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中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中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8-12 10:23:03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中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博兴县纯化镇中学的普通教师,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坛上,我感到无比荣幸,也有一点惶恐,我相信大家鼓励的眼神会让我出色完成今天的交流。我的想法是:共享困惑,才能共享认识;共享认识,才能共享成功,获得共赢。我今天的交流分三个部分:

  一、黎明前的黑夜

  自XX年,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我市推广使用至今已有两年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接触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到教学理念的蜕变、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曾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惑,甚至“彷徨”过,直到今天的“呐喊”,心中仍存困惑,细细想来,主要表现在四个大方面:

  (一)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尤其是师生角色转变问题;

  (二)新旧教学模式的冲突;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评价与考试考查的冲突。

  具体到细节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素材的选择,情景问题的设置,教师的课堂语言,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探究,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课堂教学评价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都是我们教学所面临的困惑。无论是大的方面,还是细节问题,新旧理念的冲突是所有冲突和困惑的核心所在,也是最难以蜕变、理解和把握的。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应学会欣赏,学会接纳,因为全新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探索空间,为我们提供了“长风破浪”的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记得有这样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现作为我交流的第二部分。

  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自然界有一只小虫子,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情愿作茧自缚,毅然放弃眼前的光明和美好,将自己束缚在小小的茧中,面对种种磨难和无边的黑暗,它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次审视自己,更新自己,就这样一点一滴向自己的梦想靠近。最终,它超越了平凡,超越了自己,变成了可以在天空偏偏起舞的蝴蝶。寻找光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直面困惑、解决困惑的探索过程。我想结合我县实际和自己的一些有益探索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

  探索一、理念的蜕变

  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一种认识,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行动。理念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筑楼阁的砖瓦;它不是一些简单的说教和抽象语言符号的堆砌,而是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的行为航标,体现在每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或教学环节中,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问题的设计,一句中肯的评价等等。教学理念是宽泛的,我想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动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坚持学生中心论,就必须牢牢把握学生这个中心,使课堂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围绕学生来选择,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的最终试金石。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落脚点,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体角色得以充分保障。

  教学理念的蜕变是艰难的,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超越,更需要科学的引领。为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博兴县教研室鲍向全老师在常规中求创新,通过“搭建平台、互动交流、引领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思想品德学科理念的转变。有几个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1)教学研讨会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我们固有的思想中,参加研讨会对于普通参会者而言只需带好眼睛、耳朵即可,可交流的平台不光要求我们看好、听好,还要说好、交流好、解决好。研讨会的座位的安排由平行变成圆形,典型发言人不再是指派,而是交流平台上最活跃的人,最被大家认可的人。研讨会也由平静变得活跃,参会者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思考和获取。

  (2)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智慧是近几年书市上流行一种类型,小小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恰恰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研讨会上,“授之鱼与授之渔”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方法的重要性,新龟兔赛跑故事增强了我的合作意识,启迪取代了说教,细节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理念的展现、启迪和召唤。

  为了尽快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看、听、读、说、做、带”是我们更新理念的基本行为。如看,观看研讨教材培训教学课例和远程教学课例,零距离接触专家、名师的教学实录;再如读,组织老师读《课标》、读《思想品德课教学》杂志、读思想品德课教学网;还有带,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发展。真诚的合作,全面地交流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工作的长足发展。在全县优质课评选、教学大比武中三人五次获县一、二等奖,2人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表文章。

  探索二、细节决定成败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是讲企业经营的,它用案例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细节的魅力。面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我们也应关注细节,在细节中把握成败。

