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依然爱丽丝观后感

依然爱丽丝观后感

时间:2022-08-01 20:40: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依然爱丽丝观后感

  依然爱丽丝观后感(一):我想念我
  
  引言
  
  在这学期的外国电影史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许多也许并不出名,但却有较深人生/人性含义的电影,单单是这一点便令我对电影有了不同的见解,以前总以为只有所谓的"大片",才能够称之为好电影,有时甚至忽略了电影本身的深刻内涵而专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但是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老师带领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个作品的好坏,这令我受益匪浅,而在众多电影中,最打动我的,仍是在第一课上老师所放映的《依然爱丽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获奖影片,所以也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待,然而两个小时后,我却唏嘘不已。
  
  剧情与赏析
  
  在此我愿意分享几个最打动我的镜头,时间顺序已记不太清,希望我混乱的思绪不会影响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当女主角爱丽丝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她曾在家人都外出时,打开电脑,播放里面在之前就已存好的短片,观众很快便得知,这是一段教导此时的爱丽丝如何安乐死的影片,里面的步骤很简单,只需几步,也许爱丽丝便会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然而,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影片,爱丽丝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她已无法记住其中的步骤,这让我感到震惊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无力与深刻的悲哀,当我们丢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家庭,甚至尊严,我们想最后为自己做一个了断,却发现,我们连自杀都做不到。也许这才是阿尔茨海默症最可怕的一面,你会逐渐迷失自我,忘掉自我。当药片散落一地的时候,爱丽丝眼中是满满的心疼,她已经无法判断和思考,连最后一点后路也没有了。这一定不是她想要的结局,但是她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
  
  第二个打动我的镜头,是在家庭聚餐时,爱丽丝想要记住家庭聚会的时间与地点,这时她的两个女儿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丽迪雅将爱丽丝记不住的单词一个个拼给她听,然而安娜却表示有家人在不需要爱丽丝去记住这些东西。我想导演是聪明的,从这么一个小小的情节便看出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在家中的状态,也许大多数人的态度和安娜一样,把照顾病人的责任平摊到大家身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去照顾她。但是这真的是病人想要的么?资料显示,很多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在后期十分痛苦的原因是源于自己的自卑,怕自己拖累家人,他们拼了命的想要独立,却被家人亲手拦下,爱丽丝是一个多么要强而坚强的女性,这一刻她将会有多孤独?只有小女儿丽迪亚认认真真的告诉爱丽丝时间地点,顺从爱丽丝的意愿,让她将计划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包容与爱,她相信着爱丽丝,并在一旁鼓励她支持她。爱丽丝并不会真的记住这些时间和地点,但是只要这一刻,她做了,便是对她的一种满足。
  
  感悟?
  
  阿尔茨海默症是可怕的,它的可怕不仅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自理能力,失去自我,更在于,丧失掉一种感知能力。这就是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就像一次死亡,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徒有肉体,却已失去意识。你只能对当下有反应,过了这一瞬,你就会忘记这一瞬。越到电影的末端,我们越能感受这种疾病的凶狠,它的杀人于无形,失忆是如何剥夺生命感和存在感,如何使你身心分离。人在面临疾病时那种无力和脆弱,像被命运的牢笼囚缚的弱鸟,只能被重重缠缚,苟延残喘,等待结局。试想,有一天,你最亲爱最尊敬的人,那个从你牙牙学语的几岁起就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的,遗忘了你。即使你站在她面前,即使你握着她的手,她仍然用平和的如死水一般的目光看着你,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不,那时的你已经是一个陌生人了,这种心痛,才是最可怕的。当我已经忘掉了我,这具身体里的究竟是谁呢?而如果我的意识已经不在这具身体里,那么这具身体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话至此我想到了最近刚刚看过的电影《超能查派》里面的一段情节,查派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想用神经传感器将自己的意识数据化并传送到另一具身体里面,它的创造者对它说那是不可能的,查派拥有自己的意识,这和其他机器人是不同的,你无法将一个人的意识数据化,这个意识,才是"我",而当意识消失了,那么所谓的"我"便也消失了。
  
  电影留了一个温暖的尾巴,已经彻底丧失记忆和自理能力的Alice,在听完女儿读给她的故事后,还能辨认出"爱".这个场景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电影必然具有艺术性,必定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足以让观众心中一紧,也许原本流转在眼眶中的眼泪,现在便可以落下了。这个结尾不能说震撼,相对于电影进程中疾病的症状对于我们的打击,这个结尾真的算不上是点睛之笔,然而它却是温暖的,让人能够在这样的结局中慢慢放松下来,也能够回忆到爱丽丝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所展现的坚强与尊严,从一个高智商的教授,到一个只能发出无意义低喃的老人,即使她已不再是她,但她仍可以从他人的语句中辨认出"LOVE".?
  
