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2-03-01 10:50: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一起来看看吧。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篇1

  读完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后,一直想读他的这部《群山回唱》,无奈前段时间特别忙,但这本书早在一个月前就买好了,只是因为要参加考试,都没开封。那天考研一结束,当晚我就打开书读了起来,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整整十天,读完了,也算破了我的记录。

  《群山回唱》看似比较复杂,因为是以不同人的口吻讲述的,但全书就是一部关于牺牲、背叛和亲情力量的传奇。它跨越了三代人,将每个时代发生的故事都令人感同身受地讲述了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而是能将它们与自己结合,从而想到如果换做自己会怎样,我们的内心就此被触动。

  全文其实主要在讲述阿卜杜拉与帕丽的兄妹情,从开头父亲送帕丽离家,到六十年后的重逢,这期间发生的一切都让人唏嘘,但命运造就了他们的分离,那时的帕丽还不到四岁,但年长她几岁的哥哥阿伯杜拉却要用一生去驱散这种被迫分离带来的痛苦,妹妹帕丽在他此后几十年的人生里都不可或缺。

  两人的继母帕尔瓦娜的人生也充满了坎坷,她有意从大树上将姐姐推下来,其实是出于内心的嫉妒与怨恨,但最终一切还是要靠她来负责,最终姐姐让她将自己丢弃在沙漠里,是为了给她更好的未来和没有负担的人生——虽然后来帕尔瓦娜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姐姐的事一直让她内心不安。

  纳比舅舅为什么要将帕丽送给房东做女儿?她是为了取悦女主人,是为了完成她的心愿。几年后,苏莱曼瘫痪后,纳比才发现那些速写本上都是他的身影,房东爱着他,一直爱着,纳比其实想要逃离,但最终却一直陪伴到苏莱曼临终的那一刻,他是出于深厚的情谊,但这互相陪伴的温情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妮拉,她和苏莱曼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逃离父亲的严格管控;而后来她带着年幼的帕丽奔赴巴黎,也是为了逃离,为了不被她丈夫的`病痛所困住。她才华横溢,但身心却承受着最严重的缺失。她用爱情、香烟、酒精来弥补这种缺失,然而都失败了。她始终是一块孤零零的拼图。

  书中还通过一个叫罗诗的女孩的命运,牵扯出一对堂兄弟完全不同的人格。堂兄伊德里斯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他心地善良,但对别人的事却无能为力,只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堂弟铁木尔虽然是他看不上的人,却资助罗诗完成手术,最终让她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知名作家。

  阿卜杜拉一生都放不下帕丽,所以他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帕丽,当年老的帕丽和年轻的侄女帕丽在美国见面后,阿卜杜拉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他不记得身边的这个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求了几十年的亲妹妹,他甚至骂她是小偷,可是难道帕丽就能记住过往吗?她当年视若珍宝的各种羽毛早已成了历史物件。

  阿卜杜拉留给帕丽的那封信里写道:他们告诉我,我必然要走入水里,很快就将沉没。出发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给你。我恳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会知道,当我沉入水中时,心中想着什么。终其一生,他都在心里惦记着妹妹,想着有一天能重逢,但再重逢时,他已不是那个意识清醒的人了。

  阿卜杜拉的女儿,年轻的帕丽早就知道父亲的这个秘密,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姑姑帕丽的分身,她的心事都写在明信片上想寄给另一个自己。当数年过去,两人再次重逢,说起这件事时,老帕丽说:你说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体会到的却只是一种缺失,一种没来由的模糊的疼痛……无法给别人道明的疼痛。

  阿卜杜拉和帕丽小的时候,他们的爸爸给他们讲的那个故事以及阿卜杜拉给妹妹唱的那首摇篮曲似乎就是一道宿命的诅咒,从前到后,一代连着一代。帕丽的命运其实就和故事中被魔鬼抓走的那个人一样,帕丽不能再回来,如果她回来,依然会一生贫穷,当然不会成为一名学者。爸爸也是忍痛割爱。

  文中还记录了希腊整形医生马科斯的生活轨迹,他和萨丽娅年幼时的故事,从他一开始对她的自然厌恶到后来的慢慢接受,再到由衷佩服她的一些科学实验,她被母亲抛弃,却从未对生活就此失望,她用遗产资助马科斯各地旅游,通过他的镜头来看这个世界,并用心照顾他的母亲,直到两人都老了。

  反观我们的生活,其实谁不是这样?虽然也许不会和文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经历,但各种各样的打击磨难时不时会浸入我们的身体里,有时甚至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不过,生活总在继续,就算我们选择了死亡,世界也不会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无论如何,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所遭受的一切。

  亲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情谊,她比任何东西都更值得我们去珍惜。这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深情,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我们都将一生背负。期间遭受的苦难哪怕再沉重,一旦有柳暗花明的一刻,都会觉得满心欢喜。我们都是这个世间的行路人,孤独的行路人,但因为有亲情存在,便觉温暖。

