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感悟《精进》读后感

感悟《精进》读后感

时间:2022-07-05 08:56: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感悟】《精进》读后感(精选1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悟《精进》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悟】《精进》读后感(精选10篇)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1

  《精进》是一本自我学习成长管理的方法论书籍,作者从时间管理、选择、行动、思维、才能和成功几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何使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方法和思维模型非常重要,即战略是做正确的事,战术一定是正确的做事,《精进》可以说是一本个人运营的方法论书籍,值得更多人学习借鉴。

  对时间的思考:

  主动管理时间并不是一味的求快,而是掌控我们自己的时间,让时间更有节奏感。花销时间有快、慢、深、浅的不同,快的是程序性的工作、无意义的争论等,慢的是家人团聚的时光、独自思考的时间,深的是自己喜欢的爱好、延伸长板的学习,浅的是刷刷微博看看电视。所谓掌控的更有节奏,就要求我们自己对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花多少精力去做有清醒的判断。作者给出了一个模型,从收益值和半衰期两个维度来衡量如何给事情匹配时间的问题。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高收益值,长半衰期和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短半衰期的事情可以做,只是适当性的调节,对应的时间消耗即应当是快和浅。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长半衰期的事情意味着积累和沉淀,会给我们长时间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对选择的.思考:

  自身的格局和自我标准是决定选择质量的第一因素。

  避免隐含假设对选择的干扰,通过学习发现更多的未知选项。孔子讲学时,曾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个戒条,大体意思“意”为没有根据先有论断,“必”为武断决策,没有兼听,“固”为守旧拒新,“我”为自我中心,妄自尊大。这些都会造成隐含假设影响我们决策视线迷失。

  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外部职业生涯和内部职业生涯,外部职业生涯可以根据环境、机遇等因素不断变化,但内部职业生涯则在坚持做自己的路上一路前行积累,总会有机遇转化。

  对行动的思考 :

  克服万事开头难的恐惧,没有完全充分的准备,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而且行动会根据环境、条件等变量得到不断修正。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开始行动的方法,寻找“最小化可行产品”,实行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通过时间实现小产品向“大产品”的进化。

  对学习的思考: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这个看似功利的定义,却道出了学习的根本方法。我们大多数人在为学习而学习,缺少了问题的驱动,主动的知识逻辑建构,刻意的练习思考,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学习的方法论:利用已有知识体系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在学习中寻找答案———打通新旧知识系统思考问题,用新知识解构旧知识———深入事物内部解码重构知识体系,由表及里的能力,探寻理论的基石来源第一性原理的应用(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审视去评价和定性------它的内容是怎么组成?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跨学科思维模型(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对思维模型的思考:

  人的思维不是坚固的,稳定的,而应当是跳跃的,流动的,易变的。思维的快与慢,取决于承载它的地形。我们可以使用清单,矩阵,图形,多维模型等工具,不断激活思维的活跃度,凭借新旧知识的链接,从发散到收敛,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输出,这或许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吧。

  对努力的思考:

  努力并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能够支撑自己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赐予自己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努力的策略非常重要,书中给出的建议首先要分析手中的资源(时间,天资,基础等),然后做出取舍,寻找自己的长板,并尽可能延伸,做T型人才的前提是一竖足够的长。第三步是做到“不苟且”,不凑乎,不做差不多先生。第四步要“主动设计挑战”,练大脑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

  科学的努力被作者等同于才能,被定义为自发地重复出现且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所以说努力的策略非常之重要,知乎上有句名言: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对成功的思考:

  所谓个人意义上的成功是个人能够跳出既定轨道的能力,能够抵御“共识”的压力,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构建自己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将问题简化到最本质的层面,并且可以在将来复用与类似的问题),形成自身的独特“智识”。从学习者到探索者,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投资家塔勒布的人生历程生动的展现了这样一种路径的可行性:从现实和历史中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寻觅建构,在实践中试错验证,又在写作中梳理升华。

  结语用书中提到的我们要用勇敢的方式去生活,更精确应当是勇敢而智慧的方式去生活,书中写道: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的自身成功的路径。共勉。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2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本人人叫好的书。比如,我的大boss就很直接的说这本书对他几乎没用,读了有点浪费时间。而我,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看目录和标题也是小有失望,和心灵鸡汤没什么两样,有一种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的感觉。

