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2-09-19 15:14: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积累了一些有意思的话。作者用了旁观者的视角让这个故事显得更“真实”,更玩味,更唏嘘,因为给了读者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很多人在书中描写女人的一些语句中批注道觉得作者对女性有偏见甚至恶意抹黑女性。如果不是这些人强调地指出来可能我还不会往这边想。个人觉得还是不要强调这个女性身份来看这些表达,我觉得他更像是塑造一种和男主角不一样甚至有些相反的形象来丰富小说想表达的东西,增加更多复杂的人性。再加上当时时代的局限,这些对女性的刻板偏见也是能理解的,没有必要抓着这点不放。

  理想与现实的话题经久不衰,最美好的.设想是我们追逐理想、实现理想,并且能够获得钱财、地位、名声等“成功”附带品,但现实,大部分人最后的现实首先可能是根本没有男主角那样的才华,最后都是像男主角那样在不为人知的世界一隅静静离去,而且可能不像男主角那样平静快乐,而是带着一辈子郁郁寡欢的不得志之憾,不留下任何痕迹。到底该勇敢追逐自己看起来不靠谱的理想呢?还是屈于安稳的一眼能看到晚年生活的现实?我觉得这应该取决于你是把理想当做过程(生活)还是目标。佛经里常说执念,当理想成为目标,一种我一定实现的执念,可能我们就会囿于其中。当理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每天想做并正在做的事,可能我们能更明白其意义。世界上太少男主角这样“勇敢狠心又放得下”的人,但我们仍可以有一点小小执念,让平淡生活的一潭死水起些波澜,我们仍可以做梦。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

  没想到这是一本类似于人物传记的书。阅读前并没有看简介。只觉得这本书的书名诗意满满。

  如果单纯当做故事看,并不是很有趣,因为在叙述主人公的故事的主线之外加了许多看起来并无关联的“旁枝末节”,有些生涩,有些看起来无趣。感觉毛姆是一个谦虚和善的人。不去管故事是否真实他用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叙述故事,使其读起来有很强的真实感,但是内容却是一个在现实基础上,“不切实际”追求理想的奇怪的甚至可怕的人的故事。

  作品得到了众人认可的人不一定就一定有高尚的情操,但是他很有可能有跟别人很不一样的地方。

  斯特里克兰一头扎进理想的态度和重婚后的土著妻子爱塔是相配的。塔希提岛这个包罗万象的地方和他也是相配的,他在那里(塔希提岛)终其一生,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原来锦衣玉食的妻子追求虚荣,要求他时刻戴起面具保持“体面”,他逃离。其后的`女人又要占有他,企图从绘画手中夺走他,可是绘画对他来说比一切都重要,他抛弃了妻子儿女和优渥的生活,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真正的爱情”,结果悲剧收场。那时候的斯特里克兰冷漠得让人害怕。

  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觉得他一定是个疯子。可是谁知道呢,我们看起来疯子出毛病的部件,可能正在另一个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

  花了点时间,思考该如何评价这本好评如潮、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书。

  看到很多人在争论到底应该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俯身去拾六便士,然后得出一个让我很想呵呵的结论:要对这个庸俗的社会竖起中指,一头扎进理想且永不回头的人才是最酷的。毛姆塑造了一个冷漠自我的天才,借以藐视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所倚重的一切,物质、名利和人际,撕掉这层面具之后的我们还剩什么,我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自我,二是自我对外界的感知,三是自我 感知的个性化表达。非要在月亮和六便士里选择其一,大概就像在问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要救谁\这种智障问题一样吧。斯特里克兰是个极端设定的小说角色,极端自我又极端天才,人们可说他恃才傲物也可对他的成功顶礼膜拜,但如果他的一身臭毛病落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比如一个同样不顾一切追寻梦想却最终失败的人,众人的评价一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梦想与人情味、友善待人、社会道德感并不矛盾,相反其实我更喜欢布鲁诺船长关于生活的.温和追求,这同样是一种美。

  整体来说有启发有感想,其实可以打四星,扣掉一星纯粹是因为部分对女性充满恶意、过分刻薄的讽刺(不客气地说一句,毛姆大概是个自命不凡的朴素唯物主义论者),以及不喜欢各种过于直白、充满灌输性的主题说教。

  斯特里克兰用绘画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知,毛姆也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这看法是否被人认可就见仁见智了,我只是一个持保留意见的读者。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4

  前天就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到今天还觉得应该把读后感写下来。虽然我的阅读感想可能对别人来说,没有两便士的关系。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并不是很多人真正读过它。这是一个描写一位伟大画家如何处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师、叙述大师(读的是译本,不能评论作者的语言),亦真亦假的叙述,常常让你不知道读的到底是真是传记还是小说。

