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情商》读后感

《情商》读后感

时间:2022-05-17 15:40: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情商》读后感(精选11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情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商》读后感(精选11篇)

  《情商》读后感 篇1

  我是带着批判和质疑的眼光翻开这本书的。老实说,要是由我推荐同类的书籍,可能会是比这薄得多的另外两本。它们是《顶好人生》系列丛书中的《顶好父母》和《顶好医生》。作为关系处理的参考读物,我觉得这两本更简明扼要,切中要害,而且它们对我们针对性更强。我想,有机会我还是会把它们推荐出来,这里且按下不表吧。

  我为什么会带着批判和质疑的目光来看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市场上所有关于人生指导、生存谋略的读物先就有一种反感的情绪在。我认为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从如何提高个体竞争力,达成个人目的的角度切入,与我所欣赏的,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从出发点上就有点儿格格不入。

  或者这样说,它们只是强调和停留在为人生的技术层面,为了达成个体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手段之一种或几种。尽管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所谓不择手段,都是提供了一些“好”的途径,但是,缺少了对“道”的强调而阐述“术”,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容易跑偏。

  比如《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我觉得就多少有这种倾向,过于强调影响和控制这个目的,即如何得到别人的合作,达成自身目的,而弱化了自身的主动付出和合作,即如何帮助别人达成别人的愿望,让人先就有一种警惕感。

  但是,作为组织布置下来的读书任务,我还是认真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总体感觉,它在市场上这类书中还是比较优秀的一本,能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情商,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它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处理和主观客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与之相对,智商,则主要强调我们和客观客体即没有主观情感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打个比方,独自一人解决一个问题,哪怕只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用到的主要是智商;而要是由两个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就不仅需要彼此的智商,还需要彼此的情商了,因为涉及到了两个主观体之间的如何以及能否合作好的问题。

  再打个比方,即便是我们和动物之间的相处,都会带有情商的参与,因为动物也是带有主观性的客体。情商素质差的人,恐怕和动物都不能够把关系处好,要么不喜欢动物,要么不被动物喜欢。当然,和动物的相处要比和人的相处简单得多,不代表和动物处得好就一定和人处得好。从这个意义上,在本文的开头,我先把这本书定位为一本关于关系处理的参考读物。

  影响力,当然更容易理解,它是主体激发和改变其他主体感情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强的人,能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的认识和取向一致,从而合作完成单个个体无法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任务。能够凝聚的人越多,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强,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大、越多、越复杂,表面上看来,这个人的领导力也就越强。

  现代社会,越来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人和人之间,人种和人种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多的交通和钩联。这一切,都带来了更多的主观客体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关于情商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我预计,情商研究必然会从个体走向群体,未来或许会出现集体情商、民族情商、国家情商的概念,我们且拭目以待。

  一篇简单的读后感文章,当然探究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之所以闲扯到了国家、民族、学术的层面,意在说明,情商素质在现代社会中,在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集体、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中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强调。作为个体,应该主动关注自身的情商素质,融入集体和社会,以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愉快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情商和影响力的关系不必多说,这本书的整体逻辑就是沿着个体的情商到个体的影响力再到个体领导力这条线展开的。情商素质高的人,能够处理好和其他个体的关系,得到更多的认同,其影响力,进而到领导力自然就高。其实这个观点我们本来也没什么疑问,大部分人更关心的还是怎么着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素质,是不是提高了情商就能带来所谓的成功。

  在我看来,培养情商倒不必老把成功挂在嘴上,这样未免太功利了。高的情商,先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局面,在这样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我们更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心理就容易找到平衡点,获得更美好的人生体验。这比所谓的成功值得追求得多。

  当然,在这样的身心平衡的状况下,我们的竞技状态更佳,更容易培养和发挥自身所长,相对于那些情商不高的人来说,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这倒是不必怀疑的。然而,这种竞争意义上的成功或许只是我们培养了情商的副产品而已。

  如果只想着成功去培养情商,倒可能反而不利于情商的培养。道理很简单,情商是帮助人际关系和谐的,而竞争,哪怕是所谓再公平的竞争,也是不利于关系和谐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最终达到了比争更好的效果,将“争”化于“不争”中,是祖国哲学中的大智慧,需要我们认真体会。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情商如何培养,作者吴维库先生都给了我们哪些建议。

  首先从审视和纠正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入手。我们在应对和处理所面对的各种事情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本能”的反应。这些所谓本能的反应,不管是思维的,还是行为的,实际上是来自于习惯。我们应该对这些习惯进行审视和思考,把不利于自身发展和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处理的习惯找出来,力改之。

  改变旧习惯,建立新习惯是很难的事,多需要持续的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内力就是自身的认知,外力就是我们主动寻求的外来的压力。比如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六个步骤:作出承诺、现在行动、关注结果、不断重复、反馈纠偏、不要自责。我在这里还想加一条原则,就是保持关注,即在新习惯真正养成前,不要放松注意,否则将前功尽弃。

