,就已经是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把这叫做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1

  我是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听到《活着》这本书的,聊天过程中,大家都诉说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看过哪些书籍。“你看过《活着》没有?余华写的。”“没有。”我不加思索的回答着,那一刻,我感到有些无知了,从他的语调中可以看出他的意思便是,“你竟然没有看过《活着》,你怎么可以没看过《活着》。”“很好看,是真的很好看。”而朋友给我传达的第一个《活着》的印象便是好看,至于为什么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到底有多好看,我全然不知。

  我相信缘分,也相信在你内心中所期待的东西它是默默地靠近你,向你走来的。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走在学校的过道里回宿舍,过道旁边有人摆了个长长地书摊,对于书摊,只要我遇到了,无论多忙,都会停下来看一下书摊里书的内容,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我看到了几天前让我想要一睹芳容的《活着》静静地躺在那里,黑色的封皮,就像是一个幽灵一样,在众多的书本当中透出一股诡异的黑色的光芒。我并没有像大多数买书者一样在买书前先翻阅一下,以确认书的内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我毫不犹豫地给了钱,拿着书就走了。

  回到宿舍马上翻阅起来,我承认,这是我二十几年来第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不是出于任何的目的,不出于任何的义务,仅仅是被书里面的情节给吸引着,余华用他那朴实的文风征服了我,采用第三者的诉说,娓娓道来,让我就像是在听一位老者在讲着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我听的入迷,看的入迷。后来我也在我的小圈子里说着余华的《活着》,我也像我的朋友那样问着我的朋友,“你看过《活着》没?那是真好看,只要你一看就会吸引着你看下去的。”

  我不会用语言形容一本书的好坏,就像我不会形容一个美女一样,我只会说,好看好看,真好看。我也有过冲动想仿写余华的《活着》,不过刚写了个开头就写不下去了,因为经典是不可复制的。从《活着》开始,到《兄弟》,我渐渐地喜欢上了余华,喜欢上了他的文风,喜欢着他的作品。

  我问一个朋友,问她有没有喜欢的作家?她说有,我说为什么?她说因为她的作品悲,对于我来说,越悲越好。我说你这是虐心,那你得看《活着》,她说不,我只喜欢这一个作家的作品,别的我不想看。我说好吧,既然你那么专一。她莞而不语。我们结束了这次对话,别人不想看的,不需要强求的,因为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在你心目中像珍宝一样的东西,可能在别人的眼中就像是废品。

  看《活着》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特别地沉重,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一直重复着“活着真不容易”这句话,无论生活是如何地艰难,生活还是得继续,人生下来了,就得想尽办法活下去。开始的时候我会对吃喝嫖赌的主人公福贵产生憎恶感,因为他已经结婚了,天天出去风流,趾高气昂地走在大街上,目中无人,当他把家产输光的那一刻,我在心里竟有一股高兴,心里想着“活该”。而我对主人公的同情也从这一句“活该”开始,因为他的悲惨生活也才刚刚开始。

  当我看到福贵被捉去当壮丁打仗的时候,我才发觉战争离我是那么地近,那么地残酷,炮弹就在耳边嗖嗖地飞过,吃饭喝水成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忍受着生命随时没有的恐惧。“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里响起了这句话。

  当我看到有庆为春生输血而死掉时,我心痛地不行,我恨那个抽血的护士,恨那个当官的春生,我不知道生命为什么这么脆弱,这么年轻的生命,没有做任何反抗地就死在了医院里,我木然地让眼泪打湿了眼眶,对一个隔了这么远的年代的读者尚有如此打击,对主人公福贵所造成的伤害更是不用多说了。“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里又响起了这句话。

  当我看到苦根因为吃豆子吃得撑死了时,我在那一页上呆住了,一个小孩子饿地头昏眼花,走路都没有力气,当好不容易地里的豆子熟了,能填饱肚子了,可是吃的撑死了。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死法,不过苦根的死法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他的人生就和他的名字一样,生下来就注定了要苦,也注定了要归根。“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里再次响起这句话。