  不得不说李继宏是很有功底的译者,译文流畅清晰,一点都读不出翻译的痕迹,深厚的中文功底让人不觉得这是在读一个外国人的故事。

  最后说说Strickland。因为读过《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贫苦和执着的生活深深打动。感动于莫奈对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惊诧于视力严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战巨幅作画。张嘉玮平和和有力的语言让人对入世、执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对于莫奈,同样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的`艺术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说高更,再次感叹毛姆的叙述)却与世俗过于格格不入。抛弃妻子,置善意和爱情于不顾,最终躲入原始山林作画,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最终默默无闻地惨死。我上网了解了一下高更的画风,确实粗矿的画风确实独树一帜,不了解艺术而向往精致生活的人可能并不会太喜欢。

  然而就是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类的艺术人生,才可以称之为“传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

  书中的“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在40岁的那年,突然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做回自己!于是,离经叛道地他舍弃了一切,包括妻子和一双儿女,远赴巴黎,差点死去,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灵感,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而作为叙事者的“我”也在回忆,在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保罗·高更后,“我”曾与这位艺术家的那些人生经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于曾经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来说,他一生中有许多让人不能理解,甚至让人发指的地方,但是单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层面上讲,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和艺术家。就比如,“我”在开篇的导读里说到,当你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你就不难发现,其实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才是真正的伟大,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为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艺术和作品,因为你很难不对它们产生兴趣。他发人深省,他也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他身上的那种本能,虽然受他的生活环境所抑制,却像肿瘤一样在活体器官中膨胀般地顽强地生长,最终控制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只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他的偏执和冷血,还有他的引人注目。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过多的对他进行论断,免得你们被论断,更不要将表象作为判断的根据。

  至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该如何取舍?“我”并无定论,只是谨慎地说一句:“这取决于你们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们认为你们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抑或是你们应该对你们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

  毛姆用一种平铺直叙,不加修饰的手法近乎坦白地诉说了他所了解的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这刚好跟斯特里克兰画画的技法一样,粗糙却动人。

  作为画家,半路出家的斯特里克兰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作为父亲,丈夫,朋友,股票经纪这些角色,他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甚至是可以被世俗道德所谴责的对象。但这些在前者面前好像不值一提。

  都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如果仅仅以此为例,来歌颂梦想的伟大,未免有些空中楼阁与不切实际,很像成功学告诉你,只要朝着梦想不断努力,就会成功。要知道,主角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赋予的梦想与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画下去。而他的朋友斯特罗夫,因为仅仅被赋予了创作冲动却没有相应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追逐不切实际的梦想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梦想不能一概而论,没有谁比谁的更高级,我想对于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六便士比月亮要神圣很多吧。

  也许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很幸运,但绝大多数人找到那使命可能要像去西天取经一样难,所以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过起了看似“合理”的生活。我觉得这本书想唤醒的就是这样一群“合理”的人,不妨停下脚步,抬起头,再试试看?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7

  斯特里克兰的出场并不惊艳,甚至是有点荒诞无奇。抛妻弃子,没有留下一毛钱给未成年的孩子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妻子;在穷困潦倒之时,一位欣赏他的画家雪中送炭,可他却恩将仇报,勾引画家妻子并将其抛弃;后来流落到小岛同土著女人结婚生子,只因她能满足他对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饭生孩子......所有的这一切,都让男主顶着大大的渣男光环。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毫无人性的人,毛姆却称之为是伟大的,分分钟不得不质疑三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欲扬先抑?

  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他用画笔把那种灵气、纯洁、邪恶、情欲、思考、探求......完完全全地表达在他那没有多少人能看懂的'画中。他使有幸见过这幅画的人震撼难忘,又骄傲而不屑地让这幅天才之作在火焰中陪伴着他的灵魂归于沉寂,他完成了对生命的探索,而对艺术疯狂的追求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没有六便士又怎样,月亮不照样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无论处于怎样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愿你走出半生去寻觅六便士,归来仍守得住心头的那道白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

  选择月亮,或者是六便士,怎样选都没错,不同的选择就是不同的人生,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真的很特别,他与别人的对话,我总会想去观察他是怎么的反映,他总是嘲讽他人,心里也没有什么道德约束,又是极其幸运又不幸的,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有一个女人愿意不弃不离的照顾他爱着他,不同情他也给他自由,做到了他对女人的所有需求,不幸的是,在有生之年没有目睹自己的画会是多么伟大的作品,但这点不幸,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他从不在乎这些。

  月亮和六便士的某种思想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你在看到他对女人的某种偏见,或者可怜那些注定孤独却要结婚的人的`一些描写,都可以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他作为一个同性恋,后来迫于现实压力等,去娶了一个女人,后来离婚也付出了巨额的补偿。就让我想到以前上语文课,我们去学习一篇文章时,总是先去了解这个作者,还有创作的背景,才能更好的读懂这篇文章,可惜,以前很少会注意这个。

