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民国十家》有感

读《民国十家》有感

时间:2022-08-12 22:58: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民国十家》有感

  读《民国十家》有感

  读《民国十家》上册第二章

  ——王国维:依依残照  独拥最高层有感

  作者:叶璐

  畅钟老师的作品《民国十家》里面介绍了许多著名的民国大家,读此书,必须要细细揣摩其中的用语用词,因为要想读懂这本书,和做学问一样,只能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方能领会,领会之后,还要学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由此引申出来的许多感想与思考,必须再经过通读与精读才能得到答案,这个过程虽然工程量略显繁杂,但是最后得到的知识确是非常珍贵的。

  从本章标题"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可以看出,王国维是一个悲剧性学者,在当时"革命主义"与"实用主义"等理念弥漫全国并被大多数人接受之时,王国维注定是孤独与无奈的,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学问与研究,于是纵身昆明湖。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他的巨大的学术贡献。书中分别从学术成就、学术研究思想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让我们对王国维有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

  记得在介绍学术成就时,老师引用了陈寅恪在1904年所作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的话,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若就彼此所是非者言之,则彼此终古末由共喻,以其互局于一时间一地域故。呜呼!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这句话一开始很难看懂,但是我回想在课堂上畅钟老师曾经向我们提出过学习要求:消化之吸收,本质之了解,观念之包容,自由之表达。所以我想用历史的维度去看待这句话的背景,我体会到了,陈寅恪对王国维学术成就的评价是很高的,他明白王国维的痛苦,因为自己的思想太有超越时代性了,虽然在当时来说,不为世人所理解,但是这种学术思想的造诣必然为后世所接纳。

  故,沿着陈寅恪的思路我们,书中向我们阐明了两个要点,帮助研究王国维的生前之学问,其一为采用史学研究之方法所得之诸种;其二乃于史料之外之义理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之境界层面之研究抑或是文学创作。在王国维之考证(考据)之学的文学音韵考证中,我想介绍一下关于王国维对于"环玦"的研究,因为这里最能体现王国维的研究风格,书中是这样阐述的"王国维最初以为"环"者乃一玉而成,后发现有三种玉器共组成之环,随定义其初始"环者,乃三玉而成",缺一、二玉者,即为玦。后期人们为了贪图方便。环、玦皆一玉而成。"从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治学的精致,如此细微入里的研究态度,怎么会做不好学问呢?反观如今的学术氛围与治学态度,与王国维时代的学者相差甚远,所以无论在什么时代,做学问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都要保持一颗踏踏实实的做事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做事热情,这样坚持下去,日复一日,方能有所得。

  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要随波逐流。在"尔雅及说文解字之补注"中的关于尔雅论的介绍一文中:发现王国维与孔国安之"正言"之解不同,与王念孙的"尔乎雅"之见也不相同,看来做学问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新的认知与见解,才是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样才能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同一个老师授课,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课,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什么也没有学会,但有一些同学却能紧跟老师的步伐,发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或是想法,并可以自己去论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因为在听讲时,他们学会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课后一定是自己有下苦工功去钻研品读书本,从中学会并且深化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要想不落窠臼,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在考证之学的第二部分讲到"史学",我印象很深的是被认为是精华之作的研究殷周制度论的部分。王国维认为中国古代制度变迁之巨者以商周之间为最。书中讲到"周以前之历代都城,大都居于东方,微周独起于西方,灭商而分封诸侯,此乃中国真正之分封制度之始。其所分封者,既有同姓,亦有异姓。其所订立之王位传承,确定了嫡子继承制度".畅老师列举了现代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专制的开始,他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的确,我们要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书中介绍说这一做法:一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礼法的确立,二是为道德、人伦之规范从此而来,你会发现,在读这一篇文章中,王国维的论证非常翔实,让人肃然起敬,再加上畅钟老师的注解,更是加深了读者对于历史的理解。从这点出发,我们知道了中国社会的道德、礼法、人伦规范合为一体并且最后走向人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认为的知识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它有利于树立我们的独立人格与精神品质,如果社会没有礼法,那就是秩序混乱,法律从何谈起?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重视知识的内化过程,看待历史事件时候,不要局限于用现代的眼光评价之前的事情,要注意,这里绝不是后人所称的阶级对立的关系,而是上述所论证的关系。正如畅钟老师所言:"王国维于两千余年后重新还历史以真相,当是其史学研究之最大贡献之一。"

  在义理之学这部分的学术成就中,我想强调一个书中的观点:王国维并不是完全采用西方诸学之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化。因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义理之学包括两个方面,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掌握"二重证据法",这个不是研究法学的,是王国维先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其中,主要研究的对象集中在叔本华、尼采和康德身上,并著有很多作品,必须说明"而尤为重要的是,王国维将中国文化中的"直观""悟性"之概念内嵌于"自由意志"之中,方才是中西文化汇通之重点。"这里略显生僻,我也不是十分理解其内涵,但是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研究绝对不是用西方的学术研究方法的,用畅钟老师书中的话说"因为中国文化本来就是"体不二用,德智一体"的,如果单纯的用西方语境会破坏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虽然有利于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但是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一种消解与割裂。"所以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研究方法,王国维先生的研究方法虽有瑕疵,但是他最后重新踏上了彻底抛弃的西方哲学语境式的解读,使得中国文化的魅力重新大放异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基,才会有所收获,强基固本的重要性由此体现。

  在戏剧研究方面,王国维也有很大贡献,"至北齐,始有乐舞之中加进故事情节,如《兰陵王入阵曲》、《踏摇娘》(畅注:或为中国第一个反家庭暴力之戏剧),此乃中国戏剧之真正开端。"

  在王国维的文学评论中,尤其注意到了一点"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是肤浅的,因为王国维认为艺术之本质,乃在于超脱于生活,乃在于忘却利益之关系、知识之樊笼耳!畅钟老师认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当然有一方面来源于老庄哲学,另一方面又来自于康德和叔本华之观点,因为康德讲到知识之局限问题,叔本华谈到意志乃世界之根本。王国维这就是融合了中西两派之思想,建构其美学体系,进而推之于文学之评论。综上所述,"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很浅薄的说法。

  在文学创作方面,王国维颇有造诣,在"言志"一类中,其中的《咏史二十首》我很喜欢,因为讲到了伏羲氏和班超,这也是为什么罗振玉肯倾囊相助于他的原因了,话说罗振玉可谓是王国维一生中的贵人,因为经过了罗振玉资助,王国维才能在东文学社学习日文,接触并且研究叔本华、康德的哲学。并且在文字音韵考证上也是经过了罗振玉的指导。所以说,朋友是很重要的资源,因为结交到好的朋友会让自己得以升华,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唐代韩愈提出"性分三品,情分三品"之说,所以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性情与德才的差别,通读完本章内容,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其实每个学者要想拥有流传千古的作品,首先得是个好的人,人品和品行决定了作品的气质。

  谢谢大家!

  本专栏专为畅钟先生的学生开设,文章并经过畅钟先生审核,欢迎转载,但需著明作者与出处。

【读《民国十家》有感】相关文章:

读《民国大学》有感08-18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07-19

民国经典情书07-11

民国先生读后感08-24

《从晚清到民国》 读后感04-23

民国经典情书5篇02-24

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质疑08-17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08-17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建议08-17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教学建议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