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人这样成长读后感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2-04-04 20:29: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这样成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2篇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

  这个小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因为生病都去世了,老太太天天以泪洗面,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之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皱巴巴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势很好,雨水也正好。眼看着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脑海里想到主人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一直不停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之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小河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咳嗽声,停在河里的小船上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很轻微的声音叫着妈妈,可是他病情太严重了,根本发不出很大的声音。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非常的口渴,很想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之后,稻草人又被一位妇女的哭声给吓了一跳,原来她把家里的一切都输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已经无路可走了,只能选择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了!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所具有的品质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2

  暑期,有幸拜读了由张文质老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迷恋人的成长》一书,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展现在我的面前;合上书本,再次回味书中的内容,只觉得有好些东西在不断的叩击我的胸膛,叩击我教育生活中的蒙昧和无知,同时也在填补着我因贫乏而造成的精神空缺!那活泼的课生动的笑脸、深刻的见解让我走进了原本遥不可及的问题: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体验。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生命是丰富多彩且极富个性的.。因此,追求个性化是生命生长的本然回归。假如每个人的个性都趋于一个模式,那么这美好的世界便走向死寂,每个个体的存在也将索然无味。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自身的生存,我们常常不得不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去对待他们。结果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断的通过格式化的“教育”,培养出一个个差生,然后又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推向远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极富个性的生命“模具化”、共性化、统一化。尽管我们都清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但仍然“乐”此不疲。反思我们的教育,关注生命,是否应该方位更加全面呢?换个角度感悟,你会发现常常是柳暗花明,仔细聆听,你会发现不同孩子每一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是如此美妙的旋律!教育是特殊的职业,他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始终相信每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奏出精彩的乐章!

  激活课堂,挖掘生命潜能。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老师,对课后的某道习题找出了三种解决方法。但当他把用作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时候,在二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孩子们居然找到了七种答案,其中有的甚至是老师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想到过的!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过去种种自以为是的给学生毫无保留的讲解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痛苦。在一次又次的“教答不教问”的课堂中,我真的不敢想象:有多少孩子的思考被无情的偷走,有多少生命的潜能被残酷的埋藏?没有了自我的发现,没有了得到赏识的机会,除了生存需求外,作为一个生命,他们还有多少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在老师匆匆的讲解中,又淹没了多少生命拔节的声音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反复的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动脑筋。我在上课向学生提问题时,发言的总是少数同学,好多同学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这显然是教师包办过多的后遗症。杜郎口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这样一个人作文04-09

他是这样一个人作文04-11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作文04-03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11-08

关于人的成长的作文合集八篇05-10

人的成长的作文汇总9篇05-16

关于人的成长的作文十篇05-25

人的成长的作文汇编8篇05-11

人的成长的作文锦集九篇05-16

关于人的成长的作文合集7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