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感想随笔>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

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

时间:2022-08-09 19:21:01 感想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

  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

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 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良弓无劣箭,父母应给孩子指出射向智慧人格的高度。别因为多伸出的那只脚,衍生了孩子的平庸。"——

  在拿到上海犹太母亲写的培养富豪手记的书的时候,我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看看这本曾经在网上热传,已被传为佳话的犹太妈妈的教育经。曾经看过的都是它的摘录,当我心潮澎湃的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心中一次一次泛起波澜。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夹杂着激动、急切、兴奋、惭愧……

  犹太妈妈沙拉,是一个在上海长大的犹太人。他的父亲为了躲避二战浩劫,逃离苏联,来到中国上海,并客居在这里。沙拉的童年梦也是在上海开始的。可是随着父亲的突然去世,她的甜美的童年顷刻间化为乌有。身为犹太后裔的沙拉紧接着又遭遇了"文革"的劫难。坚强的沙拉用顽强的毅力生存着,并且用乐观的态度自食其力,并且在中国结婚,生儿育女。

  沙拉的婚姻并不幸福,在结束了中国的这段婚姻之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而睿智的决定。作为一个婚姻中失败的妻子,沙拉用坚定的信念却成为了一个伟大而成功的母亲。

  沙拉不是一个高学历的妈妈,但是却是一个学习型的妈妈。她听说犹太人的教育观享誉全世界, 因此带着和所有父母一样,对于子女爱的教育中的困惑,沙拉带着三个孩子毅然离开了条件优越的上海,移民到了以色列。

  刚刚移民到以色列的沙拉还是像在上海一样,像所有的中国家长一样无微不至的伺候着孩子们,依旧做孩子"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沙拉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孩子们考上大学做什么都行。可是在后来与邻居的交往中,被邻居发现了她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留情面的批评,告诉沙拉:别以为生了孩子就会养孩子,生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养孩子则是另外一回事。

  "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时间、精力全部教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见得终身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

  刚刚到以色列,沙拉全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靠卖春卷为生计的沙拉,在每天劳累了一天后,还要做各种家务。当邻居指出她的问题后,沙拉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们能够接受小剂量的家务之后,沙拉大胆的在家庭中进行改革,开始对孩子们实行有偿机制,孩子们不但没有抵触,而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之后,孩子们从生活当中摸索到了经验,劲头十足而且学习上也更加刻苦,树立了生活的理想,培养了责任感,同时也学会了互相尊重。

  在以色列生活一段时间后,沙拉认识到自己曾经在教育中的错误,如梦初醒。在以后的跟以色列朋友的不断交往中,沙拉不断地看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发现现在的中国父母都是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不知不觉的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失去理智和感情用事。实际上这是以爱的名义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孩子的摧残。以爱的名义过多的牵连与束缚,最终成了孩子的监牢。 同时,沙拉深感以色列的教育机制下的孩子独立、自主、头脑灵活,越是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家长越会从小磨练他的意志,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而不会因为家庭的富足而提供给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以色列的家长不会像中国比较富裕的家庭那样,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背离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初衷。更让沙拉感到中国父母超量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家境普通或拮据的也在超前满足、及时满足孩子的欲望是多么的害孩子!

  家庭教育改革后沙拉的三个孩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孩子们不仅不再依靠妈妈事无巨细的伺候,还分工明确的轮班为家里其他人服务、做家务、主持家庭会议,更在家庭的劳动中学会了互敬互爱,孩子们还在帮沙拉卖春卷的过程当中培养了犹太人特有的经商意识。

  作为一个有坚定意念的母亲,沙拉细心、耐心,不断地向以色列的邻居和朋友学习、改进。其中也参杂着不忍、纠结、心疼,也咬牙挺过了在中国父母的角度看起来比较心狠的一些教育过程。其中对我印象深刻并且让我潸然泪下的是她对小女儿"妹妹"在参军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恶劣而引起的情绪变化所做出的"狠心"的回应,及作为一个有坚定意志的母亲给出的鼓励。

