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飘的读后感

飘的读后感

时间:2022-02-09 12:35: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飘的读后感2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飘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飘的读后感2篇

飘的读后感1

  努力,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绝佳的姿态。慢慢长大,慢慢变得迷茫,慢慢觉得活得空虚,后来开始寻找一种状态来让自己填补空虚,百转千回,后来发现,只有努力。《飘》主要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种植园的代表塔拉庄园的故事。

  她,思嘉。华丽的出身,高傲的心态,一如既往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东西只要想就可以无所不得,从来没有被告知,生活还可以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样子呈现在自己面前,它甚至可以那样的悲怆,那样的艰难,她也从来不曾理解什么叫做绝境,什么叫做绝处逢生,不知道还有一种境地,在那里,只能靠自己,别无选择,不知道那一望无边际的红土地,甚至于塔拉庄园的每一捧红土,对她有何蕴意。经历过苦难方知只有家园是永恒不变的,也只有家园,在她孤立无援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收留她,然后毫无保留的让她汲取力量。家,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那里有她最爱的母亲艾伦;有她拥有爱尔兰血统的豪爽的父亲,那个永远爱她,并深深以她为荣的血性男子;有为她倾注心血的嬷嬷,那个肥胖黝黑的仆人;有两个骄傲的如花的妹妹;有上百的黑奴;成堆成堆的棉花……但在南北战争之前,至少在十二橡树村的野宴之前,她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艾希礼,那个给她梦幻光环,并给她留有一丝希望的美男子。思嘉没有办法不去想他,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饿肚子的片暇也是一样。在她心目中,他就像诗一样美好,越是捉摸不透,便越是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就像她曾经妄图吸引十二橡树村所有的青年英俊男子一样,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

  她一直都在努力,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拥有批判她的权利,更何况多数人还是喜欢她的,我喜欢她,喜欢她一直在坚持自己,一直敢想敢做,一直不低头的执着,更喜欢那绝佳的努力。

  一次鲁莽,未被压抑的冲动砰然爆发,因为艾希礼的拒绝,她陷入前所未有的耻辱,瑞德的出现,更让她觉得以往的骄傲全都破碎了,一句“你不是一个上等人”,奠定了二人情感的基调,也促成了她,奥哈拉小姐与查尔斯荒唐的令人发笑的婚姻,战争迫在眉睫,而让她与媚兰生活在一起,也成了最大的折磨。她,媚兰,艾希礼的妻子,思嘉想念的人竟是眼前这个时刻把她想象成善良女子的人的丈夫。瑞德对媚兰的经典评价:“高尚的女人靠的不是美貌,伟大的女人靠的也不是衣着”,在瑞德心中,媚兰是自己见过的近乎完美的人。

  后来的思嘉,迫于生计,可以把一切都抛掷脑后,守寡如何,穿丧服又怎样,任何流言的侵扰都挡不住她心中对跳舞强烈的渴望,而瑞德正好投其所好,两个人就这样在亚特兰大引起轩然大波,与战时的大环境多么的格格不入。

  我不会结婚,除非在我没有其他办法征服一个女人的情况下。如此的狂妄。他,瑞德,以一个投资商的姿态,把人们心目中无比崇高的爱国一类的伟大品格,贬的一文不值,即使在别人夸赞他偷渡封锁线运进人们所需商品的功劳时,也会直率坦言自己只是为了利益:“在一个城市崛起和毁灭的同时,总有大笔的钱可捞”,他活得,始终真实。习惯性的恭敬地弯腰表示对人们无比的尊重,然而他越是这样,便更加显示出他的不屑,他对所有的人以及他们拥护的主义,统统表示出的不屑。于是有了爱盟人士对他猛烈的抨击,仿佛越是这样,他活得越是快活。

  是战争就会寓意苦难,它会让一个刚强不摧的人,霎时被击打得遍体鳞伤,经由权利和金钱所拥有的一切,被毁灭得彻彻底底,不见踪迹。北方的军队打到了亚特兰大城,人们纷纷涌向城外,无援的思嘉,因为曾经对艾希礼有过承诺,而这承诺,让媚兰成了她逃命的牵绊,在这极端危险的时刻,瑞德的笑脸和思嘉的慌乱,又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没有任何牵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亲人是欢迎他的。调侃,戏弄,勇敢,认真,专注赢利,经营以自己的思维维系的生存规则,这便是他,而这也是思嘉百思不得其解的,这是怎样一个人,竟然以这样一种姿态在道德的底线边缘骄傲地活着,自得地活着。只有在面对他最尊敬的媚兰时,他才没有以往令人讨厌的表情。思嘉本以为在逃命的路上还有一个瑞德,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她却忽略了瑞德一贯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作风,面对长长的逃命旅途,他选择离开思嘉,让她们自己赶往塔拉,说出的理由让思嘉震惊,他要去参军,去挽救那个所谓的自己并不拥护的主义,明知会败,依然前行。