  这两年读完了作者的三本书,但从来不知道作者长什么样,今天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竟然看到长得如此有魅力的他。他的小说也许都和自己的经历有关,年幼时跟随父母定居美国,阿富汗成了他梦里的故乡,不管阿富汗遭受了怎样的重创,我相信,在他心里,阿富汗都是最美的国度。

  最后,致敬卡勒德·胡赛尼,谢谢他写出了如此触动人心的作品,每次读完他的小说,我都不能很快去看另一本书,因为只是读完了他写的故事,而故事之外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在读整本小说的过程中我都没有流泪,但我确信,那些文字和某些情节确实让我的内心受到震颤。再次感谢作者。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篇2

  当记忆开始消逝,该如何留住那份生而为人的尊严。作为“主人公的国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群山回唱》弱化了历史背景,着眼于长达60年的家庭变迁与人物命运,却不失恢弘与细腻。类似于《一千零一夜》的讲故事方式,小说讲述了八个普通人的爱恨纠结,这些故事看似独立,人物却相互交织。这本书穿越了战争、别离、生死、谎言以及爱情,向我们一再展示人们的选择——即使是看起来最无私的选择,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部分。

  故事从爸爸给阿卜杜拉和帕丽讲的一个睡前故事开始,为第二章爸爸迫于生活压力卖掉女儿帕丽做了铺垫。第三章介绍了阿卜杜拉和帕丽的后妈是如何嫁给爸爸萨布尔,以及如何间接性的造成了姐姐事故、半身不遂的原因。第四章是纳比舅舅写给马科斯先生的信,详细介绍了纳比离开村子去给苏莱曼家里当厨师的原因。第五章讲述了苏莱曼邻居的两个儿子自资助一个被大伯毁了家庭自身也受到极大伤害的小女孩,以及兄弟俩做出不同选择的故事。第六章讲了帕丽跟随妮拉离开喀布尔来到法国后的生活,以及帕丽知道自己身世后的心里活动,让读者对兄妹俩的重逢有了期待。第七章讲了阿德尔和他父亲的故事,阿德尔的父亲占领阿卜杜拉和帕丽从小生活的村子,他的父亲为阿德尔编织的谎言被唯一的玩伴的死打破但又默许逃避,给人深深的冲击感。第八章讲述了马科斯先生从小到大的生活,描绘了他那钢铁般的母亲以及被狗咬了脸毁容的.伙伴萨莉亚。最后一张叙述了帕丽通过马科斯,寻找到自己的哥哥,但哥哥却因病早已忘记了妹妹。

  其中伊德里斯和他的堂弟帮助可怜的女孩儿罗诗的故事带给我强烈的冲击感。

  伊德里斯,一个“西化了”的主人公的国家人,在他同堂弟一起回主人公的国家处理房产纠纷的时候,认识了可怜的小女孩罗诗,她全家人都被大伯用斧头砍死,而她自己也被斧子砍伤了脑袋,伤口狰狞。几次探望之后伊德里斯承诺他来想办法安排小女孩去加州动手术,他承诺一定会弄到资金,再不济他自己掏腰包。“当时的他有一种兴奋、陶醉甚至愉悦的感觉,他做出了这样的保证,他觉得浑身是劲儿。”

  可是他回美国后,面对一大堆需要回复的邮件,挂满加班号的日程表、同行评议、家里装修等等杂事,心态很快就转变了。“他极为惊讶地发现,变化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此难以察觉,谈起主人公的国家,突然感觉就像在讨论最近看过得一部悲情大片,其效果已经开始消退了”。面对阿姆拉的来信,他感到厌烦甚至气恼。当他向上司讲了罗诗手术的事,询问集团是否能负担罗诗的治疗时,他已经感到自己不堪这诺言的重负,而当上司说公司没法承担治疗费用时,他没有对上司的理由提出反驳,反而如释重负。之后,他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对他而言,罗诗已经变成了某种抽象的事物,仿佛只是戏里的一个角色,一个幻象。他认为他的承诺只是被误导了,是一个错误,他无能为力,就是这么简单。

  很多年后,伊德里斯出现在罗诗的新书签售会上,他看到书的首页写着献给我的妈妈阿姆拉和我的卡卡铁木尔。当年他的承诺烟消云散了,而他的堂弟铁木尔,不管是出于炫耀还是真的出于好心,把他没有完成的承诺兑现了。他担心书中会写到他,担心女孩认出他。事实上,女孩果然认出他,没有交谈,只是在签名时写了:别担心,里面没你。

  “别担心,里面没你。”这句话就是就像给伊德里斯的良知局限一个台阶下,“好心之举,可它伤了他。”

  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是否会坚持自己的初衷和承诺,但觉得自己大概会无法坚持。人类的良知有局限,但我想这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事情,当我们在良知的起点处立马迈开脚步,也许我们就能坚持到底,当我们的勇气在顶点的时候,一鼓作气,也许就能一往无前。而不要想以后。

  在整本书的最后,我一直期待着哥哥能够想起妹妹,但这本书描写的是人生,它描写的是真实的现实的世界,而不是充满幻想的虚假的言情小说。奇迹,终究是少的。但最起码,妹妹找到了她的根,她一生最大的缺口被补上了。

