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目标感》读后感

《目标感》读后感

时间:2022-07-13 11:06: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目标感》读后感(精选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目标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目标感》读后感(精选13篇)

  《目标感》读后感 篇1

  近两个月没写新的读后感了,其实这段时间我的阅读并未停,除了《目标感》,还先后读完了《张居正》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版),目前正在读《最好的告别》和《穆斯林的葬礼》。

  《目标感》这本书我本来是借给女儿看的,但看完后才发现,这本书更应该让父母来看。本书的作者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手册》总主编,著有《儿童道德》、《更高的期望》等名作。

  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前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永久性职业”这一概念被人们所质疑。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当多的年轻人在接纳成年生活角色时,比如“父母”、“职员”、“配偶”,会迟疑不决,“延迟承诺”现象普遍存在,迟迟无法完成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他指出,这是“漂泊的青春”,是由于年轻人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据统计,现在只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有明确目标,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对未来不抱任何想法。如今只有少数年轻人在为成人生活做着准备,这种准备包括自我的评价,以及可以带来“召唤”感的目标性意图。这种现象没有受到能够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们足够广泛的重视。

  远大目标对于精彩的人生是如此的重要,因为目标是使我们在精神上保持方向正确的舵。他认为,“当年轻人面临生存挑战、追逐成就以及服务他人时,他们会做得最棒”。而没有建立目标感,人到中年就很难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书中将年轻人分为四类:

  (1)缺乏目标的疏离者。他们只是把关注“生存”和“享乐主义”作为指引;

  (2)空想者。他们的理想主义冲动,看上去很真诚,但不够聚焦或缺乏实践;

  (3)浅尝辄止者。他们关注的只是工作的浅层价值,还没有寻找到工作所蕴含的内在目标;

  (4)目标明确者。他们有清晰的使命感,并已为之在做出努力。

  一个人重要的人生取向是在青春期孕育出来的。作者提出了年轻人建立目标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一、父母该如何做

  培养孩子的目标感,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核心准则是:我们对年轻人做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1)要从认真倾听中寻找火花,然后借此点燃孩子的激情。要成为好的倾听者,首先要成为好的“访谈者”,激励孩子去做深入思考和详细表达个人观点。

  (2)以开放心态看待孩子的兴趣火花并给予支持。除非是破坏性或反社会的目标,否则父母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3)告诉孩子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包括你的工作对世界的贡献。

  (4)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父母必须告诉孩子他们所了解的在现实世界达成目标的方法,尤其是工作领域的。

  (5)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有目标的年轻人经常会向家庭之外的人寻求建议和启发。

  (6)鼓励创业精神,多参加商业活动。创业精神包括设定清晰的目标,并据此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的能力;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心态;能够承受,甚至渴望风险;遭遇失败时的恢复能力;取得明确结果的决心等。

  (7)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首先父母要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传递给孩子。

  (8)让孩子从责任中获得一种力量感。培养力量感,从承担家庭责任开始。

  二、社会该如何做

  年轻人的目标感形成,也有赖于社会为年轻人打造有目标感的文化。因为他们对目标的探索也需要借助其他人的指导,他们所发现的目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身所处文化环境中价值观的影响。目标即是绝对的个人现象,同时又是社会现象,它是向内审视,同时向外探索的产物。有害或堕落的文化环境会消弱父母的影响,而健康和充满活力的文化气候会鼓励父母对孩子的指导。

  作者指出,目标感文化的构建,需要从多维的细节层面入手,需要个人和机构承担起责任,从他们话语、行为、树立的榜样中传递出这些价值观。目标感文化是无法被强制培养的。目标感文化并没有物质上的先决条件,无论经济富足还是经济萧条的时代,都可以去建立目标感文化。

  作者还指出,最贴近目标感文化的先决条件,是社区的观念。我们应在建设社区的过程中,为年轻人提供积极的活动和生活指导。学校也可以在建立目标感文化做出贡献,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标准化考试,更必须跟学生沟通“为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在学校从事学习活动是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也应该更多地宣传正面榜样,传递正能量的文化。

  这本书不仅指出了当代年轻人无目标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更给予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指明了帮助年轻人建立目标感,父母应该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非常有现实意义。阅读完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首先每一个父母应该认真阅读,成长中的年轻人也应该认真阅读,社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客、媒体工作者也应该阅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年轻人目标明确、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社会,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标感》读后感 篇2

  这本书的读后感我想以我做的笔记为基点,做个摘录。能被我记住,促使自己记笔记的段落是已经捡到手的麦穗。

  在男孩人生的第一个10年里,你给予他的教导、帮助以及提出的问题都会被儿子积攒下来,为他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即青春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多积攒,多积攒,付出没有白费的,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怎么积攒呢?多读书,读育儿方面的好书;多向有经验的资深家长请教交流。好的经验或自己不认可的观点都是一种很好的积攒。网上调侃现在孩子是要拼爹的,我想除了拼爹,更要拼妈吧,当妈的若不多积攒,成长路上的问题肯定不能全靠钱来解决。妈妈在育儿路上给予孩子的影响是细微的深远的,往往有水滴石穿的威力。

  青春期男孩在大规模群体中地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我问教育者们,他们指导的青春期男孩们想要寻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认为是“一条赢得尊重的道路”,青春期男孩寻找赢得尊重的方式。他们会为了寻求别人的尊重铤而走险,并会对像学校这样的组织表示厌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那所学校不受尊重——也就是说,觉得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建立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找到尊重和赢得尊重。

  青春期的男孩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有没被尊重到非常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算半个大人了,他们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里塑造自己。厌恶学校和不被尊重之间竟有如此密切的关联。我在想是哪些具体事情让男孩感觉不被尊重呢?作为家长,处在学校外围,又能在这方面为男孩做些什么呢?