  家珍的病死,凤霞的难产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块砸死,每个人的死都深深刺痛着我,也让我不断地同情着主人公福贵,在亲人都去世完,还能买个和自己一样上了年纪的老牛一起活着,并且平淡地活着,这让我同情的同时增加了许多的敬佩。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2

  活着或去世都是一个年青生命难以驾御的标题。相同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布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逼真地领会到了这书的意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视点道出了一个一般人普通而弯曲的终身。主人公福贵日子在那个缤纷特别的时代,阅历了战役,杀伐以及一系列动乱的日子,阅历了家庭的兴富到堵塞,身边人连续的死去。在他们终身中,不知失掉的多少东西,失掉金钱,失掉亲人,最终只剩余一头弱不禁风又几乎被人分割的老牛与他为伴。虽然是这样,他仍是友爱地面临国际,全部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平。或许当咱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止境的时分,回望从前的全部,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全部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去世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际实在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叙说全部。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全部生离死别中最安静的一段,也是最逼真的一段,想起阿朱身后乔峰抱着她的尸身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窝囊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我想人活终身,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年月带走了,那时的咱们或许真的会挑选一种安静,它是多年的爱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阅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临着一塘残荷将曩昔的伤痛回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曩昔是否清楚地知道而且敢干面临,我不敢说。

  这个国际确实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有相同,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终身。面临这样的不公,憎恶确定都是白费,乃至我也说不清究竟该怎么做,我面临的是无法自由挑选日子方法的无法和心里与实际的激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实际中的琐碎,而在心里寻求思想上的终年,但不论怎样,我一直遗言自已能对国际友爱,虽然天分中的顽强与后天构成的叛变或许会导致我走上背叛的路。

  生老病死,咱们都得相同相同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进程算了。我仅仅遗言能按自已的志愿挑选一个方法,实在清醒并发自心里的去完成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遗言我能带着安静的浅笑向国际道单个,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会。

  早年就听弟弟说了读过此书,还大概与我分享了下内容,只是我并未在意,粗略知道了大概,也许人会越活越通透吧,从前忙得只为生计,奔波劳累,头脑简单,遇事碰壁之后才觉疼,不多想,爱依赖,没主见,碰壁多了才醒悟,人需三思而后行。

  很久以前就常常会胡思乱想,感概人生百味,遗憾无从说起,总也徘徊在开头难以续言,就算试写一篇文章,都要反复校对,生怕出错,而就在意识完全游离于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时,时间也悄无声息地溜走,等完成时已经是凌晨五六点了,天啦,竟然不知不觉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写作了。

  进而联想到那些优秀的编剧、作家等,真心不容易,每一本书、故事的作者;电视剧、电影的编剧等,他们都是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和细细品味。曾经我是看书不到两三页就会如同被催眠般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从来都看不完一整本书,或者直接翻到最后几页就看完了;真的是每一个年龄阶段看待事物都会发生改变;如今的我看电视电影也好,从不过于期待结果,而是细细品味过程;台词和人物神态某一细节都不放过,特别看书也是字字句句细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收获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转换。

  人生就像电视剧,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长篇小说剧,意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想象空间越来越大,时不时地收拾起记忆的碎片整理放映,就好像自己独坐私人影院,细细回味着自己是主角的这部剧。这次闲于家中,书架上的《活着》这本书诱我细读起来。。。。。。

  《活着》这本书中的主角人物福贵的一生是尝尽了人间烟火,由衣食无忧的“阔少爷”彻底变成了“穷酸样”!而这一切就是福贵本人一手造成,所以万千悔意不得不有所悟,反思反思再反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苦字迎面来,看清开始认,这就是命。当福贵身边的朋友,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儿女,再有爱妻,乃至女婿,外孙都一个一个意外地离去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也许人最伤心的时候是心碎到泪水已随时光流逝而熬干,哭也没有眼泪了,替而代之的是笑,其实那是心在滴血以笑的形式展现罢了。

