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寻母记》的读后感

《寻母记》的读后感

时间:2022-07-26 22:02: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寻母记》的读后感

《寻母记》的读后感1

  爱,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似沙漠上的一汪清泉;像饥饿中的一碗米饭。爱就是这样,时时刻刻都感动着别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爱的教育》是许许多多爱的结合体。我觉得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那为了亲人而不顾一切的爱尤为突出,《千里寻母记》就是最好的代表!

《寻母记》的读后感

  《千里寻母记》主要写了一个年仅13岁的热那亚男孩子,为了寻找他的妈妈,独自一人从热那亚去往美洲,共走了6000里路,终于找到了妈妈的感人故事。

  是啊,一个才13岁的小孩子,竟然独自一人行走了6000里路。支撑他走完这么多路的信念是什么?是他心中对母亲浓浓的爱。在行走途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挫折,可他有 放弃吗?没有。大家可能不知道6000里的概念吧?那就让我来换算一下:6000里等于3000公里,3000公里等于3000千米,3000千米等于30000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200米,我们跑一圈就累得气喘吁吁,而那个男孩竟然惊人要马不停蹄地走相当于绕操场走15000圈的路程!这种毅力和执着,是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没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香炉峰。刚刚走了没多久我就累得大喊:“不爬了,不爬了!”想想那个为了寻找母亲而走了6000里路的男孩,他一路上没有充足的食物,饥肠辘辘地走了6000里路,再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太不应该了!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热那亚男孩的执着精神,不让自己陷在父母的蜜罐温床中。用自己的力量,走好人生路上的那‘6000里’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脱离父母的溺爱和呵护!

《寻母记》的读后感2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爱的教育》中的每月故事:《寻母记》更令我难以忘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位母亲,小男孩名叫马可。马可的家境非常贫寒,负债累累。两年前,他的母亲何塞法为了赚钱还债,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富人家做女佣。一年过去了,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得到她的消息了。于是,小儿子马可自告奋勇。父亲知道他思维周密、有勇气,而且平时知道省吃俭用,能吃苦,所以这些好品质都能帮助他去为寻找他挚爱的母亲而增加信心。在一路上,他克服各种困难,不信任何谣言。经过了4个城市,终于见到了在病危中又已经快要绝望的母亲,马可的.出现使妈妈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被马可对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马可是一个非常爱他母亲的孩子,他不会想如果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去了也是白去,所以就不去了。但他不会这么想,而且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也不怕失败,抱着希望去找他的母亲。他虽然前几次都没有成功顺利的找到他的母亲,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很多办法,仅用自己身上的一点钱,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可能是上帝在考验他,他的意志让上帝感动了,上帝帮助了他,使他找到了他的母亲。如果这个现实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能像马可那么勇敢吗?马可的精神使我非常佩服,也觉得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这一切,都是爱的力量。是啊,爱,能创造一切。

《寻母记》的读后感3

  很久以前,有一个13岁的孩子,他的母亲因为家中贫困到阿根廷去打工,后来寄来一封信说她身体不好,然后就沓无音讯了。那个叫马可的孩子为了寻找母亲而孤身一人踏上了远程。

  读到这里时,我被马可的坚定信念所打动,热那亚到阿根廷远隔千山万水,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必定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从对茫茫大海不知所措到异地他乡一无所知,从满怀希望到失望而归,从一次次被人嘲笑和戏弄到一次次树立起寻母的.坚定信念,最后在他母亲最最需要他的那一刻回到母亲身边,从而救了母亲的性命。马可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为一家人的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去挣钱,可是马可更加伟大,他不放心母亲的安危就踏上了旅途,拉开了万里寻母的序幕。 在现实生活中,我虽然不用像马可一样万里寻母,但我可以为父母做点点滴滴力所能及的小事,以及用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读完这则故事,我沉思了很久,在为马可找到母亲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一种坚忍不拔 的爱,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也阻挡不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寻母记》的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千里寻母记》,每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受益匪浅。

  《千里寻母记》讲述了马克的家境非常贫寒,负债累累。两年前,他的母亲何塞法为了赚钱还债,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富人家做女佣。一年过去了,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得到她的消息了。于是,小儿子马克自告奋勇。在一路上,他克服各种困难,不信任何谣言。经过了4个城市,终于见到了在母亲。

  马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竟走了三千里路,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是什么让他能走下去的?是什么能让他把悲痛化为力量的呢?是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可以把烦恼化成青烟,烟消云散;可以把忧伤赶出心间,无影无踪;如果没有爱,那他就会饿死在荒郊野外,也许会变成一个受人怜悯的流浪儿,或许在也见不到他的妈妈了……

  马克告诉了我许多的道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并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和毅力。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坚持不懈就是胜利!向马克学习,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爱这个社会,不断创造奇迹;向马克学习,勇敢起来,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新的成绩;向马克学习,有自信心,对任何事情不放弃。这着实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我们的半途而废,虎头虎脑,我不禁惭愧自己做事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正是我们少许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不是成功了,只要我努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有时,有些人总是找借口,说什么条件差、困难多,为不能取不得成就找理由呢?

