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黄石的孩子读后感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

时间:2022-04-03 16:49: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石的孩子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1

  曾经在电视剧里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我活着都不怕,难道还怕死吗!”从话里不难听出,对于说这话的人来说,死比活着更容易。死是一种解脱,脱离苦海,而活着却是苦海无边。《黄石的孩子》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极其恶劣的情境下的故事。

  在抗战时期,我国惨遭日本法西斯的蹂躏,横尸遍野,战火弥漫。一个叫乔治·何克的英国记者,带着六十多个性格迥异,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沿着古丝绸之路历尽千辛跋涉,逃避战火……,最终他保护着这些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叫山丹的地方,并在这个世外桃源安定了下来。而他自己也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影片是根据乔治·何克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

  在历史上,乔治·何克虽然没有白求恩和约翰·拉贝在中国那么人人皆知,但在甘肃山丹至今还矗立着一块英国人的石碑,以纪念他在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千里救孤的伟绩。

  乔治·何克出生在英国一个优越的家庭,父母是一生都将精力放在了致力于和平事业的反战人士。在二战初期,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为了告诉世界,残酷战争的真相,何克去过许多国家,即目睹过对战争漠不关心的美国人,也看到了被战争狂热所蒙蔽的日本人。最后他来到了遭到大屠杀浩劫的`南京,亲眼目睹了惨遭涂炭的中国人民。这也激发了他千里救孤的决心。

  用好莱坞的手法拍摄一部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肯定有些拧巴,最明显的就是乔治·何克的那一腔热血和他热爱和平的理想应是本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却没有赚到多少眼泪,而片子中的许多时间都用来描写他和那些孩子怎样相处,怎么打动孩子,反而倒让我觉得何克和那些孩子始终都有种生疏感,最终也没有哪个打动人的细节把这种距离抹平。

  如果片子早早就进入他保护着这些孩子,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生死,通过丝绸之路来到山丹,把这段经历放大讲的话,可能会更好看,节奏也不至于这么拖沓,故事会更加感人。而那些他和孩子的矛盾冲突也可以在这里多加一些。

  乔治·何克、周润发所饰演的陈汉生和女医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也都有着各自奢侈的理想,片中的几个道具也把他们在那个残酷的岁月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做了诠释,比如女医生随身携带的留声机;何克为女医生准备的咖啡和插在花瓶里的野花,都为影片增加了浪漫的色彩。

  我最喜欢片子的结尾,那些被何克冒死救下来,勇敢地活到今天,见证和经历了幸福生活的人们,用采访的方式,让他们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所有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实:在那个战争年代,有一扇门时随时打开的,有的是支撑不下去,走了进去,比如小青,有的是被无情的战火吞噬的,而何克却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扇通往和平和自由之门。摄影机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认识更多的像白求恩、约翰·拉贝和何克这样的英雄们。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2

  朋友们的怂恿下,我时隔3个月,再次踏入电影院观看这部《黄石的孩子》,我承认,对于这部电影,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观众,当在影院正襟危坐了125分钟之后,我仍无法像一个影评人或者和身边的朋友一样,对这部浑身上下散发着好莱坞味道的大—片品头论足,甚至在四周灯光亮起的一刹那,我竟陡然感到有些眩晕,任由记忆中那几幕并不怎么煽情的场景肆意闪过。

  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甚至有些拖沓、冗长的故事。乔治·霍格,一个为了了解真—相的英国记者,深入战场进行报道。不幸被日军俘虏,差点丢了脑袋,后被新四军杰克·陈解救,在逃离治病之时,偶遇日寇屠杀过后幸存下来的60多名性格各异孤儿,语言不通的乔治承担起关怀照顾这些孩子的责任,当战争的阴云临近之时,他又引领着他的“孩子”们踏上了西去甘肃山丹的行程,沿着中国的古丝绸之路跋涉千余公里,历尽艰险,越过雪山来到沙漠的边缘逃避战火,却又不得不面临新的人生故事……

  确实,除却开头处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再现,以及孩子们头上偶尔飞过的侵略者飞机,山水如画的影片画面中,绝少涉及血腥、残酷的战争,更没有王侯将相的纵横捭阖,甚至连好莱坞大—片惯常的煽情桥段都绝少出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个大人,几十个孩子挣扎求生的细节,堪称琐碎的生活片段。

  对此,有人将其解释为西方导演特有的浪漫情怀,就如在霍格的菜园中高高挺立的向日葵,在生存之外,更流露出一种西方人对生活莫可名状的坚持,甚至是迥异于中国人对待这场战争的轻松感。然而,这部影片真的令人感到轻松吗我扪心自问。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诚然,琐碎的生活细节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几乎令我们忘却了战争,但当我看到那因无法忍受恐惧而上吊自杀的孩子惨白的脸庞,那因为仇恨而早早学会破坏、杀戮的孩子手中碎裂成两半的日本士兵家人合影和他那冷漠得几乎可以掉下冰碴的眼神时,我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手狠狠地攥了几下。

  有些疼痛,更多的`却是难言的羞耻。

  无法忘记,影片开头处南京街头的疯狂屠杀,荷枪实弹的“野兽”将成群的国人驱赶到一起,再用机枪和刺刀肆无忌惮地收割生命,最终付之一炬……

  无法忘记,中国—军队溃败之后,英国女医生在他的中国同行拉扯之下,不得不放弃倒卧路旁的中国伤兵时回顾的哀伤眼神……

  同样无法忘记,一个英国人为了他的中国“孩子”免于被抓壮丁命运而锒铛入狱时,中国—军官义正词严的斥责话语:孩子们身上的血也是中国的……

  恰如影片结尾时,几个当年的“孩子”用他们苍老而又真实的声音追忆的霍格:“他是个完人,是没有任何瑕疵的完人……”

  然而,在“完人”的对比之下,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国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己。回忆至此,除了感佩于主人公霍格伟大的人性的光辉,我的心中,更多的竟是难以言喻的哀伤,久久不散……

【黄石的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湖北黄石中考作文05-10

黄石寨导游词02-16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06-25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通用10篇)06-29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09-01

雪孩子读后感04-09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06-17

《诚实的孩子》读后感05-03

读懂孩子读后感07-08

《水孩子》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