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关雎》读后感

《关雎》读后感

时间:2022-04-13 08:49: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雎》读后感(精选1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雎》读后感(精选16篇)

  《关雎》读后感 篇1

  《关关雎鸠》这本书,原名叫《日居月诸》,发表在《十月》杂志上。名如其文,是蔡小容一贯的审美趣味。这本书如果想搏市场,名字或许该叫《美女教师们的爱恨情仇》——作者一定会疯掉的,所以这本书等了很多年才出版。不过真是没白等,等了那么久,终究还是遇到了对的人。

  《关关雎鸠》不靠情节取胜,写的是筒子楼里的一群青年大学教师,他们的小纠葛、小心思、小情感、小算计。出场人物不少,但个性鲜明,几个动作,几句对话,惟妙惟肖。主人公小鱼是作者自身的投影,抱着心爱的画集,走在校园的树影里,她几乎忍不住要跳跃起来;颇会来事儿、拿姿作态的“行政女”戴菁;风韵有致、心地善良的“法语女郎”颜立菲;坚毅沉稳的“学术女”柏舟;粗枝大叶却热衷撰写心灵鸡汤的图书馆“师傅”张燕……呵呵,俨然一幅象牙塔里的.浮世绘。

  这些人物和我八竿子打不着,他(她)们至今仍停留在纸上,可我好像每一个都认识。不管是好是坏,是精明还是愚钝,是纯善还是自私,我喜欢他(她)们每一个人,他(她)们是让这个世界丰富有趣的音符。

  《关关雎鸠》的故事核心一点都不宏大,但读起来颇有回味。这个时代,色厉内荏的宏大叙事还少吗?以高屋建瓴之名行粗枝大叶之实的作品还少吗?一个内心栅栏不辽阔的人,怎么可能将生活深处繁密丰富的细节一网打尽呢?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说,这种不宏大背后矗立着的,恰恰是内心锦绣,是对人世间的博大和宽容。

  在处理细枝末节上,蔡小容一直是把好手。她的博客里有这样一个夜晚:“孩子们放了学都不肯回家,要玩滑滑梯,或者在操场上疯跑,成群结队,跑了一圈又一圈,笑得咯咯的。有时我带穗去散步,或买东西。天现在黑得早了。校门口那一块很热闹,我们在小贩手上挑一两张影碟;经过烧烤店,她总要求吃一串豆腐干。我们逛文具店。我们逛玩具店。我们逛鞋店,给她买旅游鞋、雨鞋、棉拖鞋。快走回家了,巷子里灯火通明,水果都摆到店子外面来卖,我们挑一些。如果想吃炒板栗,就称一点。”

  ——就称一点。四个字把冬夜的意蕴都称进纸袋里了。纸袋里板栗咧着嘴呵着气,足够温暖这对母女到家之前的那一段尘世行走。

  我很喜欢这种看似无意轻缓,却情深意重的细节。信手拈来,淡而不疏,后劲绵长,恰到好处。这是她的蔡氏化骨绵掌。

  她确实什么都淡。心思恬淡。人际清淡。处世淡然。审美淡雅。凡事顺着自己的趣味,一点不理会外面的声音。知足,自得其乐,不贪求。这些不着力、不刻意落到文字里,是人迹罕至处满枝的果。

  《关雎》读后感 篇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于《关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一同认知中,这一首爱情诗是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第一组便是关雎,朱熹说:“雎鸠,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关雎雌雄成双,在水中的陆地上和鸣,自然能够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对于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却只能远观,不能领回家。第二组是采择荇菜。如果水里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来附近的女子采摘。其中的一位,便是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时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采去,那么,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组是君子求女,这便是关雎和采摘荇菜后最重要的含义。关雎,是耳中所听;荇菜,是眼中所见;求女,才是君子心中所思。可爱情往往并不顺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心意未能如意,追求未能如愿,日夜心头在牵挂。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以成眠。

  《诗经》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饰的。读着它,如同穿越到几千年前,被锁定在记忆中的山野乡村城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男情女家,婚丧嫁娶,民间闲话,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如此的真实。这些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过,真真实实的发生过。读《诗经》,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精致之美。《诗经》,还充满了音乐性。字里行间里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让我仿佛听到了远古歌谣的合唱,字字句句,重重叠叠,色彩斑斓,如浪般,又如细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有两大源头,一为《楚辞》;一为《诗经》。《诗经》则不同于《楚辞》的浩浩乎奔泻而下,翻开《诗经》就好似闻到了百年老酒开坛后飘荡千年醉人的醇香,优雅轻扬。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采诗官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今日的《诗经》。它让我们看到了、感知到了几千年前的故事,透着文字,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先秦时代,他们坦然率真,他们爱憎分明,才能使简简单单的词句落在心里。没有格律限制,不讲究遣词造句,因为这份不加雕琢的天然,不矫饰,不刻意,读起来让人欢喜。所以这份真诚的天然仪态,便是诗经最大的宝藏。