  思嘉一行在塔拉的遭遇,使她第一次学会了承担,学会了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同样是为了生计,思嘉在第二次结婚后,带着对艾希礼的念念不忘,有了第三次婚姻。

  婚后的瑞德和思嘉,没有了往日嬉笑挑逗的兴趣,他感到自己错了,之前一度夸大的婚姻的作用,婚后令自己无限度的失望,他将爱转移到女儿身上,倾注了近乎所有。邦妮任性,挑逗,爱爸爸胜过爱妈妈,为了她,瑞德做出了之前想都不会想的事,不知道多少次向以前自己得罪过的人低头。

  女儿的死,彻底颠覆了瑞德的希望,媚兰的死,彻底摧毁了艾希礼,当思嘉面对茫然的艾希礼时,她终于明白,自己一直爱的不过是艾希礼头上梦幻的光环罢了,她带着无比清醒的头脑狂奔回家,面对精疲力竭的瑞德,她道出了自己之前一直都不清楚的爱,然而她得到的是冷漠。他害怕,经历过太多的谎言太多的欺骗,他已经没有力气和精力再一次面对被欺骗的风险,于是离开,于是只剩下思嘉自己,独自梳理一直以来凌乱错落的思绪。

  乱世佳人,并非乱世成就佳人,而是佳人经过乱世的历练,展现出了更加凄美的故事。故事太长,于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理性的判断,只是任由思绪飘荡,一味感性地评价人物。

  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美好的塔拉庄园里的生活,若能持续,或许思嘉也会过得很好。我觉得我们应该拥有一个精致的人生,你可以不很在意衣着,也可以偶尔马马虎虎,但我们在面对时过境迁时,面对迎面而来的苦难时,一定要有足够迅速撤退的动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时时刻刻处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修炼一个怎样的自己,面对伤害,面对不理解,没有必要死缠烂打,把自己的弄得遍体鳞伤,要知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不会挽回什么,这世界不会因为一些人对你苦大仇深表现出的同情而对你更加温柔,要想别人善待你,你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善待自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多么悲壮,没有人会看这些,所有的能通过你的悲壮得到的东西,除了同情不会有其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礼物,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礼物,那就不要轻易走进别人的生活,不要让自己活得很累,同时连累了他人。

  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的商人,他在战争中始终屹立不倒,他头脑冷静、机敏,能清醒的认识到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必将代替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的趋势。但这样清醒的认知并没有让他悲伤怀旧抑或消极颓废,而是极富冒险精神的在战争的危机中寻找商机。他看准一切时机,夹缝中求生存,大发战争财。

  或许,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所需求的,正是白瑞德这种危机中寻机遇,夹缝中也能求生的精神。

  20xx年,可以说是整个酒店业的寒冬年。在整体市场一片萧条的危机中,旅业公司自主管理的老牌五星级酒店京瑞大厦没有因循守旧,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借助危机对固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经营出路。京瑞人紧追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迎合新兴消费形式,尝试以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为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全新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批依赖网络媒体的新客源,开创了京瑞新的经营方向,开拓出全新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京瑞人分析市场环境,大胆改变多年的营销侧重方向,严格控制低价旅游团队的占有量,将营销重心向商业散客和会议市场转移。基本形成了以网络、商业散客、会议市场为核心,以旅游团队为补充的客源结构。使得京瑞大厦的市场占有率等各项竞争指数稳居区域内前列。京瑞大厦正是靠着这种在危机中不消极、不放弃,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机遇的精神才能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

  曾经像也一直像思嘉一样,我在心中都会默默藏一个带有光环的影子,疲劳的时候,那个影子可以给我力量,有了那个影子,我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我愿意。随着成长,影子在不断变换,一个破灭之后又有另一个,总之,心里的那个位置一直不曾空虚,也许终有一天我会让那个位置彻底消失,也许那样会更好,但何苦现在要强迫自己呢,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地成长,活得越来越像真实的自己,才是自己。

  思嘉始终以一个努力的姿态存在书中,也存在在我的心目中,看到过很多书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却始终是她,一个始终向上的努力的姿态,是永远都不会失去色彩的。

