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15 15:11:41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1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为核心内容的,同时它也体现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学习茶文化不仅要学习茶知识,更要学习其中的蕴含的高深人生之道。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在这一学期的选修课中学习了茶文化,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何时开始饮茶,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个说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茶经》的权威性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

  茶叶在中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的功能。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传说是众所周知的,从而证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农本草》 云: “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本草纲目》中更系统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另外茶叶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化等等。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2

  学习《茶文化》这门课程,首先让我学到的不是茶,而是礼。老师课前课后那真诚的鞠躬礼,让我深感讶异和震憾,这礼仿佛弥合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鸿沟,表明了我们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师的这份恭敬之心,使我学会了恭敬与谦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能作为您的其中一名学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荣幸!

  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并也不认为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只是在修学分。但它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方面的知识,还满足并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学习之后对茶文化的认识,及体会。

  中国是茶的故乡。“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当我们吟诵这样优美的诗句是,不禁也感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悠久历史。茶叶在我们中国按原料和采摘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与冬茶;按成品茶叶的聚合状态可以分为散茶、砖茶、末茶等;按成品干茶具体形状可以分为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圆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树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分为高山茶、平地茶、有机茶等;按产地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树品种可以分为如青茶中的“仙”、“乌龙”、“肉桂”、“大红袍”、“奇兰”、“铁观音”;按销路可以分为内销、边销、外销茶、出口茶、侨销茶;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袋泡茶”、“小包装茶”“罐装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不同类型的茶叶的加工方式又不尽相同。如我们最熟悉的'绿茶,是经过先让鲜叶处理(摊放),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然后是杀青,杀青是利用在高温条件下,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点。杀青要点是叶温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丧失活性)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手捏成团,清香显露。目前杀青多采用锅式、槽式、滚筒式杀青机三种。再经过揉捻,揉捻是利用机械作用力使杀青叶受到推、压、扭、拉和摩擦等多种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紧结的条索。揉捻还使叶片细胞损伤和组织破碎,使少量茶汁挤出,使干茶外观色泽柔润有光泽。揉捻是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成条的重要工序。除了名优茶采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机揉。最后是干燥,干燥是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加工的最后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固定品质、便于贮藏;同时也有继续做形和发展香气的作用。而红茶的加工却是在绿茶加工的程序上,插入发酵工序。黄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序也是同中有异,异种有同。

  也许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异,对茶的品质评定以及茶的品饮艺术也稍有差别,但对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等,都是茶人将中庸、和谐引入茶文化的前提准备。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实现中庸之道,高度的个人修养才能导致社会的完美和谐。中国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虽然能给人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它对人总体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茗饮最终能使人心静,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过饮茶,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空间,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一种尊卑有序、上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环境。而且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的标准,以及对“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静、怡然、寂寞、无为,仿佛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对于茶的了解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亲身实践。但对于茶文化中所倡导的精神,却着实有切身体验。茶文化中的“爱”与“定”,使我感触良多。阳关抚摸着大地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在他人有困难时,扶他一把是爱;就连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都是爱。爱是无所不在的,只是有时我们会忽略它。老师说的对,我们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怨恨,这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有爱,用爱去化解我们的怨,就像在冬季里,眼前是一片萧条的景象,但只要有爱,我们会看到,大地上的动植物只是在沉睡,到了明年春天,将会是一片姹紫嫣红。在学会要拥有“爱”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定”。记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以“平和,安定”的心态来上课,不要去想那纷纷扰扰的事。这就让我的心灵有了归属。这一年是我第一次当班长,由于缺乏经验,而且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处理,年轻气盛的我,难免会变得急躁,不安。但上了茶文化这门选修课后,我的急躁与不安慢慢平复下来,趋向平和。这不是我自己的感觉,是身边的朋友对我说的,她们觉得我变得越来越沉着冷静,遇到什么事都能平和对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为上了这门课程的原因。

  茶文化这门课程不仅在思想上改变了我,而且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称之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能成就大业。”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姜片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啊!人生莫过于如此!这是我们都懂的道理,但要真正去体会时,又有多少人明白个中的哲理?

  这门课程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成长路上因为遇见了你,而变得豁然开朗。谢谢您,我的老师!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3

  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惬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态与世间冷暖。

  著名作家宗璞在《风庐茶事》中写道:“饮茶要谛应在那只限一杯的‘品’,从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种气氛。成为‘文化’,成为‘道’,都少不了一种捕捉不着的东西。而那捕捉不着,又是从实际中来的。”

  品茶,真正的内涵便是品生活。有了这一个“品”字,生活就有了味。甜也罢,苦也罢,人生的酸辛,就从这“寻常茶话”中透现出来。

  朱竹坨在《扫花游·试茶》词中说道:“培香气,袅一缕早烟,人静门闭。”“清话能有几,任旧友相寻,素瓷频递,闷怀尽矣。”这里似道出了饮茶的两般境界。其一:雷震春山,谷雨初晴,独处于清室,嫩芽初试。以止水之心,而舌头之味,鼻观通神,是为自得其乐。其二:知己二三,活火新星,剧谈半日,畅叙款曲,此则阖座怡颜,这是文人的雅趣。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可见茶之文化由来已久。品味茶趣,知晓人生,境界亦如此。