  我很喜欢开头,作者在描写一些人物的性格时,充满曲折,刚开始给你树立一个怎样怎样的形象,然后再去打破这个形象。人总是难以理解的,朝夕相处的人你可能都不一定了解他们,仅仅凭借他人的话语又怎能知道事情是怎样的这个人是怎样的。

  毛姆是个很成功的作家,他热爱写作,同时他也很有钱,可以说也是个拥有月亮又拥有六便士的人,他刻画的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也像是表达他对于理想的追求,放弃六便士,追求天上的月亮,就像在表达他对写作的热爱吧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9

  在刚开始读到这本小说主人公的时候,对他的外形,和个性的描写总让我联想到梵高,原来小说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罗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可分歧却也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最后俩人的友情在短暂的62天亲密接触后,以梵高的割耳闹剧收场。

  梵高疯了,梵高死了,高更也从此离开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屿Tahiti;其实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差不多是疯子一样的天才,梵高是确确实实的疯子,高更可能还差那么一点儿就是疯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堂,而梵高相对于他来说要幸运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巅峰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请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向日葵种子,由此可见他对梵高的怀念,我想他肯定后悔了,后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里开了他,他对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让人庆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岛上完成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像何处去?》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烧毁,而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

  高更的晚年确实是贫困交加,疾病缠身的,但是具体的情形谁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说中的描写异常凄惨,可能是小说的缘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语言的加工,借此增加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烘托吧。我觉得毛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两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个体互相矛盾,他们的命运和对艺术的执着又互相辉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对这段友谊给予些美好的诠释吧!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文章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一生。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者,47岁的他忍受不了伦敦家里妻子的折磨和工作的枯燥乏味,逃离了伦敦,跑到巴黎生活。随之遇到了斯特罗夫,画家斯特罗夫看到斯特里克兰身上的天才气质,在妻子兰琪.斯特罗夫出轨斯特里克兰的时候,他出于爱才和爱妻子,成全了他们两人,甚至腾出家让他们居住,却不知,兰琪一开始的'爱只是占有的爱,当她得不到斯特里克兰的时候,自杀,斯特里克兰对此事以及斯特罗夫的话无动于衷。而“我”对斯特里克兰无情无义冷漠的心态产生厌恶,对他不再关注。

  直到有一天,辗转良久,得知斯特里克兰在南太平洋的岛上患上麻风病死去。又重新,追溯斯特里克兰的足迹,“我”循着斯特里克兰可能走过的路,一路上打探他的消息,获悉斯特里克兰与真爱爱塔和无忧无虑的家人,过上安宁快乐的晚年生活,这时,不幸降临于他的身上,患上了麻风病,因为土著居民出于恐惧的心理,时不时咒骂、驱赶他和他的家人。历经沧桑的斯特里克兰,面对这些旁人的污言秽语,依旧保持着对画画的执着,不顾世俗的眼光。

  文章前半段说他抛弃家庭、抛弃热心帮助他的朋友的时候,我真的特别厌恶他的自私冷漠,后面才了解,无人理解内心的真正需求、环境的改造以及内心的呼唤让他做出了逃离的决定,随之,对他产生同情之感。这是一本我一看到开头直接想看下去的小说。今年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1

  小时候以为,人长大了之后就会开始谈梦想。后来长大了才发现人更多的是怀念年幼时的敢想敢做。我以为,人只有在青春期才会迷惘,是因为后来大家都找到了梦想,慢慢才发现是大家都习惯了生活。

  理所应当地,每个心里装着梦想的人都会被迫害。真不怪我们,在我们看来,梦想就是白日梦。

  人总要吃饭。用劳动来交换粮食比直接生产粮食更轻松一点,这样我们可以省下时间来做喜欢的事情。为了省下更多时间,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去熟练技能。于是我们就陷入了这种怪圈之中。幸好啊,我们还能够繁衍后代,延续我们做不完的事情,然后投入时间不断纠正他们往既定方向前进。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只吃饭不干活的人是非常无耻的。

  我讨厌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他太过于冷酷无情,他伤害了那么多爱着他的'人。

  书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的,而保罗。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构想,斯特里克兰只是一个纯粹的梦想化身。也好,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么薄情的一个人。

  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也许会名垂青史,也许不会;但必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幸庆和悲哀吧。

  “虽万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觉扬州梦,不负青楼薄幸名”“忍把功名,换了浅斟轻唱”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2

  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整本书其实就是介绍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的生平,如果不是读了书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谁又敢洒脱的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艺术这样虚幻的梦想,而且艺术家一般活着的时候是贫困潦倒,死后无人知晓,除非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书中的主人公在我看来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说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选择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还是臣服于现实,弯腰捡起脚边的六便士。我们中国自古倡导中庸之道,理想和现实,不必一定做个选择题,我想,在享受现实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觉强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质享受,沉醉于精神世界,感觉有点类似修行。想起一句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过我想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精致,反而没有原始粗犷的美。就像一个人,吃了太多精致的食物,非但不会健康,还可能会生病。