  如果我们多与他们讨论性方面的知识,与他们一起探求性的界线和对他人身体的尊重,就为其寻求和发现性的文明价值提供了更多帮助。此举是向家里的男孩表明,作为一个年轻的性探索者,我们尊敬他。

  男孩子在12岁左右,父母要主动多与他讨论性方面的知识,我特别强调“主动”这两个字,父母自身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如何说的知识储备。与男孩一起探求性的边界,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同孩子交谈,甚至可以把他当成一个18岁的孩子去说。有效的指引,坦诚的交流。

  青春期女孩大脑里共情记忆中枢的发育和成熟快于青春期男孩。

  这就是通常说的女孩比男孩早熟的原因吧。

  青春期男孩若靠内在动力走向成熟,速度要远慢于青春期女孩,因此他们需要更多“来自外部的”组织结构、规划和权威体系帮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青春期的男孩需要外部力量的助推,说白了需要来点催熟剂。

  “儿子,你是我的英雄。”我听过一位妈妈和一位爸爸分别对自己的儿子说过这句话,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更能拨动男孩的心弦了。

  儿子,你是我的英雄,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在适宜的场景+庄重的神情+温情的语气+一个表达肯定激励的肢体语言,我想这句话将蕴含强大的魔力注入孩子心田。

  我用“英雄”这个词,所表示的含义是“有人生目标、受人尊敬、有所探求的自我”。我希望这个词让你了解男孩身上天生有追寻目标的内驱力。我也希望无论作为男人或者女人,在自己的成长中感受到这个词的力量。它是一个“旧”词,但也是我们能够赋予新意并使之有益于这个世界的很重要的词。男孩渴望成为英雄。

  男孩渴望成为英雄,从小给男孩看的书里就要有英雄。

  男孩的人生目标就此开启——在“被别人需要着”的感受中,在父母给予的爱中。他以后会说:“我是在人们的需要中诞生的。他们本身拥有一个要传承给我的人生目标。"所有孩子的目标培养需要从这一内在动力开始,这样随着他从婴儿成长为小男孩,就意识到了自己被人喜爱着,自己已经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人生目标意识始于自己是父母的期望,也是特殊的容器——盛着带有过往重要讯息的.目标。

  我是在人们的需要中诞生的。这被植入的信念好强劲,这么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很受启发,孩子要从小加好肥,后面才有后劲儿呀。

  我们将男孩保护好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度保护,而让他们没法看到外面世界里正向他们一步步逼近的斗争信号。帮男孩树立了自尊,但没有同时给他提供在蒙昧和文明的抗争中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工具,如此培养出的只是一个永远当不了国王的王子。

  不能过度保护,同时要提供相应的工具。身边家长,有能力分辨保护的度是不是合适,有没有过度是个关键点。同时要有能力提供相应的工具才好。知道和能做到之间是努力打造自己,育儿先育已。

  在男孩10岁前就组建好家庭团队很重要。尽管家庭团队任何时候都可以组建,但如果在男孩青春期之前将一切安排妥当,那就意味着在男孩开始出现生理变化时有了一个已各就各位的教养团队。

  除了父母,男孩需要一个男团,一个由父母组建的教养团队。男孩6-10岁这几年,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家庭外的其他成员,为组建团队做准备,10岁前尽量组建好。

  那父母怎么为孩子筛选、组建教养团队呢?我认为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家庭的交友圈要有意识地做个重组规划,随着孩子的降生,新手爸妈在育儿路上会被动地加入到一个崭新的宝妈奶爸大部落。不同的家庭,多位父母之间如何互动交往,他们是否有相同的育儿观,是否总能从彼此身上感受到育儿的新知,两家孩子在一起打闹玩乐的融洽度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在影响我们的筛选。

  甚至孩子的性别也要充分考虑进去,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性别意识,很多时候男孩子只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选一位只养育过女孩的家长加入男孩教养团队,我想是要有更多的考虑的。

  你的选择不仅仅关乎你本人,更多是你整个家庭,特别是你的孩子。

  家长有规划,孩子有未来。

  《目标感》读后感 篇3

  这是艾利高德拉特博士用小说的口吻、构架来叙述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的一本企业管理的书籍。主要介绍制约理论,即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高德拉特博士抛弃晦涩难懂的语言,用通俗的文字,向我们阐明了简单有效的企业管理知识。