  一杯香茗在手,观其色而知苍生万物,品其味而晓人世沉浮者,寥寥无几。而这样的人又往往都是白发苍苍、仙风道骨般的长者。他们经历了人世万变,沧海桑田,已然臻致妙明真心。举杯把盏之间,万物已了然于胸。他们,可能过多的并不在乎茶的优劣,而是那一份恬淡雅静的心情。

  国人爱茶,一日不可无此君。沏茶敬茶是待客饷宾迎亲会友不可或缺的礼节。每到一处,主人除了给你介绍山水胜迹,少不了要让你品尝当地的名茶。一杯热茶端上来,自然有种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合,一切尽在不言中。

  茶是平淡温和的,不像酒那样热性张扬,也不似咖啡浓艳激人,即使是香味也只像梅的冷香、水仙的幽香,她的水色、韵味、品位可与玉与水晶媲美。正是有了这些特性,才和中国人主张中庸之道,养心养情之说相契合,茶自然是国人的所癖所好。

  茶为神树,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呼吸山岚云雾雨雪之清。或是沏泡在壶中,抑或是收藏在罐里,虽然经历采摘、揉搓、滚煞、烘炒、气蒸等多道工艺,她都是一个活的生命,只要一遇到水,她就演绎生命的精彩,释放生命的本色,让你体味生命的'原味。因而,她对水质、水温的要求极高,唯有地母之乳、名山之泉、天落雪水才能和她匹配;火之过燥,沏之过急,闷盖过久,都得不到茶的真味,只能闻到烟火的熟汤气。

  如今,喝茶花样迭出,又是柠檬,又是玫瑰,又是茉莉,又是菊花,都失去了茶的本色,把茶的清纯幽香,涩中回甘,沁心润肺,两腋生风,耳目清亮的体验全都丢失了,那并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喝茶。

  喝茶,是种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滋润,三五好友,假座山水之间,选个幽静茶馆,泡上一壶阳羡雪芽、太湖翠竹、茗鼎名茶……慢慢等待,细细去品,让你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让你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然后你嗅到飘逸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态,于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摇曳,听到高树的鸟鸣,于是你的思绪变得清新而高远,怡悦的快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这时,神茶在你不知不觉中助你进入“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境界。

  喝茶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里那庸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待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颇多感慨:茶要沸水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经历磨练后才能坦然。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深思,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时的疲惫冷漠。孰能不醉,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是夜的芬芳,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4

  1997年因某种原因我与佛结缘,我信佛敬佛拜佛至今,但我的心静不下来。牵挂太多,总有烦恼,一句话,放不下。我很失望,我知道自己的资粮不够,心想等到我70多岁,那时候能静下心来修炼了吧。

  在2011年的金秋十月,庆广叫我去喝茶,于是又与茶道结了缘。我满心的欢喜,这种浪漫的修行方式,试试吧!其实茶道之歌真的很好,它唱出来喝茶的真谛,茶能生善,爱心宽容,反闻自性,已是千载本相通,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修行方式,与远古的苦行僧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那苦行僧的很难让人做到,年轻人更是不可能。

  上周三(11月30日)福昌主泡,我看见他铲了四五茶匙茶倒入一大壶里泡茶,泡出来的颜色深深的,像老红糖。我喝不出来什么特别的味道,也不好问是什么茶,真希望都长点见识。福昌泡这款茶时,介绍了茶的名字,还说价格不菲,告诉我们要懂得喝茶,要明白为什么喝茶。两巡后,我头顶像有什么罩住了压下来了,只觉得头的上半部沉沉的,我知道这是茶汤的作用力,也就是能量在给我加持,我静静地体悟那种感觉。

  主泡点名让我唱歌,我很勇敢地站起来与庆广唱起了《天路》这首歌,我也从中感悟到为什么在喝茶时唱歌,因为在茶汤的作用下,让我们用歌声抒怀,让真情在茶汤中流淌,一切顺其自然,增强了磁场的能量与亲和力,太妙了!

  更妙的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与往日一样用淡盐水洗鼻咽部,从鼻吸入,从嘴呼出,我发现了好多碎污浊,沾满了整个脸盆。于是我不忙着冲洗,我去叫老伴来欣赏。他不肯停止自己的按摩,我偏拉他到卫生间,他也呆了,问怎么回事。我笑了,对他说,我们喝茶时用闻香杯来回闻香,我还用暖杯温我的鼻两边,觉得特舒服,怎么样?有效果吧?他也明白,意思就是让他支持我参加喝茶。这还真神奇,茶能让这些藏在鼻子深处的污浊全都渲泄出来。我在想是否又与昨晚头疼的反应也有关系,这种加持可不小啊!

