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工作体会>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25 15:58:48 工作体会 我要投稿

有关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模板合集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工作心得体会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模板合集六篇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1

  幼儿教师的风采

  不管您信不信,幼儿教师的工作用“忙、累、杂”三个字才足以形容。每天从早到晚,耳边装满了孩子的说话声,想安静一会儿都做不到;整天绷紧了全身的神经,唯恐孩子有一丁点闪失;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即使闭上眼睛,脑海里仍装满孩子们的影子……这就是许许多多平凡的幼儿教师平凡的一天,不管多忙、多累、多烦,只要看到孩子快乐、健康地度过每一天,她们就悄悄地把辛苦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孩子,把笑脸留给家长。当听到一句句“老师,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时,涌上心头的第一感觉就是——当一个幼儿教师真不容易呀!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幼儿园老师就是那忙碌的园丁,

  天天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花朵灿烂的笑容;孩子是富有爱心的童话世界,老师就会变成美丽的白雪公主,为他们捧出悦耳动听的童话。

  我们不奢望在孩子的记忆里有我们永远的影子,但我们付出的爱心是最美丽的,岁月会记住我们的,岁月抹不去这份永久的美丽!

  幼儿教师的困惑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被人们忽略了太多的东西,有人说她们“婆婆妈妈”,只会哄哄孩子;也有人说她们轻松,还有长长的假期。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2) 其实,只要您们更多地关注幼儿教师这一个纯女性的群体,真正了解她们的一天,相信您会情不自禁地为她们喝彩!

  工作一年比一年繁杂,工作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多,而我们队伍中有的人已青春不再,她们的双手不再纤巧,她们的舞姿不再优美。但她们留下了对孩子循循善诱的耐心,留下了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留下了一份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的爱心……

  外界的诱惑引开了一些人,工作的繁杂吓跑了一些人,家庭的需要送走了一些人,留下越来越少的人,依然坚守着“幼儿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

  我深深理解那些走开的人,也默默祝福她们能够更加快乐、幸福;我佩服留下的这些人,暗暗祈祷她们天天平安、健康。我们的幼儿教育为什么留不住幼儿教师呢?没有优秀的幼儿教师,哪来先进的`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的期待

  美丽、活泼、善良等无数美好的字眼作为幼儿教师的代名词都是如此的合情合理。随着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我们也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人,谁不渴望拥有一份轻松、自由的工作?谁不

  喜欢有更多的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既然选择了当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在纯女性的工作单位中执着地诠释平凡中的伟大,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我想,既然选择了幼儿教育,那就要学会当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值得庆幸的是,我渐渐地感觉到幼儿教育不再孤独无助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座拥有无价之宝的神秘宫殿。我多么希望幼儿教育的明天更加绚烂多彩!相信这也是所有的幼儿教师的共同心愿。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特别是实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个爱做梦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她的幼儿园老师。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

  二十年后,女孩的梦实现了,她终于又回到她喜爱的地方,她依旧爱做梦,只是梦不再是儿时的简单和满足,教师的职业,使她的梦有了更多的内涵和心情。这个女孩,就是我。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活动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期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实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赖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择、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

  实幼是一个示范性幼儿园,这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进入实幼,我更懂得了压力的内涵。不管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娴熟的教育技巧和灵活的教育机智,都使我产生了深深的距离感,曾经沮丧过,曾经烦恼过,但仔细想来,沮丧和烦恼只是多余,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使人进步,我想,这才不失实幼人的本色。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3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为上好江苏版美术教材第六册《色彩游戏——对比与协调》一课,我便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色彩对比与协调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也是能体现的。

  在游戏中感知色彩:

  上课开始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三间色,接着让学生辨识: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 计“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对比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与协调在视觉、心理感知上的区别,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于生活中寻找色彩: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课题的展现要体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提问:色彩规律中的对比与协调在生活中有吗?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领学生先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学习、生活用品等),由学生自己说一说找到的色彩对比与协调。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运用对比色与协调色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获得色彩搭配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辨证关系。 听音乐中感受色彩: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一段乐曲,如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边听边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提示: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流畅的音乐呈现的是一幅协调色的画面。第二遍听赏的过程中伴随图片、配音解说一起进行,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去领悟音乐与协调色的关系。

  再欣赏第二段乐曲,如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着重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激越的锣鼓声所渲染的热烈欢腾气氛。教师用言语、身体语言促使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体验着乐曲的旋律昴扬,热情洋溢,感受着此时的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强烈对比。(此过程扩大了音乐文化的视野,体验艺术的通感,获得美的享受,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背诵古诗中领悟色彩:伴随着乐曲《金蛇狂舞》,教师发出“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感慨,过渡到出示古诗让学生读,如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导读出诗句的音律。提问:读诗时联想到怎样的画面?你能感觉到哪些颜色?学生感知出绿的莲叶、青的碧水,红的荷花互相映衬对比。分小组交流其它古诗中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富于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用饱蘸生活的彩笔,创造出多姿多色的诗篇,描绘出多彩的神韵,由栩栩如生的形象传达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平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习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5

  时光飞逝,教学已近一年了,近一年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入社会的新人来说都可以用意义非凡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人生最快乐是事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庆幸能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理想要用我的知识,我的理念去教育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敢作敢为的时代精英,要成为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良师益友。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想法还没走上讲台,惠山区新教师培训就给我敲响了警钟。两天的新教师培训告诉我此刻所应具备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任重而道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难上加难;作为老师,只有爱是不行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了解到以后道路的艰难,并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而是让我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多了一把干劲。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社会职责的转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各项教育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此,我完成了如下学习和工作任务:

  1、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工作。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我收获很多,从朱正威教授那学到很多关于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怎样更好得展开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还有几位资深的生物教师给我们介绍了教学经验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新课程理念。

  2、在区教研员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前一阶段教学工作。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老师的指导,并有1次区级公开课的观摩和讨论机会。真正上课已经有快一年了,听了很多老教师的课,尤其是我师傅的课,每节新课是必听的。通过不断地听课,不断地比较,我发觉我对整堂课的安排远远不如他们。逐渐地我发觉了一件可喜的事情,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与我的学生有了点互动,而我在设计教学中也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期间我开了一节新课程研究新,在师傅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改进,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渐渗透进我的教学。这一年来加深了我对生物这门课程的认识。在老师的鼓励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抓住学生的兴趣。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接触到学生后并没有给学生讲要求,讲教材,而是给他们将了许多课外知识。我准备了很多关于生物学的最前沿的科普知识以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生物学产生向往和期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就需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就有利于巩固,记忆。挖掘教材中的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尽量挖掘生活联系点。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能理解,最能掌握。

  这就是我的近一年的时间,快速成长用汗水用心血换来的充实的一年。别人都觉得难以理解,不过一周2个教案,不过小学教学,至于那样忙吗?但是我觉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越深入教师这个职业,我发觉我不懂的地方就越多。尽管一切已经适应了,在教学上也不再是最初的懵懂无知了,与学生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6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我听过不少老师的示范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我认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认为一堂好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是讲授得多么滴水不漏,环节上的天衣无缝,细节上的精雕细琢,而是应该建立在实际学情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