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

时间:2022-08-02 16:37: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审判》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判》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1

  最近读完了日本推理小说家高木彬光著的《破戒审判》。

  小说的情节其实不复杂:曾经当过演员的村田,被指控先后将情人及其丈夫杀死并弃尸于铁路桥下,警方收集到的人证物证,令其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就被告是否有罪这一点,初出茅庐的辨护律师百谷泉一郎,即将向经验丰富的"魔鬼检察官"天野秀行,以及他背后庞大的国家警法机构,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村田是不是真正的凶手?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考虑到这是一本法庭推理类小说,我还是不在这里过多剧透了,留待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读读吧。

  看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其实主是要以一起刑事案件的庭审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那又与"破戒"二字有何关系呢?

  《破戒》是日本文学巨匠岛崎藤村的不朽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受到社会歧视进而不能继续任教。

  《破戒》对日本社会身份歧视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破戒审判》中的主人公村田同样是新平民,同样受到社会的.歧视。

  小说是从法庭记者的视角,围绕法庭审理、质证辩护展开,目的是希望读者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体味。在短短几天的开庭审理中,随着一步步一幕幕、不同场次庭审的展开,情节层层推进,简洁而流畅,直到最终真相揭开。

  日本是推理小说大国,除了在国内广为人知的东野圭吾之外,高木彬光、宫部美雪、松本清张等人的作品最近几年也被大量的译介到了国内。而反观国内,值得一读的原创推理小说少之又少。

  当然,我这样的认识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同。但没关系,这本就是一家之言。

  客观来说,其实当下的中国不缺少创作推理小说的可用题材。但一部优秀推理小说即需要精巧的结构设计、流畅的语言、本土化的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有对人性的挖掘,而这是中国当下的作家所欠缺的,可能也是多数作家为了政治正确而不敢涉足的。

  方方的《软埋》讲述了一个川中五十年代的故事,仅仅因为她的故事里包含了太多的伤痛和宽容、太多的失落和满足、太详尽的记忆和太彻底的遗忘,就被下架了。

  原创的很多推理小说,在走访参考人和嫌疑人的时候都是一个路子,没有特色。如果小说的主角是警察,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很难了解真实破案的流程和难处;如果小说的主角为社会人员,又很难不依靠警方的资源。

  最近也读过紫金陈的多部小说,内容和构思可圈可点,但是动机和案件的相关人员,还是逃不出脸谱化的境况。

  期待有更多值得一读原创推理小说面世!

《审判》读后感2

  概述:主人公约瑟夫·K,一位银行襄理,在某一天突然在家被捕,不知自己所犯何罪,不知被谁控诉,中途试图拯救自己,挣扎到徒劳无功,最后被执行死刑。

  在世上,荒诞的事情简直多了去了,其实,自身经历很少荒诞的事情,例如,高考的时候突然被后面的女生要求给看答案,其实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好,中途也有被踢凳子,怎么说也多多少少被影响到了,就是这么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遇到了烂人,实属够荒诞的。

  偶尔听说过罗翔讲法学,被法律冤枉而在监狱中耗损生命的也不在少数,更别说被冤枉到执行死刑的了,好像人生获得了一票否决权,你无罪却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而有罪的人,在没有被惩处的时候,也会心存惶恐,心难以得到安宁,得到犯罪的代价,无罪的人被判有罪,有罪的'人逍遥法外,这便是荒诞的事。

  不知可否将意外归于荒诞范凑,一出门被楼上的锅砸中、突然得了罕见病和被精神失常的人杀害等,人生是被迫中止的,我觉得应属于荒诞范畴。

  译《审判》这本书的人,在前言中写到,卡夫卡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对婚姻是恐惧的,卡夫卡在日记中写下了“没有她,我活不下去;和她在一起,我也活不下去”这样的话语描述与未婚妻菲利斯的感情状态。当菲利斯答应他的求婚后,他更加恐惧,便远离菲利斯,与瑞士的一个女孩发生了关系,菲利斯的朋友格蕾特·布洛赫去询问卡夫卡,谁知卡夫卡又与格蕾特·布洛赫产生了情愫。最后有一天被菲利斯以及菲利斯的两个朋友,还有格蕾特·布洛赫在一起控诉他的罪行,像极了《审判》中的某些细节,主人公约瑟夫·K第一个喜欢的女子,不能说之前就没喜欢过别人,我指的本书第一个透露K喜欢的女子—艾尔莎,是酒吧里的侍者,晚上通宵达旦,白天则在床上接待来访者。书中并没有写约瑟夫·K喜欢艾尔莎,但是细节描绘了约瑟夫·K的兜里有艾尔莎的照片,他描述艾尔莎:“她既不温柔也不体贴,更不能为我而牺牲自己。到现在为止,我既没有要求她做到前者,也没有要求她做到后者。”这段话像极了现实中卡夫卡的未婚妻菲利斯或者瑞士女孩儿都有可能,而在他和菲利斯的交往过程中的纠缠类似于《审判》中约瑟夫·K对自己案件选择的三种解决方式,首先是无罪,既然法院逮捕了约瑟夫·K,就不能改变主意,让K无罪;其次,表面无罪,K暂时是自由的,但随时可能在任何地方被再次逮捕,这属于“恐惧”,我觉得像卡夫卡恐惧婚姻;最后是无限时延期审判,随时随地的损耗你,不断的对自己的案子上诉,证明自己无罪,在生活中也是很难在工作中不分心,时时刻刻担心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既做不好工作,又无法专心投入自己的案件,不断巴结律师和法官,最后耗损折磨致死。我觉得也像卡夫卡与菲利斯分分合合的状态。

【《审判》读后感】相关文章:

审判人类作文03-24

森林审判会作文04-17

刑事审判中维护青少年权益经验交流07-24

法院行政审判庭年终工作总结04-05

法院刑事审判庭先进事迹材料:公正执法 有为创新 全力维护区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09-16

读后感读后感01-03

狼王梦读后感读后感07-12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