  在浪漫中分享茶道的幸福,在抒怀中让真情、真爱源源不断地涌出。我们与佛更贴近了。感谢行家茶送我一片云朵,我愿乘着这片云朵飞到彼岸。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5

  每一个潮汕家庭都会在家里摆放着一套茶具,不管是闲时还是客来,都喜欢冲泡一壶纯正的功夫茶,伴随着茶香味,闲聊杂谈。作为一个潮汕人,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茶水里泡大的,所以我对茶的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但对于茶的了解却不是很深,刚好通过这个《茶文化与茶健康》这个课程,我对茶才算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长饮茶,的确是能有助于益寿延年的。

  饮茶虽然好处很多,但也不宜过量。一般早上宜饮淡茶,可达到肠胃的去垢作用。早餐后或上午饮茶,适当浓一些,可帮助振奋精神,有利于学习和工作。午后饮茶,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着,应少饮一些。晚餐后则不宜饮茶,特别不宜饮浓差,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早饮则相反,中枢神经兴奋过度后会疲劳而起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脾胃虚寒或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饮茶不宜过浓,更不宜饭前饮茶。空腹时不宜饮茶,尤其不常饮茶的`人,往往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会引起心悸、头痛、胃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一旦发现“醉茶”,可以喝糖水缓解。孕妇不宜饮浓茶,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刺激。儿童宜喝淡茶,过浓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茶中氟的含量较高,有利于防龋齿,少饮细茶多饮粗茶。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不同的茶类。有绿茶、黄茶、红茶、白茶,和黑茶等,各种茶的口味及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所形成的茶文化都又差别,不同的茶也是代表着不同的的地区文化。

  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茶食品是指以茶为原料,或是辅料制作出来的含茶食品,这些食品既有茶的保健功能,却又能带来不同于喝茶的感受。常见的茶食品有茶饮料、茶蛋糕、茶糖果,茶菜品等。不断丰富的茶食品满足了更多人群对茶的需求。

  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植物,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也必将得到新的发展,但无论怎样,它都不会淡出人们的视线的,只会散发出更清新的香味。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6

  谈起茶,相信不少人肯定会自然而热的想到“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语了,是啊,茶文化历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妙用,再到唐代陆羽《茶经》问世,到卢仝《七碗茶诗》,再到苏东坡的:“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从有宋一代的“抹茶”、“点茶”艺术再到东传到日本的茶道文化,茶文化延续千年而不觉,到如今依然气场浩大,深入人心。

  而对于出生于茶乡长于茶乡的我,饮茶就是生活。在家乡人心中,茶叶并不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而是是圣洁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方式。人品如茶品。希望能像茶叶一样圣洁,受人尊重。茶还象征着从一而终,对爱情的坚贞不移,茶树繁茂生长带有一种多子多孙的涵义。在我的家乡,茶贯穿着婚礼的始终,所以把整个婚礼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即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也有的把提请、相亲和洞房前的三次所沏之茶,合称三茶。这些都是家乡人民用茶表示最真挚的愿望,是中国人奉茶为宠儿的重要原因。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茶叶在很多心中很多的看法,或者神秘,或者小资,或者很平常...茶叶并不神秘也不是平常。品茶,我认为就是用心去感受,尊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静下心来,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口感。有机会的话,在冲泡之前,可以感受一下干茶的形状、色泽、香气;在冲泡之后,可以看看冲泡过之后的茶底的形状、色泽。如果没机会,这两者暂时省略也没问题,品饮的.主体在茶汤。

  再投入一点,还可以调动听觉,听听水烧开的声音,注水、出汤的声音,不过这不是重点。如果喝茶时有合适的音乐,用心听,会让喝茶的感觉更加美妙。 如果再投入一点,可以激发一下美好的记忆,或者发挥一下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品茶由感性的物质层面提升到灵性的精神层面了。这就是品茶,充分调动以味觉为中心的感觉系统。

  很幸运能顺利选上茶艺这么门选修课,系统的学习了茶艺,冥想—出具—温杯-投茶—浸润泡- 摇香-高冲-奉茶-收具,动作轻柔宁静,并不做作忸怩,配合着高山流水般的轻音乐,坐在茶台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身心,看着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茶色由浅变深、飘出淡淡清香,深吸沁人肺腑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香气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味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啜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起伏,荣辱,品味着人世的苦乐、炎凉。慢饮中飘飘然,醺醺然,好似半醉,怕失去而不想清醒,茶香中拥有了朋友的味道,略带一点儿感动、一点儿清冷,一点儿温暖,一点儿伤怀,于是惆怅消散了许多,茶香依然芬芳。

  茶叶的品质并不见得有多好,但多了一份情怀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冥想过后的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冲泡茶叶确实需要风轻云淡的心境。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04-21

茶文化学习心得11-23

茶文化心得09-23

茶文化作文08-27

关于茶文化的句子01-06

茶文化作文05-31

体验茶文化作文01-12

中国茶文化作文05-13

中国茶文化作文4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