飘的读后感2

  读完之后,感慨万千,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斯佳丽是我年幼时看电影《乱世佳人》就深深爱上的女主角。我相信没人会不爱电影中眼眸碧绿、狡黠灵动的费雯丽,电影一开头她那袭白裙上盈盈绿花,裙裾翩纤,被绅士簇拥着笑语姗然。费雯丽演活了书中的斯佳丽,也只有当费雯丽将书中那个斯佳丽具象化后,才更深刻地展现出斯佳丽的魅力。

  当在书中看到斯佳丽在塔拉庄园,手捧红土,向上帝发誓决不再忍饥挨饿,这一幕文字中我眼前浮现的是电影里费雯丽扮演的斯佳丽在闪闪阳光下,扬着骄傲的头颅,眼里闪着泪光和决心,手捧家乡的红土,坚决地吐出这段话,让屏幕前的我也满眼泪光。

  许多影评都说她是猫一样狡黠的女人,但斯佳丽的本质绝不是猫,更像食肉动物,豹子或者狼,勇猛坚定。看到这怎么能不爱上这个女人身上勃勃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她永不屈服、永不被生活压垮。最喜欢阿希礼对斯佳丽的表白,阿希礼为什么这么懂她?“像火、像风、像野生物一样纯真”,生机勃勃的斯佳丽,怎么可能会不吸引人呢?

  斯佳丽对阿希礼的三次表白,次次都令我这个看客无比心碎。真的非常非常能理解斯佳丽会沉迷于爱阿希礼,阿希礼像旧时代的骑士,潇洒又带着她读不懂的忧郁,彬彬有礼,又肆意洒脱。我也像少女斯佳丽一样,次次都期待着阿希礼答应一个少女天真又勇敢的求爱。斯佳丽永远也弄不明白,像阿希礼这般存留着旧思想旧制度的男人,是永远也没有她那样的勇气的,他不敢爱她。

  前面写了斯佳丽的优点,其实也带有我的主观色彩。斯佳丽不是扁平人物,我能理解有更多的人不爱她、讨厌她。斯佳丽应该是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性角色,米切尔如此大胆、毫无畏惧地描写一个女性赤裸裸的野心,她不是一个完美角色,甚至她的野心也并不高大上。受教育有限,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她的很多举动出于自己的欲望,而她的欲望显得那么简单,按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说,在一开始,南方贵族还没有落败的时候,斯佳丽的唯一欲望就是阿希礼,即便阿希礼早已订婚,她仍然忠于自己的欲望,要叛于世俗向阿希礼求爱。后来,仓促嫁给查尔斯,又莫名其妙做了寡妇,她只希望能跳一场舞,能重回交际圈找乐子,即便这种念头在贵族阶层如此离经叛道,她也依然不会压抑自己的欲望。战争爆发时,她希望自己能有钱,能保护她热爱的塔拉庄园,因此,杀人也在所不惜,与士兵搏斗也毫不畏惧,甚至抢妹妹的男朋友。局势稳定后,形势却更加混乱,她想要更多的钱,在女性还被圈养在家的时代抛头露面,与对她虎视眈眈的男人、黑人、奴隶、叛徒打交道赚钱,做到许多男性做不到的事,养活一家人。在斯佳丽身上,野心和欲望是没有办法压抑的,她总会想办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手段多么下流。

  斯佳丽这样桀骜不驯又自私自利的女人,她所渴望的安全感,一方面来自于母亲那个时代,那个旧时代把礼仪、尊严、名誉放得如此之重,一个女人一生只需要做一只大部分时间乖巧偶尔调皮的小猫,所能做到的极致也不过像埃伦一样,只需要打理家业、训诫奴隶、教养子女、关照邻居,那个时代斯佳丽可以将自己的本性埋起来,做母亲期待的淑女。可那个时代已经gone with wind随风而逝了。因此,斯佳丽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于另一方面,来自于某些本质更强大的东西,可以在变革的洪流中立足,父亲桀骜不驯的脾气、从废墟中开荒的勇气,塔拉庄园肥沃的土地、丰盛的棉花,还有瑞德身上那种翻天覆地也毫不畏惧的秉性,都是她立于乱世的底气。

  假如埃伦那个时代没有消散,或许斯佳丽还能安安全全地活着,即使要压抑她身上的部分天性。

  斯佳丽很像她的父亲,她桀骜不驯嬉笑怒骂的脾气、热爱土地敢于开垦的爱尔兰性格,都来自于父亲。她旺盛的生命力来自于父亲。但身上的勇气或许来自于身边坚毅的女性,埃伦、黑妈妈、玫兰妮,她们是她身后的盾牌,牢牢撑起了她的生命。

  玫兰妮不是像斯佳丽这样的女性,你看着斯佳丽眼睛里闪烁的光就能被她的魅力折服。玫兰妮是润物无声的温和的风,有一颗善良、纯真、质朴的心。她是不灿烈的,只是微弱的光芒,但微弱的光芒能绽放多大的力量啊。