  由于是读书会推荐,还需要在公司内部做成PPT分享,也就硬着头皮去读了。大概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里面的很多道理我都懂,所以看得有点粗糙。虽然读这本书并非我愿,但还是很庆幸遇到了《精进》,新的一年,我从中提取了我的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运动

  书中写到如何对待时间时说,人要多做半衰期长的事情,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比如看书、健身、工作等,属于半衰期长的事情,做完之后会对以后的生活有积极的意义。比如追剧、睡懒觉、打牌娱乐,属于半衰期短的事情,快乐也只是当下,做完之后就没有后续的满足感了。看到这里,我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作者真是无聊啊,道理谁不懂啊,写这么多还不是该干嘛干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嘛。

  继续往下看,书中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作者说,有的人之所以对时间很无助是因为常常做半衰期短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是没有一项长期坚持的业余爱好。是啊,说的就是我啊,明明有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完成却迟迟没有行动,把时间耗费在娱乐节目上。我是一个非常普通没有任何特点的人,运动不会、绘画不会、唱歌不会,如果非要说长期坚持和喜欢的事情,可能是看电视吧。可是,看电视确实是一件当时很爽但看完之后对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的事情,半衰期短的不能再短了,看完之后还莫名的空虚。而且,由于没什么兴趣爱好,周末几乎都是待在家里,总感觉时间太快生活太无趣,身体也渐渐肥腻起来。

  有一项长期保持的兴趣会发生什么神奇的效果呢?书中虽然没有细说,但可以想象一下。运动的酣畅淋漓之后投入到工作一定精神饱满事半功倍,因为热爱唱出自己喜欢的歌应该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吧,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素描会不会产生难得一遇的心流呢?任何一种长期保持的有意义的兴趣都会让生活发生神奇的变化吧,这种坚持和喜欢会像调味料一样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味道。

  想象了这么多,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这段时间我一直抱怨居多,逃避居多,堕落居多?也许是因为自己太无趣,没有真心热爱的事情想去做,遇到一点点不如意就抑郁寡欢,仿佛生活从此索然无味了。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不如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一个想要去坚持做的事情吧,比如运动,对身体很好的一件事情。

  对,找到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我很兴奋,心里开始谋划着要为这个关键词做哪些事情。比如,去爬山,走路上班、周末不能赖在家里等。不管怎样,要做一些不是躺着和坐着的事情,要让自己动起来。和之前的减肥运动不同,这一次并没有非要瘦的想法,只是觉得动起来就好,爱上运动的感觉就好,让这种动态感给生活和身体带去活力。

  第二个关键词:行动

  书中有一章专门写到了行动,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想做一件事情就马上去做,不要拖。同时,还提到了精益创业这个概念,当任务很艰巨不好完成的时候,先从小事件开始做起。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出一本书,这也许是很难以实现的一件事情。但你是否可以从每天写一篇文章开始,如果写文章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天写一句话。就算只是一句话,也是一件属于自己的小作品,慢慢的也许你会写文章、写书了呢。最后,作者还给出了如何更好行动的方法,就是从核心区开始做起。以做PPT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多么华丽的模板,而是先有自己的讲述思路,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之后才是模板和格式的问题。

  以上关于行动的解读,我再赞同不过了,也曾经听说过。既然如此,是不是对我没什么用处呢?不是,非常有用。缺乏执行力可以说我人生的短板,工作上生活上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我的拖拉造成的。由于自己临阵磨枪的能力还不错,所以问题并没有演变的很严重,教训也只是当下一点。这一次在这本书里面又看到了关于行动的问题,算是把我的痛点拿出来数落了一番。这些文字的意义在于,新的一年,我遇见了这个老顽固,激起了我战胜它的欲望。是的,以后我要常常告诉自己,别想了,去做吧,去行动吧!也许老顽固不好搞定,但起码从现在开始已经有了意识,开始觉醒,准备战斗!