  其次是管理情绪。人和非人最重要的不同是人兼有感性和理性,同时,人能够用纯粹的理性而非通过本能来控制自己的行为。面对一件特定的事情时,人有能力,至少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能力,先于本能的反应,用理性来分析即将到来的本能的反应行为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有可能根据自己想要的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吴维库先生把情商素质分解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我把它们简括为自知力、自制力、自勉力、感受力、协调力。情绪管理是情商培养最关键的核心内容,作者提出四句话我觉得很有见地:知道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的情绪,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这些,我认为关键是用心,用心观察,用心体味,换位思考,宽容别人的失误,承认和尊重别人的感受。

  第三是培养自信和信任。如果情商是处理和别人关系的能力的话,自信如何和情商发生的关系呢?其实并不复杂,自信是一个人个人魅力的体现,自信会给他人带来信心,获得更多的信任。人生的各种考验,考验的首先是信心,其次才是能力。

  另外,自信与激情是互生的.。激情能带来对别人的感染,带来他人更多的信任,进而提高自信,而自信又会带来进一步的激情。如何培养自信?关键是客观地分析自己和他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在某些时刻它会被激发出来,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等到这样的时刻,只是因为要么不相信这一点,要么他们一直在等待。

  另外一些人却通过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宝藏。能够专注地做一件事,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那些著名的艺术家之所以“功成名就”,可能是靠了某些机缘,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自信,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他们的坚持,恐怕机缘也就不成其为机缘了。

  第四,就是所谓操之在我。我的理解,操之在我指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别人的情绪左右和利用。前面说的管理情绪,重在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此处重在外来的情绪。别人表现出来的情绪有时是本能的,有时是刻意为之,不管如何,都不能影响我们对事物本身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让事情的发展始终在理性的轨道上就不会发生危机和剧烈冲突,而如果矛盾的发展被感性所控制,就势必会逐步升级,最终演变得不可收拾。

  总之,《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围绕着情商的作用和培养这个话题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想完善自身,提高自身修养,获得更美好的人生体验的人不妨读一读。不过我并不推荐大家把它看作一部生存技能类参考读物来看,试图从中学到什么具体的有助于提高自身职场竞争力的技能。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是我所欣赏的:使人生愉快和完美的学问。

  另外,这类书籍经常因其中叙述到的某些人生问题和感悟系人所共有的通症而畅销,但对于具体的个体来讲,要令自己的人生真正有所改变,还更在于实践,在于自身的愿望和坚持,在于持续不断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只记下几句格言警句和几则寓言故事。

  《情商》读后感 篇2

  近来,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淡,对于书的挑剔程度也越来越甚,除了《读者》等篇幅短小的薄薄杂志,很少看整本整本的书。于是,变得有点空虚,有点无措。前段时间,无意中发现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情商》这本书,慢慢地翻看了许久,感觉句句皆真理,真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边看边反思自己的行为,收获颇多。

  由克里。摩斯著的《情商》,以大量的小故事生动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性格决定情商,情商决定命运。

  书的序言就以《致命的一跃》为开头,讲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越过桥上护栏,纵身跃入距桥35米高的蒙巴尔河,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后调查得知这名男子名叫伊顿,是一名博士,3年前毕业后在一家不知名的企业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老板和所有的同事竟然对他都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孤僻、冷漠、除了工作,从不与人交往,而他的职位也很一般:普通的管理人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伊顿在校时表现十分优异。优秀学生走上社会,怎么会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呢?他们理应杰出,却反而虚掷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这与我国前段时间讨论得轰轰烈烈的第十名现象不谋而合:在校表现极为优异的前三名走入社会后却远远比不上三名后学生取得的成就。究竟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潜伏于我们心灵的重要因素——情商在起作用。

  “情商”(EQ),近几年来,已逐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⑴情绪控制力;⑵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⑷认知他人的能力;⑸人际交往的能力。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国两个著名的比尔:一个堪称情商奇才,一个被誉为智商天才。

  不用说也知道,前者,比尔。克林顿,美国上届总统;后者,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原总裁(进入新千年,比尔。盖茨把微软CEO宝座拱手让给长期伙伴史蒂夫。巴尔默,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同时出任新职务“首席软件设计师”。盖茨在微软财富空前膨胀的时刻放弃这一最有权力的位置令人不可思议,但比尔的聪明也恰恰在此,微软永远是微软,是比尔。盖茨的微软)。

  比尔。克林顿与比尔。盖茨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似。对两个“比尔”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譬如:过去,两个比尔都有能力让成百上千的人高兴,更可以让十数亿人抱怨;两个比尔都想统治国际互联网,以及网上的活动;两个比尔都相信“越大越好”的原则,一个有膨胀的政府,一个有膨胀的软件;两个比尔都喜欢闲聊许多问题,都喜欢许从来不遵守的诺言;两个比尔都自命不凡,好惹人注意;两个比尔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你的钱包,他们都梦想从人们的钱包里搜刮更多的钞票(税收和做生意)……

