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时间:2022-08-16 13:13: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卢刚

  近日,偶读《工人日报》中的一篇题为《一纸故城,半卷挚爱》的文章,作者洋洋千言便将戏曲大家齐如山先生记忆中故乡老北平的故事娓娓道来,品读起来,颇让人有种穿越百年时空,身临其境之感,齐如山先生关于故乡的认识深刻翔实,而我,也有我的看法。

  对于故土的追寻,是中国历代文人笔下不厌其烦的永恒话题,不论是齐如山、老舍们记忆中的钟楼古巷,城墙胡同,金瓦琉璃,还是朱自清、茅盾们笔下江南水乡似的青瓦白墙,木栅花窗,小桥流水;不论是北方的沧桑厚重和壮丽雄浑,还是南方的小家碧玉,钟灵毓秀。其实,中国人在描绘故乡风情之时大抵是在寻觅一种关于记忆中家的的归属感,这其中滋味百味杂陈,或是平易清浅,或是百般无奈,或是疏离无援,更或是痛彻心扉,但不论这个中滋味为何,都终究逃不过"思念"二字……

  是啊,怎能不思念呢?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之悠久,国土之辽阔,历经苦难之艰辛都难以想象,特殊年代的动荡,造就了太多那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辛酸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那些一部部有关国家被侵略的名族屈辱史,投射到彼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就是一段段辛酸无奈的个人漂泊史,无奈的中国文人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出他们内心中对故土的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思念,于是,便出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地域形象: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余光中笔下的故乡……以及此次读到《工人日报》上《一纸故城,半卷挚爱》一文中齐如山笔下的老北平,这些有关家乡和故土或隽永,或清浅,或疏离,或苦闷,或悲愤的故事无不是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则家离,这是个凄凉却亘古不变的真理。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民主富强,和平安定,经济腾飞,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关于复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的要求,此时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底气使曾经那些国破家离的故事不再发生,旧时文人笔下的破碎山河早已成为记忆,历史也将不再重演,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一个离开家乡,异地工作的新一代中国人,再也无须担心故乡太远,归乡太难,再也无须担心战争的动乱阻隔了回家的路,再也无须担心许久未见的家人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模样。不论我们是在海峡的这边还是那边;也不论我们是在地球的东边还是西边。我们再也不须跋山涉水,再也不须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的去思念,去牵挂……只要我们愿意,一张机票,甚至只要一部手机便可以立刻拉近我们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万里之隔,朝发夕至已然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最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作为一个从山西来到郑州工作的年轻人,此时在我的认知中,今日之中国,"故乡"二字已突破了旧时文人笔下那出生之时的一亩三分地的地域局限。

  我坚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我们想象中,那可爱的故乡……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相关文章:

挚爱作文优秀11-04

读羊皮卷心得10-18

读《羊皮卷》心得12-31

读《羊皮卷》有感01-01

吐鲁番交河故城导游词11-23

读《羊皮卷》读有感1000字08-23

读花田半亩有感08-24

读《花田半亩》有感04-22

读花田半亩有感01-17

《论语今读》读后感:半是儒学半哲学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