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时间:2022-02-24 16:50: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篇1

  贺顿,听起来像个哲学名词,是她给自己另起的名字,这位女性,有着悲惨的身世,来到偌大的城市,艰难地扣着命运的大门,她没有学历、没有资金、没有资本,甚至连姿色都没有。然而在生活的竞技场,她是出色的角斗士,流血不可避免,但抗争令人敬佩。

  毕淑敏,当过军医的女作家。她的文字是温暖和寒冷并存,有时很抒情,犹如汩汩清流,有时很严苛,让你忍不住尖叫一声。但她的文采是我的理想,比如:“女人的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也是斩钉截铁的。决绝逝去的感情犹如旧衣,色泽已褪,针脚已开,款式已是陈旧,所有的经纬,都已经稀薄。然而,你长久地穿过它,那里遗有你的形状,你的气息,还有你的泪和汗。”

  这样的文字很干脆也很朴素,她善用比喻,让你猛然心动,“贺顿并没有走远,在旁处静静地注视着(他),犹如看荒野中一盏毫不知情的灯。”她用漂亮的文字渲染景致,“窗外冬日雪霁,残雪似银,路旁冻水如墨,阳光倾斜着射进来,像清漆一样透亮,弹得出声响。”她也很率直,“我不是课堂上的教授,只是一个笔随心走的小说家。感谢小说的游戏规则,给予我宽松想象的权利和快乐。”

  一穷二白的时候,梦想仍是闪闪发亮的。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其貌不扬是非常大的劣势,然而贺顿有一副好嗓子以及坚韧不拔的杂草精神,她有计划有理想有勇气,敢于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为事业倾尽心血。生活是不公平的,它让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到了阳光、雨露,却让另一些人付出苦难的代价来承接不易的成果。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位长辈对一个脸颊挂着泪珠拒绝去自己分到的历史班上课并失落地徘徊在办公室门口的女孩用手指写下:“学习是个人行为。”从而消融了女孩的疑惑和倔强的场景。生命是一块画板,愿你用至真至纯的心去绘制一片蓝图,收集欢笑和泪水,健康真实地成长。你的成就在于你个人的努力,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贺顿一无所有,她去推销化妆品,在她敲门的时候,更期待没有人应答,晚一点应答,也就晚一点尴尬。难得有人应答的时候多半是冷淡的回绝,甚至强行把她拽进屋里。()逃跑惊魂未定,她不允许掉眼泪,因为流泪也是需要资本的,她抿紧嘴唇,强忍泪水,又到另一幢楼“开战”。

  贺顿想做心理师,因为很赚钱,这是初衷。然而在开办心理诊所和为案主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贺顿濒临崩溃的边缘,她随时可能倒下,却强迫自己坚持。故事的最后,贺顿继续挣扎在残酷的现实里,只是她比以往更坚定、更智慧、更成熟。

  品《女心理师》是一种刺激和润泽,直指人性。它给了我指引,或许可以去研究一下心理学,或者可以做一个关于“人性”的主题研究,无论哪一种,都是催引人更好更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当我绵薄无力的时候就要懂得积蓄力量和能量,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维系着很多人的关注和期盼,万物寂寥,乾坤清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篇2

  微笑,哪怕在地狱里,也是盛开的莲花。

  看完上部了,很压抑,如鲠在喉,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无论是来看心理的人,还是贺顿本身和她身边的人,整篇文章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救赎。其实自己对于救赎的理解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是在看的时候心里总是会冒出这个词,一种直觉吧。

  上部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还没有完结,文中一开始就提到的老松和大芳的故事,贺顿,柏万福和钱开逸三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后来的四个来访者,打算大闹追悼会的李芝明,开始下毒的周团团,被背叛的同性恋桑珊,及有发言障碍的官员苏三,以及插叙在文中的贺顿以前的故事,每个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烂好人,没有罪大恶极之人,每个人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就是一幅社会的真实版图,从各个方面反映出社会的残酷,而把这些串起来的主人公贺顿,更是揭示了小人物往上爬的艰辛与不易,但不得不说,贺顿在往上爬的同时也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她为了能开心理所嫁给了不喜欢的人。作为主人公,贺顿她并不完美,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她长得不漂亮,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也做过坑蒙拐骗的事情。

  对于贺顿而言,贺老师显然是她命运发生改变的开始,她教她各种知识,还逼她看书,在照顾贺老师的这期间,贺顿重获了新生,也改了名想要遗忘过去。而对于贺老师而言,当初的贺顿只是一个干净的孩子,是自己临终前最后一件艺术品的雏形。

  在上部中,讲真,我理解不了贺顿为什么要出轨,希望在下部中能够对于她和钱开逸的故事有一个新的理解。

  很期待还未完成的故事

  时隔两个月,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下部了,在看的过程中几度有弃文的念头,其实越到后面,文章的氛围就更加压抑,最后几章看的头皮发麻,不是说文章有多恐怖,实在是理解不了姬铭骢教授对贺顿的治疗方式,“对别人轻易地抱有期望和幻想,也是一种不劳而获的错误,这是我当时的疏漏。不过,以今天的我回顾那时的我,以现有的知识分析当时的状况,我觉得你的治疗方式,是完全错误的`。”贺顿最后也提出了质疑。当然不予质疑的是这种治疗方式的确是有效果的。曾经深处地狱,却从那里出发,走向天堂,或许对于有心理阻碍的人而言,或许对于心理师而言,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再次经历曾经遭受过的不好的经历,哪怕违背心理师的行规。也是从这里起,似乎理解了贺顿与钱开逸之间不清不白的关系,对于贺顿,以前不好的经历已经让贺顿对性关系麻木了