  对于玫兰妮,印象最深刻有两处。一处当然是北军入侵塔拉时,斯佳丽开枪杀死了那个傲慢的官兵,玫兰妮提着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病弱善良的为了斯佳丽坚定举起手中的刀。善良、勇敢的玫兰妮,她和斯佳丽扶持着走过这些最艰难最痛苦的岁月,这两个女人爆发出的能力之大,足以支撑塔拉和她们的世界。另一处是印第亚将斯佳丽和阿希礼的事弄得满城风雨,玫兰妮坚定地站在斯佳丽这一边,手挽着斯佳丽和阿希礼迎客,与所有说斯佳丽坏话的人决裂。这一幕只出现在斯佳丽的感受和描写中,米切尔没有在这件事上给予玫兰妮正面描写,因此读者难以判定玫兰妮究竟是如何想的。但这一幕怎么不让人心惊?面对可能背叛自己的挚友和丈夫,挡在他们面前直面流言蜚语形成的最大的风暴的竟然还是柔弱的.玫兰妮。

  玫兰妮就像母亲一样,只有当她永远地离开了,斯佳丽才真正意识到玫兰妮给了她多大的勇气、信任和支撑。

  惊奇地发现,严格算来,瑞德竟然也向斯佳丽告白了三次。第一次也是最不合时宜的一次,在亚特兰大沦陷后出逃的路上。这一番剖白可比之前斯佳丽期待出现的任何一个时机都要不合时宜,但又那么真挚而动人,情深似海。叛逆的斯佳丽看似自私自利但在逃命的时候还带着她痛恨的情敌梅兰妮,叛逆的瑞德看似藐视一切但最后还要为必败的事业献出最后的热血,如此相似的两个人。第二次是弗兰克死后,瑞德急于真正得到斯佳丽。似是而非的表白,也让斯佳丽在婚后总感觉瑞德是自己无法捕捉无法征服的男人。第三次是瑞德得知斯佳丽与阿希礼被他人撞见。此时瑞德对于斯佳丽的态度已经非常消极了。这三次表白都不合时宜,瑞德还是用自己那种似真似假、游戏人间的态度,怎么能被斯佳丽所相信呢?即便如瑞德在最后所说,他太爱了,以至于怕斯佳丽“会因此而觉得我软弱可欺,会利用我的爱来对付我”,所以从不直接向斯佳丽露出他的爱意。我总觉得,也因为瑞德这样的态度,所以斯佳丽看不清他的心,更难感受到爱。因此,他们走向这样的结局也是自身性格所致。

  故事的最后,斯佳丽终于意识到她不爱阿希礼。她不可能会在这个时代里爱阿希礼。阿希礼和母亲埃伦一样,都代表着那个旧时代。若还是旧时代,阿希礼是骑士、是庄园主、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是斯佳丽能嫁到的最好的男人。可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旧时代的那一套必须被淘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阿希礼是被时代淘汰的、只剩下虚影的残像。他们已经认输了,屈服于生活和苦难,并用所接受的绅士教育为自己裹上厚厚的壳,妄图粉饰太平。可斯佳丽身上的勇气和生命力使她永远不可能以漠视或潇洒的态度去经历这些灾难和痛苦,现在,她母亲留下来给她那种文明时代的教化,风度、礼仪、尊严,已经被生命的本能所取代。面对风暴,她永远怀着爱或恨去面对,逆风而行,绝不认输,绝不沉浸在回忆中自怨自艾。新时代适合的是斯佳丽瑞德这样的人,开拓者、反叛者、逆行者,他们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是相似的,但也正是这种本质狠狠地伤害了瑞德。

  再回头看看,那个旧时代真的好吗?也未必见得。米切尔用南方贵族的视角看南北战争,必然是彻头彻尾的灾难。虽然引起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未必见得有那么高尚,但至少部分黑人、贫穷的底层白人,还有像斯佳丽这样的女性,有重建生活、获取自由的可能。这样看来,这一切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不管贵族们如何抵抗,那个时代都随风而逝了,连接他们和旧时光最后一点记忆的埃伦、玫兰妮也随风而逝了。

  而斯佳丽呢,会永远向前看,她的生命不允许她追忆逝去的东西,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飘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飘》优秀心得04-10

梨花飘作文03-01

雪花飘作文05-29

飘的读后感05-29

《飘》的读后感09-14

《飘》读后感08-14

《飘》经典读后感03-29

《飘》读后感05-12

《飘》读后感07-25

【荐】《飘》读后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