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

时间:2022-04-01 01:30: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1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这本书,把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拉进到了一个教育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开启这趟神奇的旅程。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的最新力作,于漪老师从教近70余年,在这本书中她回答了青年教师最关切的问题,仿佛把我带到了教育现场,手把手的教学,一一解答我内心的小问号,带领我们思考教师这份职业。

  纵观整本书十三章的内容,让我感触最多和反思最多的是第三章,爱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这一章让我对爱学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师爱荡漾可覆盖学生求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学习的,思想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于老师提出了 “成人”的教育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对师爱的学习方面进行了思考。说到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虽短短数年,在人生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爱学生还是要让学生基础打得正,打得深,打得牢,不歪歪斜斜,学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最近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或者是我能够给他们拓展到的知识,竟然有一些曾出现在高考习题和教师招考的练习题中,这些题还一度让我头疼过,当时我想如果我要是在小学时期就把这些知识牢牢掌握,那可能就会更加自信轻松了。还有一些浅显的课文中藏着许多人生的大道理,启发着我一边教学,一边治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学习的做法。争取把扎实教在黑板上,教在课堂上,还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目中。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对于如何去爱学生,于老师对于“爱”与“严”给出了辩证的答案,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这就让想到了疫情后的这个学期,因为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懒散的状态中转换过来,加之假期时间长,对常规已经有些陌生了。所以班级常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上课坐姿歪歪扭扭,不举手就说话,学习态度不认真,拖拖拉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开学的第一周班会就开始紧抓常规,从入室即读到间隔一米,小到铅笔橡皮的摆放,书包放置的方向,大到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讲清规则和奖惩条例,严格执行。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常规松懈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这样,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不仅班级卫生变得更加整洁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不也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吗?如于先生所言,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重有爱,学生在温暖阳光的抚爱下就能健康成长。

  读完于老师的书,手不释卷,如获至宝。它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好像是一种无私的`爱。她把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大至让我们和教育改革接轨,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小至如何上好一节写字课,如何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如何备好一节课教好一个字。这一切的背后让我看到了他对我们青年教师给予的厚望,她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以生为本”、“仁者爱人”,继续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这是就是于老师无私的大爱。

  于老师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甘做基础交路路上的铺路石,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我的经验没有那么多,思想觉悟也没有那么高,但我决定开始做一个“小人”,放下身段,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加入基础教育森林护林员的团队,为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2

  在《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思维力的培养与发展尤为重要,思维的进行与表达过程,就是在大脑里组织语言的过程,二是学思结合的规律,学习困难的同学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提不出问题,启发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培养学习的思维,让学生多思与深思。例如教学时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同一作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声声慢》;同一作家同类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相近的风格特点比,同一对象不同作者比,比如学习《有的人》时,引导学生与《论鲁迅》比较。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但我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对于数学的关键性问题有时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更多地追问与深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总是有求知的愿望,学生小,不知事,做老师的'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为他们日后的发展着想。学生学习数学不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以后的人生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作为老师我还有很多欠缺,于漪老师对于“师爱、备课、课堂实践”的践行是我的指向标,我要不断警醒自己,关心学生的学习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都能学有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反思改进中深化认识,决不满足于现状。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3

  “成长是人一辈子的事,教育不是一个结果,而是生命绽放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于漪。

  最初我对《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只是单单因为于漪老师,因为她是改革先锋,而且现在91岁了还仍然活跃在与教育相关的岗位上。我很好奇这真的是干了一辈子教育,爱了一辈子教育的人,那么她究竟是怎样的呢?她是怎么想的呢?怀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本书是以两代教育工作者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在交流中启发教育思想,传承教育理念。书中谈到了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从教的感悟,个人成长的经历,教学改革的经验,办学追求的境界,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成长的坚守。让我看了一个一辈子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教育,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偏偏乐在其中的师者境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是否也可以像于漪老师一样这样沉浸和热爱教育事业。

  本书也让我更加透彻的理解教育。书中说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无论是“成人者“或是”受教者“,都是在教育事件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觉“;无论是”成人之道“,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成己修为“,最终以”止于至善“为目的——就是”教人成人“。于漪老师说:‘大自然生生不息,教育也是生机盎然的图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仅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更影响着家庭、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深深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无比自豪我能从事这样一份伟大的事业。

  于漪老师从来不排斥听课,欢迎任何人走进她的课堂。她说凭借的是改革的勇气、开放的心态、不怕出丑。课从来不十全十美,常伴随着问题,缺陷,不足,乃至错误,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同行交流,不讳过,不掩失,求其真,也许这获得了同行的包容和认可。“偶像“之说一直都是她的提醒和鞭策,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修为,认真缩短”实“与”名“的差距。这开放学习、专注成长的淡然心态给我触动很大,面对不如中年的我,其实已经对公开展示课堂心存芥蒂了,无外乎担心的就是丢丑。看看于漪老师,谦逊学习的低姿态,我非常惭愧。

  于漪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她说人实有灵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教师视学生为”万物之灵“的”灵“,内涵丰富。它既是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达,也是对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认知于尊重,更是对学生稚拙、粗糙、不完美的包容与理解,智慧的引导学生不断求真、求善,提升学习品质和人生境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人“。我看到于漪老师无微不至的对待学生,体会学生细小的情感变化,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哪怕危及身体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不容易,坚守就更加不易,需要有远见卓识和相当的勇气。爱实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师爱不是本能,而是素养,是要认真学习和修为的。师爱较之温暖无私的母爱,应更有深度,它是”恻隐之心的体现,美好人性的弘扬,薪火相传的担当,时代号角的呼唤“,应有更大的格局,要”心里装进学生,装进国计民生,装进教育社也,装进立德树人的使命“。

  于漪老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教育事业价值的深化,才又不自觉到自觉,到以心相许,以情浇灌,以自己有限的'德、才、识、能作为他们前进德铺路石子,攀登高处的阶梯,托举他们称为初生的太阳。想想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级,有的时候看到素质高,能力强,又肯干的年轻人,就想多说两句,希望他们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确立方向,努力追求,书写无悔的教育生涯。我也会把我所有的经验和想法与他们分享,希望他们能够站在我的肩膀上,更快的成长,称为优秀的教师,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涯。

  很多时候,我愿意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是希望听到更多信息,感受更多成长的力量,能够享受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成就感,无愧人民教师的称号。“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了这本书,对于漪老师的经历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将成为我前行的明灯,我将用一生来追求”春泥“般的教育生涯。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相关文章: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06-18

在“不幸”与“愧怍”中穿行 对<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05-13

履行基础教育职责述职报告01-20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04-19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心得05-04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01-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探析论文0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03-21

“基础教育强县建设”自查报告03-27

教师基础教育心得体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