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时间:2022-07-26 18:53: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一)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王苗

  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1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

  教师适时恰当的口头评价是实现“再创造”的催化剂,在华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在第一课《角的度量》里“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而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乏的定论式语言阶段,只因华老师的评价语言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

  2

  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看到这里,连我对此都感到好奇,就别说孩子了,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3

  多读书,多思考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的专业素养非常的高,他说过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更重要的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虽然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是我会变得更勤奋些,多听听其他老师的优质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有效。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二)

  文\孟秀英

  这个月我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读了华老师的故事,我现在感觉到自己在读书上下的功夫不够,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以后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给自己充充电。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三)

  赵春利

  2017年的春节有瑞雪的滋润,有暖阳的照耀,有亲人的陪伴,幸福温暖惬意。在享受温情之时,手捧华应龙老师所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细细品味,幸福油然而生,品读这本书,华老师课前的慎思,课堂的精彩,课后的反思,专家们的评课引领,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犹如瑞雪般滋润着我渴望成长的心田,犹如暖阳般温暖着我渴望上进的心灵!感谢华老师和诸位专家的不吝赐教,通过12节精彩的课堂实录给渴望成长、渴望突破的我,注入奋进的动力,指引前行的方向!

  一、课前慎思以生为本,确定生本学习内容。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在备课时我往往是膜拜教材,教材出示的问题串是什么,问题串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课后练习的层次如何呈现,按编者的意图呈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而华老师的这12节课在备课时都有着自己贴合学生实际的思考。

  思考:孩子们感兴趣又真实的生活情境是什么?如在“角的度量”一课,对于生活情境三个滑梯的设定,华老师大费周折,角是二维的,孩子们在之前的测量都是一维的量,生活中二维的平面中的角原型很少,经过调查、思考,从孩子们经常玩的滑梯中抽象出角,通过实录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兴趣高涨,敏于思考!

  思考:孩子们对于哪些学习内容易于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对于这些学习内容,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如“我会用计算器”一课,对于计算器中的开关键,数字键,运算键学生很熟悉了,课堂上就不需要教。华老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学情、学力的分析,将此节课定位为,会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这是因为华老师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节课才不落俗套,孩子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要依赖于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之前重要的是人脑的设定,进一步体会到人脑优于计算器。只有以生为本去思考,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感悟深刻的课!

  思考:学习内容的实质什么,孩子们真正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在“圆的认识”一课,华老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读,认为 “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六年级孩子的精准解读,将本节课设计为一节研究课,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概括圆的特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重视对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有了老师有深度的思考,课堂才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二、课堂互动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2节课,节节精彩,令人回味!课堂上老师不娇柔做作,处处呈现着数学的美,人性的美!

  如“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着如何正确地计算多位数减法,师生共同梳理出计算多位数减法的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退位时不要忘记退位点。孩子们在课堂中很乐意计算多位数减法,体会着正确计算带来的成功感与乐趣,此时计算并不是枯燥的,而是通向成功的大道。而课堂的深意有不局限于此,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介绍数字黑洞,激励学生火热的思考,体会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孩子们的探究过程中,华老师精炼的数学语言,(www.fwsir.com)精准的评价语言,孩子们领略的不只是数学的美,还有学习方法的收获。如反思方法的感悟:人“不能只是埋头赶路,而要回头看看,抬头想想!”“千金难买回头看。”;激励学生认真思考的名言:“思考者是美丽的!”课堂上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探讨,更多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在“中括号”一课中,被华老师的教育机智所折服!课前华老师因为意外后脑勺受伤了,不得已上课时必须带帽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看似和本节课教学毫无联系的意外,却被华老师运用得酣畅淋漓,数学味极浓。一开课师生互动时,同学们对老师上课戴帽子这件事情就特别感兴趣,华老师风趣地解答:“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老师头上的帽子到底有什么功能,老师引而不答,但通过谈话孩子们感受到华老师的风趣幽默,豁达机智,乐于和老师一起探究,接下来的课堂呈现处处都有老师的睿智,学生的精彩!如在游戏中创造中括号的环节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小括号就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装。你看到过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穿件衬衣的吗?”孩子们被老师形象的比喻所折服,当然对于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不同,及中括号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的结尾更是将帽子的功能和中括号的作用练习起来:“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因为华老师对数学教学有着热切的爱恋,对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才能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演绎出浓浓的数学味!

  做华老师的学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有趣的数学,深刻的数学,还能享受到数学带给浓浓的趣味,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妙趣横生的法宝!在华老师的课上孩子不只是学数学,学怎样数学式的思考,还能感悟到科学的真谛是求真,求真的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在求真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就能战胜困难以求真!

  三、课堂上蕴藏着着醇美的数学文化、传统文化。

  在华老师的课上,不仅能听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感悟,还能听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先哲的名言。如“角的度量”一课,用华罗庚的名言:“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结语,孩子们感受到了量角的意义,对于测量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关于数字黑洞的数学问题;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中,用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鼓励孩子们化难为简,细心计算,本课的结尾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点化出计算器只是一工具而已,要运用得当必须用心;在“中括号”一课中,用数学家的话:“用两条相等并且平行的线来表示相等关系是再准确不过的了。”,强调含有中括号的综合算式的书写规范;在“孙子定理”一课中,有“韩信点兵”的故事,有《孙子算经》中的题例解答方法,还有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奇特解法,通过古今数学家对一次同余式组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研究数学的兴趣;在“圆的认识”一课,用“圆,一中同长也”贯穿课到的始末,圆的特征用古人高度概括的语言来界定,孩子们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子的“大方无隅”更是对圆与正多边形关系的高度概括,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

  课堂上名言的运用恰到好处,不刻意为之,却是课堂进程的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读完华老师的书,久久不能平静,思考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的如此有数学味,如此有深意,如此有文化韵味?

  要多读书,提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教育、教学书籍,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读文化典籍,放大自己做人的格局,体悟人间的真情,有爱才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读名师们的课堂实录、教学札记,吸收教学精华,时刻向名师们学习,以名师为指路明灯,朝着育人的大道前行!

  要多实践,提升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对待,在常态课中历练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在常态课中练就自己的评价智慧,在常态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以思促教!

  要多思考,提升智慧。

  读书时要变读边悟,教学时边教边悟,教前慎思,教后反思,只有多思考,才能提升教学智慧;在思考之时,一定要勤做记录,脑子中的想法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勤记录,多整理,才能正真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成为一个正真的教育智者!

  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做勤奋的读书人,美丽的思考者,向名师学习,力争成为一名教研型教师!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这样教《田忌赛马》08-15

我这样教“倒数的认识”08-17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04-08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3篇)06-14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3篇02-16

古诗可以这样教08-14

古诗可以这样教_08-14

分号可以这样教08-16

有限的教材,无限的课堂——我是这样教《社戏》的08-18

启发联想,重在运用——我这样教《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