  现在是XX年XX月,发现上次的书评并没有写完,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上次写下部的书评时的心境是什么,回想起来,关于当时的状态,只有些许的记忆,依稀间记得当时是难受的,时隔五个月,这本书的具体情节已然记不清,但总有一种压抑的心情围绕着我。之前有看到女心理师被拍成电视剧的新闻,很难受,我并不喜欢这本书,但被拍成电视剧还是不舒服,电视剧总是拍不出那种感觉的。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篇3

  写个读后感,书名叫做《女心理师》,作者是毕淑敏。

  按说读这类女作家的书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写读后感更是少有的事,两者结合在一起几率超级低。但我还是把这些个字堆起来了,应了一句话叫“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然我也不是生气,就是挺失望的,打个比方,有一张CD,宣传得很到位,主打歌很流行,买了。结果,除了主打外剩余的9首歌很垃圾,叹气了。如果买的还是正版碟,那就是一大口气了。

  全书中案例比较单薄,贺顿的人生比较丰满。当然,这本书要写一个人,没错。但这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啊。从农村到城市,从无法生活到门庭若市的心理所老大。

  全书不断地倒叙、插叙,想给读者留点悬念,但和很多劣质的剧本一样,根本没必要再演什么结局,因为地球人都猜到了,就男女主角是不明了的。比如文章最后大芳的'情结,写到大芳的妈是做小的后面的情节就没必要了,除了贺顿大伙都知道了。而结果果然没有任何新意,大概是作者觉得整书都写得太有新意了,最后要回归一下。

  有一个问题我没看懂,贺顿办心理所的时候开始根本没人来,经营惨淡。但是之前贺顿做电台节目的时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啊,她开所把自己名字报出去不就得了,名人效应嘛,是不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毕淑敏都忘了自己之前还写有这一出的呀。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篇4

  最近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位列其中。我买了一本盗版的来看,正版的上下两册被合并成一本307页的小说。小五的字体让人有点吃力,所幸间距不算太挤。有我最喜欢的作家的新作,当然得买本来看看。

  猪头比我先看此书。我因借阅了图书馆的其它书抓紧在借阅期满归还之前阅读而暂时搁置一边。于是他出差时顺手带上了这本书。

  电话里我问他此书如何?他说不好看。我大惊,居然有人认为毕淑敏的书不好看?按理毕淑敏的作品是不缺乏摄人心魄的力量的。问其缘由,他说都是一个个心理故事,没讲完就开始讲述下一个故事了,看了一半不想看了。有头无尾不是她的风格啊。

  在他出差的这个月中,我拿起这本让我纳闷的书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放不下了。不知不觉已经比平时入睡的时间晚了很多。要不是顾忌到第二天上班没精神,我是会一口气看下去的。

  开头的几个故事确实是叙述地不完整。让人迫切地想和知道结果时嘎然而止,尽管十分不乐意,也只好投入到下一个故事中去。一如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断断续续的。等到这几个故事都叙述到一半时,突然又转换到主人公贺顿的身上,应该说是柴绛香的身上。开始时一头雾水,看到后来才恍然明白,贺顿就是蜕变后的柴绛香。几个故事犬牙交错般地讲述,让人越发想拨开重重迷雾了解真相。

  原本以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应该就是毕淑敏自己。但是我太低估了这位我崇拜的女作家的创作能力。主人公贺顿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身世悲惨:遭生父抛弃,母亲通过出卖自己的肉体养育她,因此她感到屈辱;其后母亲改嫁他人,却不料在她12岁那年遭继父非常手段的强暴。又丑又矮小的贺顿没有被生活所打败,在她的身上有种顽强的'力量。依靠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心理学的课程,并萌生了开心理诊所的念头。甚至为了理想的实现,委身于一个并不爱的人。

  “小说以其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人的心理困惑以及自我救赎突围之路。”(摘自简介)

  在这部小说中,还是能找到作者的经历。比如贺顿在临终关怀医院结识了改变她人生的贺奶奶。临终关怀医院,在她真正成的名作《预约死亡》中能了解到。而主人公在进行心理治疗时的言语及方法,应该就是作者的态度和心理学的造诣。

  她的作品读完后总能让人回味悠长。

  人的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早年经历的影响。也许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怎样的恶果。草草掩埋了伤口后,在日积月累中,伤口已经发炎化脓,甚至伤其五脏六腑。正视它,揭开血淋淋的伤疤,挑破这个脓包,需要足够的勇气。唯其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关注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真实需要,方可拥有健全的心理。

  对于该书的感悟,限于拙笔表达能力有限和思想的浅薄,目前仅能发表如此浅层次的认识。更多的感想待重读数遍后才能生发出来。请各位多多包涵。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2篇12-08

《女心理师》读后感07-15

女心理师读后感04-29

《女心理师》读后感4篇10-15

《女心理师》读后感(4篇)10-15

《女心理师》读后感8篇07-15

《女心理师》读后感(7篇)03-24

《女心理师》观后感09-19

毕淑敏语录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