  可见,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智商、情商都非常重要,但在美国,人们更相信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显然,情商对人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在《情商》这本书里,至今仍有很多片断留在我脑海,现仅举几个与大家分享:

  一、武士与禅师论道——认识自己

  好斗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与地狱的涵义。老禅师说:“你性格乖戾,行为粗鄙,我没有时间和你这种人论道。”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你竟敢对我这般无礼,看我一剑杀死你。”禅师缓缓道:“这就是地狱。”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纳剑入鞘,伏地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禅师又言:“这就是天堂。”武士的顿悟说明,人在陷入某种情绪时往往并不自知,总是在事情发生后,经过有意识的反省才会发现。

  古希腊戴尔菲城的一座神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他是这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要求人们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即能觉知它的存在,进而有目的地调控它。

  二、一杯水的论断——乐观,必不可少的情商

  一场战争即将开始,大家在一起阐述作战方案。会议结束后,高情商者高声笑道:“如果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将会赢得多高的评价啊!低情商者说:我们会胜利,但我们会有牺牲,我们无法料知在凯旋时,自己是欢唱在胜利的旗帜下,还是躺在烈士的墓地里。

  这好比是两个不同的.人在茫茫的沙漠中面对剩下的半杯水,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说:“我还有半杯水呢!”可见,在低情商者看到失意的地方,高情商者却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两种人不同的观点,就是两种不同的断言。有时候,断言背后的个人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事情结果。

  三、学会弯曲——管理自我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它建筑历史悠久,拥有灿烂辉煌的建筑,还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人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使他们受益无穷。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只是人们没有在意:孟买佛学院在他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点五米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课。大门当然出入方便,它能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壮观的大门,或者有大门也是不可以随便出入的。这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和侧身的人,只有暂时放下尊严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在这佛学院的这道小门里,蕴含着佛家的哲学:漫漫人生路,几乎没有宽阔的大门,所有的门都需要弯腰侧身方能进入。

  四、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成功大师奥格。曼蒂诺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对我这类低情商凡夫俗子可谓大有裨益,现摘录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雁来雁往,花飞花谢,草长瓜熟,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

  ……

  沮丧时,我应亢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

  纵情得意时,我要记得挨饿的日子。

  洋洋得意时,我要想想竞争对手。

  沾沾自喜时,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时刻。

  自以为是时,看看自己能否让风驻步。

  腰缠万贯时,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

  骄傲自满时,要想到自己怯懦的时候。

  不可一世时,让我抬头,仰望群星。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

  控制自己的命运,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由此而变得伟大。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如佛学大师般无噌无欲,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有过充满冲劲却不知如何迂回以取得事情最好的效果的年龄。现在,我们一天天变老,也要让自己的思想一天天成熟起来,和年轻时一样的轻狂就会显得幼稚了。刚开学,每一位老师都变得忙忙碌碌,没有空闲的时候,而且天天如此。换作以前,我肯定会边发脾气边将事情带回家加班。现在的我,可能就不会再牢骚满腹地,放学后从不将工作带回家,即使完不成,在学校加班;再不然,还有明天。无论怎样我也绝不将工作情绪带回家。其实,以前的我甚至是我们,都忽视了这样的道理: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能很好地放松自己,就不能快乐地工作。我们一直以来受“宝剑自磨砺中出,梅花自苦寒中来”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深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经典教条。其实,与其都要做工作,我们还不如快乐地享受工作的过程,那么,就让我们打点快乐的行装,轻松地上路吧!

  在这里,我想送大家这样一段话——这是台湾心理学张怡筠博士所写:“我们都羡慕比尔·盖茨,羡慕那些当老总的人。当然我们这一生很可能成不了比尔·盖茨,当不上老总,但我们却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比比尔·盖茨、比老总还要快乐的人。”最后,把张怡筠博士所作词的一首《乐观大师之歌》送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和朋友。

  《情商》读后感 篇3

  此书重点描述《情商》中的社交商,其实,对于书中比较空洞的励志,我基本上一带而过,当然这样可能会把部分金子当沙子给漏了。这本书看了4天,那种焦虑感又开始侵袭,心情始终有点郁闷不愉快,看来要好好的调整下了。

  一开始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小路神经系统,是下意识(本能和很深的习惯)运行的神经系统,它的运行是自动的,不费我们任何力气,而且速度非常快。二是大路神经系统,其特征是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需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

  恐惧、害怕、愤怒、性(欲望)、爱和关心、面部肌肉、某些行为的传染、(个人的观念、思想、理论体系)等是小路神经系统控制的。同情心也是一种本能,但为何人们对需要帮助的视而不见,是因为被冷酷压抑住了。