  书中还有很多的观点,涉及到时间、选择、行动、努力、学习、思维、成功等七个方面。可以说,作者剖析的都还挺不错,读的时候会有一种是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我并不建议大家完全按照这些点去做,一方面实在是太多了,另一方面作者所说的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书的副标题,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下子进阶到很厉害的人,会有些吃不消的。不如,我们慢慢来。拿到这本书看一遍,看的过程中想想哪些点是自己亟待去解决的弱点,不需要太多,一两点就好。然后再认真的看看这两点作者是如何去阐述的,自己默默的记住这两个关键词,用行动去诠释就可以了。我认为,只需要做到书中的一两点就足以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了。

  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碰撞新思想,更在于对生活本身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感谢《精进》,虽大部分都是我明白的道理,但这种重新的洗礼来的刚刚好。比如,它促使我找到并定下了今年的关键词,运动与行动,总之,动起来。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3

  每次一杠八读书会会友见面时,我基本都会说“非常抱歉,这段时间我有些忙”。领导致辞的开始一句基本都是“感谢各位百忙之中莅临”。同学朋友联系时基本也会说“抽时间我们坐坐”,结果时间一去不复返。

  大家想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真的忙到不可开交吗?不见得吧。那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忙得不可开交呢?你可能会说:木办法,事太多。再深入一句,那就是我不会管理时间。

  这就到了今天我要分享的话题上了:管理时间。参加过企业管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的大多都会接触时间管理的概念,市面上有关时间管理的图书也是多了去了。什么《番茄管理》、《奇特的一生》等都是业界知名的畅销图书,就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也介绍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学了这么多方法,你去问问周围的人的看法,基本一致:没管好。

  《精进》中有好几处提到时间管理的悖论: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以占用的时间。

  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比预期的`长,即使开始就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

  由此可见,对时间的管理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那如何让自己感觉不到那么紧迫、劳累呢?《精进》书中给出这样的建议: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

  想想这话说的真是非常有道理啊。我们一个个都在拼命赚钱,为家庭、为孩子、为将来更好的保障。细寻思起来,我们确实很多时候忽略了情感生活的管理:用心陪伴家人、真心沟通孩子、认真的自我反思…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各种繁琐的事情打扰,又常常觉得不重要而简单粗暴地处理。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时候,才会让我们能平静下来,真切感受到“慢”的快乐。

  《精进》书中还提到,时间有有长有短,但深浅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是获得高质量休闲满足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会让我们自己沉浸其中,在全心投入中慢慢成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结果。比如我们的读书分享、我们的百里徒步,这都会让我们更健康(生理、心理),让自己更有价值,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事业和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4

  《精进》这本书,教练一推荐后,我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读了;因为以前自己也喜欢阅读,刚开始还自信满满能在三天左右就可以读完,没想到花了一整周的时间才完成了阅读任务。由于每天事情比较忙,我只能在上下班坐车时间和吃饭时间用电子书阅读,这个应该是阅读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

  从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个事情上,也反映出了现在我的时间管理和自律上的严重不足,每天看似忙到时间不够用,但是真正做出成效的事情又寥寥无几。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浪费时间荒废光阴,由此可见,科学,系统的学习并执行好时间管理真的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也让我更加相信当初选择报名三只青蛙时间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也提醒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精进》书中的内容引人深思,有很多让人豁然开朗的地方。就如作者在书中开头所讲的一样:从七个侧面进行展开解读: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其中一些让我感触比较深的点,如:书中提到,让我们严肃的对待时间,审慎、郑重的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这个映照到自己身上,顿然感觉自己之前很多时光都给虚度荒废掉了,细细回想,诸多自责;再对照自己的现状,对时间更加的充满敬畏!作者写到的让我们把更多时间花在“半衰期长,高增益”的事情上,少花时间在“半衰期短,低增益”的事情上,这个观点,也引我深入思考,受益颇多。让我们合理的利用时间,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判断事情是否值得投入时间的方法论。同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拖延症者的执行无能:往往事情越重要,内心越恐惧,越容易拖延,最后一事无成。

  另一观点:引导如何做到“精细化思考”,作者给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执行方法,能够让人的.选择更加合理正确,让行动更加的高效;同时还讲到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这个观点和方法也是能让我们能够马上学以致用的。