  “晴天霹雳”,故事的开篇是由一个麻烦开始的。

  罗哥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非常不喜欢事业部副总裁皮区这个同事的做派,更加不欢迎他到厂子里来的,而事实上皮区的到访也确实给工厂管理带来了“麻烦”。也就是从这个麻烦开始,工厂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在我们面前:他们是一家本该运营良好的工厂,有技术、有最好的数控机床、有机器人、还有完善的电脑系统;他们有一批好员工,积极向上,上下级关系也不错;生产材料没有问题,市场也确实需要他们的产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厂,却因为混乱的管理状态,无序的生产秩序,较高的生产成本,较长的交货周期,大量积压未完成的订单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工厂处于一种很危险的状态。直到今天,这个他不喜欢的事业部副总裁皮区的到来,给了他一个三个月的期限:“如果不能扭亏为盈,就要关掉工厂”。才迫使他停下来,仔细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问题。(也许我们的生活也只是少了一个“三个月的期限”,所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会停下来思考。感应一下危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想想该怎么办,我们会过得更好)。

  罗哥在老师钟纳的帮助下,找到所有企业的基本目标,即赚钱,所谓采购的成本效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等都不是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课上餐饮店的事例,其实我们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即把该赚的钱赚回来,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赚钱)。

  罗哥下决心扭亏为盈,保住工厂。钟纳告诉罗哥用一套新的方法衡量工厂是否具有生产力,这套方法包括:

  1、有效产出;

  2、存货;

  3、营运费用;三个指标。

  罗哥和同事们将工厂的所有活动都归结到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钟纳还告诉罗哥,生产过程中并存着“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两个现象,对工厂有重大影响。在和儿子大卫远足的过程中,罗哥得到一些启示,明白了限制企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于是罗哥在和工厂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找出瓶颈,挖尽瓶颈的潜能,平衡流量而非产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由于过度专注瓶颈资源,导致非瓶颈资源的脱节,罗哥和同事们有进一步进行了多项改革,最终打造工厂成为事业部,而罗哥也成为事业部的主管。在上任之前,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主管,管理好整个事业部,他和同事总结扭亏为盈的经验,并将之概括成流程步骤: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瓶颈。

  步骤二,决定如何激发瓶颈的潜能。

  步骤三,其他的一切配合上述决定。

  步骤四,瓶颈松绑。

  步骤五: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

  他还明白到一个主管需要的管理能力,即是能回答三个问题:

  1、应该改变哪些事情?

  2、要朝什么方向改变?

  3、要如何改变?

  整部小说脉络分明,有危机,有冲突,有矛盾,也有峰回路转的起伏。读完这本小说,我感触较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不见得是唯一正确的。在书中,钟纳用了三个不同于会计体系的指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来支撑企业管理的目标。这三个指标涵盖了企业现有资产及运营活动中的所有项目。书中的事业部管理者一直强调低成本,我们也很乐于相信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而成本升高则会损失利润,但是小说却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就算减少生产的批量,某些工序需要增加准备时间,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貌似增加了成本,但事实上却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另外,我们一直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因为它为企业所有,并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书中却将之化为债务,细想之下这种观点很有道理。所以,本书颠覆了一些我们本以为是真理的观点。

  其次,很多复杂的`事情,可以用简单的常识来解决,或者说,常识其实并不平常。在企业中,我们为部门,为团队,甚至为个人定下了很多目标: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材料、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员工工资福利、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等等。其实,企业的目标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就是盈利,就是赚钱!而这个,是普通大众都明白的道理。其他如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等不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罢了。另外,在小说的最后几节中,罗哥苦苦寻找管理者需要的能力,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归根结底,企业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事情,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各种各样的能力,都不过回归了常识。

  再次,老师钟纳教导罗哥的方式,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让罗哥自己思考并得出答案。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著名的指导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我想钟纳是个睿智的老师,他通过这种方式,授之以渔,让罗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真正地有自己的思考,真正地明白问题的实质,使之在以后的问题前能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答案。

  最后,我欣赏小说中人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方式。在工厂里,罗哥也和他的下属相处愉快。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厂长,而要求他的下属完全听命于他,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工厂扭亏为盈。

  总言之,《目标》是一本很有价值,很值得一读的书。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管理、思考以及向目标进发。这对我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都会大有裨益。

  《目标感》读后感 篇4

  小时候,爬上柜子吃上甜甜的糖果是我们的目标;读书时,成绩优异是我们的目标;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是我们的目标…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目标是我们的指南针。对于我们个人,那是我们丰盛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而对于企业,目标更为重要,企业目标影响着一切的运作,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科克斯所编著的《目标》一书,用幽默的语言,平凡的故事,简单的方法。告诉我们,让我们思索什么是目标,怎样才能达到目标。不仅仅只是针对企业,而且也让我们从中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深刻体验。

  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美国小镇上的一个快要倒闭的小厂的厂长,为了拯救这个自己工作了近15年的工厂,他心酸至极,即使负载累累,并且只有三个月的挽救机会,他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大学时代的物理学教授鈡纳,钟纳对其进行了一些建议。

  罗哥的工厂是一个制造型大厂,听了钟纳的建议后,罗哥跟他的手下们思考讨论后,决定先找出制约该产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瓶颈产能,然后挖尽瓶颈的产能,如何能使瓶颈不浪费时间,尽可能地一直进行生产。因为瓶颈的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产能,瓶颈浪费了一个小时,也就相当于整个系统浪费了一个小时。接着根据瓶颈来改变其它非瓶颈资源的作业方式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瓶颈来展开。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给瓶颈松绑了。最后,罗哥的工厂运行一段时间并取得可观的成绩。虽然后来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罗哥与下属们的共同合作,共同思索,最后将重重困难克服,转亏为盈,最终成为自己的鈡纳。

