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阳明学述要》有感

读《阳明学述要》有感

时间:2022-08-13 08:43: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阳明学述要》有感

  读《阳明学述要》有感

  徐琼

  2016年1月4日。哇,这个日期很有感觉呀!记得去年的时候,有几个月的时间都不愿意承认,总想留在2014年,于是日期总是写错。今天写这2016倒是挺顺利,没有什么心灵上的挣扎。平静接受也好,无奈认命也罢,想抓青春的尾巴,看来是力不从心了。嘿嘿,不过,搭个中年早班车还是可以的嘛。祝自己中年快乐。

  今日还没有稿子,继续读《阳明学述要》。唉,看书太慢。想一想,看得还算仔细,也就容忍了这份拖沓吧。

  上次读到变化气质需要保有敬天理的心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敬,一个是天理。不识天理,如何谈敬?所以接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识天理。

  "问:‘不知如何持守。’曰:‘且未说到持守,持守甚事?须先在致知。’""致知",意为达到  完善的理解。一般有"格物致知"一词,指探究事物的原理,达到对事物的认识。源自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看来,理学家主张明在敬前,先要明天理,然后才能敬天理。"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且如欲为孝,不能只守一个孝字,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结合这个为孝之道的例子,我们便可清楚地知道理家的主张是知在行前,首先要知道,才能有所行动。用哲学中的二元论来讲,这个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主张心为物先。"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是光照。未致知怎生行得?勉强行者安能持久?除非烛理明,自然乐循理。"程门口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由此可见,知是变化气质的最重要的工夫。伊川先生曾举过一例,有一个人见过虎伤人,于是变虎色变,其他人虽然也知道虎的可怕,但不像这个人一般畏惧,是因为这个人才是对虎有"知"的人。还举了一个例子,富贵的人和贫穷的人都知道烤肉好吃,但富贵的人一闻见,就露出想吃的样子,而穷人却不是。这是因为富贵的人吃过,知道烤肉的美味。这两个例子都是因为知道才有深刻的体验。伊川曾让一个有见东西都像狮子的妄想症患者痊愈,他用的方法就是让这个人看到前面有狮子幻觉的时候,用手去抓狮子,他抓不到,自然就知道自己是妄想了,也就好了。这有点像今天的心理治疗中的精神分析,人因为不知道所以恐惧,因为知道而理解释然。有一次听公开课,申荷永老师特别推崇王阳明的学问,想来是从中体会到了知的意境吧。

  同样的道理,明道也曾讲过,只是他的方法更类似于系统脱敏。如果一个人害怕尖尖的东西,那就不要放过,而要放下。放过,就是避而不谈,而问题还在。放下,就是直面所害怕的事物,搞清他个一二三。如何放下呢?就在家里放置一些尖尖的东西,当这个人知道了,尖的东西不一定会刺人,心里的疑虑自然就消除了。或者,一个害怕黑夜独居的人如果牢坐灯下,告诉自己不害怕,只想庄敬持守,反而会更怕。不如提着灯,走到黑暗里,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鬼,他的心便坦然了。

  好了,到这里,第一部分已经看完了。这一部分讲了宋学里留下的几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后面更深刻地理解阳明学的贡献和意义。

【读《阳明学述要》有感】相关文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述要08-15

创建文明学校,争做文明学生征文12-12

文明学生作文11-21

文明学校汇报材料08-22

争做文明学生征文08-25

文明学习心得05-10

优秀文明学生作文09-08

争做文明学生征文04-19

吴鸿阳读后感08-24

《灿烂千阳》读书心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