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催眠大师影评

催眠大师影评

时间:2022-08-21 13:09: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催眠大师影评

  催眠大师影评(一)

催眠大师影评

  在看之前,就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点像《盗梦空间》,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像惊悚版的盗梦空间……片头真的好像是在看一部恐怖片,怪吓人的,后来才知道原来都只是梦境,人们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让大师给催眠了,在逼真的梦境里慢慢让人开导自己从而放下心中的种种疙瘩,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主题还是不错的,但是确实有点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有点混沌。很佩服导演的这种叙事手法,观众都被前面的剧情给骗了,不看到最后是不知道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前面做了很多铺垫,到最后才知道很多细节的关联,让人唏嘘不已,还是不错的,就是看完后有点小压抑……

  看过《盗梦空间》的人都会对电影里面那种梦中梦印象深刻,当你醒来的时候你不一定是真的醒来,而是跳入了另一个梦境,而且片尾给人留足了悬念,很是让人回味啊——但是《催眠大师》会有点与众不同,它没有梦得那么深,因为不像睡觉做梦那样会睡得那么深、那么不容易醒来,被催眠的人只是意识游离了,他的意识具体要如何往下发展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要取决于催眠他的人,要什么时候被催眠什么时候才能醒来都是自己难以控制的,让人看着很入神。电影其实主要讲的是徐峥饰演的催眠大师许瑞宁如何去催眠治疗他的病人,然而却遇上了一名很古怪很难治愈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细节片段,亦真亦假,傻傻的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些才是事实哪些又是主人公想象虚拟出来的,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许瑞宁才是真正被催眠治疗的人,让人很是吃惊。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别看他表面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他自己也有过不去的坎儿,而且并不比他的病人们轻松多少。其中相互衔接的很巧妙,一直到最后阐述整个治疗的真实过程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很是佩服。许瑞宁刚开始为什么不敢开车?到后面又为什么怕水?手臂上的伤是怎么弄的?等等都是有原因的,原来他曾经经历那么巨大的痛苦,心里背负的满满的自责,要解开这个心结还真是不容易啊……还有任小妍我觉得她也够伟大的,在得知自己的男朋友因为许瑞宁而去世之后居然还能那么帮他治疗,就算这其中也要被催眠而回忆自己不好的痛苦经历,也坚持挺了过来,挺厉害的。

  总之呢,前面看得挺吓人的,各种比较恐怖的镜头,真是有点鬼片的风范了,后面又看得比较压抑,原来结局是那么的让人意外……所谓的恍惚催眠与清醒催眠的较量,还真是有点看头的,说到底到底是谁催眠了谁?这个答案还需要在影片中去慢慢寻找哈——再来说点电影里比较有意思的情节,许瑞宁第一次试图催眠任小妍的时候用的那个老套催眠手法——晃怀表,还真是喜感,关键时刻居然掉了……哈哈,太喜感了!其实中间我也很纳闷为什么任小娇那么厉害,好像比催眠大师还厉害似的,什么都懂而且弄得好像她真能看到鬼似的,有点吓人,没想到她才是整个电影的关键,不错——结局算是比较圆满的,在任小娇的帮助下,许瑞宁克服了自己的心结,但是现实却是是残酷的,依然不能改变什么……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酒后千万别开车!

  催眠大师影评(二)

  这是一部不会后悔到影院买票去看的影片。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凭借化学液体来进行梦层的建立,造梦者和被入侵的人都在梦中,那这部《催眠大师》就是清醒催眠,在彻夜未眠中进行的一系列的物理催眠,使其进入自己建立的“宫殿”中,造景的人是清醒的,而主人会在造的景中发现本我,潜意识中会出现那些困扰着自己的东西,有可能推开一扇门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而这部影片是催眠和反催眠,小妍既要被瑞宁催眠又要为他治疗,必须另一根竹签及外部力量来使自己不要被彻底催眠,或是被另外一人带出梦境,这种亦幻亦真也许就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巧妙的利用人们对催眠的好奇心,应发了观者的兴趣,神秘感依然很浓。

  从影片那个阁楼小场景中的每一块儿地板砖的纹路,每一个道具的摆放在细节上导演都是很重视的,都是有所思考的。像沙漏和钟表,不仅代表着时间这也是为第一次被催眠的时候做的铺垫,拆信刀等利器也是对他有自残行为的病态暗示,利用怀表、烟、水杯等催眠手法来进行催眠使对方进入被催眠的状态,从而在无意识里找出在这种状态的原因。“看到这些不是有目的就是有原因的”,问题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看到,逐渐发掘出那一个点。还有我们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小妍在不停的揉指头,这个动作是导演让我们注意到的。以及一开始就感觉秘书的不正常,预示着这也许就是他们为瑞宁所设计下的圈套,但是这个演员表演的有些过于体现这个了,反而显得有些过。