  1、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课程性质的定位,不仅带来了教学理念、教材的变化,也直接引发了教学目标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依次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了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而知识则成了第三位要求。这种顺序的调整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课程理念的展现,这提示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加以关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我是这样认识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轻呆板、教条、赤裸裸的说教;淡化知识不是忽视知识的积累,而是淡化知识的抽象说教和灌输,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2、教材观。对于教材,我是这样认识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一种载体,一种工具,但绝不等于教学的全部。教材的编制是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精心编织的教学范本,而我们的教学面对的却是全体中的个体,应依据学生实际和组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对其进行有效的取舍整合,有时是顺序上的调整,有时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如九年级第1单元第二课第一目:《责任对于你我他》。教材先从责任的产生谈起,然后提到:身份不同,责任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从确认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做起,探讨: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然后通过引导思考:责任的来源,认识责任的产生。教材的顺序打乱了,然而一个框架,三个问题,构成了一节完整的课。

  3、感悟是一种基本教学行为。在新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学生的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情景分析、课本剧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每种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交流与落实,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感悟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行为。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相逢是首歌”的第一个项目《播种友情》,我在教学中组织了一次以“朋友”为主题的赛歌会,臧天朔的《朋友》、毛阿敏的《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引进课堂,学生在欣赏与感悟体会了许多有关友情的道理,而对友情回忆的感悟,则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

  4、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保障。课前准备既包括学生的准备,也包括教师的准备,重点在于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一种铺垫。尤其是调查汇报、课本剧表演、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等教学形式的运用,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肯定是苍白的,教学效果则很难达成。活动的准备绝不是课堂中的重复表演,而是对课堂的情感、知识、素材储备。

  探索三、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思想品德课走向生活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方向,而是成为一种教学的必然。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由社会生活导入课题,运用生活实例理解知识、落实情感价值观,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对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我想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1、积极搜寻教育性的生活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的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当然,生活素材的选择不是无章可循的,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生活的需要的结合点就是生活素材的采集点,也只有将这些“活水”引进课堂,才能真正激活知识,激活学生,激活课堂。

  2、生活化教学模式。

  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激活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教学思路上,我采取了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讨——走进生活·参与实践”,把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环节串联起来,形成有效教学。下面让我们共同看一个课例:《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结合课件讲解)

  此教学设计较为清晰的展示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即容纳了课前准备、教材整合、体验等教学细节,也运用了社会调查、课本剧、合作探究、情景分析等教学手段,提到教学手段,我再和大家交流两种:

  (1)生活赛场。如在初一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节中,我利用学生整理内务的生活经历这个生活素材,借助多媒体构建了一个内务比赛的生活赛场,透过参加比赛——活动评价——获胜采访——师生小结的组织形式,使得“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脱颖而出。

  (2)模拟实践。新课标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化,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双重实践的做法,即模拟实践和行为实践,在课堂中主要采取模拟实践,如情境练习、生活过关、成长日记、生活方案设计等。如《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一目中的“生活竞技场”。(课件展示)

  教育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理念的蜕变,细节的关注,还是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我想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下,学生在减负,学生的地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日益广泛,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对老师的要求日益“挑剔”,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的路又在何方?思索让我们追求,执着的追求让我们微笑着走向生活。

  三、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但我的老师却告诉我,“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湖水;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湖活水。”面对新形势,我们教师需内硬素质,外化形象,提高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信服甚至是崇拜,从而在教学中起到导的作用。为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我还自我加压,实施了“亮我”工程。

  一方面,加强读书,加大阅读量,让课堂洋溢着多彩的知识,让学生为你的博学折服;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教科研、投稿、写作,让学生为你的深邃崇拜。

  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如唱歌、打篮球、书法比赛等,让学生为我的多才多艺喝彩,为我的成功而骄傲。执着的追求使我成为我们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我所教的课程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同时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次在县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县一等奖,两篇教学文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发表,班级管理经验《班费开支的艺术》在《中国教师报》发表,多篇教学经验被《中学生时政报》刊用。

  辉煌属于过去,成功在于未来。最后,我想用汪国真的一首诗,结束今天的交流。“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谢谢大家!

【中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特色办学经验交流材料07-23

家长育子经验交流材料07-23

村主任助理经验交流材料07-27

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23

做好收费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07-23

镇老年互助协会经验交流材料05-19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23

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经验交流材料07-25

运输企业油料管理经验交流材料07-23

轮胎制造厂内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