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朱子家训有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时间:2022-08-24 00:54: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朱子家训有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北宋以来,理学一度达到鼎盛之状,二程之后,却惟有朱子。
  
  儒家学说自古以来主张的便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宋明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不断补充丰厚的儒学体系,形成的理学思想,以朱熹,王**二人的学说更是影响了后世的伦理纲常和社会真义。其中《朱子家训》更是成为了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着。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以其独特的道德约束力将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划定在一个规范的界限里,引导俗世百姓在生活中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一系列光辉品质,现如今也成为我们医学人士戒世读世的一本重要教材。
  
  利用暑假的漫长时间,我终于可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品读它的厚度,接触它的思想灵魂。
  
  在我看来,《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百字,但是每一句话,不仅是朱子对治家的一种态度,也蕴藏了朱子对普通人治世的美好祈愿。这其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开篇第一句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显然这是居家生活最为平常不过的小事,虽小但是却不得忽视,因为起床和睡觉是一个普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正有条理有思想的人即使是这样的日常小事也会做得一丝不苟。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用最整洁的家居迎来新鲜的早晨,用最细心的勘察来结束劳累疲惫的每一天,不得不承认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了。如今的我们在繁重不堪的社会压力下对于这些小事已经不屑一顾,殊不知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劳累的心境,还是疲惫的身躯都能得到一定的净化与梳理。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却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了。
  
  人道未雨而筹谋,可我们在做事时尤其是在顺境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想到一件事情后面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当我们开心地沉浸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时,往往贪图享乐的心态让我们激发出一定的惰性,因此得过且过,走一步算一步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这在我的大学生活中自然也有深刻体会,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每每没有把握好即将到手的机会,总会与此失之交臂。缺乏一定的未雨绸缪意识,临到考试的时候才抱佛脚,往往重要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却不尽人意,到时候悔恨万分却也是来不及了。就像是阴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短短八个字却道出人世间的真谛,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话虽如此,可是真正这样做的世间能有几何。在物欲为上,沧海横流的现实世界,大量美轮美奂的物质挑战着人类的道德底线,以至于为了一点点利益可以争得头破血流,甚至家国败亡也不过分。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人性深处源源无尽的贪念和欲望。这里的华屋,这里的良田,其实指代了人世间各种纷繁复杂的精彩利益,稍不小心为此可能都会陪上名声,健康,生命等等远远重于这些身外之物的东西。其实,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点点对于现在生活的满足,而不是用无限的贪欲去追求一些本来虚无飘渺的东西。当然,老是自满不思进取当然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脚步,是否还是很轻快,是否还是在通往光明大道的方向。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当我们学会知足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就找到生命的平衡,或许我们才会找回久违的幸福。
  
  其实现在的人,往往在快乐和刺激面前总会驻足流连,迷途忘返。"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或许这些忘返的人看了之后才会羞愧难当。家庭的幸福,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贪图外面的三姑六婆婢美妾娇的人终究会失去真正的感情,以至于渐渐沦为没有灵魂的躯壳。朱熹在家训中提及此话,自然是希望后世子孙可以知道稳重持家,营造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从中看来,朱熹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满的,这样的人也就拥有健康快乐的心境,以至于后世的人能称之为圣人。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才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对于这种情感可能还欠缺一定的理解,但是相信在《朱子家训》中看到的这句话也能让我受益终身,拥有一个圣洁的生活。
  
  可能与我产生共鸣的还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慨良久。"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世态炎凉的当今社会,如果要创建和谐,难道不是恰恰欠缺了这一点吗。谄容指巴结奉承的样子。富指有钱财,贵指有权势。贫指没钱,穷指仕途上不通达。这句话连起来就是:有些人往往爱惺惺作态,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去巴结奉承,是最可耻的;见到贫穷无势的人做出骄纵傲慢的样子,没有比这更卑贱的了。我想起论语里面有这样的故事,子贡问老师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富足而不骄横傲慢,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心不为外物所动。一切喜怒哀乐、穷达荣辱都不影响自己的本心。这即是圣贤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自然不谄富骄贫。谄富骄贫的人都是将钱势看成了衡量人的标准。如今的我们,恰恰会缺乏这样良好的心境去接人待物,反而被千年前的孔子和朱子一语中的,沦为世俗可笑之人,(www.fwsIr.com)岂不是让人唏嘘感叹。
  
  如此再深入探究,"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我们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利益和别人发生摩擦,尤其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和遇贫穷而作骄态者更为甚,他们往往看重一些既得利益,不给别人留余地,得意往往春光满面,得寸进尺。殊不知他并不可能把别人一直踩在脚下,三十年**,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些人欺压别人后的结果也是终有一天得到相应的报应。
  
  四川103岁的大儒刘克生老先生有一首题扇诗是这样写的:"不屑趋炎但引凉,指挥如意善行藏。平生特具中坚骨,识透人情自主张。"这其实就是对不谄贵骄贫、不趋炎附势,而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的写照。儒家讲"泛爱众",佛家讲众生平等,既然众生都是平等的,都需要爱,又怎能因人的贫富而生出分别心呢?可是这种圣人境界的心态,恰恰是普通人最难做到的,最在社会中无力改变的。
  
  《朱子家训》,终究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我看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家训,而是一部国训。他激励着国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用最正确的方法去为人处世,用最简单的捷径去营造宽广的生活。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或许在黑暗中彷徨踯躅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一丝光明。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还是把朱子家训的而结尾放到我感悟的结尾去。因为这十六个字便是快乐的真义,是幸福的源泉,是戒世之光辉,是人生境界的大统,当我们迷茫在漫漫长夜里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两句话,会感慨许多,会得到许多。得到一些,失去一些,谁能得到全世界!中华传统的优秀品德,在我不久将来成为一名严谨的医务工作者的时候,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便可以释然什么艰难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