  福贵最后就是一个还“活着”的孤家寡人,牵着一头老牛如同自己般连起个名字也叫福贵。遇到作者他能坦然面对,足够清晰详细地面对作家余华讲述自己的一生,从不避讳,才有了《活着》名作问世,真是感人感己!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3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好处究竟是什么

  主人公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理解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好处并非只是富贵。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就应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发奋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透过自己的发奋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应对解放军是选取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时他选取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取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齐,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齐。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生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但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样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生了。"看到那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样会如此荒唐怎样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正因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但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期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好处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

  《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就应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刻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期望,态度也许至少是能够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能够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以前发奋过。

  总之,通过读《活着》这本书,我从中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4

  读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开始对余华有点产生兴趣,课间同学还不停的讨论着。不知谁说他的小说《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于是我抱着一丝好奇借了这本书。10月5号下午,本着无聊便看了起来,谁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叙述方法,但却有种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读越有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非故事情节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于冰冷的语气去描述不寻常的事情。而这种沉重以至于难以自拔的感觉就悄悄地潜入我心里。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说余华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贵的经历,即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直到看到最后,看完了一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的简介、别人的评语我又有了新的感觉。

  回到本质,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说法。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让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而还又人说: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其实人生就像田地。需要有人来耕作。春天播种自己的苦难,夏天则等待自己的苦难,秋天再慢慢的收获自己的苦难。冬天用苦难去品味自己的苦难。最后等待来年继续播种苦难,直到收获苦难的希望。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综观全文,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因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忍受贫困生活与精神的折磨!面对贫困的生活与亲人去世的事实,我敢说有90%的人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其实她那点打击相比富贵又算得了什么?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爱人趋势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气、才是胜利!他们的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有父母等等!他们在这个世上还有未尽完的责任与义务!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5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读完时,屋外已是华灯初上了,不记得当时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不太喜欢悲剧,每每读完都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从那种心境中恢复过来。而今,再次读余华的活着,我却多了几分感动与思考。

  文章作者是以第一人的笔触在记述的,仿佛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向我诉说着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而是一种平淡的诉说,很平淡。就像一位哲人一样,洞察了生活,超脱地看待着这世界。

  福贵年轻时本是一个地主家少爷,娶得一位米行千金为妻,家境算是殷实,但却游手好闲,做过许多荒唐事,最后因赌博而败光了家业,沦落为一介贫农,一家人住进了茅草房,然而这只是悲剧的开始。父亲因为他的败家而活活气死,母亲也因此病倒了,为去请大夫给母亲看病在街上又被人拉去当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的福贵,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虽然此时的福贵已经体会到活着的好,想要开始过稳当的日子,但这时女儿凤霞因病而变成了哑巴,妻子身体也因病而每况日下,生活仍然很艰难。然后就是亲人的相继离去,首先是她的儿子有庆,因热心去献血被他人贪婪的抽干了,然后是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最后是外甥苦根。面对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们时福贵内心该是多么的沉痛。。。。。。始终觉得文章作者是有点残忍的,在描写生离死别时是那么轻描淡写,也几乎不给人活下去的希望。本以为从战场回来的福贵会从此走向安稳的生活,妻子贤惠,儿女懂事。可是儿子有庆却因那样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为悲痛不久就离开人世了,使人心情刚起又落。女儿凤霞嫁了一个好女婿,好日子没过几年,因为生苦根难产而死了,心情稍转晴又来一场灾难,情绪不免又一次起伏。然后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来的东西砸死了。虽然女儿女婿不在了,但想着至少还有外甥这个希望吧,但谁又料想,可怜的孩子在长到几岁的时候因贪吃豆子而撑死了。最后的最后,所有活着的希望都被掐灭了,只剩下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与他相伴。。。。。。

  纵观主人公的一生,如果非要评价他的命运的话,我觉得他既可怜又幸运。可怜在他身边的亲人最后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他年轻时的荒唐债,都在之后的生活中得到惩罚,要知道其实活着的人是比死去的人要承受更多的;幸运在他生命中不管怎样都有关心爱着他的人,在他年轻犯错时,有他的母亲袒护着他,无私的爱着她,有家珍不离不弃的包容着她,即使在他沦为贫民,家珍还是对他不离不弃。

