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9 15:44: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积累语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风景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cai配乐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

  2、这儿景色美吗?你想到了哪些优美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刚才所看到的景象呢?(出示森林的图片)

  首先跟老师到村后村后的山上去看一看,这是——一片森林。(cai出示“森林”一词。)你们看这个“森”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字。)从字形上看,我们就知道森林是由很多很多的树形成的。

  3、森林里面的树木长得多好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郁郁葱葱、树枝茂盛)指导读“郁郁葱葱”。近义词:葱葱笼笼

  4、我们再看一看村前的小河的,这里的水怎么样?(cai出示图片:水清清的,清澈见底)

  5、抬起头,再看看天,多蓝呀!表示天空很蓝,我们可以什么词语来描述?(蔚蓝、瓦蓝、湛蓝等)cai出示“湛蓝”一词。

  6、如果我们现在就走在这条林荫小路上,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哇,感觉怎么样?(空气好清新呀,空气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甜甜的气味)cai出示“清新甜美”一词。

  7、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老师很喜欢这里,你们呢?但是老师更喜欢你们响亮甜美的读书声。

  二、美读第一自然段。

  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这句话写的很美,你能读好它吗?

  2、先自由练习,然后请2—3名学生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美的空气。)

  3、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美丽的画卷。

  4、你们读得太美了,老师真想马上到这里去游玩一番。你们想去吗?可是,据老师了解,这里美丽的小村庄已经不存在了。(师放慢语速说,配上忧伤的音乐)

  5、为什么这个美丽的村庄不见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板书课题。(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三、初读全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cai提出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把每个字读正确;(2)想想小村庄为什么不见了?

  2、(cai出示生字词)这课的生字朋友又跟大家见面了,你们都认识吗?首先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带读,然后齐读。

  3、小村庄为什么不见了?(那里的人们乱砍乱伐。)板书:砍

  4、他们用什么砍树的?(师在黑板上画一把锋利的斧头)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个地方写了人们这种乱砍树木的行为呢?请认真地默读第二自然段,画记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说。cai相机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3、指名再读,这里的“谁家”是指哪一家呢?(不论哪家,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去砍树。)

  4、从“谁家”这个词我们就知道了村民这种乱砍树木的行为,当地没有人制止,他们可以随意乱砍乱伐。(板书:随意)

  5、从这里我们知道了村民对待树木的态度怎么样?——毫不在乎、无所谓。

  那么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词语也体现出了村民这种无所谓,毫不在乎的态度?(“拎”)试着做一做这个“拎”的动作。

  6、这个“拎”可以换成什么词?(拿、带等词)为什么不用“拿”和“带”,而用“拎”呢?这个“拎”词就把村民什么态度体现出来了?(把村民那种不把砍树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7、那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无所谓、毫不在乎的语气。

  8、请2-3名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

  9、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是啊,今天张三家想盖房,去山上砍几棵树,明天李四家想造犁,也去山上去砍树,渐渐地出现了什么状况?(cai出示裸露的图片)

  10、“裸露”什么是意思?你能根据这一画面来说一说吗?(“裸露”就是土地的表面光秃秃的,没有任何东西覆盖。)

  11、同学们想想,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会有什么危害呢?生说。(会出现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现象,不能挡住风沙等。)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真不错,知道树木的用处,可是那里的村民知道吗?那里的村民非常的无知,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停止了砍树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cai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什么在不断减少?(树木)什么在不断扩大?(裸露的土地)

  4、这句话,我们体会到什么?(村民在过度地砍伐树木,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环境不断地在恶化。)板书:过度

  5、那里的树木除了变成了房子和犁,还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说。 cai 出示图片。

  6、cai出示: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填“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浓浓”或“滚滚”的柴烟。)

  7、是啊,由于过度的砍伐和破坏,小村庄的模样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我们一起去看看。

  8、cai出示:

  瞧!当年郁郁葱葱的森林( ),村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变得( ),湛蓝的天空布满了( ),清新甜润的空气变得(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景,我们虽然生气、虽然难过,但是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这把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2、请同他们认真读这两句话,看你有什么发现?(cai出示句子)

  比较句子:

  (1)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3、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个“还”,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村民的生活不是真正过得好。)

  4、齐读这句话。

  5、是啊,村民只顾眼前的利益,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一步一步地在向他们逼近,终于有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

  cai出示发洪水的图片,并且出示文字: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有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村民还来不及呼救,就已被洪水淹没了。美丽的小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

  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这里什么也没有了,就连这把锋利的斧头也没有了。(擦掉斧头)

  6、cai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这段话应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气、伤心)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吧。

  8、这里“什么”和“一切”是指哪些东西呢?(我们刚刚说的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家具,人们过上的好日子等)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仅仅是指这锋利的斧头吗?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甚至象征这些无知的村民。

  虽然小村庄什么也没有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什么教训?指名说。(我们不要乱砍乱伐,不能破坏环境,要保持生态的平衡。)板书:保护环境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不珍惜热爱大自然,那么也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9、不过,这次灾难还算幸运,有几个村民幸免得救了,生存了下来,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0、指名说。

  11、要想使小村庄恢复到当年的样子,应该怎么做?(马上植树造林)

  四、延伸作业、

  同学们,课后请各小组任选一项作业来完成。

  cai出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随意

  过度砍树什么也没有了

  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取的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课,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独立钻研教材。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总喜欢先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然后再设计的教学过程。但是这几年里,我慢慢做到在没有确定教学主体流程前,绝不看别人已设计好的教案,因为每每看了他人的教学设计后,自己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因此很难自己独特的构想。因此我每次上教研课前,反复地熟读教材、钻研教材,设计好主要的教学流程。通过努力,感觉自己对处理教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是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设计好了教学流程后,就要精心制作精美的课件和精炼的过渡语。因为图文并茂并配上了适当音乐的课件往往能创设优美的情境,最快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发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跟着老师。这节课,我共查找了四五十张图片,如美丽的村庄、树木被砍伐后的样子、发洪水时的情景等,并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时而喜、时而怒、时而悲,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课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三是知识的点的落实到位。语文是围绕字、词、句、篇来设计训练点。在教学中,努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方法,如看、想、练、读、写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是对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一堂是否精彩,不是看老师如何讲得精彩,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评价鼓励学生,因为老师的的赞赏是良好的催化剂,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听、善评、善引导,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那么这堂课上完后,也感觉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是教学的容量可以稍微删减一些,如词语的复习可以不要。

  二是在高潮处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看到美丽的小村庄,你想说些什么?小村庄被水冲走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这些地方都可以深挖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是老师语言要更加的精炼。

  四是读词语时,要养学生带着感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2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大大地消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多少年过去了,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我设计这篇课文要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和重点已经在教学设计里了,我展示的是第一课时。

  我订的第一课时目标是: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大意。

  3.记忆积累词语。

  按照教学设计基本顺利地按成了教学任务,只是最后的谈收获没有完成。

  纵观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设计,我发现

  一.字词教学做得扎实、有效。

  1.课前词语积累

  我首先让孩子听写了4个四字词语,听写完再对照纠错,学生基本都掌握住了。

  我又出示了六个写景物的短语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然后再把颠倒顺序地六个短语读一读,既加强记忆,又告诉孩子有些短语的顺序是可以颠倒的。也是为本课的几个四字词语顺序颠倒做好了例子。

  2.课内词语积累

  在检查预习的.环节,我首先出示的是四字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然后又出示的是短语: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锋利的斧头

  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帮助孩子理解了“裸露”和“咆哮”的意思。

  最后出示的是:造犁扩大一栋栋

  出示犁的图片

  3.课文中积累词语

  在学习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填空这些四字词语,然后再颠倒顺序填写,帮助孩子们记忆。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在让学生填写这些四字词语: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

  美国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要记住一个词汇,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得有500遍的记忆,所以我多次的让孩子跟这些词语见面,让这些词语变成学生张口就出的词汇。

  二.写字教学需要调整

  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在这一节课中我要让学生书写“郁、葱、湛、犁”,而且是放在了概括文章大意后,在讲完课后,我们觉得不如放下检查完字词以后,写“郁、葱、裸和咆哮”,因为我让学生在读词语时理解了这两个词,顺势指导书写,水到渠成。