  《关雎》读后感 篇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出自《诗经·周南》里的诗句流传于大街小巷,从耄耋老人到刚背上书包走进学堂的小朋友,从商务写字楼到市井街,从书本引言到闲谈小叙……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人都说得出那么一两句家喻户晓的《诗经》中的诗句,足以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对中华人民的深远影响。作为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别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关雎》。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遇到的就是《关雎》,连孔子都评论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大致描绘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欢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生活。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万元,满富民歌情味。

  “乐而不淫”。《关雎》中细致描绘了男子遇见心动女子时的心理活动,他仔细观察女子的一举一动,观察女子洗荇菜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晚上一个人卧床时,还在思念女子,以至于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甚至开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兴,女子高兴时会是什么样子。全诗充满了男子情愫悸动时的紧张、激动、愉悦、迫切……我们阅读它时,仿佛可以跨过时间与男子感同身受。虽然充满了爱情,但全诗美好又淳朴,感情表达节制得恰到好处。

  “哀而不伤”。在描写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男子迫切又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实现这段爱情,他爱的克制有礼。也正是儒家所歌颂的`“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男子和他所心爱的女子最后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爱情,但尽管这样,全诗读起来也是忧愁而不悲伤。

  这首诗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诗主动的乙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心仪一个小伙,也常常会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再一片琴瑟钟鼓之乐,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从这里开了头,即使但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而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用《关雎》中的美好爱情来品味当今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当网络环境下用“舔狗”来嘲讽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心和爱慕,用“前女友的数量”来作为炫耀的资本,用空间里的一条说说来“找对象”……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个社会的浮躁,是否大多数人已经真的把爱情看作结果而非过程,是否早已无法用赤诚的心感受那份纯真,我细细思考,不得结果……

  《关雎》读后感 篇4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关雎》读后感 篇5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关于“诗经”的专题课文,每首诗都各具特色。唯《关雎》这首写爱情的诗,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学过这首诗,我的脑海中常常反复吟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优美恋歌牵动着我对爱情的思考。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它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我还觉得这首诗表达了男主人公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君子爱淑女,却爱而不得,无法入眠。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很有趣,但并没有切身的体会。

  但是有那么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独自回来了,留姐夫在他乡,我缠着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里,姐姐翻来覆去,迟迟无法入睡。现在回想起来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时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吗?

  爱情真是人类神奇的情感。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有一篇罗素的短文,也谈论了爱情是罗素一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他这样说“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它带来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会为了这种短暂的欢乐而牺牲余生。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它能孤寂——身临这种难耐的孤寂。一个人战栗的目光会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我寻求爱情,还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和诗人在梦想中描绘的天堂的神秘缩影。”看来,爱情是人类美好神圣的.情感,尤其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和淑女的爱情更是最美的诗篇。

  但是现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要为学习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要为学习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且让将来最优秀的自己能遇见最优秀的那个他。

  《关雎》读后感 篇6

  这一周我们和孩子一起欣赏并朗诵了《诗经》第一篇《关雎》,想必收获不少。作为发起人,我也是尽我所能让这件事做的更好些,让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总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进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摸索。比如关于《关雎》中一些字词的注释考虑的还是不够完善,因为孩子在读经中问了我一个问题“荇菜可以吃吗?”我居然答不出来。我考虑到介绍这种植物,却忘了诗中本意。“为什么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吗?”是啊,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居然把我难住了!后来查找资料,终于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为猪和家禽的饲料。全草均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苏恭(苏敬,唐代药学家)说“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还有净化水质和观赏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开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关雎》一诗,诗中描写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两字,我觉得却不尽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子怎么可能简简单单两字就打发了?为什么要写女子采摘“荇菜”?“荇菜”喜静水,叶片呈圆形或卵圆形,5~10月会开出小黄花,艳丽而繁盛,极具观赏价值。诗中所写一个女子在长满荇菜的水里,双手不停地采摘荇菜,而男子眼里所看到的是在点点黄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丽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欢快的采摘荇菜,这幅画卷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难怪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了。所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关雎》很美,朗朗上口。五个篇章看似简单,我却花了大力气查找资料整理。看似很难,但终究只是一首曲子,却传诵至今!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诗人能将这么复杂的情感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返璞归真”四个字。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也能参透这个道理。