  文中最吸引我的人是妻子家珍,她是一个隐忍贤惠的女人。在福贵年轻时出去鬼混的时候,仍能包容他,小心的提醒他;在他沦落后,即使被自己父亲接回去过大小姐舒坦的日子,她还是拒绝了,她回到福贵身边,还偷偷带回来一袋米。她说:“即使再苦,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在福贵被拉去打仗那几年,他辛苦操持着这个家,照顾孩子和生病的母亲,等到富贵回来;在她患了软骨病不能干重活的时候,仍想着要下地做事为多赚工分;即使在临死前还在想着要多纳几双鞋底,好让家人过冬。家珍的命运也是可悲的,他的世界里就只有那种封建女性的三从四德、坚韧和隐忍,她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家珍代表的是许多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虽然一生过得很苦却最终也获得富贵的爱。虽然他的那种隐忍我不是很赞同,但是却因她有这种坚贞而感到钦佩。

  福贵的一生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在艰辛的生命历程中,福贵没有流露出丝毫胆怯和放弃,而是在不断挖掘着活着的乐趣,他买下将死的不中用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开着玩笑,用粗哑的嗓音放声唱着歌谣,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怨天尤人,他坚信着活着总是好的,活着就有希望!他那种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面对多么沉重的打击都活下去的勇气就是生命的真谛吧。是的,生活有时候是很无奈的,甚至是很现实、很残忍的,但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这些我们无法左右,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无法预测的突发灾难,但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懂得成长,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就像文中的福贵一样!

  经常有报道说某某重点大学学生跳楼自杀,某某学校一对情侣因分手闹得不快而闹得两相俱焚。现在的我们,也许没有品尝到生活的辛酸与苦辣,不懂得其中的艰难与无奈,一遇到点挫折就承受不住,所以会出现很多孩子的轻生现象。和福贵比起来,他们的遭遇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在某一时刻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放大了,认为已经经历着人生最大的灾难,其事实却非如此。我们没有福贵的那般超脱,还没能做到只为活着而活,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其他事物,但我们要去追求这活着的真谛。

  我们要为活着而活,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6

  在钦州港项目部领导的强烈推荐和带动下,我们项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风。我也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本让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学著作。浅显易懂、语言质朴、穿插其创业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经营智慧。

  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记得我刚毕业来到钦州港项目部龙门预制场时,在无数个夜里,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质问自己的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需要怎样的人生?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绚丽多彩?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志、磨炼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价值观。这让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师的经典语录。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该怎么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爷不公?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我觉得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

  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们就是为了让这个梦中充满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技术员都有一个当项目部经理梦,不想当项目部经理的技术员不是好技术员。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事业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为了实现理想,我们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梦想和愿望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认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积与“现在”的连续。

  在平时工作中,一些挫败和批评是难免的,我经常也会感到苦闷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们: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不要放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把心态摆正。遭受苦难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要从正面接受苦难,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贫困;小时候正逢战争,房屋被美军的飞机炸毁;小学毕业两次没考上理想的初中;13岁时染上肺结核,差点丧命;考大阪大学又落第;毕业时还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又是连续亏本、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发放的企业。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难很多挫败。这些逆境、挫败就犹如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但摆正心态,我们可以利用绊脚石来垫脚往上爬,最后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核心是“以心为本”。我认为“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稻盛和夫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他决定“以心为本”来经营公司。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经营者不负众望,努力工作;员工们相互信任,不图私利。之后,在创业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依靠着这些坚实而又紧密相连的心性基础,依靠着这一简单执著的经营理念,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今天的京瓷。我认为我们公司同样需要“以心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赖的关系没有构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那么我们项目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战斗力。当我们都有着一种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和家一般的归属感,大家必会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为项目部创造利益。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一种认同感。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白过的。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活就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勇于创新、创造,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人生就应该这样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7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