  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有用到许多心思,不论是仰拍还是俯拍,我们都会感觉到镜头的局限以及画面的压抑,他们是处于一个封闭、压抑的阁楼中,说明了他们自身都是有需要治愈的心灵创伤。在音效上也是很霸气的,3D全景声,同样作为观众的我也沉浸在了里面,就像是在电影中看电影一样,水声、钟声、高跟鞋的声音、小孩子们打闹的声音,还有弹珠滚动的声音,着实惊到了,这些顾洁编造的谎言中,瑞宁从中挖出了顾洁的心中真实的一面。以及里面的房间里下雨这场戏,很有特色。

  在阁楼顶端的方教授,我觉得她才是催眠大师中最骨灰级的人物,利用催眠可以从在被别人催眠所创造的梦境中把被催眠者拉回现实,只有她才会想到让顾洁这样的与瑞宁同时失去深爱的人的催眠师来治疗,虽然有些残酷,但是为了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人,早逝的那些人更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毕竟“没有人可以原谅你,除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当进入深层睡眠时都会做梦,而在被催眠后,则会在梦中,被催眠师所控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那座宫殿,它不华丽、不丰满、也许还会有恐惧、因为当我们面对问题要解决问题时,不得不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很不愿面对的事情,而在宫殿中的其中一间小房子里也许就会有问题的所在,也许我们走上去推开门,就可以发现它们,只有知道问题所在,在那座宫殿里才能解决困惑,从而在清醒后的现实生活中疑问才会迎刃而解,都说人最难认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催眠师的作用也许就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是谁吧。

  催眠大师影评(三)

  用80后台湾导演陈正道自己的话来说,悬疑片才是他的最爱,中间拍爱情片更多的是为了职场、票房的考虑(大意),毕竟,陈正道的处女作《宅变》就是一部取得票房佳绩的惊悚片。当然,到了大陆拍电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查尺度跟台湾伪“行政院新闻局”不可同日而语,陈正道也得因应不同的电影环境做出变化。

  《催眠大师》虽然有徐峥这位喜剧明星担纲,但其实是一部悬疑片,催眠这东西吧,很忽悠人,不过真要改编成电影,还真得费一番功夫。纵观世界影坛,把催眠拍的很好的电影,还真是凤毛麟角。早年间那部《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可以算一部,不过那还是表现主义默片时期,近世以来日本人拍过《催眠》系列,也是有一定受众的悬疑片系列,不过影响力不特广泛。

  催眠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学概念,具体的含义我搞不太清,我想绝大多数普通观众也跟我一样,再说了,拍电影嘛,没必要搞得那么科学严谨。总的来说,催眠就是催眠师通过特定的手段让催眠对象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让其袒露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甚至行为举止都听从催眠师安排的手段。催眠这种题材搞得不好很容易就沦为山寨,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赶脚,应当说,《催眠大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陈正道拍了很多广告、MV,画面精美,在剧本创作时也参考了心理学专家的看法,因而在催眠师的塑造上颇有心得——监制、主演徐峥的表演也很不错,再辅以莫文蔚、吕中等人,自然错不了。

  催眠不能直接用,但让人进入某种虚幻的精神领域的桥段,很多电影都用过,往极端里说,催眠也无非是脑控的一种方式。于是乎,《黑客帝国》《禁闭岛》《盗梦空间》都可以与“催眠”勾连起来,甭管忽悠了一个什么背景,进行精神控制的核心要素是一样的。(www.fwsir.com)而《催眠大师》特意为被催眠者营造了特定的场景,这跟《入侵脑细胞》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就是靠视觉语言说话的,催眠之后的场景当然需要美术精心打造,这一点年轻的陈正道导演做的尤其不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国内居民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催眠什么的其实都有巨大的需求,不过这些心理治疗无疑需要及其专业的水准支撑才行,时下媒体上广泛出现的一众“心理咨询师”不少都是廉价的三脚猫,并无医师执照。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也饱尝心理疾患困扰,他们还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几个大都市里工作、生活、寻求心理咨询,但一来二去的,却对国内的心理医生水平不敢恭维,久而久之也对国内心理医生丧失了信任感,这对他们的病情无疑会雪上加霜。

  别看就是说话,这种“话疗”却是治疗心理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或多或少的现代人都有点心理问题,“话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真有憋屈的,千万不能放弃话疗。

  催眠大师影评(四)

  和朋友看了《催眠大师》后,没有很大的惊喜,但仍然感到欣慰,国产片在努力地提升自己。

  虽然影片中也有很多的故弄玄虚,如两人在博弈时那种特意营造的恐怖的气氛,显得有点假,但虚假的成分相比很多其他的国产片毕竟还是大大地减少了,特别是任小妍对徐瑞宁的反催眠,这一用法非常巧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从电影的选材以及人物的刻画,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些不足。