  “在行动中反思”,作者这一观点也让我豁然开朗,因为我以前做事情,总是想把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然后什么也没抓住。通过书中的指引,以后我会在这方面行动上会得到很大的启发。

  “图解思考”,也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了我们很多以往固化的思考和记忆的方法和思维,引导我们去不拘一格,去想象出更多的情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例如思维导图或者形象的图形式样。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的较量,需要有效的策略”,书中观点见解独到,引导我们在努力这件事情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的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豁然开朗。

  以上我列举的只是自己对书中一些感触比较深刻的观点,还有更多独到并引人深思的见解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本书我第一遍是在手机上用电子书看的,我也买了一本纸质书,会花时间再阅读纸质版,相信在原有的认知上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期待跟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5

  去年的第一天,我怀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邀了一群书友,建了一个读书群,找了一个小程序,开始了读书打卡活动,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记录着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今天,活动刚好持续一个月,我阅读完了两本书,这在我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自从工作之后,看书的时间和心情越来越少了。但是,工作后明显感受到如果不阅读,思想会枯竭,表达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想表达的情感压抑在内心无法释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辞也成了掩耳盗铃。

  昨晚和一位朋友闲聊,朋友问我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没开始之前,我也觉得自己做不到。当我真正行动了,我发现坚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当我闲下来的时候,内心极度的空虚,那个时候,更痛苦!事实上,当我决定把一天24个小时拆成3个8小时来用时,我发现除了睡觉和工作,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由我来支配,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这一切源自于对时间的管理。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编辑分享了牧马人的《和时间做朋友》的读书笔记,从他的笔记中,我学到了一些小窍门;同时连载一周的《卓有成效的管理》(书友简单分享的)也让我深受启发。于是,第一本书阅读还未结束的时候,我开始了另一本书的阅读——采铜的《精进》。在《精进》中,采铜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切面出发分别进行了“如何做”的'论述,视角独特、观点鲜明。

  在“时间”的论述上,采铜认为时间带来不一样的价值体现在时间所花在的地方以及人对时间“快”与“慢”自由切换的掌握程度。当下,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喜欢阅读,认为阅读不重要,也不是我们的时间24小时被工作占据,而是我们无法对时间“快”与“慢”进行自由切换。在过去的31天里,除去两天临时出差未带书之外,我还有一天没有阅读,这一天并不是我忘记了,也不是我偷懒了,更不是我加班了,而是忙碌了一天,精神久久无法放松,整个人完全无法进入状态,我想如果无法从“快”的节奏中抽身出来,那么执意阅读也只是浪费时间。

  在对“选择”的论述上,采铜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三种模式:串行模式、并行模式和悬置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我的生活中有同时被运用到,而且毫不冲突。那是不是意味着我的选择是对的呢?不是,人处于一种环境中,总有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适当调整、及时校正选择,并做出建设性的改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三种实现目标的模式之所以在我的生活中同时存在是因为我遵从了内心的想法做出了选择。

  在对“行动”的论述上,采铜认为不管怎样开始就好。因为开始就意味着事情有结束的那一天。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14岁的那年冬天,学校放寒假了,天阴沉刮着寒风,我推着载满被褥的自行车在寒风中艰难地走着,边走边想着父亲什么时候来接我。在期盼和无助中,我终于到家了。可当我到家看到父亲在房间里悠哉地看着电视时,我一下委屈地哭了。父亲见我难受地样子,苦笑着说了一句:你不是回家了吗?爸爸不可能接你一辈子,你要想着只要你知道回家的路,并且一直在走,你就有可能走到家。后来无数次,每当我做一件事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事情总有完成的那一刻,我要做的只是坚持!