  三.概括文章大意方法较多,学生不易操作。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积累词语和概括文章大意作为了本课的重点,在实际的课堂上,我领着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方法,孩子们学得不错,但是感觉到一节课的两个方法,孩子们真正操作起来有些多。在这节课中,我教给孩子的第一个方法是从题目着手,提出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串联问题。也可以说是从问题着手,找关键词,串联关键词。

  本课的题目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问题是:1.小山村原来怎样?2.小山村后来怎样?3.为什么呢?这样孩子们很容易概括出:原来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使树木变得越来越少,最后一场洪水使小山村消失了。

  第二种方法也是根据题目来完成了,题目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既然是故事,故事一般情况下有六要素,就是写故事的6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六要素。

  学生根据六要素概括出来:从前,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人们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乱砍伐树木,多少年后,咆哮的洪水使小山村变得一无所有。

  这种方法是根据故事的六要素来概括的。

  我怎么想起来的?还是根据文章的题目,看来文章的题目非常重要,所以有人就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还有的人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心脏。看来,以后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定好题目。概括文章大意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还可以根据文章题目提问题概括。

  虽然学生知道了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概括,但是两种方法学生真的学会了吗?真的会应用吗?老师不得而知。所以最好是像程校长说的用第二种方法“六要素概括文章大意”,学生更容易操作,一看是故事就会想起六要素,读课文,根据六要素说出文章大意。然后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大意。

  至于第一种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概括,那么学生会根据题目提问题吗?提的问题是概括文章大意的问题吗?怎样提问题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大意呢?、、、、、、这些都是老师应该考虑到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实验,让我又有了新的发现:

  1.怎样根据题目提问题概括文章大意?

  2.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有哪些?

  这两点发现将是我下一个研究的目标。这也印证了好多专家的说法:“越是研讨课,越会有问题,越有问题,越值得研究。”还有的大家也说:“越是不完美的课,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想我要感谢我的这节“实验课”,它让我有了新的发现与收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5

  我执教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紧紧围绕“保护周围的环境”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正如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乱砍滥伐,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终于被一场洪水冲走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错误行为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将本文的主要特点归纳为“言简意赅”,根据这个特点展开了准备工作,在具体执教之后,我从以下几个反面展开反思。

  一、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应该学习的识字方法和技巧都会了,那么是不是已经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新词了,是的,现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一切不等于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正是由于学生的识字和写字量增加了,所以识字的巩固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葱”的字形、“裸”的读音,“郁”的字义来说都是难点,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仍然做了强调,目的就是加强巩固,让这些难记的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泥泞”中走向美好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时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本文的执教中我虽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读,但是我主要进行了默读的`训练。在我分析了文本特点“言简意深”之后,我将默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词句是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而默读的特点就是速度比朗读快,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读的时候我情调了默读的特点“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强调要“在心里读、在脑中思”。虽然刚开始这样的训练,还有点难度,如在课文教学时,我虽然让学生默读课文中三次提到的“锋利的斧头”的句子,但是学生也没有能真正地进入思考的状态,但是我相信,只要进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默读技巧一定有更多的进步。

  三、 拓展,在生活中演绎语文的美好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班长带来几个学生到我家找我,说他们做了几个保护环境的广告牌,当时我还想这只是我的一个作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孩子们却说要把这些广告牌放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还扬扬手中的垃圾袋说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和伙伴们清理河边的垃圾。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6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探求、发现。

  本课我在开课环节作了如下设计:学生观看课件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在学生对刚才看到的情景意犹未尽之时教师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清晨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

  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教师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此时已经不知不觉由一个发现者转变成一个研究者的角色,教师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文前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会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看到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令人高兴。但课堂上发言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学生。尽管教师在提问的覆盖面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35分钟的局限,仍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均得到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主要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错误行为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对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的美丽。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阅读课文,弄清小村庄的变化。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这些重点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领会并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二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能力;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8