  为什么罗哥能够在钟纳的建议下用如此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将工厂起死回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这正是高德拉特·科克斯博士想通过这个小说告诉我们的一个管理理论。而这个理论就是约束理论,TOC是关于企业应作哪些变化以及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些变化的理论。具体一些,约束理论是这样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约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链条的牢固程度取决与它最薄弱的环节。

  在论及生产制造企业时,约束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取得更多的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三条途径:增加产销率,减少库存,减少运营费用。而这一个被誉为「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世界各国数以千计的先进企业正成功运用TOC,小至不足五十人的小厂,大至跨国企业。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为何他能发现剖析似乎不同领域的问题,他更多的从一个科研的角度去写一个问题是怎么被层层剥皮,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TOC有一套解决方法都是我们平常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具有回答TOC问题的能力。TOC的三大问题和五大核心步骤让许多企业从困难中走出。

  《目标》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管理的指标:存货,产出,生产成本。而是从创造利润的角度重新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从而衡量生产中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存货,降低营运费用,增加有效产出。很多时候问题是内部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有很多小问题构成,而这些小问题之间又互相影响:比如依赖关系,先后的因果关系等。

  再有,在这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每次罗哥请教钟纳,其实钟纳都是一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他们对企业的很多问题,看法都不同,最后都是鈡纳向罗哥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单其实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小说描写罗哥找寻答案的心路历程及其中的种种曲折、挣扎、实践、求证等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罗哥在陪儿子大卫远足时从贺比中所发现工厂生产问题。

  最后是罗哥他能够跟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挖掘出下属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改革热情,为厂里做贡献,这点也是非常惊人的。

  小说不仅是在给所有的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我们企业的目标该是什么?如何利用TOC?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更深一层,高德拉特博士也在给我们每个人传世着我们人生的目标,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时候,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一艘没有舵的帆船,人生也会遇到人生中的瓶颈,我们之间也存在着依存关系,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也该积极地解决瓶颈,不放弃,勤思考。发明人生TOC,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标感》读后感 篇5

  对于“目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或具体或抽象。“目标”是每个人激励自己的工具,是企业不断确定的新的绩效,从宏观上讲就是做人、做事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近日读了一本《目标》,我对于“目标”二字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

  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大师艾利高德拉特博士,他是“TOC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ts)的创造者,《目标》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厂长罗哥,在导师钟纳的指引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去库存、降成本,赢得订单,从而赢得了工厂的生存发展和自己的晋升。这是一本管理类丛书,但是,他不仅仅屈从于枯燥的管理理论,而是以叙事的方式,将管理原理深入浅出地融进工作和生活中,一步步启发读者和主人公一起解决工厂和家庭的'问题,告诉你“目标”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不断披荆斩棘地去解决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确保有效率地完成目标。

  本书的一开头,便直入主题地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我们企业的目标?”成本效率?人才?高科技?高质量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都不是。所有这些,只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要素,而“赚钱”才是企业根本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赚钱”这个目标的完成,再高的企业生产率,再大的市场占有率,再先进的设备,都不过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实实在在的产品利润率才是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厘清了目标,企业还要解决价值流中的瓶颈因素,并一直为实现目标而不断推进改善行动。这让我想到了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拥有八十年历史的丰田汽车是日本全经济的风向标,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引擎,据2014年数据统计,囊括保时捷等高档车的大众集团的单台汽车利润率仅为丰田的56%,是什么创造了“丰田奇迹”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们历时五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终于得出结论,那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颠覆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审视价值流,排除浪费,去产能、去库存,这与我们供给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向非常契合。

  纵观我们的许多企业,在庞大的市场占有率中,忽略了成本、利润、价值流的关系,以大成本推动大产出,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将一本管理理论书写成了最生活化的故事。书中通过罗哥和儿子荒野探险中“排队行进”很浅显地揭示出“存货、有效产出和营运费用”的概念;用孩子们玩的“火柴移动游戏”来解释“什么是产能效率?为什么产能效率取决于最慢的一个工序,而不是我们一直标榜的最快效率”。在循序渐进的故事推进中,笔触又推回核心管理学,帮助我们找到目标,找到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而运转;找到瓶颈,找到流程中限制效率的关键点;找到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连动机制;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做好,才会让目标完成的稀里糊涂。目标完成,绝不是靠运气!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目标》更多的事,推荐看看这本书,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用正确地方法去完成目标,创造事业和人生的双赢!

  《目标感》读后感 篇6

  这是本关于管理学的书,作者通过主人公罗哥先生成功挽救工厂的经历,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管理这门学科。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首先,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一个方向性指标,目标。这样你才能确保你所做的,所付出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相反没有目标的一味蛮干只能使你的效率降低。起先,罗哥先生拥有一间很大很完整的工厂,机器是最先进的,原料充足,人员配备也很齐全。但为什么在他不断的压低成本,不断的让员工加班之后,工厂还是在亏损呢?往后看我们就会发现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明确他的目标,他根本不知道他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事实是在他后期明确了他的目标后,发现他不断让员工加班,不断的增加非瓶颈产值,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反而使期望值离得更远了。

