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加快城乡建设发展交流材料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4-06 13:24:04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交流材料

  xxxx县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富裕美丽新xxxx。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倍增。

  按照“稳粮油、优桑畜、扩菜果、提品质、创品牌”的思路,坚持龙头企业带动、项目投资拉动、强村大户支撑、培育品牌提升、服务体系配套、风险机制建立的产业发展路子,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强村大户战略,集中力量建强基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引进服装加工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蚕桑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稳定桑园面积7万亩,年发蚕种8万张,桑枝食用菌2000万袋,桑园套种2万亩。大力实施生猪“百千万”工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重点,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疫病防控和龙头企业建设。

  新建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20个,百头户100户,养殖生猪50万头以上,出栏27万头以上。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择优发展”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引导农民发展烟、茶、果、药、菌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城关、池河镇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蔬菜6.1万亩;种植烤烟9000亩,收购烟叶2.27万担;发展百头以上的生态牛羊大户50户,新建特色经济林2.4万亩,林下养鸡200万只。二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杨柳农业园区和池河镇嘉晟现代农业园区明星“猪-沼-桑”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为示范带动,在完善做好已规划的1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础上,新启动后柳休闲农业园区、旺牛斋生态养殖园区、潽沱山生态农业园区、秋树坝山林经济示范园区、中坝畜、沼、菜生态农业园区、红花坪蚕桑产业示范园等6个园区建设。建成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园区2个、3000-5000万元的园区2个、2000-3000万元的园区2个。

  以川道地区提高设施农业配套水平和栽培管理技术为重点,抓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大力扶持农业园区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实行贷款贴息、落实税收优惠,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招商力度,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园区集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肉食品加工、轻工产品制造等第二产业民营企业,为转移农民就业提供就业岗位,提高非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发展餐饮、宾馆、商贸各类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更多的转移农民,拓展增收空间。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引领,改造创痛、发展新兴,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规模工业,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着力壮大“绿色能源、丝绸服装、特色矿产、新型材料、医药化工、富硒食品”六大支柱产业体系,不断扩张工业总量,推进工业化进程。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古迹为重点的大旅游格局,把了才有产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和农民三产增收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丝绸服装、肉食品、蔬菜仓储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核心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建设,以旅游产业带动三产服务业迅速发展。利用资源优势,集中规划、包装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引进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不同层级的产业梯次开发。四是促进返乡农民就业创业。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培育服务并重、需求供给对接、创业就业并举”的思路,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扩大劳务转移规模,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劳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县党校、职教中心、农广校、大健驾校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以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两后生”为主要培训对象,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企业自主培训为主要形式,围绕三次产业用工需求,分类培训职业型农民、技能型农民、服务型农民,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训职业农民5000人,扶持农民创业400户。解决产业用工、企业用工和服务业用工荒的难题。大力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窗口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以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地劳务中介机构,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道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投资兴办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等创业项目。对农民工回乡创办公司且属于重点发展的产业,降低注册资本,减免相关税费,并给予创业小额信贷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落实返乡创业政策,积极为创业农民提供项目推荐、政策咨询、信贷融资等服务。

  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一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的监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健全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和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有序发展。

  二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抓好示范合作社建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支持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发展桑蚕、生猪、特色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00个,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抓好示范合作社扶持,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对符合条件的示范社给予项目安排、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对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农产品加工业地示范社给予补助。做好专业合作社监管,依法规范专业合作社经营活动,建立专业法人治理与监事会监督机制,确保合作社健康成长与成员利益共生共存。

  三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丝绸、肉食品、蔬菜、冷藏加工等一批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天新、天成、永宏三大缫丝企业,云峰牧业、鬼谷子腊肉、嘉晟蔬菜冷藏加工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建立销售市场,促使企业提质增效。加大龙头企业扶持,支持龙头企业重组兼并,组建集团公司,采取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和防线共担机制。

  四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农技推广、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组建各类涉农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公益性服务。

  三、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建设富裕美丽城乡。

  一是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做好县境内通镇通村公路建设和有序推进农村示范路和连组连户路建设,建设农村便民桥,完善公路养管机制,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全面提升公路交通保障能力。全年建成通村公路示范路158公里、连户路300公里。

  二是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堰堤防、东延堤防、后柳堤防、流域治理和杨柳水保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初步建成第二水源项目,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4处,解决安全饮水1.5万人。

  三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县城周边、汉江两岸、公路两边及旅游景区绿化工作,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生态村镇建设,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完成绿化3.8万亩。

  四、实施“三五”扶贫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围绕“三五”扶贫攻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精心组织项目实施,集中力量解决项目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将扶贫移民、生态移民、避灾移民等项目进行整合,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4000万元。完成10个整村推进村和5个连片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1400户5320人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和城关镇新堰片区江南移民示范小区500户1900人跨区域集中安置,减少贫困人口7000人。

  二是开展社会帮扶解困。认真做好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试点项目和实施扶贫产业开发项目,争取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落实县、镇、村、企业包抓特困学生机制,使贫困学生都能完成学业。实施“雨露计划”,选送贫困学生进行培训,做好90名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让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多途径就业。

  三是全面做好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与市、县新农村建设牵头单位及包扶单位的衔接工作,认真完成1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51个县乡级新农村推进村建设任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开展农村产权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等权属制度改革,在条件成熟的镇村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向园区业主、农民合作社、产业大户合法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合作社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建立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等问题。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金融机构对农业新增贷款产生的营业税地方所得部分给予等额财政补贴。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开辟农村“三权”抵押金融业务,推动农村资源变资本,资本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产业转型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1-30

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交流材料06-01

电信公司业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6-19

邮政账户汇款业务发展情况的经验交流材料04-28

工商局推进市场发展提质经验交流材料04-27

村官交流材料经验交流06-09

旅游发展经验交流06-03

经验交流材料02-21

《安全质量经验交流材料[材料]》07-24

小学启蒙教育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材料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