  《关雎》读后感 篇7

  小生闻,爱情是充满灵魂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是唯美浪漫、纯情而又带着毁灭性的。对小生而言,小生不敢一股脑什么也不想地渴望恋爱。小生只是爱慕着一个姑娘,保存着对爱情的崇尚、信仰、珍爱。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好似一条缠绵不断的绸,将姑娘的轮廓顺入小生心底;湖是硬的,它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着耀眼的微光,好似姑娘美玉般的肌肤与容颜。

  姑娘是否听见那关关和鸣的雎鸠声。一双雎鸠在湖泊中隐约映现的狭窄陆地上,发出沉闷的啼声,却又紧挨在一起,不受任何事物的搅扰。这使得人烟稀少的小岛瞬间芳草如茵。这种不需要语言,不需要一字一句便能了解对方的感情,小生读懂了。望着,小生默然,禁不住羡慕雎鸠,羡慕这所谓专一不弃的爱情。姑娘与小生从未有过长篇对话,小生看不透明艳动人的姑娘,而姑娘似乎也无关痛痒。

  小生不才,怯与姑娘正面交谈。原谅私意,小生曾隔着清澈无暇的`湖泊,隔着水面上氤氲的朦胧望姑娘。长长短短的荇菜,随风浮。小生对姑娘的心,无物可扰,跳动、不止。姑娘肩后飘曳着翠水薄烟纱,一颦一笑勾小生心魄,姑娘顺着水流左右采摘荇菜,或许也无意关注小生。小生单望,足矣。

  小生日日夜夜牵念姑娘,思念之情绵绵不尽。长夜漫漫不到头,夜晚的辗转反侧无法使牵挂停滞,无法让姑娘的身影从小生脑海悄悄抹去。

  窈窕姑娘,小生只得弹琴鼓瑟表示亲近,姑娘只由敲钟击鼓感到欢悦。姑娘可否对小生存在过模棱两可的情愫,小生从不奢求,也不敢奢求,虽不甘限于友,但只企望能恒久见到姑娘,小生足以为乐。

  雎鸠湖央飞,荇菜迎风浮。小生希翼与卿姻,然恐卿,无关痛痒。

  《关雎》读后感 篇8

  《关雎》是《诗经》诗的开篇,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的时间,古人就只选送了305篇诗歌,流传给后人,平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诗经》是所有诗文文化的源头,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了。古人,要想成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点读书的理想,就必读《诗经》。

  今日,时光静好,就拿出一本《诗经》,以前从来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南怀瑾的书,也看到许多成功人士都从古文化经典中寻找到了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觉得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读书了。

  《诗经》第一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雎》,《诗经》那么重要,那么,《关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为什么编者会把众多的国风中的这篇放在开头呢?

  首先,我们说说,风雅颂,为何把风放在开头,而不是颂。风是采集民俗歌谣的诗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平时劳作时,用于娱乐抒情的歌。劳动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国家的主体,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兴亡都取决于他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为何又把这篇追求爱情的诗歌放在第一呢?爱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怀之一。因为它的对外性和可变性及专一性,所以爱情常成为折磨人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亲情和友情则不会这样。大家看了国风就知道,很多关于女子出嫁男子娶亲,婚姻变化,思念征人的诗,其实皆源于爱情。有之,福也,乱之,祸也。很多错误的决定,冲动的惩罚,当然也有成功的动力,都源于爱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诗放在开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学的小伙伴,就会问,为什么不把一篇爱得热烈的诗歌,比如《桃夭》?我想这就是《诗经》表达情感强度上的一个标杆,也是诗歌表达情感的一个限度,哀而不伤,《关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爱情,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没有怨恨报复放弃,而是,即使我转转反侧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向往,好,姑娘你暂时没答应,没关系,我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我要弹着琴瑟来取悦你,我要敲着钟鼓取悦你,直到你答应嫁给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克制,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最佳状态了,伤心有个度,悲观有个度。同样的,高兴有个度,愉悦也有个度。这就诗歌的美。写出来,唱出来都令人陶醉。

  《关雎》读后感 篇9

  《关雎》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诗经》中的名篇,是描写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爱情的杰作,我反复读过之后颇有感慨。请看这首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开篇一下笔就奠定了男女双方“人”的基础,那是“君子”与“淑女”的爱情,爱的双方人格是高贵的。再往下看,他们的感情怎样?