  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我们将要做什么,那么离到达我们的目标之间剩下的就是过程了。法约尔所过: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书中提到了主人工厂的三个衡量指标,有效产出,存货和运营费用;以及一个制约因素,瓶颈。三个衡量指标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不断的变化决定了工厂最终的支出与收益。要如何去计划、调控这三个指标才能使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同样,瓶颈是不可丢弃的,瓶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瓶颈又最终决定着产值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所要做只能是去改善瓶颈,或通过其他非瓶颈因素去缓解瓶颈。这又要怎么去实现呢?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只有成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了这些要素,目标才会离你更接近。

  最后,有一千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了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制约因素,剩下的就是怎么做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说: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主人罗哥先生不断的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原因来源于不断变化着的`三个指标和制约因素。虽然最终他通过思考和反思解决了眼前的一个个问题,但未来更多的问题呢?也许答案就是书中的罗哥先生所说的:“我必须学会这些思考过程,只有到了那时候,我才真正尽到了我的职责。”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管理者绝对是一个思想上独立,具有严谨思考能力的决策者。他的思想不会局限于已有的条条框框,是适应于整个社会变化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理念。

  《目标感》读后感 篇7

  我第一次读了《目标》这本书,当时感到很震动。很多情节似曾相似,罗哥遇到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制造部经常面对的难题,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的瓶颈理论。再看《目标》,真是收益非浅。震动程度更甚于第一次阅读。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跳跃,种种旧思维中的定式逐渐被打破,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在深思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以前所想象的那样。

  赚钱是企业的目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是工厂表达目标的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过程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解决和减少瓶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预知瓶颈或者称之为预测瓶颈。如何预测瓶颈呢?首先,要建立观测点。对于以往出现瓶颈次数较多的工程和工程能力相对较低的工程建立观测点,根据工程能力负荷情况和以往的历史数据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瓶颈的工程。其次,注意瓶颈出现周期。客户需求的产品总有淡季和旺季,根据以往出现旺季的时间和需求产品的种类,预测出哪些工程可能会出现瓶颈。提前预知到瓶颈对于解决瓶颈问题和减少瓶颈带来的影响赢得时间。

  如何解决瓶颈问题呢?

  1.扩大瓶颈工程的联系点。对于瓶颈工程互相联系的点认识得越广泛、越深透,对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确定的方向;

  2.根据工程特点拟定解决瓶颈问题思考角度的“清单”,好好琢磨一下那些“能否”的角度,以往的方法可否重复使用,创新的方法能否适用,这样可以填补思考的空白点,减少漏洞。

  3.解决瓶颈问题后要进行总结。通过对瓶颈的产生和解决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形成新的解决瓶颈问题的清单,能够形成标准的要固化下来;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决瓶颈问题还要注意以下的操作细节:

  1、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产能力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接受市场波动这个现实,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根据瓶颈工程的出产,协调好与之相匹配的供产;

  2、保证瓶颈工程100%的“利用”。

  正如《目标》一书所言:“瓶颈”上一个小时的损失则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一般来说,生产时间包括调整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但在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上的调整准备时间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在瓶颈资源上节省一个小时的调整准备时间,则将能增加一个小时的加工时间,相应地,整个系统增加了一个小时的产出,在瓶颈资源上中断一个小时,是没有附加的生产能力补充的。所以,瓶颈资源必需保持100%的“利用”,尽量增大其有效产出。为此,对瓶颈资源还应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因管理不善而中断或等工。

  3、通过改变加工批量,加快产品流转速度。

  对于数量较大的特注品订单,批量大小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同一种工件在瓶颈资源和非瓶颈资源上加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工批量,在不同的工序间传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运输批量,其大小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决定。

  4、合理地进行排产。

  根据订单需要的紧急程度和最大出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瓶颈工程的在产和待产品进行合理而有序的排产。瓶颈工程必须按照排产表安排和组织生产,对于待产品要及时拉动。

  5、编排作业计划时考虑瓶颈工程的资源。

  涉及瓶颈工程的作业计划应采用有限能力计划法,根据瓶颈工程的负荷和排产状况,先安排瓶颈工程的生产进度计划,以瓶颈工程为基准,把瓶颈工程之前、之间、之后的工序分别按拉动、工艺顺序、推动的方式排定,并进行一定优化,接下来再编制非关键件的作业计划。

  人生本来就处于错综复杂的问题矩阵之中,要解决问题必须把瓶颈问题解决,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整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解决问题的优先权就自然放到了瓶颈问题这里,资源的分配自然也要偏向这里。出现瓶颈问题并不可怕,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瓶颈”,使得改进方向与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有效出产的目地。《目标》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生产控制如此,人生何尝又不一样呢?

  《目标感》读后感 篇8

  《目标》一书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以小说的形式写的一本企业管理类的小说,可能也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和视角才铸就了此书的不同凡响。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罗哥,在面对严重延迟交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如何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职,找出了挽救工厂的方法,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转亏为盈的故事。看的虽然是小说,却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企业管理的著作。

  首先,提到高德拉特,当然就少不了他的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其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并转化这些瓶颈,或使它们发挥最大效能。约束理论就是一种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文中罗哥通过跟自己儿子远足,然后运用逻辑推理来玩火柴的游戏,从而得到了工厂的.管理问题——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决定的,也为此做了更加形象,有力的解释。

  忙碌并不代表有效率 。忙碌有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和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伴以专注和坚持的精神,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高效率。文中也通过现实证明了,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改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单单个别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的瓶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也再次证明了TOC约束理论的实用性。