  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一场大病之后,她双耳失明,双耳失聪。海伦很好学,为了读书,她不停在书上摸呀摸,摸的手都流血了,她为了开口说话,她练得口干舌燥,付出了代价,她终于学会了说话。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也阻挡不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寻母记》的读后感5

  这是一本《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很多感人的爱的故事。今天我读了“六千里寻母记”一文,文中所写发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家庭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之一——————马克的母亲。为了生活,为了全家人的温饱,这位勇敢的母亲只能离开他热爱着的家人,尤其是她十八岁和十三岁的两个儿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上流绅士家里做女佣。

  在离别的日子里,这一家人无时不刻被思念煎熬着。过了一年多,母亲在最后一封信中说身体略有不适后就再也没有音讯。全家人都着急了!

  主人公之二———————小儿子马克。在心急如焚之时,十三岁的小儿子马克毅然走上了六千里寻母之路。马克在父亲的担忧中背着行李独自离开了家乡。

  读到这里,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马可能不能找到他的妈妈呢?在路上还没有成人的他遇到危险怎么办?我一口气读了下去————————

  离开家后,心里没有着落的马克十分悲伤,即使在睡梦中,也总是有“母亲已经死了的噩耗”在惊扰着他。这次悲伤的旅行持续了二十七天以后,一直想着念着母亲的马克万万没有想到,本以为结束了的旅行竟是自己千难万苦寻找母亲的第一站!他母亲的主人已经过世,寻找母亲的线索中断了———————

  “就算是再航行几次也没有关系,哪怕要徒步走成百上千里路,也一定要找到母亲,就算死也要死在她脚下!” 马克表现出了他找寻母亲顽强的信念。

  最后的结局令人感叹,令人振奋。筋疲力尽、双脚打满血泡的马克和重病难医、生命垂危的母亲重逢了!这是一次爱的重逢。重逢使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热血沸腾,重逢使拒绝手术的母亲重拾生命的希望。他心灵上的创伤、双脚上的病痛以及母亲的病痛肯定能得到医治,他们一家人又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救活你母亲的不是我,而是你啊!”母亲的主治医生这发自肺腑的语言为这篇文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亲情,人世间最醇真浓厚的情;母爱,人世间最宝贵无私的爱!

《寻母记》的读后感6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寻母记》的读后感7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深深地被她所吸引。今天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我的心中多了一丝感慨,它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爱的教育》一书中看到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万里寻母记》。

  《万里寻母记》主要讲了:从前,在意大利有一个叫马尔可的男孩,他生活在贫苦的家庭,母亲为了挣钱,到美洲去打工,可是几个月没有音讯。十三岁的小马尔可到美洲去找母亲。他走过了阿根廷的五个城市,从厄拉得费哥一直横亘绵延到北冰洋,跨越了一百一十个纬度。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他的'鞋子磨穿了,脚上磨起了血泡,可是小马尔可不放弃。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读着故事,我被感动了,是什么使只有13岁的马尔可不怕艰苦,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他的母亲呢?那就是对母亲深深的爱,对母亲那份感恩之心。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湖州,有一个叫刘霆的大学生,13岁那年,刘霆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刘霆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XX年,他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为防不测,刘霆考虑再三,经浙江林学院同意后,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甚至还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等,给母亲治疗。目前刘霆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逐渐康复。是什么让刘霆如此坚强,用他瘦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同样是亲情,是责任,更是一份深深扎根在他心里的孝心。

  父母辛勤地养育了子女,作为孩子,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是责任。只比我大一岁的马尔可做到了,刘霆哥哥做到了,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身边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以实际行动作出我们的回报。

《寻母记》的读后感8

  夕阳西下,我合上了书。回味着文中的小主人公马儿可那挫折的经历,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故事中十三岁的马儿可经过不停的努力,终于在万里以外的图库曼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母亲。

  我们可想而知: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我们的眼中还需要让大人看管,可是他却独自一人坐了27天船,漂洋过海,穿过荒无人烟的森林,徒步翻越了无数座大山,转折了8个地方,几次病倒了又坚强的站起来。当我读到:他用拳头击着舵,暗下决心说:“我太软弱了!哪怕走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母亲,死也要死在母亲身边!”我的眼角不由地湿润了。

  这是怎样的经历啊!他的双脚磨出了血泡,血泡又被磨破了,他经常又累又饿倒在路边,小偷偷走了他的`钱,他身无分文,就是讨饭也不放弃,没有钱,为了赶路,他就去给车主当佣人,一路上受尽了脚夫们的打骂孽待,几乎没有睡过觉,要不是车主的鼓励,他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

  小马儿可为了找妈妈去跑这么远的路,而我有时却不愿妈妈干一点家务活,为妈妈减轻负担。相比小马儿可,我是多么的惭愧啊!十三岁的马可尔多么顽强,多么勇敢啊!他的毅力远远超过了大人!真令人佩服啊!

【《寻母记》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万里寻母记》读后感(精选13篇)07-26

国庆寻狗记08-08

《万里寻母》读后感09-09

万里寻母读后感10-18

美人鱼芭比寻家记08-15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08-24

母 亲08-16

母 校05-25

寻秋08-17

陈毅探母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