  你看那追求爱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不是逢场作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份情感是深挚的,有着永恒的'力量。接着他开始行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他充分的考虑对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乐去吸引对方,用诗意般的倾诉向对方表白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何等的高雅。这就是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的爱情,人格高贵、感情深挚、表达方式高雅是他们对爱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们淡化了权势和钱财庸俗,脱离了原始冲动的低级,追求的是一种高品味、高格调。全诗音律和谐,一咏三叹,也采用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特别是它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仅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执着令人为之感叹。总之,在我看来,古今描写爱情的诗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关雎》这样有格调的诗文实在少见。

  《关雎》读后感 篇10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关雎》读后感 篇11

  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

  闲暇之时,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

  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

  梦回那日相逢,参差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

  《关雎》读后感 篇12

  丝绦拂曳,独钓河州。

  悠哉闲游,天水独色偶掠鸿雀,伛偻稀往,握刀柄直耍个风响。竹路悠长,远闻犬吠,少有孩提嬉闹,寂清无风。走他半里现茅门,少年心性,腕间着力,刀白锋泽,枯叶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斩尾芦渡天远,间揽长绢紧发,望水江涛引轻愁。挑刀荡浪水波,幽幽,悠悠。风起微萧,想来春到。唯见暮浪击残,想罢未得心上喜悦,轻叹岸到村郭。

  持剑,击节疾,拍声张。转腕甩花样,剑光乍泄轻寒,明映烛光月白。叱咤助兴,利刃破空突刺,收势翻身疾转,点腕左右微动,连绵起势。斩影连环泄幕光,展腾跃激昂,落地划作剑弧,凌厉张扬。三叠拍息,骤然收势。余威震,银龙吐息归鞘,之余清鸣悠越。

  撇头忽见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苏飞扬,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风姿,倒是见笑。

  只有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静是偶尔想起她,忆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汇集的闪亮——忆起初见时的`那一撇,每一处细节,每一处情景,忆起她半遮半掩的浅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辗转难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关雎》读后感 篇13

  你在河岸那头,好似决绝的回望,笑回我的多情。

  陈年的杜康啊,解不了三千年的忧,却酝酿了三千年的期待,纯而烈,心里的话带着酒香,醉不了你的芳心,爱的呢喃是那么的甜蜜哦。入腹三千杯,湮灭几世愁,却只是换回了你的一个字。

  三千年的寤寐求之,三千年的辗转反侧,琴瑟未调,钟鼓未敲,冷了千年明月,成万世沧桑,也许,某一天,突然想再听一听那欢快的`曲子,爱情的旋律呵,有了一种感动,如潮起,飞涌于天际,漫舞于山崖,有一种刻镂心肺的感动源自亘古的记忆。

  尘封了吧,追求了三千年,我是你温柔劝退的潮,不断地清洗着别人走过的成双成对的幸福,却使我更加坚定了三千年的信念,让我一次一次的在你的面前大声宣誓海枯石烂的永恒,更让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然而,还是换不回你的两个字。

  蔚海蓝天,潮起潮落,浩渺苍穹,物换星移,唯一不变的是隽永的情怀。

  那斑驳的倩影,是天空对大地的承诺,“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我对你的承诺。发乎情而止乎礼,但我仍有“万千军马吾往”的胆识,却从时间的风里搔首踟蹰,揣测着你的芳心为谁开放,情意徘徊的我,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梦幻,我乐意想象,当雍容高贵的你出阁时,我喂好迎亲的白马,踏过万花丛,做那最幸福的新郎。

  《关雎》读后感 篇14

  初看这个题目,以为这是一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抑或又是一部穿越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这本书,爱情绝对不是重点,但是却不妨碍我一口气就读完。因为它的真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感觉我就走在这些场景里面,像一个隐形人一样,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无奈,妥协,计较,看着他们一年年,走过的路,发生的变化。

  我是喜欢小鱼的,也许在她身上能找我的一些影子,单纯,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社会经验,爱画画,对人真诚,在最后有自己的爱情归宿和不错的事业。我也不讨厌戴菁,身边也会有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漂亮,嚣张,霸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得到想要的东西,在现代这样的社会中,足够强势的.女孩才能生存的更好。只是一直读到最后,我也没有能到体会到她到底是幸福的吗?抑或这对她根本不重要。

  其他的一些人无论是颜立菲和骆波,望里锋和罗晓姣等等,感觉这些人就生活在我周围的邻居里面,也许不再是筒子楼了,但是同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婚变,房子,出国,孩子。我看这书的时候有些悲观,因为所有这些事都赤裸裸的摆放在我的面前,告诉着我,这就似乎活生生的现实。

  《关雎》读后感 篇15

  翻开书,看过三两页,我心里说,大学女老师写书,怎么都是这种类型?