  宽容、理解、同理心、说谎、欺骗等是大路神经系统控制的。

  我们的记忆总是处于不断重构的过程当中,只要我们回忆某次经历,大脑就会根据我们现在的兴趣和理解来更新它,在细胞层面上意味着它会被重新巩固,随后新合成的蛋白质会稍微改变它的化学构成,调整的`具体情况取决于我们回忆时出现的新信息。如果我们只是重新经历同样的恐惧,那么这种恐惧就会进一步加深。因此,治疗恐惧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恐惧的神经细胞。治疗恐惧和控制愤怒都可以通过缓慢的腹部呼吸使人们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习惯于对别人不闻不问之后,他就会沦为黑三类:自恋者、权谋政治家、精神病患者。其共同特点就是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恶毒和奸诈、自私和好斗、冷酷无情。自恋者行为的驱动力就是对荣誉的渴望。他们厌恶常规,面对困难的挑战时会十分兴奋。婴儿时期开始成为核心并受宠,其他人围着并先满足他的需要。因此具有自爱和自信意识,但最关键是缺乏同理心。权谋政治家是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和自恋者一样,都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别人,把别人看做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精神病患者和前两者不同的地方是没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他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欺骗并漠视他人,而且毫无羞愧悔改之心。

  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为400克左右,两年后为1000克左右,成年后为1400克左右。

  错误的以为只要孩子能够避开所有的挫折,长大后就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过度的保护实际上时一种剥夺,因为缺乏对压力和恢复力的训练。

  爱主要有三个方面:依恋、照料、性。依恋风格有安全型、回避型、忧虑型。从最新的离婚案例中看出,王菲应该属于回避型。而我自己则属于忧虑型。菲鹏之间性方面不和谐,鹏对菲是依恋的,但菲不觉得鹏可以依恋,而富足的生活让照料又谈不上,因此,离婚几乎是必然。

  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或许可以为对方提供一个安全基地,但是却无法成为安全避风港。回避型的人通常能够给对方流出足够的空间,但是他们无法为对方提供舒适的安全基地,因此无法为对方提供情感安慰。忧虑型的人过于关注自己的痛苦反应,因此不会去实施帮助,而回避型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也不会提供帮助。

  弗洛伊德问:女人究竟想要什么?,爱泼斯坦答:一个关心自己需求的伴侣。高特曼博士称:配偶是否能够满足对方神经系统的主要需求决定了他们的婚姻是否能够长久。如果某项基本需求,比如性或照料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持续的不满状态,会表现为不可名状的挫败感,也可能明显地表现为对对方的怨恨。这种小路神经系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情况会越来越糟。伤害性最大的表情时厌恶或者轻蔑。轻蔑不仅是对别人意见的不赞同,而是彻头彻尾的侮辱。它传达的信息是别人根本不配做自己的同理心对象,更不配得到自己的爱。

  压力下的人的倒U型曲线很直观,压力小的左边会产生厌倦和漠不关心等心态,到倒U型顶点时,会产生最佳认知状态,压力持续增大后,会出现焦虑并最终崩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强制性的3天到一周时间要看完一本书,这个压力对我好像过大了。目前的焦虑告诉我,要调整了。

  好老板的标准:善于倾听、鼓励员工、善于交流、有胆有识、幽默、关心和同理心、有决断能力、主动承担责任、谦虚、共享权力。坏老板是:不闻不问、质疑员工、暗箱操作、怯懦、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决断能力、推卸责任、傲慢、猜疑。

  《情商》读后感 篇4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情商就是会为人处事,左右逢源。读了这本书以后,懂得情商不仅包括处理人际关系,它还包括管理和识别他人的情绪。

  情绪智力通称为情商(EQ),有5个主要领域:

  1、了解自身的情绪自我意识

  2、管理情绪处理情绪

  3、自我激励控制情绪

  4、识别他人的情绪同理心(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5、处理人际管理

  正如大家所切身感受到的,情绪破坏心智,焦虑、愤怒、悲伤或者抑郁的学生无法学习,人们无法正常工作。热情、自信等情绪对于提高成就具有引导作用。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强。

  决定个人成功的因素,智商占20%,其他因素占80%,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成倍地增加,学历已不再成为找工作的决定因素。怎么样在人才如此泛滥的环境显突出,不仅仅靠能力,还有情商!人才竞争的`激烈,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坐在显赫的位置上,经常出现马占牛位(大材小用)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在人力资源中,最难的是管人。人要怎么管理呢?拿制度?拿权利?这样既使把人管住了,人家心里会服气吗?心里受了委屈,还能在公司拼命工作吗,还能在公司呆的长久吗?显然不能。如果我们在处理棘手的事情时,面对胡搅蛮缠的员工或顾客时,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怀有同理心,还害怕处理不好吗?

