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一九八四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

时间:2022-06-03 12:28: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九八四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九八四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九八四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1

  《一九八四》——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事实上还没有完全读透这本书。但我清楚,如果我现在不把我对这文章的感想写下,过不了多久,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将会被时间模糊。小说构建了三个国度,大洋国,欧亚国,东亚国。故事以大洋国英社为背景。思想是社会秩序规范标杆。无处不在的电屏以及麦克风监视人们的所为。

  小说一共分为三部,第一部是男主人公温斯顿的自我认知(对整个世界的概念,对周遭一切的怀疑),但即使是你意识到了这一切的不对劲,以个体的力量仍旧无法确定到底是“我”疯了还是世界疯了。在自我的意识里,一直存在着影子世界。小说中的.集社里每个成员每天必须参加两分钟的仇恨会,如同意识里所清楚的“两分钟的仇恨会最可怕之处,并非在于你被迫参与其中,切切相反,避免参与才不可能......不是通过让别人听到你的话,二是通过保持清醒,将人性传统延续下去。”他开始写日记,他竭力的想要保持清醒。第二部,温斯顿遇到了爱人茱莉亚。茱莉亚与温斯顿是不同的人,她年轻有活力,只在乎当下,认为表面上的工作做好了就能获得片刻欢愉,他们秘密的接触,在查林顿的小屋中度过只有两人的世界。读后感·温斯顿开始期待更自由,如同“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他与奥布兰接触,憧憬的想要加入兄弟会,然而,就如同他所知道的,“我们都是死人”。

  他早早的被发现是一名“异端”而被监视了七年,在第三部中被进行了改造,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明白怎么做,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被折磨的过程里,所谓的内X成员奥布兰代表的权利,确是清楚的知道为什么,但他们的目的确是只有获得权利。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当他明白2+2=5的时候,温斯顿在栗树咖啡馆里终日喝着加满糖精的胜利杜松子酒。他又遇到了茱莉亚。但他们确确实实都是“死人”了。“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将永远抹不掉。”

一九八四读后感2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九月,同事看完感叹说非常好看,夸得非常动人,经不起诱惑,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借阅了下。捧到手里认真读了几页,被作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随后自己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

  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的思想。

  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黑头发女生茱莉亚。

  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

  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

  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

  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

  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足,这本书还有很多别的观点没认真读到、体会到,给书一个好评,给自己一个差评。

一九八四读后感3

  这本书是由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所作,也是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来讽刺政治和偏激思想,抨击社会的丑恶现象,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84年,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年代,三个超级大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国内的社会秩序全无,一切进入战时状态,为战争服务。

  大洋国的老大哥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对民众实行了极端的独裁统治:党的意志高于一切,个人的行为24小时暴露在电幕之下,思想由“思想警察”来监视并且鼓励亲人间互相监视与揭发,篡改历史,建立他国为仇恨目标来统一国内民众思想。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国内大众几乎变成了毫无情感与思想的机器。在这个冰冷的国度里,主人公温斯顿产生了自己想法,对老大哥的个人崇拜主义产生质疑,不满英社党的独裁统治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斗争。

  我国的斗争历史告诉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就是,星星之火同样容易被熄灭。斗争未果,温斯顿经历了英社党对其肉身和精神的再次“洗礼”,这个“星星之火”还是变成了他最不想变成的人,甚至热爱上了老大哥,个人自由最终屈服于独裁主义。

  在这样一个思想被束缚,行为被监视,人性被异化的年代,无疑是黑暗且压抑的'。在我看来,思想的自由才是自由一词的真谛。一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却死了。文中的人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死了的人”,而唯一“活着”温斯顿也因组织力量过于强大,抗争无效而归于“正统思想”。

  从这本书我得到的警醒就是,反对个人崇拜主义,我们需要是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只有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才能让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正如我国近代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让我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步走向了民主社会,这是思想的进步,也是思想胜利的结晶。

  人生如歌,歌有终时;思想如光,普照世人。

【一九八四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九八四》读后感04-01

《一九八四》读后感3篇04-04

读后感读后感01-03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读后感精选09-30

经典读后感07-01

读后感06-17

经典的读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