  但是,为了实现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强烈的愿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这是不够成熟的想法,而应该是抱有强烈的愿望,废寝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下从头顶到脚尖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比是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是“愿望”而不是血。

  各个细节都能够明确预想到的事就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看得见的事能够做成,而看不见的事就做不成。所以,当你确定了想要的,剩下的就是把它坚强的信念,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强烈的愿望,直到你能“看得见”成功的意象。

  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人类一般不会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所以,能够描绘出自我成功后景象的人,其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成功的样子,如果其景象清晰可见,那么你就一定能实现、一定能成功。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

  如果没有胆小、慎重、小心作后盾,所谓的勇气也不过是蛮勇。

  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生病也不例外。所有一切都是由心相投影到现实中来的。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

  心态决定命运

  人的命运不是像铺设的铁轨一样被事先定下来,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坏。

  锲而不舍必定成功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规划一个超出现有能力水平的更高目标,并为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目标而倾尽全力。此时你所需要的是使自己的“愿望”像不来的火焰一样持续燃烧。这样成功或成绩就会如期而至,自己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所谓已经不行了,已经无能为力了,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竭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能成功。”

  努力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的必要阶梯

  与其徒然为明日烦恼、孜孜不倦地计划未来,不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每天的创意促成大飞跃

  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总是集中意识注意一个事情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心就能逐步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读书笔记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有憧憬。这个想法有多强烈?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如何认真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决定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

  无论多么遥远的梦想,只要内心强烈地祈求,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为此,直到祈祷、祈祷、再祈祷,渗透到潜意识中去————讲述梦想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把虚幻的梦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风向标

  作为砥砺心灵的指针,我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六个精进”,告诉给周围的人。这六个精进分别是: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2)戒骄戒躁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语,谦虚之心能召来幸福、净化灵魂。

  (3)每天自我反省

  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4)感谢生命

  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

  (5)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有余庆”,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

  (6)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地,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

  利他

  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尽管微薄,我希望用这样正确的“散财”方式为社会作贡献。

  无论何种职业,在努力工作中能够磨砺心智、提高人格。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教授劳动的意义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人类一方面受命运的支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善事善行改变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不是宿命,能够通过因果报应的法则而改变, 命运虽是上苍赐予的。但绝对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思善事、做善事,那么,你今后的人生就能够超越命运并向更好的方向转变。”

  中国明代的《菜根谭》中写道“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拟冬瓜,自行暗长”。即使行善后的回报没有马上表现出来,那也是好比草丛中的冬瓜一样,即使人眼看不见,它也依然会茁壮成长。

  因果报应需要时间。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暂时没有好的结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积累善行,最终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真之心、不忘反省的心情、不憎恨、关心他人的利他之心……因为这些善思善行都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所以,必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命运也将变得更好。

  生命不是偶然因素的重叠,而是宇宙意志的必然产物。

  想做没有做成,对自我能力没有达到自行反省,而且从翌日起又孜孜不倦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8

  近期黄总给我们推荐了《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从名字上就把我镇住了,作者取了这么一个大的名字作为书名,同时也是提出一个广阔的思考话题,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稻盛和夫确实不是一般人,《人为什么活着》我是第一次读,读了之后感触很深,不由得去了解作者生平。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

  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更创设「京都赏」,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并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馀力,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主要著作有《稻盛和夫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追求成功的热情》、《敬爱天人》、《愣头青的自传》、《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等。

  我一直是一位喜欢营销的青年,拜读过诸多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对马云、柳传志、牛根生、史玉柱等非常佩服。但读了《人为什么活着》,了解了稻盛和夫之后,感叹自己的视野亟待开阔啊。作为一个企业家,稻盛和夫能在有生之年经营两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不仅在管理上有所成就,在管理著作方面也有这么多的贡献,令人心生佩服。

  我们每日忙于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工作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往往会钻进这种表象的篓子,而忽略了站在篓子的外面,进行总结,思考人性。

  稻盛和夫在工作管理之余,撰写了众多的管理文献,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不少帮助,给其他企业家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