  精神也是一样吧,我们被各种精致的东西包围,让自己活得很体面,吃精致的食物,欣赏了太多加工的精致美景,精神也会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只要身体接触土地便可以获取力量,它的母亲是大地之母,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内心的不踏实,脚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与原始的土地隔离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钢铁森林中。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寻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3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说实话,并不赞成男主的做法,虽然他选择了心中的月亮,在其死后,他也成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家。然而,不负责任,自私,冷漠无情,脸皮极厚,毫无感恩之心这些标签我还是想贴他身上。如果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要抛妻弃子,不顾家庭的责任;冷漠无情,不思感恩,伤害他人;难道因为他是天才,他能坚持心中的理想,敢于突破世俗,所以这些就都应该被原谅吗?至少在我眼里他是个渣男,自私鬼当然,他也是个敢于世俗,特立独行的天才画家。毕竟每个人每件事都应该批判性的去看待思考。

  故事让我想起了《天堂电影院》的结局,数十年未见,纵使两人仍然相爱,男主终生未娶,但女主最终还是回归了理性,毕竟已为人母。相反的,电影《两小无猜》的结局让我很反感,两人嘻嘻哈哈的打赌“敢不敢”,就是不承认彼此相爱,但最后的结局两人终于在一起,然而男主却是抛妻弃子,女主也是抛弃了丈夫。这样为了心中所爱却毫不顾忌他人的'做法实则让人喜爱不起来。虽然电影是非常不错。

  现实中我想起了之前有跟人讨论过关于旅行的一个问题,有些类似,但也不加过多论述了,大致就是关于“只要你旅行的欲望足够强烈,钱和时间的只是你欲望不够强的借口”。也想起了之前跟她争论过关于徐志摩是否算渣男的一个问题,也有些类似吧。

  支持每个人去追寻他心中所追求的,只要时机恰当,哪怕你根本不会成功,只要你自己能所求一份安宁便可,但前提是别过多的伤害他人。某些时候过度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可以理解为自私。

  不过也可能我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脱离不了世俗,只能泯然众人矣。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4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书作为一部小说,同样跟书中主人公的画作一样折射了20世纪初期的世俗风云。

  开头描写主人公逝后画作名声大噪,但凡跟他有点关系的人都流传着他的各种见闻八卦,真真假假。然后描述从他离开妻子儿女从英国奔走到法国之后义无反顾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条走向偏执画家的不归路。

  从作品的雏形到成行的这期间,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各种不堪但都能视如草芥,从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倾爱其妻反迫自杀,又奔走异乡,被爱塔爱上育子,所有经历只化作了素材,爱于一时,对美的执着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数年,画作随其漂泊,散落各处,后患麻病,终其一生,造就不菲价值。

  比起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态,动作,环境的烘托等等写实的功底和素养来说,对这部作品更倾向了对故事情节跌宕的关注,作者倾注了大量篇幅渗透人性,在精神追求与现实物质方面的权衡,不惜为艺术忘我,忘却周遭,穿透世俗,创作于深邃。

  为那个时代庆幸,出现精湛绝技的画作流传于世,进而引发后来者对画家背景惊世骇俗的故事,这或许也是文艺作品在不同时代的周期规律,具有时滞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红楼梦应该是的。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之后的文学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经历了人世间多少苦难得来了举世成就,爱他的人,莫过于都爱到尘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灭了一切,或许这才是文艺作品该有的出场姿态,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才是优秀。

  幸与不幸,更与何人说。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代表作。关于这个题目,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和月亮一样都是圆的,闪闪发光的,但是一个崇高,一个卑微,一个理想,一个现实,可能永远都无法同行吧。

  小说主要讲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伦敦的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却迷恋上绘画,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性,并最终选择弃绝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在那里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的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后世震惊的艺术杰作。

  主人公之前的生活是稳定的,优越的,幸福的,也是平凡的,也许是无趣的。平静的波涛下藏着暗潮涌动,也许你我都是其中一员,虽然大部分的我们都是不甘于平凡,却又害怕打破平静,担心风雨过后不是彩虹而是更凶猛的风暴。无疑主人公是大胆的,是不可思议的,是不走寻常路的,是神经病的,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敢于追求自己的爱好,尽管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有数不尽的坎坷,也从不后悔,也甘之如饴,最后在小岛上被病魔缠身,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在墙壁上作画,给世人留下了巨作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是选择遥望还是选择追逐?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语录10-20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感悟12-02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07-09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5-15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8-31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心得12-12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心得03-19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心得01-14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04-19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07-10