  在“学习”的论述上,采铜特别强调不要做信息的搬运工,而要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对于阅读者来说,我觉得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向自己提问,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总结,读后感就是最好的总结方式,这也是我为什么建群之后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我希望有更多的书友能够通过读书而有所触动,通过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

  提到“思维”,采铜则认为修炼思维的方法就是向无知无限地逼近,周密思考但简化表达。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欠缺的一种能力。虽然读研究生期间,导师引导我们刻意训练过,但是思维训练并不是即刻见成效的,我还需不断努力。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本能。很多人会说,我努力了呀,为什么还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但是别忘了,没有策略的努力只会让结果渐行渐远。以前,每当我看到一个新鲜的东西,我都渴望去学,但是久了、时间花了仍不见收获,因为我没有聚焦,最后学到的都只是皮毛。后来,我决定改变策略,当我选择一样东西去学习时,只设定一个目标并严格执行,在这种坚持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而对于“成功”,采铜则认为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创造。而我不能说自己不成功,也不能说自己已成功,因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6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有一本书,我把它放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当我迷茫、无助、失落的时候,可以从书中获得方向、安慰与鼓励,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的人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把李开复的《与未来同行》作为这本书,但总是觉得有点不太接地气,直到我最终发现了《精进》这本书,我确信这就是我一直想要找的书。

  这本书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如“时间视角”、“做一件事情的收益值与半衰期”、“最小化可行产品”、“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打造内核”等等,一次次震撼着我既有的思维,也让我更深刻、更系统化地看到了我身上的一些盲区、不足与弱点。我想针对书中几个最让我震撼的新概念,并结合我自身的情况,系统地梳理一下当前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如何面对一件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当前面临属于这类事件的主要是英语。英语是我永远的痛,我深刻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英语的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属性让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跨不过缓慢起步期,一次次地发誓坚持每天学英语,又一次次地放弃。曾经我也坚持了八十多天每天早上6:30起床朗读《新概念英语》。那时正值入冬,6:30天刚刚亮,我一个人冻得哆哆嗦嗦的在操场读英语,之所以最后没有坚持下来,一是由于天气越来越冷,意志力耐不住一次次起床时的痛苦;二是由于看不到任何效果,背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总觉得用不上,并且有一种所有努力最后都演变成一种形式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有挫败感。《精进》中写道:“意志力只是一个神话,因为意志力总有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若是再用力的话,随时都会绷断”。我采用的军事化、单一形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过于机械而且枯燥无味,极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输入,而没有调用这些输入,最终这些输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得模糊。《精进》中写道:“一个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和从未调用过的知识相比,在今后更有可能被再次调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让我的努力付诸东流。

  《精进》一书中提出“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并且还提出“要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所以,在提升自己英语水平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目的,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现在细细思考,我觉得我只是想把英语当成我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而已,而对作为文学的.英语并不感兴趣。我希望我的英语水平可以听得懂世界著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并且可以与老外进行简单地交流。这就要求我具有较高的听力水平,同时还具备简单的口语水平。针对这两点,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听力,因为目的就是能听懂公开课,那么根据《精进》中“做中学”的观点,直接去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一开始可以先看《网易公开课》上带有字幕的课程,把字幕遮挡,实在听不懂的再看字幕,不断练习,直到可以不用看字幕,然后再学习coursera上的公开课,这种直奔主题也是《精进》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比“先背单词,再学语法,最后再去学习公开课”的方法更直接、更有效;而对于简单的口语,可以看我平时收集的一些口语视频教程,并有意识的在平时对所学的口语进行调用,不断加深印象,最终做到张口即来。

  学习方法定下来后,就要决定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显然,原来采用的机械、单一的学习方式是无效的。英语既然有低收益值、长半衰期属性,那就注定了它不是紧急的事情,所以英语的学习可以灵活安排。每天先把当下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做好,业余的时间或者做手头上的事情不在状态时,可以穿插着学习一下英语。最重要的是坚持与重复操练。可以将学习的公开课做成PPT,用英语复述一遍,有目的的输出一次比被动的输入十次都有效果。另外,面对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缓慢起步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缓慢“,慢慢熬出来才有味道。