  命运很霸道,它开的玩笑,你必须全盘接受。而痛哭与欢笑,都是你的。群山总是不发一言,但在你发出呐喊的一阵后,总会以出乎你意料的方式,给你壮阔且结实的回音,一波接着一波。但你要相信你的念念不忘,终于换会回响,无论以哪种方式。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 篇3

  《群山回唱》故事的主线讲到一对兄妹因为贫穷和战争,铸成了六十年的悲欢离合。围绕着他们的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如何去爱,又被伤害,又相互伤害,又彼此牺牲。小说的官方页面上介绍说:它探索了流亡,自我的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但实际上,胡塞尼自己说:《群山回唱》始于家庭这个概念。据说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扣人心弦的小说之一。

  胡塞尼以帕丽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巨幅的拼图,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片碎片,要亲自填补到属于自己的空缺里,才会成为生命的完整。那些迷离在记忆里的情节,从别人的嘴里还原你看不清的另一面。小说中的那些人,在地域、战争、生死、别离、承诺和谎言里穿行,最终盘扣在一起。生活就是一个闭合的环圈,人生在世又便是相逢。

  胡塞尼在书里引用了十三世纪诗人的诗:走出对与错的观念,在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相会,生活没有对错,你无法将它红牌拿下。和解,是在心里留一个位置,你容得下生活,生活就容得下你。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遭遇有何种境遇,想想故乡的风筝、山羊还有群山,他们都在为你歌唱。不管你过得美不美,生活是不是圆满,生活都有它本来的样子。“群山回唱”,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就是延绵生命之旅的隐喻,人生也就像那些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景万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当我们在山间高喊时,隔一会又会听到了山谷的回音,生命就是失而复得用爱归音的过程吧!

  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他们还是在小说当中被分开了,像微尘一样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之后,命运让他们重逢。

  卡勒德·胡赛尼将和兄妹俩有关的几个人的故事串连起来讲给我们听,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在了一起,散发出的是像珍珠一样并不圆满却很饱满润泽的光彩。

  与《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中所描绘的战争悲剧不同,《群山回唱》试图阐述的是背井离乡的移民者的心理缺失。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再不是与命运抗争的普通百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战争给深处国家之外的子民带来的另一层面的苦难。移民作家的精神迷茫与困顿往往源自双重文化的抉择,无论是在故乡还是移民国,他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归宿。《群山回唱》中的主角大多是逃离故乡的阿富汗人,他们一方面努力融入异国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怅然间寻求自己的定位。作为移民者的他们被传统的美国人当做认识阿富汗的窗口,但阿富汗对于他们却恰恰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无论是瓦赫达提太太的全盘否定,还是阿卜杜拉的畏缩退守,阿富汗成为每个人都不能逾越的心灵枷锁,彷徨毋庸置疑地在每一代阿富汗移民者心中烫下了烙痕。

  《群山回唱》中胡塞尼的乡愁再也不是一遍遍地白描童年的回忆和复刻成长中的失去,取而代之的是延展移民者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漂泊苦楚。这是移民作家们普遍难以超越的窠臼,是流落异国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在早年的作品中胡塞尼一直回避着这种漂泊不安的'宿命,他避之转去写童年、友谊和战争,试图借此为自己的乡愁寻找得以安身立命的沃土,寄托他那无处安放的回忆。胡塞尼之前的作品,一直试图还原阿富汗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但那对作者来说却如同重掀旧创,每次的刺痛都可以让他哽咽让他窒息。对于移民作家的写作,哈金曾提出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即“家(祖国)意味着到达,而不是回归。” 借由《群山回唱》,作家不用沉溺于记忆,他与现实之间达成了和解,完成了真正对自我的剖析,也因此这部新作,少了前作动人心魄的人性关怀,却多了几分移民者的彷徨不安,是卡勒德·胡塞尼更成熟作品的阐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群山回唱》在塑造的几位异国漂泊者中,还将视线拉回,塑造了一个官家子弟的角色。这可以被看作是胡塞尼对阿富汗暴力统治阶级的消极抗议。这个少年懵懂无知,却已经渐渐明了父亲权利下的罪恶与血腥,他恐惧不安,却终将臣服于铁血政权之下。胡塞尼将这个故事包涵在《群山回唱》中,如绵里藏针刺痛着每一个期待着阿富汗光明的读者。

  “以前他会蜷缩在父亲粗大的臂弯里,幸福地睡去。如今这已变得难以置信。可他会学着再次爱上他当他转过身,走回家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将是宽慰。”

  卡勒德·胡塞尼这样写道,现实最终还是抹杀了孩子眼中那最后一丝纯真,世界翻起新的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旧荒凉。

【《群山回唱》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群山回唱》读后感01-02

《群山回唱》的读后感07-07

群山回唱读后感09-01

《群山回唱》读后感7篇11-29

《群山回唱》读后感(7篇)11-29

群山回唱读后感(精选12篇)04-22

群山回唱读后感6篇11-29

《群山回唱》读后感5篇01-02

《群山回唱》读后感(5篇)01-02

《群山回唱》读后感5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