  情商不是天生的,可后天培养,当然关键时期是在童年。现在培养和发展情商还为时不晚,愿与君共进步。

  《情商》读后感 篇5

  由我和它变成我和他,是情商这本书的新发现。

  人们面临外界的很多身份定位及角色,但很多时候角色的权力、地位、权势、声名等外部因素导致个体交往时的表现失态。情商方面的发现就是要人们举止得体。

  情商第一点,是观察。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要粗心大意。观察对方的外表,观察对方的眼神、举止、声调、手势。不仅要听别人在说什么,也要观察别人怎么说。

  不论是销售人员与客户的交谈,还是同学聚会时的聊天,更或者是参加某个社交场合。认真做事会很累吗?认真观察,可以比较smart的做出反应,来使交流过程更加节奏欢快、充满机会与乐趣。

  无论如何,人都是社交性的动物,这一点毋庸置疑。离群索居也许可以畅心如意,但几乎可以说很难做到,也不可能。如果把个人自身与其他个体的.交流通道全部屏蔽的话,人会变笨的。没有外界的信息刺激个体只会慢慢丧失了交往的能力,即变呆了,这也许是学生时代校园环境的产物的真实写照吧。

  情商第二点,是自我调节。得体。

  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紧张、焦虑、无助的感觉。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尝试做一些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表演一些对自己有挑战的节目,紧张是在所难免的。虽然之前老师说过,害羞和紧张是一个聪明人的表现,但很明显一利一弊,聪明人很少情况下可以清晰、有技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很多时候我也比较讨厌主持人在电视机前夸夸其谈,但即使有底稿,但能正确运用各种语重,节奏和面部表情,仍然是需要训练才能达到的得体效果。

  社交场合的正确反应是需要训练的。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加上重复。

  情商第三点,是我们得重视情商。

  幸福感是人生的一大动力和意义所在。个体的精神体验是很难用外界的标准来衡量的。

  而情商训练,是可以回答如何能够获得快乐这一命题的学问。

  没有人会觉的自己的快乐太多了,痛苦的人花多少财富也得不到它,而快乐的人每天都能拥有它。

  所以说,得到快乐的方法很简单:发现你自己。

  《情商》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很系统、很有深度的专业书籍,可以说是说服力方面的权威。但它不像其他学术着作那样乏味、生硬,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是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阅读前,我对它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但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书对我有这么大吸引力。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挺大,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从未从事过营销的工作。因为它不是一本鼓吹利用心理学不择手段的猎食指南,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揭穿那些不择手段的“魔术”,确保我们可以在不降低道德水准的前提下更好的保护自己,所以与其说它是为营销人员而写,不如说它是为所有人而写,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要和协调、购买打交道。该书把互惠、承若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做为影响力的重要武器,然后旁征博引,提出大量的实验证据,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把一些人们过去常见的现象和迷惑不解的事情用作者的六大影响力武器进行解释,使我们身边长发生的不可思意的一些事情做出了实质性的解释。就拿社会认同来说吧。中国有古话:“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大概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从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出发,做一个可能不太合理,却满足了自身追求社会认同感的需求的选择。

  在这六点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所受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在中国的传统道德里,我们传承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也是这种道理,今日受了他人的恩惠,在将来有机会时,定当设法回报。着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也曾说过“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蕴藏的极大力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相互退让是利用互惠原理来使他人答应自己的请求的另一种方式。妥协也可以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因此人们可以先主动做出一个让步,以迫使对方也做出让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称为“拒绝—退让”策略。

  这个原理也使我想到了目前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竞争激烈,好工作难找,大多数人都想找个既轻松又高工资的职位,这种眼光比较短浅,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发展前景。也许现在公司很小,但成长速度很快,那么即使目前没钱赚要给它免费打工也是值得的,撑过了艰苦的起步阶段接下来就是享受回报的喜悦了,与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许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就一定没回报,具体的选择就要看各人的价值观取向了。总的来说《影响力》确实是一本读起来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在商业社会里,商家是如何利用我们的习惯来做生意的,但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熟练利用其中的技巧为自己服务,那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情商》读后感 篇7

  学校安排我们看了有关情商与领导力的视频,我觉得收获良多,其中的案例特别多,一个个的小故事却蕴含着非常深奥的道理。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快乐的工作。我们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稳定的,这样有利于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有的时候,员工工资不高,但是心情特别好,就比较稳定。有的时候,工资特别高,但是流动性特别大,这就是工作环境的问题。竞争是一定要的,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并非恶性竞争。而且,这个环境还必须是学习型的,必须是有价值的。因为员工并非只需要工资奖励,所有人心里还是非常希望提升自己的水平的,工作难度要适中,换言之,要让员工有成就感。否则,非常容易没有幸福感,甚至产生消极的情绪。

  第二,敢做比会做重要,没有完美。有了想法和建议,要付诸努力,否则,那只能是想法和建议。我自己的一个缺点是有了好的想法,好多不能付诸于实践。不能总在感伤过去,否则现在的机会也会错过。所以,以后的日子里,争取做到把实际的`想法变成现实,人生没有失败,所以也没有必要去害怕失败,不存在的东西不足畏惧。

  第三,侍强性,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给下属平台比指挥他做事重要。我们带班,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给同学们平台,让他们去展示。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他们成才。老师不能帮学生做太多事情,否则,老师锻炼出来了,学生却没成才。再有,好的班委的组建需要班主任像刘备一样,能够识人,大胆用人。学生非常喜欢在班里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