  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这段意思画出来(树林减少,裸露土地扩大,树桩遍地皆是,树林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烟)不出所料,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便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很好的'体现了人们无知地肆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和无节制地浪费自然资源。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创作的意图和感受。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张扬,珍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多元化”和“独特体验”。而这些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谐地进行,正是教师放心、放手、放权,充分信赖每位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脉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究,去用心感悟和品味。教师“甘做平等中的首席”,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启发,激励和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潜能和智慧,去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去实现朗读的多元化,以读促悟,以悟助读。因此,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就显得水到渠成、轻松自然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9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再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

  二、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化

  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看了前后不同的两幅画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会问: “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接着我又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弄清小村庄的变化

  在课中我问学生: “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我让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情感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学完本文后设计填空

  “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学生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

  五、最后一个环节

  我联系实际用图片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说说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通过小练笔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里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了早先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无节制地砍伐树木,用来盖房、造犁、做家具……然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越来越少。一个雨水奇多的季节,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向了何方,从此无影无踪。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极深。课文中写的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吗?那个小村庄就是我们可爱的地球,村庄里的村民就是愚昧无知的`人类,村庄的命运也许就是地球的命运。现在,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大片大片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而沙漠却以疯狂的速度不断扩大。树木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抵挡风沙。可是森林被砍,山洪暴发,各种灾难接锺而至。再说,没有了森林,动物也就没有了家园,面临灭绝,人类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可缺乏的是行动!

  那么这一切能改变吗?我可以肯定地说,能!

  首先,要想使森林资源不缺乏就要种树。可光种也没用啊,人们砍的比种的还快呢,所以还要使人们意识到砍树的危害——课文中的洪灾不就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吗?再有一点就是要节约用纸,因为纸的用途很广,但因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不注意节约。别看一张纸不起眼,如果每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全世界60亿人,就是60亿张纸,差不多有几十棵树,一年就要浪费掉一片森林,多么巨大的数字。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都来节约用纸。

  为了可爱的地球不会有和小村庄一样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生活在荒漠中,请大家保护森林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2

  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走近小村庄,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首先让学生读文本并画图画:(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再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

  二、走进小村庄,感受小村庄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带领学生看插图,质疑问难:“同学们,看了前后不同的两幅画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会问:“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接着我又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在课中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我让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让孩子们上台去演一演,扮演成村民去砍树做家具等。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情感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我让孩子们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走出小村庄,增强环保意识

  学完本文后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采访村长,“您此时想说些什么?”采访同学们,“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学生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从而升华中心,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让孩子们参与多了,亲身体验多了,在文本的朗读上相对少了, 应该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才是地地道道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这一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4

  本学期一开学,就接到了讲教研公开课的任务。这不,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试讲,忙得是不亦乐乎呀!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积极地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我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采取的教学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直接导课,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本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我采用的是直接导课,通过朗读、看课件、配乐读来感受小村庄的美丽,与后文小村庄的毁灭形成对比,为学生情感变化作铺垫。感受小村庄的美丽这一环节如果能放到回顾全文后,就更好了。

  二、回顾全文,设置悬念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段的重要训练内容。因此,我在学生带着“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的问题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凭借填空句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渗透归纳叙事性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质疑“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从学生的质疑中归纳出“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锁定“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条主线教学这堂语文课。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三年级下学期一个新的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难点。这篇课文语句精炼,言简意赅,内容浅显。但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学生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3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拓展练习的`朗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其理解“谁家想、拎、一棵一棵”等含义深刻的词语;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一年年、一代代”…… 在抓句子中的关键词朗读中,让学生体会三个“变成”,减低了独立阅读的难度,引导学生去想象、理解,从而读懂这些难点句子。我想阅读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以读代讲。但教学中学生读文后让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训练语言的机会比较多。如果能让学生再多读多谈感悟,就能让学生感悟得更深刻一些。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以两个问题的形式,1、什么都没有了,看到这些,你心情怎样?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2、祖国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如何才能使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学生能够更深地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作业超市,任你挑选

  课文学完了,要学生做作业,似乎感觉少了点什么,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感觉会完美点。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由于经验不足,课堂调控能力不够,一些过渡衔接语言不够自然,一些句子还是朗读的不够到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认真采纳领导和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努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把这些问题不断地解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5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01-01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08-25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2-30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反思01-15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学反思04-15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07-06

小木偶故事教学反思02-1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03-1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作文08-31

小蓝裙的故事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