  其次,不断打造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真正体现优秀的指标只有产品。以输出为导向的输入是高效的输入,因为这种情况下输入是准备随时被调用的输入,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使知识在调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成技能。而“技能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回顾多年来,我学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率低的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自己避重就轻的惰性。输出是比输入痛苦得多的过程。输出是一种创作,是主动的过程,而输入只是一种吸收,是被动的过程。学习一道题的解法是一种输入,而去解答这一类型的题是一种输出。鲜有看不懂的答案,但经常会做不出看得懂答案的题。但同样的时间,如果认真操练一道题,锻炼输出的过程,要比双倍时间只是输入更有效。解题是这样,其他学习过程亦是如此。我因为输出比输入痛苦,而逃避输出,尽管花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输入,但结果却很不理想。逃避输出的输入,最终使得努力沦落为形式。真正的努力是要打硬仗,往往是要强迫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一种强化输出的概念,不用找种种借口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自己还不具备输出的能力。《精进》中指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更快”。因为输出的过程会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迅速整合已有的知识去产出,这种刺激会加深我们对输入的记忆,并且这种记忆也会促进我们对已输入知识的调用。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打造“最小化可行产品”,以输出的产品作为对输入效果的评价。

  最后,打造内核,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通常,我们指的很厉害的人都是指的这个人的技能厉害,可以轻松搞定大多数人搞不定的事情。当然,技能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厉害的一个指标,但与技能这一指标相比,我更看重另一个指标——内核。可以说内核是一个人是否厉害的先决条件,鲜有内核坚强而技能一般的人。同时,内核也是一个人最本质的特性,无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有多么的不同,抽象成内核时基本一致。比如尔冬升导演的《新宿事件》中的阿杰,无论是之前的胆小怕事还是情性大变之后的凶狠残暴,其内核都是胆小怕事,只不过之前是本色演出,之后是以凶狠残暴的形象来掩示内心的脆弱与不安而已。再比如,一个每天保持努力的人其内核也有可能弱于不太努力的人。因为前者的努力有可能避重就轻,一味逃避较为痛苦的主动输出,而选择相对容易许多的被动输入,这样看似一直在努力,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而后者有可能直面困难,以最短的时间,以“完成具有创作力的作品为目标”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相比前者来说,其内核反而更加坚强。

  坚强的内核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定力,反之亦然。有些人,在平时表现得很自信,可是一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无论是之前的“自信”还是之后的自卑,都是内核不够坚强这一本质的不同的表象而已。当然,内核再坚强的人,也不可能一直处在亢奋之中,总是有情绪低落、怀疑自己的时候,但总会及时调整自己,不会放任自流。因此,内核坚强的人要比内核不坚强的人更有定力,会给人一种安全感,无论情况多么得糟糕,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必胜的保障。这就是内核散发出来的魅力。尽管许多内核坚强的人性格古怪,为人偏执,不容易相处,但再讨厌他们的人,也表示他们身上确实也存在着很大的魅力,让人又恨又爱。

  由于内核有产生定力的作用,所以内核不坚强的人定力就差,经常会失掉自己的框架而被人掌控。恋爱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废物测试”,是指女人对追求自己的男人有一种测试的本能,当男人保持自己的框架,不为女人而失去自我,女人就会被吸引;而当男人失去了框架,整天围着女人转时,女人就觉得没意思了,最后就只能发给男人“好人卡”,并说“你人挺好的,我们还是做朋友吧”。不明白内核在两性关系中的作用的人会倾向于有“女人就是贱”、“好男人不要,却被渣男玩于股掌间,真是眼瞎了”等负面评论,但看似很不合理的事情都有其合理的深层原因。无论女权运动再怎么折腾,两性中的社会分工注定了男女不同的角色。大多数男人喜欢女人的顺从,而大多数女人喜欢被男人引领。男人因为爱而迷失自我,把引领权交给女人,让女人觉得这个男人驾驭不住自己,说难听点,就是这个男人在引领方面就是个“废物”。女人怎么会跟一个“废物”一起生活呢?!