  爱丽丝在失忆,其实我们也在失忆,不过我们失忆得慢些。年轻时走过的路、经历的人、见过的风景、遇见的挫折、得到的收获,年纪大一点就渐渐记忆模糊了,仅仅能记住一些片段,它们仿佛完全代表了当时的事件,很多细节已无法追忆。从这个层面说,我们的记忆是不太牢靠的,很多都在模棱两可中,很多也许被我们后来粉饰了,我们也在过失忆的人生,不小心忘记的事、封存的人名、或故意忘记的痛苦、被掩盖的往昔。爱丽丝走得快些,我们走得慢些,要到老朽之年才能遗忘,辛辛苦苦过了一生,想牢牢抓住很多东西,穷尽一生想要记住;可到了生命的末端,命运教我们从容放手、逐一忘记。这样看来,人生就像一个循环,一次周而复始,一次开始和结尾的重合;它不是一条直行线,而更像弯曲的圆形,在生命的暮年,我们将与自己的初始重逢,结局将跟开端咬合。我们将毫无牵挂地来临,也将两手空空着离去。
  
  然而,我们依然是我们,这就已足够。
  
  依然爱丽丝观后感(二)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小品的,虽然没有鸿篇巨制的恢弘气势,但在家长里短之间的故事也别有一番风韵。况且不客气的说,大部分独立文艺片,虽然在成片后有诸多瑕疵,却往往因为这些不完美之处而特别能凸显演员的演技。是好片还是烂片,很多时候就在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了。
  
  这部影片也是如此,其实从影片的整体表现上来说,不能算是多么的优秀。结构较为松散,部分情节比较刻意,而且对比摩尔来说,几位配角的演技虽不算差,但明显有点跟不上摩尔,会让人有一种一群人陪着摩尔对戏的感觉。但我依旧被这本片感动,除了剧本本身的功劳,更多则是拜摩尔所赐。
  
  在独立电影圈浸淫多年,摩尔的演技可以说是渐入化境,如果说前几年提名的还会因为角色限制被贝宁压过一头,那这次摩尔在片中的发挥可以说是将多年的技艺融入了全片的血液。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演员为影片服务,成为影片的一个注脚。但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角色,甚至是这部片子,都让我感觉是在为摩尔陪衬。摩尔就像是一个锤炼多年手艺的老裁缝,将一丝丝细小的哀愁密密地缝进整部影片,绣出了一副长卷,让人叫绝。
  
  相比起大起大落情绪激昂的影片,我反而更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文艺片。其实从角色上来说,Alice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世界语言学领域更是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她可谓是事业爱情家庭都顺风顺水,在五十岁的黄金年龄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可谓是晴天霹雳,她有足够的理由来不满、来愤懑、来尖叫、来狂躁,但她选择了更理智的平静对待,其实从演技上来说,这就是第一重考验。不过对于摩尔来说,这已经算是小菜一碟。让人叫绝的是在Alice逐渐丧失记忆后的情节,不管是她认不出自己的女儿Lydia,还是妄图自杀却因为病症加重而失败,再到逐渐忘记所有事情后的茫然,摩尔都把握得十分精准。其实这些片段的尺度很难掌握,轻一分会让人感觉是在装傻,重一分会让人以为女主是个白痴。那种话到嘴边想不出词语的焦虑和记忆丧失后认错人的些许尴尬,都被摩尔演绎得十分精准。
  
  我无意在这里讨论阿尔茨海默症给Alice生活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推己及人,如果是我的家人,也许我也会像John一样在日复一日的照料中逐渐丧失耐心;如果我是Alice,也许我也会更希望自己是得了癌症,乃至走上自杀的这条路——至少,能让我有尊严的死去。只有当事情真正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了,我们才会深切感受到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影片对Alice患病后家人的情绪变化稍着笔墨,有意识的将影片主题升华到一定的社会问题讨论中去,但毕竟受限于剧本和导演的功力,最终影片还只是归于简单的家庭情感交流,实在是有些遗憾。
  
  影片名为,扣住了Alice患病前后的生活及情感变化,她努力在日益加重的病情中保持住最初的自己。而摩尔,也为我们呈上了从影后的又一份展现个人演技的佳作。对于我来说,当摩尔出现在荧幕上时,她已经不是在扮演爱丽丝,她已经成为了爱丽丝。

【依然爱丽丝观后感】相关文章:

依然造句06-07

希望依然在作文08-06

我依然作文08-06

初心依然作文08-12

我依然微笑08-23

依然温暖作文08-24

初心依然作文11-08

依然中考作文11-02

关于依然作文06-29

暗香依然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