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观电影《刮痧》心得体会

观电影《刮痧》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24 00:48:4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电影《刮痧》心得体会

  观电影《刮痧》心得体会
  
  首先,《刮痧》这部电影很不错,我很喜欢,故事本身也很简单,顾名思义已经道尽其中的主题。所以,这里就不再概括重复。
  
  无需看完电影,知道三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再加稍微猜测一二便能晓得前因后果,孰是孰非: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罢了。
  
  说白了就是你平时做过N次的事情,沿用了几辈子的习惯,并坚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许走出家门再去重复的时候,人家就会跟你摇摇头,说不好使。
  
  影片中处处体现,我就稍举一二:
  
  梁家辉在开场不久后因为屁大的小事拍了下儿子脑袋让其向朋友道歉,吧唧一下,儿子还未吭气,友人先不乐意了,说:大同,不能打孩子。而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动手教育,粗茶淡饭。
  
  这只是其一,其二,大同老子的老伙计突发心脏病,大同急忙赶去帮忙,独留儿子深夜一人在家,很正常的。咱们小时候谁没自个儿在家寂寞过?放你个一上午一下午的都是家常便饭。人美国就不兴这个,而且明文规定,你要是放你儿子一人在家,那就请你在里面蹲个几天吧。即便你儿子已经睡着了。
  
  诶,可事情就是这么赶巧,大同老婆不放心,过段时间打电话叮嘱一番,说实话,我当时觉得这女人很是麻烦,和我妈似的。结果,他老婆就碰巧地又打电话了,还挑在大同正好出去的时候,而他俩的宝贝儿子也很争气,就给吵醒了,因为害怕自己就摸黑四处找妈妈了,然后这孩子就顺理成章地给摔了个好歹,出血了,这不是小事儿。当然这是导演安排得好,就得乱,越乱越凸显主题。然后就送去医院包扎了,这护士阿姨就一不小心给人孩子检查身体撩背心了,就看见这部电影的导火索了。于是,高潮不断了。
  
  爷爷好心给孙子治肚疼,土法子疗效快还省钱,何乐而不为?
  
  可蓝眼睛白皮肤的美国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感觉呀,父母施暴,儿子受虐,触犯人格,违反法律,非得对簿公堂不可,要为这孩子讨回公道!
  
  听起来这美国政府还真是管事儿,有板有眼的,不许家庭暴力。可再往我们这儿看看,就不说教训儿子打老婆的小事儿了,就说家庭暴力在新闻上也是屡见不鲜了吧?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子打儿子,夫妻俩干架,这本就是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当然,现在是法治社会了,这种情况必须要尽量避免。可硬要上纲上线的话,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美国这种地步的。这就是文化差异。
  
  DoinRomeasRomedoes.在罗马,就按罗马的规矩办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入乡随俗"。是啊,在人家的地界就得听人话按人家的程序走,要不就只有受苦的份儿了。所以主人公们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在我们看来,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的,随便拉一个中国人就能证明刮痧这个东西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回事。大概,能拉出十三亿这样的证人。
  
  再然后,就是很多很多普通的例子来颠覆我们的所谓的天经地义--有的宗教不吃猪肉,有的讨厌13这个数字,不能问女人年龄,不能问人工资,出去吃饭提倡AA,女士优先,允许居民携带枪支,言论自由等等等等;
  
  我们就不,猪肉可以顿顿吃,年龄工资是闲聊话题,下馆子吃饭该谁谁谁请客了,没几个见过真枪的当然除了警察,从小被大人告诫该说的说,不该说别说也是等等等等。
  
  我们可以的,人家说no;我们认可的,人家说no;我们天天做的,人家从未有过,还会尖叫道"Oh,myGod!"同样的,人家习以为常的,我们却闻所未闻,连连摇头。诸多如上都是不断在为《刮痧》做着旁证,体现主旨。
  
  在我反复快进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搜索新的可以说道的地方。不错,大同教育儿子的时候,儿子就曲意理解了他老子的意思,弄巧成拙了。
  
  影片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中国父母与美国政府都是为了这个孩子好,各自以各自的方式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可却适得其反,让孩子遭了殃。还好导演没太过为难孩子,在美国大叔亲自体验了一把刮痧后终于给此次事件一个圆满的结束。影片中美国大叔开始为大同辩护,在看了丹尼斯后背所谓的伤痕之后就立刻临阵倒戈,极具戏剧化。"道不同,不相为谋。"又是一句经典的中国俗语,还有老爷子的亲自拜访,使得美国大叔开始从中国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亲自体验"刮痧刑苦",继而解决问题,成全美好家庭。
  
  双方的动机都是好的,只是在中西文化差异这个大环境中,各持己见只会火上浇油。试回忆片中美国儿童福利局的代理律师的百般纠缠,还有梁家辉饰演的许大同的歇斯底里,将矛盾愈演愈烈,不断推向最高点。
  
  那么,我最想说的,也是解决此事的根本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www.fwsir.com)冷静下来,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为什么不求同存异呢?
  
  我记得这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一个思想,国与国之间在进行交流时,达成共识的地方要大力提倡,各持己见的地方保留看法,再做磋商,尊重对方国家文化,不否认对方文化,接受文化差异并与此同时不断进化双方国家各自的文化,文明。
  
  求同存异,这是在对待外来文化时需得采取的谦虚态度,是前提。
  
  在身处国外生活做事时,尽快入乡随俗,是基础。
  
  取其长处,补己不足,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我想这会是很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