  第四,发挥优点胜过克服缺点,发挥优势胜过克服劣势。对于自己,我们要懂得什么是我们的优势,什么是我们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不要一味的沉浸在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对于学生和同事,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特长,不要总在关注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一个团队,肯定是互补的,肯定是相互弥补不足,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有优势来弥补不足。

  第五,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高,能把书读完;情商高,能把事情做完。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提高自己的情商,对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工作都非常有益处。

  《情商》读后感 篇8

  1月份的读书会上,基于格调及立意偏低的原因,我收回了《做人不要太老实》这本书(我相信以我们公司的文化,不会叫老实人吃亏)。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考虑,该拿本什么样的书献给大家才合适,直到看到这本书。这是去年在南宁培训时认识的一个老哥送给我的,他说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要我好好阅读。谨遵他命,我拿到后很快地看完了一遍,感觉有所收获,但又没吃透,因此紧接着又看了第二遍。直到本月,进行了第三次的阅读。

  常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看过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率性而为,有好有坏。而据调查,美国历任总统中,有成就的都是坏脾气的总统,因此我颇为疑虑。近看一个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话,一个面,但在职场中评价一个人,通常是多面综合的,很多人会因为“处事不够成熟”、“沟通能力欠缺”、“心态不够积极”或是“群众评价不良”而失去机会。看完本书后,我感觉,决定命运的其实不只是简单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说的综合因素——情商。

  作者对情商的概括为五大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作者开篇先讲到习惯,人大都生活在习惯里,如果没有外力协助,并辅以强大的自我约束,很难改变,但如果自身想改变,愿意去改变的话,还是很简单的。

  在个人魅力与自信篇中,感觉这与其他励志类的书大同小异。但我非常认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简单说来,可以说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如果这种能力欠缺,就会出现作者所说的情感失聪的情况,误解别人的情绪,说话不恰当,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在我们生活当中,有遇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聪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移情”引起的。当然,为个人私利所蒙蔽而引起的“拒绝移情”当属例外情况。

  本书的第四章专门讲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觉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来分析与“操之在我”相对的“受制于人”的差别,并详细介绍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后还澄清了:“操之在我”并非“一味忍让,被动接受”。我想,这可能会是大多数人对“操之在我”的认识误区。根据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总结为:“不为他言所激,不为他行所伤,保持乐观,活在当下”。

  第五章的影响力原则,比起《影响力》那本书而言讲得比较浅显,从对上、对下和平级沟通三方面阐述,还是非常实用的。因此,我希望看完这章以后,我们的同事今后永远不说:“我又不是他领导,我怎么能叫得动他”之类的话。只要用心沟通,距离不是问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励志类的好书,作者组织的方式非常浅显易懂,其中的很多故事也值得收藏,还有一些精炼的句子很值得我们记录。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有两点:一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由于叙述与资料背景的原因,真实性显得不足。二是作者做为清华大学的博士(清华由于留学成风,大抵是一流本科,二流研究生),自我优越感太强了一点,书中多次提到博士如何,清华大学如何,这与作者的年纪尚轻,工作经历不够丰富(从学校到学校,并留在学校任教)有关。但总体说来,瑕不掩瑜!

  《情商》读后感 篇9

  《情商》一书由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撰写,被称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话题书籍之一。本书的出版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先天决定论,更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力”问题提出关键性的解释。因为自己的工作涉及儿童情商教育,所以对本书有了多次阅读,并做阅读笔记与大家分享。

  情绪与大脑

  情绪(emotion)的词源来自拉丁语“motere”,意为“行为、移动”,加上前缀“e”含有移动起来的意思。情绪都隐含着某种行为的倾向,情绪导致行为,这在动物或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情绪是深层驱动力。情绪体系中每一种情绪均扮演独特的角色,人在生气、恐惧、快乐、吃惊、厌恶、悲伤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的身体表现,并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比如,人在吃惊的时候,眉毛会往上挑,使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允许更多地光线射向视网膜。从而捕捉更多关于意外事件的信息,以便准确分析当下的情况,确定更佳行动方案。由此可知,人的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体能。

  按照戈尔曼的理论,人脑中有独立的一块区域统筹规划着“情绪”。如大脑中的岛叶是感知全身状况并传递感受的神经回路,能够帮助个人了解自身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前扣带回常用于处理自身情绪,尤其是困扰情绪和强烈感受;杏仁核是苦恼、愤怒、冲动和恐惧等情绪的触发器。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右杏仁核的活动是尤其活跃的。通过神经成像表明,乐观和悲观者的区别在于:左前额区活跃的人更有可能产生积极情绪,而右前额区较活跃的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认知,即是在脑海中形成新的神经联结。如果消极情绪过多,则大脑中负责消极情绪一块的脑区则更容易被激活。情绪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反复练习建立了情绪的神经回路。因此,对于严重的精神病患: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其目的都是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情绪与大脑的理论,为改变负面情绪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情商的内涵