  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种论点: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在书中稻盛和夫的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认识到“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没有回到人生和心灵修为的原点去经营企业。其实,正如稻盛和夫在本书中竭力阐发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学与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学如出一辙。

  稻盛先生的哲学并不是在他成功和成名以后才总结出来的,在他创业之前,在一家亏本企业当科长时,他就已经在工作实践中开始探索人的心态同人生和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当他创业后,就把自己在经营以及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感悟记录下来,汇编成“京瓷哲学”(后又被别人称为“稻盛哲学”)的小册子,发给员工学习,并与员工一起在实践中贯彻。

  稻盛先生在经营实践中悟出了“稻盛哲学”,并把“稻盛哲学”忠实地贯彻于经营实践,使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又把在发展中的新的实践经验再提炼,进一步丰富了“稻盛哲学”。50年间不断循环,使经营和哲学,理论和实践达到高度的、近乎完美的统一。

  2008年10月28日马云先生专程去日本京都向稻盛先生请教“企业家灵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这个人生目的问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呢?认真提出和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并不多,我们芸芸众生只是活着或想着要比别人活得更潇洒,至于究竟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何在?似乎不必考虑,想思考也深入不下去。有些人甚至迷失了人生目的,因而误入歧途。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都是同意语。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稻盛先生认为,只要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人生一定会出现转机,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走向。

  正因为他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他的人生和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果报应是佛家经典,作为共产党员,我不信佛,但是我们应该行善,与人为善,为客户着想,为公司着想,善待客户,对消费者以诚相待,客户能把货销出去,为消费者做好服务,消费者形成口碑宣传,带动销售,渠道建立了,基础打牢了,生意才会好,企业才能持续长久发展。

  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找时间为自己充电,理论先行,提高修养,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19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余华早期作品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是两种样子。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说来,《活着》应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能象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

  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拾,或者是一个运气。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20

  通过上一季《活法》读书活动,我领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哲学。稻盛和夫从人不断成长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断修炼、提升心智的过程。在《人为什么活着》书中,稻盛和夫则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释了宇宙和人类进化的奥秘。宇宙之所以能够从质子进化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为宇宙的意志在不断推动的。宇宙的意志这个概念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环境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文化与使命。我们在一个公司就要认真地执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领悟企业的文化,这样就能够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业中快速成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够改变宏观环境,但我们能够适应把握宏观环境。

  “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我们一直只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败之母。我们太习惯了逆境求生存。在逆境中我们会认真的分析当前形势,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在逆境中我们时刻保持着紧迫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逆境中我们不害怕失败,我们敢于不断的尝试与创新。在逆境中我们不会满足,我们充满渴望与激情。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张扬人性的优点,我们充实,我们豪迈。而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开始自满自大,我们开始固步自封,我们开始失去激情,我们开始猜疑团队,我们开始害怕失败。最终我们开始不断走向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也当成是一种试炼,我们就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我们就能够看到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在工作当也是一样,当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产品研发。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一个试炼过程,我们应该去总结这个过程的得失,成而进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这本书中作者再一次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我应该有一个梦想。人生是由努力和梦想组成的。一路走来,有磨难有坎坷,有泪水有喜悦.支撑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斓的梦想.梦想和希望是每个人生活的支柱,在梦想的装扮下,将来的岁月会更加美丽绚烂.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

  在梦想的旅程中,我要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是每个人对自己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通过奋斗和努力取得成功.当然,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顾客观情况勉强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怕失败,于是先给自己找一个后退的台阶.自信会使我扬起成功的风帆.当达到胜利彼岸后的愉悦心理体验,将永远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独具的.

