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时间:2022-07-23 16:14: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重识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读《普通教育学》有感

  原创: 葉子

  Teaching is listening. Learning istelling.

  赫尔巴特在一些教育者的认知中,简而言之,就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与杜威的"经验、活动、儿童"三中心相对应的"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在读过《普通教育学》之后,我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就其教育观来谈,就会明白将赫尔巴特视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部分学者对其的深深误解。

  一、"教学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

  "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知识,通过交际获得同情。"无论是单纯的经验获取,还是情感的交流,都将具有或多或少的具备缺陷,这时,我们需要教学来加以补充。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出发,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获得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也在教学中与同伴相互交流,获得交际的升华。在我们给予教学如此使命之前,但愿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能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

  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经验与交际,但教学不能只配经验与交际。从人的角度出发,教学在促进我们的理性与感性的发展,理智与情感的双管齐下。但教学无法决定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法保证通过教学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就能够上升为怎样高的层次,我们的教学只是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而存在。

  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经验或单纯的交际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传授知识经验,但"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将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除此之外,教学中不能缺少情感的引领。教学要引起共鸣,将共情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教师的感情流露要激发儿童本人与其相一致的感情。在教学中,每个人都将吸取适合他自己的一切,展现他原有的观念与感情。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有教学才能满足平衡地培养广泛的多方面性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绝不可以在可塑的年龄阶段把儿童偶然突发的表现看作通过教育能更大发挥出来的标志。这种保护畸形者的做法是从宠爱发展到放任的产物,是低级趣味所推崇的。"我们的世界由各行各色的人组成,个性不是我们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理由,我们更多的是学会如何理解他人。

  二、教学步骤

  在兴趣阶段,赫尔巴特提出注意、期待、要求和行动。在教学阶段相应的就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就教学材料的单方面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楚所学知识的内涵,从而与业已熟悉的观念与当前新观念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合的成功。赫尔巴特将教学对象看作是一个个组合,"教学所应培植的各种兴趣,我们认为只有同时不同时的差异,而没有明显的步骤上的先后。"教学对象的构成有一个较大组合下的若干小组合,再到最小组合,每个组合都有这四个教学阶段的,需注意到清楚、联合、次序与按这种次序进行的进程。

  三、"事物、形式、符号"——教学的材料

  教学材料一直是我们课程讨论的重要话题,我们的教学教什么,什么是最适合教学的内容。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材料存在于各种科学中,总结分类归纳为事物、形式、符号三种。在符号教学中,他认为符号对于教学来说是一种负担。主张先熟悉,符号是认知的基础单位。教师在教学重要思考如何发挥兴趣的力量来消除这种负担,正如阅读文本首先要识字,如何消除语言障碍,这是学习是否能够深度进行的前提。他不要求一开始就对符号的汉字做过多的了解,甚至认为讲解符号理论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对待符号,从认识、临摹起,符号的含义理解都是其次的。同时,教师要讲授对后来有趣应用非常必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赫尔巴特一直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始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甚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刻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变相讨好。关于形式教学,这是一种抽象思维,是形而上的教学。在抽象教学过程中,"绝对不可以使抽象本身具体化为事物,而必须始终通过对事物的实际应用来证实抽象本身的意义。",,如何认识阿拉伯数字1,1作为1,其就是数学符号,1可能指代一张桌子、一个苹果,但1就是1,1没有为什么,1就是1.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在赫尔巴特看来,是在抽象过程中得到概括与分类的各种特征的既成组合。这也是其采取综合教学和分析教学的缘由之一。认识事物,我们常常从整体性上去审视它,认为它是其特征的混合体,殊不知,在每一种特征之下或许存在多种可能的从属关系。

  四、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见解上,最能够表明赫尔巴特不是所谓学者总结的三中心。在教学方式上,赫尔巴特反对故意矫揉造作的方式和直接引起厌恶的方式。前者是教师与其所讲内容之间的隔,如果有隔,自然会显得矫揉造作,是一种不自然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虚假的教学方式,教学不是为了显示教师的博学与教学技巧的精炼,教学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最舒适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应该的结果。直接引起厌恶的方式更不可取,从这一点来看,就明白,赫尔巴特根本就不是一意孤行的教师中心者,若是,何来考虑使人厌恶的方式。并且其在文本中有言:"教师在必须确保正在进行的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的范围内,可以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确保正在进行的工作顺利进行是为了实现环境的有序性,但并没有限制儿童的学习自由,还提出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何来的教师中心?

  赫尔巴特处处从学生和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批判上流家庭的城市儿童被阻止走向各处的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他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法师来发挥兴趣的力量,感染学生,为学生带来知识的启迪。一个从学生出发的人,不应该简单的被拿来与杜威进行二元对立,这是国内学者对赫尔巴特的误读,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解读!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相关文章:

面试被“识”的同时“识”企业08-15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重识鲁滨逊08-15

人生感悟的作文:识物与识人08-10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04-30

识 字 508-15

识 字 808-15

识 字 608-15

新识作文06-01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15篇)03-16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