  根据戈尔曼情商理论,情商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同理心和建立人际关系。其中“自我意识”主要指情绪的自我感知能力,即能识别和用语言描述感受、发现想法、感受和反应的联系;了解想法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了解替代选择的后果;识别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用积极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情绪管理”指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遵守诺言。“同理心”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及自身反应和判断之间进行区分;自信果断,便不愤怒或哑忍;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妥协的技巧。

  童年经验对大脑的影响

  本书提出,在童年期,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说明童年期的经验将会对个体以后神经通道的塑造产生持久的影响。

  哈佛大学知名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恩的研究为情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卡恩认为人的气质至少可以分为4种:胆怯、大胆、乐观和忧郁,每种气质类型取决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其以情绪神经回路的内在区别为基础。比如谨慎的汤姆和大胆的拉夫之间的区别在于以杏仁核为中心神经回路的兴奋性。像汤姆这种容易害怕的人,天生就具有容易唤起杏仁核神经回路的神经化学机制,因此他们倾向于回避不熟悉、不确定的情况,而容易感到焦虑。而像拉夫这种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对杏仁核唤起的设定标准较高,因此,不容易害怕,更加自如外向,而且渴望探索新的地方和结识新的人群。

  卡恩认为,童年经验可以从积极的方向改变个体的气质类型。同样,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的气质导向积极的方向。书中以母亲对一岁左右婴儿在其可能做有害事情时的不同态度为例,指出严格的母亲会减少孩子的恐惧。原因在于母亲出于善意,保护过度反应的婴儿免受挫折和焦虑,反而加深了婴儿的不确定感,起到了反作用。也就是说,由于保护策略剥夺了胆小婴儿面对不熟悉情景时学习保持镇定、对恐惧情绪加以控制的机会,结果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从神经病学的角度来说,这就相当于孩子的前额神经回路失去了学习对反射怕恐惧作出不同反应的机会,他们的恐惧倾向反而通过重复得到了加强。

  由此可见,基因本身不会决定行为,我们的环境、经验和知识塑造了我们的气质倾向。情绪智力不是天生的,通过正确的学习可以得到改善。而童年是情绪教育的关键时机。

  人脑在个体出生时并没有完全发育成形,人脑在人出生后继续生长发育,童年期是大脑发育最迅猛的阶段,个人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要比大脑成熟后保留的神经细胞多得多,通过所谓的“修剪”过程,大脑实际上抛弃了使用较少的神经元联结,而形成了最常用、最强有力的突触神经回路联结。通过修剪,去除无关的`突触,也就是消除了“噪音”的成因,从而有效改善了大脑内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这一过程经常发生而且非常迅速,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形成突触联结。个体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期的经验塑造了大脑。

  关于经验对发育中大脑的影响,最生动的例证莫过于对“富老鼠”和“穷老鼠”的研究,“富老鼠”的笼子里有大量鼠类娱乐设施,“穷老鼠”的笼子里什么设施都没有。几个月之后,两种老鼠的差异非常显著,富老鼠的大脑更重,它们走迷宫时要比空老鼠聪明得多。

  大脑的发育关键时期是青少年时期,人类大脑完全发育所需的时间是所有生物当中最长的,而对情绪生活非常关键的几个大脑区域是发育最慢的部位。感觉区域在童年期早期发育成熟,边缘系统在青春期发育成熟,而负责情绪自控、理解和巧妙回应的前额叶在青春晚期继续发育,直到16-18岁。

  童年期和少年期不断重复的情绪管理习惯,本身会有助于大脑神经回路的塑造,因此,童年期是塑造一生情绪倾向的关键时期,童年期养成的习惯固化为基本突触神经网络,而且以后较难改变。由于前额叶对情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大脑这一区域的突触塑造过程既漫长又关键,这意味着在大脑精妙的设计中,孩子在此期间获得的经验会与情绪脑的神经回路产生持久的联系。

  如何培养儿童情商

  本书在情绪素养章节提到杜克大学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满腹怨恨、惹事生非的小学生培训,为期6-12周,这些男孩通过项目了解到,他们原以为是恶意的一些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中性或善意的。他们学会站在其他孩子的立场上了解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以及其他孩子生气时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他们还通过模拟情景,直接学会了如何控制愤怒。控制愤怒的一个关键技巧是监控自身的情绪——意识到身体的感受,一旦对此有所察觉就加以控制,考虑下一步行为反应,而不是冲动地发泄出来。该项目的设计者在项目结束三年后,跟踪受训男孩,发现他们在课堂上没有那么捣蛋了,进入青春期后的攻击性就越低。

  以此案例为基础,结合本书内容,在对儿童的情商培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会孩子认知情绪,包括自己的情绪及他人的情绪。情绪的辨识是情绪管理的核心,比如有些肥胖的人无法区分害怕、愤怒和饥饿感,他们把这些感受一概看成饥饿的信号,因此他们一旦出现情绪不安就会饮食过量;比如无法抓住关键信号是不受欢迎孩子的典型特征,被排挤的儿童通常会把别人的无心之失看成敌意,胆小、焦虑、害怕社交。