  以色列凡是年满十八至二十九的男性公民和十八至二十四的女性公民都要应征服现役。小女儿妹妹是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好转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相对比较娇气一点,对于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没有机会实践的理论上面而已。所以在服兵役时,集训的几个月遇到的恶劣环境加之教官几乎不近人情的严谨,让妹妹不时地打退堂鼓和打电话跟沙拉抱怨。作为母亲,沙拉也有过心疼,但是作为有坚定决心的母亲沙拉却没有心软。她觉得她不能做女儿的拐棍,她能给女儿擦一次眼泪,但是却没办法给女儿擦一辈子眼泪。沙拉耐心的开导小女儿,并且跟教官进行了沟通,表示坚决不会放弃这个让女儿吃苦的机会和共同努力的态度。

  "生存,绝不仅仅是知识和睿智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韧性和毅力的较量。"  ——

  在以色列,无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不会对小孩娇宠,大人们都会有意识的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去遭受人为地艰难,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适应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以色列的富爸爸还会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去接受意志教育,不过这些贵族学校可是有别于我们中国的养尊处优的贵族学校。富爸爸们希望通过环境的磨练,去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以能吃苦为荣,树立合乎自然的价值观。这些是犹太的教育传统,孩子长大以后受益匪浅。

  深切体会到了犹太生存教育的精华,让沙拉懂得为什么犹太人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如鱼得水的发展事业。在有偿机制与教育改革下,沙拉了解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孩子们的处事方法,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用犹太人的观念培养了孩子们的经济意识,并且更为孩子们今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十年的跨国教育和生活,沙拉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才,孩子们送给沙拉的一段话让沙拉倍感安慰。他们这样说:"人生就像一个旋转楼梯,当你转回原来的方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所在的高度变了,过去与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从以色列到中国如此,从中国来到以色列也是如此。这都要感谢妈妈智慧的、理性的爱,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在沙拉六十岁生日之时,大儿子以华送给沙拉一把汽车钥匙,让她以车代步不要再那么辛苦。二儿子辉辉送给沙拉一把别墅钥匙,希望全家人都可以在一起其乐融融。小女儿妹妹还在上大学,说将来一定要送给妈妈一把装满珠宝的保险箱钥匙。

  以华在以色列服完兵役后,通过严格的考试成为以色列政府的劳工部官员,在而立之年他想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新的挑战,转行进军钻石领域。

  辉辉的人生是最精彩的。他曾受到微服私访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的青睐,在情报部工作。后来获得世界钻石之都,特拉维夫顶级钻石公司老板的赏识。其实在读大学时,他就已经是上海滩的钻石小犹太。后来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完美切割钻石生产商合作伙伴,在三十岁前,成为世界富豪。

  妹妹在服完兵役后从一个爱抱怨、爱哭鼻子的女孩,变得越来越有承受力和忍耐力。中国的世博会前夕,她从以色列打长途给沙拉,主动要做世博会的义工。妹妹未来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沙拉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及情绪变化,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激励、谈心、家庭会议等等办法,把犹太人的教育精华融入到了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孩子们的生活中。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把孩子养在蜜罐中的家长们感到惭愧。

  世界上的太多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在我们中国,很多家庭都是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孩子牺牲一切,更有的家长越俎代庖地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力、没有人生坐标和独立思想。 从小受到的溺爱让孩子们不爱动脑,就连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找对象、选工作都要家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安排好。所以造就了一批不堪一击的"草莓族"和"啃老族".

  犹太妈妈的教育手记让我懂得爱孩子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天性,但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当我用饱含激动与惭愧的心情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爱孩子的我,自问以往对待孩子的"爱"是真正的爱吗?对于我们天天都是无比呵护孩子的这些家长来说,我们真的会爱吗?我们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能让孩子坚强的面对他以后的人生吗?对于孩子我们是不是给的太多了?是不是把孩子本来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全包办了?我们所谓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能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吗?庇荫下的孩子将来能真正幸福吗……

  一本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让我对这位智慧的妈妈产生由衷的敬意!更让我反思以往对孩子的教育之路!

【有感于《犹太妈妈培养富豪手记》】相关文章:

家访手记08-20

犹太人谚语08-14

有感于“04206”08-17

家访手记范文08-20

犹太人:坚硬的族裔08-17

镜子——有感于做人08-17

养蚕手记作文08-24

《雾凇》磨课手记08-17

犹太人的语录36条08-05

有感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