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07-29 05:13: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文 | 杨二公子

  "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不要因硬壳果或掉在轨道上的蚊虫的一只翅膀而出了轨。让我们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任人去人来,让钟去敲,孩子去哭,——下个决心,好好地过一天。"

  ——梭罗 《瓦尔登湖》

  1.

  作为一枚文青、小资,有情怀的人,如果你承认自己没有读过《瓦尔登湖》,会被轻视。当年,就是这样,我是基本这种要自己显得情怀高级,才读了《瓦尔登湖》。而作为一个有阅读情怀的人,读谁的译本,也要分下高低的。徐迟的版本,是显得要格调高的。

  2.

  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亨利?戴 维?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边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并推出了《瓦尔登湖》 。

  拿到书随便翻一遍,我以为这本书会很无趣,是的,我是一个只读小说的快餐式阅读者。但是,当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才知道这本书被推崇是有理由的。他娓娓道来,讲述那段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一个人生活在湖边,却没有一丝的“孤独”和“寂寞”,反而发现了更多平时我们忽略到掉的自然的声音,自然的美丽。他时与自然 对话,与“自我”交流,乐在期中,欢心愉悦。这也是在这浮躁社会中, 这份天然让人触动。

  在阅读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的那种生活很熟悉,就像小时候人们的生活。那时候没有电,点煤油灯,没有电视,没有汽车,生活单纯的只是生活,人们都很穷,勉强温饱,人们的各种欲望没有被点燃,生活仅仅是生活。

  3

  我的儿童时期,生活也是如此纯粹。

  一年四季。春种夏收,夏种秋收,冬藏。

  人们顺应24节气安排农事,养猪攒粪做庄稼肥料,养骡子养牛犁地拉车,用压水井抽出地上清凉的水。

  吃西瓜必须等到夏天,吃葡萄一定要长到六月,冬天挖土窖储藏大白菜和红芋。

  想吃糖在煮一大锅红芋,使劲熬啊熬啊熬到最后锅底会有一层糖稀,用筷子缠着吃。

  那时候日子穷,大家都穷。粮食不够吃,大家都不够吃。一年到头的忙,忙到最后还要吃粗粮。但是大家都心安理得,安分守已。人们天生如此生活,生活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差。每天关心的是地里的粮食和天气,这是温饱的基础。

  我记得小时候光脚走在泥土里的粗糙触感,夏季清晨菜园里露珠的晶莹,番茄汁液在齿间舌间上流转的酸甜,井水的清凉,庙会的热闹,雪水化为冰锥的神奇……

  后来日子过得匆忙,就没有心力去感受。

  4

  梭罗两年又两个月生活在瓦尔登湖畔,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与自然对话,与灵魂相处,最后,他还是返回了红尘。这段生活作为生命中的一种体验,美好至极。

  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穿行寄宿久了,会怀念返璞归真与自然亲近的生活;而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偏远地区农村,还是希望跳出命运,走向城市文明,享受现代都市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这如火的三伏天,各位小资们,还是会选择空调房里读《瓦尔登湖》吧。

  5

  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说起来轻松美好,这一切都建立在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解决温饱问题,没有人需要你照顾和供养的基础上。我们大部分人,还是陷在世俗的生活中抽身不得,也不愿意抽身。读读《瓦尔登湖》,为干涸的心田引一股清泉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瓦尔登湖》读后感】我喜欢的瓦尔登湖08-12

瓦尔登湖畔的哲人08-23

《瓦尔登湖》读后感08-11

瓦尔登湖读后感08-20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08-29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10-20

《瓦尔登湖》经典读后感02-07

《瓦尔登湖》读后感04-03

瓦尔登湖读后感06-16

《瓦尔登湖》读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