  把苦难当成是一笔难得财富,把挫折当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来精焊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来时代的伟人”.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的,就像火柴,如果回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无光.每多一次失败,并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着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失败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失败,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我想或迟或早总会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所以塑造一个乐观、坚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爱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锐的心感悟人生,用热情的心拥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对待任何事情,我相信这个全新的我即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书中还给我们阐述了因果报应法制。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人怎麽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结果都源自于人类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强于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跟着往好的方向转变。当人类具有善的意识时,便与造物主的意识--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着,善哉善哉不谋而合。个人优美的意识波动,如果与宇宙的意识波动一致,则一切就会顺利运行,事事成功,并且朝好的方向发展;相反的意识则与宇宙意识背道而驰,也必定走向失败。

  理解这项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何世间存在着没落和衰亡。例如公司为何倒闭?通常是事业顺利发展时,不曾自省未曾做过善事、没做过为世人着想的事、从此不再认真努力工作等违反宇宙意识的行为,因而承受倒闭的报应。

  目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时间虽不确定,但一定得承收结果;现在造的业(Karma)是因,其结果会显现于将来。到时候才后悔或悲伤已经太迟,因此无论如何请将这件事记在心头,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善行,因此走向美好的未来。

  活着读后感2000字 篇21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还因此落下了残疾;中年时,妻子也因病离开了他;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但是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别人感到疑惑:“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痛的样子?”老人将一片树叶举到询问的人的眼前。“你瞧,它像什么?”这个时候正是深秋,这片叶子已经枯了一半了,而另一半也开始慢慢发黄,甚至还有许多被虫蛀的洞。“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老人自言自语。这是真的,是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他凑凑。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余华在《活着》一书中提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作为一部影响几代人的文学作品,的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阶段,时代特征突出,时代气息浓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乐。书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便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个底层民众的兴衰祸福。

  人为何而活着?人是为了思考而活着?人因自爱而活着?人为承担责任而活着?其实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物源自于基因的需求就是生存,而万物不可能永生,所以说基因为了自己的延续就必须繁衍。人最基础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而生存又高于繁衍,所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人的成长就是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和对抗本能的过程,所以说舍生取义才会显的如此高尚。但是如果有可行的选择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不会选择舍生取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基因突变的和用死亡来逃避现实情况存在。

  回到这本书,一个普通人“福贵”的一生。早年玩物丧志,家道中落,妻子背离,父亲惨死。年少的福贵因贪图享乐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终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时的福贵,家境清贫却自得,生活艰苦而自乐,在一切渐入佳境之时,迫入壮丁,背井离乡,烽火连月,苟且偷安。这时的福贵为了重回故乡而活着,在拂尘间摸爬滚打,在硝烟里破茧重生。中年时的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的悲哀贯彻了整个家庭,这时的福贵必须为了支撑家庭而活着,作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贵,终于有一点安稳的幸福,却造化弄人,丧女,丧婿,丧妻,再丧孙,活着便是与一头黄牛相依相随。活着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通篇都是一个“惨”字。

  但是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时代以何种速度继续更替,生存对于人的价值却始终如一。我们生来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在夜深人静,愁思万千的时候,我们何尝没有盘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生存的价值在哪里?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则为了家庭,为了金钱,为了事业,大则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和平。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看来,与其说是目标支持着生存,不如说是为了活着而不断地找寻目标。

  生活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串联起来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一个又一个地现实,则是人生的终极大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活着。联系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教父”里的人生观,第一步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顾好家人,第三步要尽力帮助善良的人,第四步为族群发声,第五步为国家争荣誉。先物质后精神,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再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我们太常见因为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一两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的人,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但凡是这样轻生或者只是有轻生念头的人,他们都还没有完全看透目标与活着的本质联系。而这样选择死亡逃避现实的人太多太多,他们嘴上追求活着的意义,追求生存的价值,愿以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行为的确令人肃然起敬。而这样的人生,却没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以死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并不是一个好的途径。

  请记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是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小插曲。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简单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们把生活的思想简单化,把生存的意识强烈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随下努力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通用21篇)】相关文章:

初中《活着》读后感6篇02-16

《活着》读书心得(通用15篇)02-13

我为什么而活着08-02

《我为什么而活着》08-02

活着读书心得(集合15篇)02-13

《我为什么而活着》自学纲要08-02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15篇02-16

寒衣节随笔:活着,比什么都重要11-08

余华的生存哲学:以《活着》为例09-25

从《活着》看余华的生死观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