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时间:2022-07-29 04:55: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1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2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3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相关文章:

拖延症作文04-28

拖延症作文15篇04-28

拖延症作文8篇05-10

拖延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8篇)03-22

关于案件调查终结报告10-27

我不再拖延了作文03-21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09-04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3篇10-06

企业破产终结申请书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