  罗哥虽然是在钟纳的指引下渡过了难关,但他本身也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罗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程的,更不用说提高业绩了。但是罗哥善于借助手下的力量,善于沟通,和员工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从而让手下也倾注全部热情来拯救工厂,找出问题的本质。也正是因为有了生产经理唐纳凡的调度、会计刘梧的核算、史黛西的存货控制和雷夫的电脑模拟等,才使得罗哥能够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里,运用TOC制约法取得起死回生的奇迹。

  本书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TOC约束法的思维理念,同时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需要改变那些,朝什么方向改变,更要勤奋的思考如何改变。同时要善于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平衡好上下级关系,更要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书中也有写到主人公罗哥与妻子之间的情感问题,已婚的同事也可以从中学习一下婚姻的经营方法。没想到结婚还有这好处,看本书还多了一层感悟,多学一样。)

  《目标感》读后感 篇9

  最近看了一本入门的管理书籍——高德拉特写的‘目标’,本来就是因为它像小说一样的文风才决定看一看的,太严肃的专业书籍我看两页就会放弃,大家(不会就我一个人吧)都比较弱,读图时代嘛,书写得很浅显,但是确实能引发很多思考。

  内容并不复杂,读到1/3的地方就想放弃,因为觉得说的'就是短板理论嘛,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忍住了,读完后,觉得整个事情就像序言中提到的,常识并不表示简单,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仅仅是知道而已,大多情况下都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挖掘,平时也很少采用这些方法以至生出很多的困扰和烦恼。而且,远不是短板理论这么——不能说简单,应该是不容易被忽视或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说话真累。

  无聊时可以看看。资治通鉴就很烦了,现在上册才看了一半,文言文远没有三国演义那样的白话文看过去有劲,弱嘛,看到目前不觉得其中讲的是管理策略,但是小手段还是蛮多的,也许多看几遍会有更深的感受,可是,谁受得了把这书看n遍?!还是看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算了,弱嘛,缺钱花啊!

  《目标感》读后感 篇10

  《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其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因为运营管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制造业,因此《目标》为读者设置一个场景,就是一个频临倒闭的制造业的一个工厂。

  作为工厂厂长的主人公罗哥正在为了工厂的生存而焦头烂额。这个工厂的主要问题出在生产流程上,产品经常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厂,而且有些定单最长的耽误了差不多六个月,工厂的经营每况愈下,上司给罗哥三个月的期限如果工厂不见好转就要关闭工厂。罗哥在这种情况下想起了他的大学物理教授钟纳,于是打电话向教授请教。在钟纳教师的引导下,罗哥终于抛弃过去单纯把降低成本作为工厂经营目标的错误观念,转而把目标转移到盈利上来。之后,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罗哥发现了工厂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并且找到了解决瓶颈的方法。最后,罗哥挽救了工厂并获得了提拔,并且他原来岌岌可危的家庭生活也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本小说,《目标》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也是相当完整的,主人公的工作和家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小说里的许多人物我们也很容易的就能在身边找到原型,因此读起来相当亲切。当然,《目标》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管理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不是简单的灌输给读者,而是以主人公罗哥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使读者带入其中,与作者互动,有一种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感觉,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者的思想。

  一是要辨别真正的常识是什么。

  书中钟纳教授将问题层层分解,最后我们发现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是我们所知道的常识,但是这些常识却被其他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所掩盖。很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人们往往从定势思维去看一个问题,习惯于人云亦云,无法看出问题真正的起因。书中打破了人们注重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旧观念,提倡应该更关注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而现在大多数企业比以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二是要设定正确的目标。

  在书中,钟纳向罗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麼?”。在书中,工厂的员工很辛苦的工作甚至加班,管理阶层大量的运用正确的企管知识在进行管理,注重提高机器运转率,以大批量生产或采购原料来降低单位成本,节省单位人工成本等等,但是这些看似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正确的做法,却导致了工厂的危机。其原因就在于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错误的,导致了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越做越错。当罗哥在钟纳的帮助下找到了工厂真正的目标之后,才使得工厂的经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善于发现并打破系统的瓶颈。

  系统中的瓶颈决定了系统的可能产量,因此要提高系统的产量必须从瓶颈入手。首先,是找出系统的瓶颈,然后充分利用瓶颈,由非瓶颈配合瓶颈,如果在原有的体系里无法进一步对瓶颈进行利用时,就要打破瓶颈,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瓶颈,从而实现持续不断地改善。

  书中举的例子是生产线上的有形的瓶颈,但是其实瓶颈也可能是无形的,例如原有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或政策等,无形的瓶颈比有形的瓶颈更难以发现,也更需要我们发现。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瓶颈,都是因为长期的习惯惰性形成的,使得人们往往视而不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追求变革创新,努力打破一个个的瓶颈。

  四是要有整体观念。

  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通常习惯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完整的流程拆分为零散的部分,然后分配人员各自负责一部分。这虽然能够使复杂问题容易处理,但是却使得各部分只关注自己的任务,而不了解这一部分工作对全局的意义所在,有时候局部最优的决策反而会影响整体绩效,导致组织内部的冲突。比如保险公司过于注重推销人员对招揽新客户的考核,导致推销人员不注重维护老客户,造成老客户大量流失,反而影响了公司的盈利。