  基因学说中有一个理论:人类活动以延续自己的基因为第一要务。而内核产生的定力关乎着恋爱、婚姻以及后代的延续。因此,且不说是否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我们活动的第一要务而言,也得努力打造自己的内核。另外,家庭的和睦与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坚强的内核会让两者产生良性循环。一个人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至少看起来很厉害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精进》一书给我很多启发,但也只是理论上的指导,还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只有经历过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才能在遇到事情时游刃有余。比如,就保持自己的框架来说,如何拿捏好与强势、不妥协的边界。这需要在与人接触中不断地反思与调整。内核的打造不是说说而已,需要有认真的态度,还要有不怕事的胆量。“阅历”中的“历”是指经历,“阅”是指回顾与反思。要有“阅历”,就应该以不怕事的胆量多去经历,并以认真的态度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顾与反思。内核会伴随着阅历的积淀而不断地强大。坚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并以“最小化可行产品”为导向进行输入,同时打造坚强的内核。时刻做好准备,当机遇到时来,不至于手滑。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7

  思考这件事,一是苦,二是抽象。如果能用影像记录思考的过程,那些会思考的人,大脑呈现的应该是一幅缜密壮观、又深邃的解码风景吧。不会思考的人,思维比较单一,容易自动绝缘,无法深入联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呢?

  1、学习过滤信息,捕捉精髓

  外界有太多冗杂乏趣的信息不经意就砸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可能是陷入怪圈的思考。我们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不受侵蚀。屏蔽干扰、定期清理,过滤无价值的信息,做好思维里的清道夫;释放大脑内存,只为有养分高质量的种子提供土壤和空间,从而精简输入。

  2、不随波逐流,独立判断

  不要盲目跟风,有质疑能力,远离别人的.爱好、别人的狂欢和别人有意制造的营销类新闻和信息。跟网红店似的,排了老半天还不见得对自个味口。重事实重逻辑,不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3、潜意识的喂养,获取灵感

  潜意识会在后台自动运行的,我理解的是思维的灯虽微弱,但仍通着电,一旦电流足够,灯就乍亮了。跳出模式化,放养思维的精灵,带你飞。

  4、思考直观性

  我们的记忆有限,用图像的表现形式,思维更加立体,画面加深记忆,进一步推动我们清晰思考。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8

  —时间篇—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能成为怎样的人。关于对时间的认识,在书中,作者从五种视角去看待时间:

  1、积极过去视角:凡事总以积极心态往回看,经常怀念美好的过去,这类人特别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当然,也比较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2、消极过去视角:凡事总以消极心态往回看,经常回忆负面的经历,这类人容易沉浸在过去的伤害中无法自拔。

  3、享乐主义视角:凡事总以享受心态看待当下,懂得及时行乐,既不回望过去,也不展望未来,通常来讲,这类人的幸福感比较强。

  4、宿命论视角:对当下发生的事很无能为力,骨子里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能选择顺从和忍受。

  5、向前看未来视角:这类人做事往往具有前瞻性,更加关注未来那些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做事十分高效,但往往幸福感不强。

  面对这五种时间视角,身在当下的你我又该如何选择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在我看来很不错的时间观:平衡时间观延伸的当下感。

  具体来说,那便是要生活在当下,不患得患失,不瞻前顾后。严肃对待时间,深入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利用好它。

  还要多多留意自我的空间,找到自己专属的独享时刻,而不疲于奔命。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思考中认识自己与别人视角的异同。

  不要再沉浸于过去,因为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你可以通过制定目标计划,让行动更加有序、让目标清晰可见。

  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深度。比如最近十分流行的“心流”,让自己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也就是心流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时间的流逝。

  这里,作者还提到一个“五年计划论”。在作者看来,五年时间,足够任何一个人精熟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了。

  你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五年计划,通过持久而坚持的努力,能够忍受前两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以及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

  通过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最终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成功锻造。

  —做事篇—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做事态度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方式:向孩子学习“好奇,郑重其事”的态度。

  郑重是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滴,聚焦于当下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其中。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做事态度呢?作者认为,平时应该坚持多读经典书籍,特别是多去读历史中杰出人物的书。

  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往往不为当时的潮流所动,甚至性格偏执,但都能在自我坚持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才能,努力专注的将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了两个评估因素: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

  收益值是指做这件事当下会给我带来多少收益,包括心智,情感,身体物质等各层面。

  收益半衰期是指这项收益随时间而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长,影响越持久。

  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去评估一件事情: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高效思维技巧,与牛人的重大意义谈话等。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件流行款衣服,玩一天游戏,吃顿大餐等。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写一篇文章,学习一项技能三个小时,站桩一个小时等。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无聊刷手机,两个小时,看了一部网剧,两个小时,上网看小说等。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做长半衰期事件,过滤信息噪音,专注学习。那么,长半衰期事件具体都有哪些呢?