  首先从选材讲起。导演选择车祸作为题材,这是个太老掉牙的话题,没有任何新意。而最主要的是它与时代脱节,不能反映以往的或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观众在看的时候会感觉到这样的故事和自己关系不大,也就无法产生共鸣。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社会和人性的整体反应,如《罗生门》。《罗生门》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它却把人性的自私、软弱,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隐瞒事实真相的本性深深地刻画了出来,并且对当时社会中日本武士内心的软弱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做了强有力的批判。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本性上是什么样子,处在当时那个时代的日本人们是什么样子,当时的社会是怎么样的。然而在《催眠大师》中我们除了知道当时出了一场车祸,还能知道什么呢?这个偶然的事件和我们的社会又有什么联系呢?显然不大。在这里我提供个简单的例子。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留下了超过大量的留守儿童,城市中那些其父母忙于工作而被忽略了的孩子也可以归于留守儿童的范畴。2013年官方统计,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六千万,约占儿童中的20%,平均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自己的身边,难免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而产生心理上的阴影。这样的的阴影会在一个人的性格中打下深深地烙印,以至于影响一个人以后的一生。如很多留守儿童在长大后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自卑感,情绪消极,人际关系紧张。严重的话,会得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李阳内心的自卑,对外界的自负,对家庭和子女的忽视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还有,传统重男轻女以及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女孩子内心所承受的痛苦,所受到的轻视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一辈子的阴影。为什么这些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对弱势群体表现出关爱的题材(或者更多其它能反应社会的现实题材)不选,而要去选择一场车祸作为题材呢?难道又是为了哗众取宠吗?由此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对现实是隔膜的,他不知道现实中的人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也不想着力去表现现实中的生活。

  电影的第二个弊病是徐瑞宁这个角色的虚假性。电影一开始就说徐瑞宁是催眠大师,由他治疗的病人全都治愈出院。然而在他给病人任小妍催眠的时候,他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啊。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断任小妍的诉说,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在她身上,而当任小妍说“你是我见到的最没有耐心的医生”并准备离开的时候,徐瑞宁强行把她拦住,说“到我这里来的病人从没有没治好就走了的”。我的天,这样自以为是,对病人内心的痛苦不能产生丝毫的同情的医生能把他以往的病人全部治愈出院吗?我觉得他那样蛮横粗暴的态度不但不可以治好病人,而且第一次就会把病人吓跑的。可其他人会问,徐瑞宁不是受了心理的创伤吗,他的这些蛮横暴力行为不是应该理解吗?可我们别忘了,他正在上班,而且也在教学生上课,他是不能把自己的私人感情带到工作中来的(任小妍也受了心里创伤,她就没有把自己的私人情感带到工作中来)。而且徐瑞宁出了车祸后的那种愧疚,自责,向别人下跪祈求原谅、并自残的高尚心灵与他作为一个医生的麻木有太大的反差,似乎让我们感到不是同一个人。我不是说电影不能展现医生的自以为是和冷漠。但我觉得导演应该对这样的医生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而不应该来玩赏这种冷漠,把他们对病人的粗暴当做一种卖点来博取观众的眼球。病人到医院去看病的时候,面对医生的冷漠与不耐烦,内心定有愤怒、失望和无奈。导演的这一哗众取宠的做法无疑是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漠视甚至是侮辱。徐瑞宁作为一个病人是值得同情的,但他作为一个医生是应该被谴责的。而如果观众们(其中有些是医生)看到这样的场面没有对作为医生的徐瑞宁产生一种反感,而津津有味地在欣赏,觉得搞笑,惊悚,那么我们的心灵比《祝福》中那些看客面对祥林嫂的悲剧时所表现的的麻木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我感觉导演摇摆在艺术与票房之间,独立与媚俗之间,宁静与浮躁之间。他塑造了任小妍这样一个可以走进观众的心灵,并打动观众的角色,但也塑造了徐瑞宁这个哗众取宠讨好观众的角色;他欲想通过催眠带着观众走近那些受伤心灵的童年世界,让我们看到童年的阴影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创伤,或者通过任小妍对徐瑞宁的催眠,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催眠师应该具备谦虚、对病人富有同情心等品格,但他又制造了那样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氛围,他想向人们介绍甚至是推广催眠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但他偏偏让医生一次性把病人给治愈了,让观众对催眠造成一种误解甚至是恐惧——害怕自己随时会被催眠。他似乎想对现实说些话,但电影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无法与我们这个大时代联系起来。这部渴望成熟但又并不成熟的电影。

  但愿国产片能越来越多地地摆脱时代的裹挟,真正的成熟起来,勇敢地立足于时代,独立地表达时代的心声。

【催眠大师影评】相关文章:

分手大师影评08-24

观催眠大师有感08-24

催眠大师观后感03-01

催眠大师观后感08-23

杀戒影评08-22

喜宴影评08-23

香水影评08-23

面纱影评08-01

活埋影评08-22

影评范文精选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