  五是要建设优秀的团队。

  书中的罗哥其实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手下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初,工厂的管理层也是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焦头烂额,大部分的会议都只是处理紧急情况。但是,在罗哥做出了新的决策之后,管理团队虽然有一些疑虑,但是并没有对此进行抵触,而是迅速进行了改革,摆脱了这种情况。之后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各个部门的成员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工厂改革出谋划策,一旦确定方向,就立即付诸行动,最后,当改革成功之后,他们又能够提出各自的继续巩固和完善系统的方向,并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所以,人是最宝贵的资产,一个热爱自己的组织,热爱自己的工作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反观许多公司变革失败,其原因就在于组织内部成员互相推诿牵制,争夺私利,而不是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

  六是要做好沟通。

  要进行变革进必须得到各个利益群体的支持,所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罗哥为了挽救工厂采取了新的措施,分别争取到了工会、管理人员、上司等的支持,否则他只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扭转局面的。另外,罗哥与妻子茱莉的婚姻危机也是借由沟通而解决的。一开始茱莉抱怨与丈夫聚少离多,后来因为缺少丈夫的关爱而离家出走,直到最后他们加强了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婚姻才得以继续。

  我们身边的一些公司确实存在着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内对员工的考核过于重视完成工作量,却无法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员工们工作负荷很大,整天忙于完成工作量,即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和发展的积累,又无法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虽然表面上工作的成果一年比一年大,但是组织真正的目标却没有完成实现,因为组织的瓶颈不在于具体的工作而在于组织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因此组织的决策者应该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组织目标,改变这种追求单一工作量增长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从而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虽然是写给决策者看的,但是一般读者看完仍然会有所收获,因为《目标》里的思想,不只是能用于生产流程,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同样有着指导意义。现在大家都忙着工作,忙着过日子,有时候往往忘记了生活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目标和工厂不一样,不能只是赚钱,而是要创造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另外,人生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平均分配力量去解决是不行的,而是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瓶颈问题,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影响整个人生进程。解决好人生瓶颈,才能顺利的实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人生目标。

  当然,《目标》一书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情节简单、假设前提太多(主人公是厂长、产品不愁销售),为了突出问题而有些脱离实际,也没有涉及生产中其他问题(比如创新、人力资源等),一些思想在现在看来比较落后(比如现在企业更加关注的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利润和现金流),但是瑕不掩瑜,《目标》仍然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目标感》读后感 篇11

  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快速的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题材是小说,与它同种类的管理学书籍相比显得有极强的趣味性,然后也没有空洞的讲什么高深理论,而是以罗哥的经历为主线阐述了作者独的“TOC制约法”,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述一下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首先先是对本书的一个概况。这本书以小说为题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开头的困境——罗哥经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工厂面临倒闭,媳妇茱莉各种抱怨,还要面临接踵而来的各种难题。中间的尝试——罗哥听取钟纳的建议,想办法回答他的问题,然后自己做出各种改进尝试。最后的成功——罗哥从荒野探险、火柴游戏和钟纳和同事的交谈中,找到了拯救工厂的方法,同时也挽回了爱妻,最后也成为了自己的钟纳(即p387页提出的改进什么、朝什么方向改进、如何改进),知晓了如何管理事业部。

  首先是非管理的部分,我得出了这几点:

  1.在家庭和工作上取得平衡状态,不要贬低家庭之于一个人的地位。

  2.对生活中的困境要时常思考改善之法。

  3.科学十分贴近于生活。它没有一直置于象牙塔之内,似乎离我们十分遥远,它其实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常识和目标的重要性和价值。

  至于在管理学上的一些感想,我虽然修过管理学但是还是没有一些多么深入的了解,我就谈一下我所收获得吧。

  1.正确明确的目标之于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才接触经济学,便被告知了企业运行的目标便是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殊不知这也是经过不断的探寻才被认可的。例如罗哥他们才开始便把企业目标认为是:采购发挥成本效益、雇佣好的人才等等(书44页)。最后经过他们团队的头脑风暴才得出赚钱是企业的目标,这也引领了后来的改革,说明了明确正确的目标的重要性。

  2.盈利的重要之处在于增加有效产出、减少存货和营运费用。

  这个也是罗哥在钟纳的提问之下找到的,价值性十分之高。这是在荒野探险和火柴游戏中被罗哥发现的(书111页到143页)。制约大家大家完成目标的可能是中途的一个环节未达目标预定的值。我觉得这一点在我们的游戏中(Gsim、啤酒游戏和汉堡游戏)也得到了体现。销售出去了我们才能得到收益,故我们尽量在结束卖出我们已经生产的所有商品即增加有效产出,使中间环节的商品数的'剩余量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和不要轻易移动准备时间过长的机器等等即是降低运营费用,计算所需要的原料即是减少成本和营运费用。这些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中需要做的。

  3.约束理论:生产中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整个环节的产量产出。

  例如罗哥在书中所找出的瓶颈环节NCX-18和热处理系统等等,都制约了整个系统的产量产出。汉堡游戏中的烘焙环节和gsim中的蓝色机器皆为瓶颈环节,制约了整个系统的产出。

  4.整体观念。将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将完整的流程分解成零散的基础的个体。

  这个在罗哥他们尝试简化问题时有提出(书332页)。例如雷夫在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过程中。

  5.做好沟通,对改革之处要再三思量。

  这我觉得是罗哥做的较好的地方,但是还是在最后他要升职的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6.就是辨别清真正的尝试是什么,敢于打破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权威想法敢于挑战。例如刘梧对利益的评价方法的改善。

  这本小说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只问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靠自己的不断探寻来寻找答案。和后来罗哥所发现的先提出一种假设,然后通过提出各种可能的缘故然后进行一一验证相符,这也是重要的验证科学试验方法的一种。最后体现出了TOC的先进性,不过这个分析也有一些不足,如没有创新。这就是我的全部感想了。

  《目标感》读后感 篇12

  迎接新时代,总公司做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战略部署,向200万干部职工发出了奋勇先行的动员令。铁路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每名铁路人都要发光、发热,戮力同心,奋勇向前!