  积累时间管理、写作、学习认知等方法技能;训练健身、站桩、写作等实操技能;构建终身学习、成长性心智等新的思维模式;提升拍照着装,烹饪美食等个人品位;努力寻找到智者的智慧、人脉链接等稀缺性资源。

  结束语: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能成为怎样的人。

  聚焦于当下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其中,时间自有偏爱。

  生活是什么?我所热爱的生活,那便是山中静思,感悟宇宙,无目的旅行,阳光下读书等等。

  同时,好的生活,也是学习新技能,获得新认知,让未来生活不再一成不变,反而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是的,好的生活,是享受,是培养生机。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9

  一、时间之尺:

  1、我们如何对待时间,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提出:具有平衡时间视角的人,在内心拥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可以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林德沃提出十条建议:

  1、生活在当下

  2、严肃的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链接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在过去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五年设想: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

  1、远期未来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3、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我们总是在重复的抓起沙子。

  尽量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找到真爱,学会有效的思维方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练书法,背诵唐诗,认真回复一个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网络掐架,刷半天微信和微博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玩手机游戏,买买买

  建议:

  1、多读经典《反脆弱》

  2、辨认”信息噪音“即时享受,长久收益

  3、为什么我们时间不够用?工作要快,生活要慢,佛洛可《享乐主义手册》

  4、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心流,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二、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一度格局:看自己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电影《一代宗师》

  三、即刻行动: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

  1、当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3、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4、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5、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6、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7、行动后历史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四、如何高段位学习者,只有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1、主动建构知识,

  2、打开新旧知识连接通道

  3、探究式学习,提问是引向新问题的起点

  4、技能是学习的终点。

  影片:《卧虎藏龙》

  五、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1、大脑需要断舍离

  过滤没价值的信息,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丰富的内涵

  2、迎接“灵光乍现”时刻,让潜意识工作

  3、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4、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视觉理解是教导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信息矩阵我知道别人知道

  5、高效使用清单

  六、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1、没有突出的长版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2、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4、相对少量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才能最大化

  5、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提升的飞跃

  感悟《精进》读后感 篇10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估计每个人都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诠释。但是这本书,会大大的帮助你,让你少走点弯路。作者采铜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治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他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一一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

  在这本书中,人生的七个侧面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关键,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前提。选择往往是我们前进到分岔路口时发生的,难免迷惘、无助和焦虑,因此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是找准了自己的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和方向。行动乃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为了梦想,永不止步。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修行。思考贯穿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但我们越来越忽视了思考的价值了。才能是一个人立身于一方之地的武器,在这个激烈的社会里,要获得非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成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愁的字眼,有些人把自己“轻易”得到的成功吹捧得很厉害,进而成为讨厌的人,成功是让自己坚持着自己的内心,这样意义的成功才值得。

  翻开这本书,确实有点颠覆了我对一贯教你如何走向成功的书籍。它每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像人类一样,五脏六腑面面俱到。对于每一个主题的阐述中,呈现一种不同的视角来更加透彻的理解。

  很多人对于时间这两字,都没怎么当回事。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这是一种郑重的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在现代社会,应该只有少部分人才拥有郑重的态度吧!不知不觉耗费和挥霍那么多时间,却一事无成是最可怕的结果。

  这仅仅只是我对于这本书的第一个关键点的感受,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真的需要指引,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它不会泛泛而谈,具体到让你不得不跟住它的脚步一起。也许,我和梦想就差这本书了。

【感悟《精进》读后感】相关文章:

六项精进读后感10-23

《六项精进》读后感06-07

六项精进读后感07-30

六项精进读后感(精选12篇)07-09

六项精进读后感(精选21篇)12-26

六项精进读后感(精选14篇)06-30

六项精进读后感(精选16篇)11-23

《六项精进》读后感8篇08-12

《六项精进》读后感6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