  留给我这种印象是因为阿袁,她的《鱼肠剑》细腻优美,我之后买了她的一本合集《郑袖的梨园》,反而有些失望,因为里面的几个故事都是一种套路,讲大学教师间的情感纠葛,文字美则美矣,但情节就像简化版的琼瑶,看多了难免无聊。

  所以拿到《关关雎鸠》时,难免先入为主。

  但仔细看完,得夸一下这是本很优秀的作品。

  虽然都是写女老师之间的阵风往来,明枪暗箭,但多了筒子楼这样一个生活背景,由住房产生许多矛盾,就更有情节冲突,更容易出彩。

  蔡小容写活了一场筒子楼里的人间百态。

  小楼里对对夫妻,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论语言的优美华丽,小容是比不过阿袁的,阿袁的文字细腻优雅,有着中文系的华丽,而小容的语言,就如严歌苓所说,像朴素的白描。

  但白描有白描的味道,阿袁的人物读起来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关关雎鸠》中没有这种问题,筒子楼里一对对夫妻形象各异,特色鲜明,在人物的刻画上,小容显露出她卓越的洞察力。

  最出彩的无疑是戴氰,这个如同王熙凤一样的角色在书里书外,都最吸引眼球,文弱坚毅的柏舟,开朗大方的颜立菲,文学女性张燕,有洁癖的秦凌……形形色色的女人间你来我往,交锋不断,却纹丝不乱,小容在本书里表现出对人物、对情节优秀的把控力。

  夸完了说说缺点,本书的主人公小鱼,比起其他角色,没有鲜明的性格,她的生活就像一笔流水账,记录而已。

  大概因为主人公小鱼是作者本人在书中的写照,所以对其他的'角色,有讽刺,有夸张,味道很辛辣,各自的私心写的惟妙惟肖,一旦到自己头上,刀下留人。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风风火火,主菜寡然无味。

  蔡小容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慢有慢的细致,《关关雎鸠》像是以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一幕发生在小空间里的生活轻喜剧,这部剧节奏紧凑,角色鲜明,会带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

  《关雎》读后感 篇16

  许多年前就在朋友的杂志上看过《日居月渚》。

  小麦的每一本书我都爱,都买,只是发表《日居月渚》的那本《十月》发行量太小,过了那个月,就不能买到了。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她又出现了,改了名叫做《关关雎鸠》,真是惊喜啊。就像你偶遇一个人,惊鸿一瞥后杳无消息,过了很久,竟然蓦然回首,那人却说:“那就是我,我在这儿呢。”即使换了名字,还是那副容颜,那般心肠。多好。

  多年后再看《关关雎鸠》还是真好。筒子楼里的生活亲切,对白里的武汉腔亲切,有些人物是当年在麦琪的散文里早就熟悉的。武军追林烈;颜立菲就是颜如玉;柏舟有林展的影子吧……再看就像碰到老熟人一样,还是亲切。小鱼善良。善良,聪慧而细腻的人往往有轻俏的刻薄,损人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个刻薄也亲切。

  小容也应是善良的人,但是谁说善良的人不可以无伤大雅地刻薄一下子?那叫风趣那叫慧黠那叫伶牙俐齿,那叫看透世情人心又善于删繁就简。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也让你知道一下子——小鱼是单纯,可不是傻呢。

  爱她文章的人大概都有这种聪明的傻气,又或者叫傻气的聪明。

  这样的'小刻薄,是钱锺书常用,是张爱玲常用。

  看关关雎鸠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起这两个人来。

  张爱玲写过一篇《必也正名乎》,小麦也写过一篇《说说名字》。想起这两篇的时候总是弄混,会搞不清楚其中的一句话到底是张爱写的,还是小麦写的。

【《关雎》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雎》读后感07-04

关雎读后感06-11

《关雎》的读后感03-24

读《关雎》有感05-16

关雎读后感7篇07-04

《关关雎鸠》读后感04-19

《关雎》读后感(精选19篇)04-22

《关雎》的读后感6篇03-31

《关雎》读后感9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