  第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有两种:第一种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情绪投射在他人身上(人们通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同理心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个弊端,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的强烈、情绪的处理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在安慰别人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安慰自己”。第二种则是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尽量使自己的情绪不受到他人消极情绪的感染,采用一些技巧或方法进行处理。如好朋友失恋后,闺蜜安慰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抱着她,静静地听她诉说就可以了。

  第三,教导孩子积极、乐观

  要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不能放任焦虑、悲伤和愤怒等情绪,可以通过想法改变自己的感受,这相当于提前注射心理疫苗。

  第四,让孩子接受专业的训练

  早期的情商教育可以对情绪问题起到预防作用,提高情绪竞争力。因此,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专业的训练机构,重点培养孩子的情绪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识别、表达以及管理感受;冲动控制和延迟满足;处理压力和焦虑。

  很多时候情绪课程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无法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情绪课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样,在一定的年限内持续不断地传授给儿童,从小处着眼,但效果很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学习慢慢变得根深蒂固:经验不断重复,大脑神经通道得到强化,形成神经习惯,在遭受强迫、沮丧、伤害时加以运用。日常的情绪素养课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结果“得体的行为”对我们未来的影响非常显著。

  成人的情商培养

  由于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儿童时期的情商学习具有更高的价值,但情商在成年人也是可以训练的,只是改变通常是困难的,也是痛苦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情绪的改变难度更大,是要改变脑区中的神经回路,即用新的刺激不断练习从而建立新的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代替旧的神经回路。如一幢房子,只有当新的物品进来以后,旧的物品才会被清理掉。如心直口快的人,在对话时许多语言会脱口而出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不自知,强化练习就是每次在脱口而出的时候给自己几秒钟的缓冲时间,认真思考怎样换一种平和的表达方式。要改变以前的习惯,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需要和自己的本性作斗争,需要和自己的情感打持久战。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情商》读后感 篇10

  过年期间读了美国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书《情商》。非常经典的一本书,畅销十年,全球销量超过八百万册。从上个世纪开始,“情商”这个词就很流行,关于“情商”的讨论一直非常热门。

  全书共分五部分,十六章,三百五十三页,近二十九万字。描述了戈尔曼对于情商的解读,以及情商在人际交往、教育、商界等方面的运用。用大量实例分析,也讲述很多的方法技巧。读起来比较枯燥,花了比我想象的更多的时间,还是完整地读完了。

  情商就是情绪智力,是管理情绪的能力。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二,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三,自我激励的能力;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五,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个情商高的人会激励自己,在遭遇挫折、陷入低潮的时候,他会提醒自己要面对,要站起来,未来还大有可为,可能会变得更好。因为自己有这个优点,那个长处,因为自己做成某件事、克服过某项困难,所以一定做得到。情商高的人还会激励他人,他会赞美周围的人,他会肯定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别人跟他在一起常常会有一种重要感。

  至于书中讲到的大量的方法,不主张太深究,任何方法都收到时间空间等的局限,理解力不够的时候难免生搬硬套,方法本身便成为一种束缚。说说短语

  有些优秀的演员对于角色的演绎可以全情投入,而有的'则在投入的同时随时抽离出来看着自己演戏,第二种更厉害一些。一个哭地很伤心的人,如果给他一面镜子,也许他就会停下来了,因为镜子给他一个角度,把他从当前情绪中剥离出来,很少有人允许镜子里的自己哭的那么狰狞,至少要试着哭的好看一点。这本书就给我一面镜子、一个角度,一个反观自己的角度。当陷入情绪负债时,偶尔可以出来,梳理一下哪些是情绪负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负债。从小到大不知不觉中,我们形成了很多情绪负债,如果能一层层的解放自己,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由和阳光。

  对于自己的情绪每认清一点,就能跟自己相处更和谐一点,保持乐观向上,进而更有效的与人沟通,构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情商》读后感 篇11

  以前根本不知道情商是如此的重要。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时期就抓起。小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能否具有那种天然的自信、好奇心,就要取决于于孩子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关怀。对孩子进行启心教育,也就是情商方面的启智教育。

  情商与脾气很有关系,脾气暴躁的人大多都是情商低的,没理还死倔犟,一直认为这种人没的聊,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其实可以通过沟通,直白告诉他们你不开心的原因。情绪会传染,相信沟通会提升情商,还能改善控制情绪。

  情绪的拿捏其实很不容易,尤其是愤怒等负面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就像当你生气时,会有种全世界的人都和你过不去的'感觉。而当你难过时,又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太糟糕了。当有这种情绪时,不妨试着调整心态,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情绪所控制。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情绪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它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其他人的影响,既然情绪形成有外因的影响,那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教育的。而如果我们能在上学阶段就做好了情绪教育,那我们的现状可能就完全变得不一样。

  情绪是可以教育的。如果一个孩子能从小就学到情绪教育的课程,也许真的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通过学习一个普通人从婴儿到15岁之间的情绪成长过程,让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能在这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情绪问题,都有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教育课程,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在遇到任何困境,都会更坦然更快乐的去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