  新的发展背景下需要新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始终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标准,它拥有更低的噪音,更平稳的制动,给旅客带了更舒适的乘车体验。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继续保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平,不久的将,无人驾驶,北斗定位,G通信等先进技术与铁路技术融合,将会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必将驱动中国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向安全要效率,向安全要效益",安全始终是铁路运营的主题,是发展之"本"虽然据统计我国的铁路各项安全指标优于大多数国家,但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铁路总公司把安全作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中国铁路的安全可靠、行稳致远,必将成为领先世界的最强实力。也许我们没亲历过安全事故,但每一条安全规都是鲜血和泪水换的,无视规作业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身为现场人员更应该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危机感,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作为刚入路不久的年轻大学生,首先要把"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贯彻集团公司、段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好每日的工作任务,对于自己负责的工区事项、管理的设备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生活上热心帮助同事谋求共同提高。把母校"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校训融入到自己的灵魂里,不必过于追求职场上华而不实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眼前的路。

  《目标感》读后感 篇13

  花了三天时间,饶有趣味的读完了高德拉特博士的著作《目标》,此书以小说的形式,说明如何运用近乎常识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整部着作通俗易懂又意味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的。

  《目标》中的钟纳教授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厂子罗哥启示,让他自己寻找事物的本来机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力挽狂澜、工厂扭亏为盈,罗哥及同事不但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职位上有了晋升。

  《目标》一书中对传统的制造业一些概念和一些绩效的衡量标准有了颠覆性的定义。这些定义紧紧与公司的目标相关。

  本书首先给出了公司的最根本的'目标:赚钱。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在公司运营的时候,却经常被一些其他的目标所干扰,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成立公司的初衷。比如,制造业最经常说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些目标最公司来说,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若以此来作为衡量公司的标准,则往往造成公司报表很好看,但公司实际上却不赚钱的现象。

  有了衡量指标和统一的认识,罗哥团队开始反思工厂的管理,找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工厂一直注重效率,而局部的效率提高,对工厂的有效产出并没有贡献,比如机器人的使用,使局部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单位成本降低,但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再比如: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厂,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等等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制造业的“金科玉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真理。钟纳博士给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每个工厂都并存两种现象。一个现象就是“依存关系”,另一个现象就是“统计波动”。

  所谓“依存关系”就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一个工序或一串工序完成后,另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后面的工序依赖前面的工序。

  “统计波动”:某一类信息我们无法精确的预估,只能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不同结果也就有出入,也就属于统计上的波动。在有了这些概念后,罗哥开始将相关理论与工厂的实际相结合,以寻求工厂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陪儿子进行远足的过程中,罗哥负责带队,通过观察队伍的行进速度,罗哥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与队伍中速度最慢的人。若此人在队伍中间,则队伍的长度会被无限拉长。因此,罗哥想出一个好的主意,把行动最慢的孩子贺比放到了队伍最前端,并让其他同学分担他的负重,最后队伍顺利到达露营地点。

  由此,罗哥想到限制工厂有效产出的是工厂里的瓶颈工序。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何寻找工厂的瓶颈。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最终工厂确定了两个主要的瓶颈工序。

  其中一个发现让人深思:如果瓶颈工序,停工一个小时,其影响效果等同于工厂停工一个小时。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可是居然很多人都会忽略。

  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明了一个没有深奥原理的常识。此书不但让人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让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世界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机理,而内在的秩序和机理往往很简单,我们抓住了事物的内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如在文章的最后,升为事业部主管的罗哥对未来工作担心忐忑,不知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的时候,想到其实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回答以下用那个该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所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秩序和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事物的很多本质是想通的,正如钟纳教授虽然是物理专家,虽然没有在工厂呆过,可是通过对其内在的了解,对工作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不要迷信所谓的“真理”。真理总是被不断发现,不断被推倒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企业管理有不少“金科玉律”,可是这些金科玉律真的都是合理的吗?真的都适应你们公司的情况吗?一切行动的准则都应该从目标出发,而不是死守所谓的“真理”。

  再次,事物是永恒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时刻审视已有的规章制度是否适应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若不适应要尽快调整。

  最后,时时刻刻牢记企业的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不要在激烈的竞争或纷乱的市场中,背离企业的目标。人生也是如此,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衷,不要在浮躁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目标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目标读后感04-29

《目标感》读后感(精选12篇)07-19

《目标》读后感(精选14篇)04-17

中考的目标作文11-10

目标话题作文06-22

目标优秀作文07-31

个人目标总结05-19

目标对人生的影响09-29

关于的目标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